自然户外教学实训报告1.docx
《自然户外教学实训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户外教学实训报告1.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户外教学实训报告1
自然户外教学实训报告
一、前言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二、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
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
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
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
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
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
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
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
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
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
这里有亚洲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
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
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
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
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
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
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xx多种,我们在实习的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
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
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
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
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
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
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
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
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
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
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
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
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
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
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
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
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
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
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
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
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
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
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
楝科,奇数羽状复叶。
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
12、枸树:
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
13、枇杷:
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
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
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
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
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
羽状复叶,叶子革质。
18、合欢树:
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
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
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
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
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
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
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翠柏:
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
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
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
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
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
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
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5、苎麻:
大戟科,草本,叶子背部有银白色绒毛。
26、枸骨树:
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
松科,常绿乔木。
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
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
①标本要大于台纸。
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
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
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
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
①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
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
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
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
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
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
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
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
一般来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10m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
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
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
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
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到了实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实习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
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顶,还有淮河源,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
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
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