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42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docx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

抢救生命的基本技能

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是实施灾难现场救护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各种种急救方法的基本手段,是急救过程的第一步。

做好现场急救要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英勇无畏,机动灵活,要有连续作战的作风,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敢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完成救死扶伤的光荣任务。

现代灾难的特点是伤类复杂,伤情严重,复合伤多。

此,在急救中,——般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

第一止,血,解除呼吸道阻塞,进行抗休克等挽救生命的措施;第二处理好内脏器官损伤;第三固定好骨折;第四包扎处理好一般伤口,减少感染。

现场急救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制式器材,发挥现有急救设备的最大作用,同时要善于就地取材。

要充分发动群众,在现场鼓励受灾群众自救互助。

一、止血·

大的创伤出血往往是导致休克或死亡的原因之一。

此,在灾难救护过程中,必须迅速准确地进行止血,才能有效地抢救伤员。

(一)出血情况的判断

I、出血的种类:

①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

②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呈缓慢涌流状。

③毛细血管出血呈片状渗出,血色鲜红。

2、确定出血部位:

白天较易,夜间则相对困难,应采用一问、二摸、三看的方法:

①一问。

伤员神志清醒时,可询问其受伤部位。

②二摸。

可用手摸被血液浸湿的衣服,并要注意血迹的温度和粘度以估计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③三看。

可借用月光、照明弹、信号弹等各种光线,仔细观察伤员身体各部。

3、判断出血程度:

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出血多者常有以下特征:

①皮肤和粘膜呈现苍白色。

②脉搏细速,四肢发凉。

③皮肤潮湿,全身衰竭。

④躁动不安,烦渴。

⑤严重者,有时可出现昏迷等。

上述变化,多因有效循环血量和血内有形成分减少,而导致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致。

(二)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种简单而有效的临时止血法,多用于头部、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

方法是:

根据动脉走行位置,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邻近的骨面上而止血;也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于伤口而止血。

然后再更换加压包扎法,或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现将几个不同部位出血的指压止血法,介绍如下:

(1)颈总动脉压迫法:

用于同侧头颈部出血。

在胸锁乳突

肌中点的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向后压于颈椎横突上。

必须注意,此法仅用在紧急情况下。

要避开气管,严禁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防脑缺血,不可高于环状软骨,以免颈动脉窦受压而’引起血压突然下降。

(2)面动脉压迫法:

用于眼以下的面部出血。

在下颌角前

约2厘米处,将面动脉压在下颌骨上。

有时需两侧同时压迫,才能止住出血。

(3)颞浅动脉压迫法:

用于同侧额部、颞部出血。

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处加压。

(4)锁骨下动脉压迫法:

用于同侧肩部和上肢出血。

在锁

骨上窝、胸锁乳突肌下端后缘,将锁骨下动脉向内下方压于第一肋骨上。

(5)肱动脉压迫法:

~于同侧上臂下1/3、前臂和手部出

血。

于上臂内侧中点、肱;二头肌内侧沟处,将肱动脉向外压在肱骨上。

(6)尺桡动脉压迫法:

用于手部出血。

在腕部,以两手拇指同时压于尺、桡动脉上。

(7)指动脉压迫法:

由于指动脉走行于手指的两侧,故手指出血时,应捏住指根的两侧止血。

(8)股动脉压迫法:

用于同侧下肢出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内下方,将股动脉用力压在股骨上。

(9)足部出血压迫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于足背动脉和内踝后方的胫后动脉上。

2、止血带止血法:

这是创伤救护中对出血伤员常用的止血方法。

多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

目前,我们采用的制式止血带主要是橡皮止血带。

此外,尚可用三角巾、绷带等物,进行绞棒止血。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先在出血处的近心端用纱布垫或衣服、毛巾等物垫好,然后再扎橡皮止:

血带。

其方法是:

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中指夹持止血带头端,将尾端绕肢体—圈后压住止血带头端和手指;再绕肢体——圈,用左手食、中指夹住尾端,抽出手指即成—活结。

(2)绞棒止血法:

在无制式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绷带、手帕、绳索、水壶带、纱布条等就便材料,折叠成带状,缠绕在伤口近心端(仍需加垫),并在动脉走行的背侧打结;然后用笔杆、小木棒等插入绞紧,直至无出血为止。

其步骤是:

一提,二绞,三固定。

使用止血带止血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实;但使用不当,可增加伤员痛苦,甚至造成残废,故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先扎止血带后包扎。

若能用加压包扎等其他方法止血时,最好不用止血带止血。

②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达到压迫动脉为目的。

太松仅仅压迫了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出血更多,并会引起组织瘀血、水肿;太紧可导致软组织、血管和神经损伤。

此外,扎止血带的部位应该加衬垫,以免损伤皮肤。

③止血带必须扎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不强求标准位置。

前臂和小腿扎止血带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故不宜采用此法止血。

④必须注明扎止血带的时间,以便在后送途中按时松解止血带。

通常以每隔2—3小时松1次为宜,每次松5—10分钟。

放松时,要用手压迫止血。

在松解止血带时必须注意防止再次突然出血而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容易使扎止血带以下的组织分解产物突然被大量吸收人血,引起或加重休克。

因此,不能轻率的松解止血带c需要放松时,则要轻、慢,且不能完全解除。

总之,扎止血带的总时间越短越好,最好不超过5小时。

如有外伤性截肢,而止血带又是扎在最靠近伤口时,则中途可以不松解川:

血带。

⑤出血伤员,必须挂有明显的出血标志,并优先后送。

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

3、加压包扎止血法:

此法用于一般止血,既可以止血,又可达到包扎伤口的目的。

方法:

取纱布、棉花等物做好垫子,放在伤口敷料的外层,然后加压包扎即可。

4、屈肢加压止血法:

在肘窝等处加垫,然后屈肢加压包扎,即可止住包扎以下部位的出血。

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禁用此法。

5、止血粉止血法:

将止血粉直接撒在出血创面上,立即用干消毒纱布加压,即能达到止血目的。

二、包扎

包扎在急救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和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

包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快:

发现、暴露、检查、包扎伤口要快。

准:

包扎部位要准确。

轻:

动作要轻,不要碰压伤口,以免增加伤口流血和疼痛。

牢:

包扎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细:

处理伤口要仔细。

找到伤口后,先将衣服解开或脱去(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穿衣时则相反)。

在紧急或寒冷情况下,可将衣服剪开或开窗,以充分暴露伤口。

足受伤后,应脱掉鞋袜。

伤口内的弹头、弹片和异物,不可随意取出,以防引起出血和内脏脱出。

伤口周围,在可能情况下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防止加重感染。

包扎四肢时,指(趾)端应露出,以便随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目前,我们常用的制式包扎材料有急救包、三角巾、绷带、四头带等。

临时还可利用就便器材进行包扎。

(一)三角巾及其他包扎法

三角巾应用范围最广,间便迅速,易于掌握,包扎面大,效果确实。

尤其适用于大面积烧伤与软组织创面的包扎。

使用三角巾时,先撕开胶合一侧的剪口,取出三角巾后再将敷料放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包扎。

现将人体各部包扎方法(包括就便器材)介绍如下:

1、头面部包扎法:

(1)帽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2指宽,放于前额眉上。

顶角拉至枕后,左右两底角沿两耳上方往后,拉至枕外隆凸下方交叉,并压紧顶角,然后再绕至前额打结。

顶角拉紧,并向上反折,将角塞进两底角交叉处(图12)。

此法适用于颅顶部的包扎。

(2)风帽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

形似风帽。

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置于枕外隆凸下方,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后打结固定(图13)。

两底角不拉向枕后,就在颌下部打结也可。

此法除适用于颅顶部包扎外,还适用于面部、下颌和残肢端的包扎。

(3)面具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套住下颌和罩住头面部,拉紧两底角交叉绕至前额打结。

包好后,根据伤情可在眼、口、鼻部位,将布提起,小心剪洞,使眼、口、鼻外露。

亦可用毛巾包扎,将毛巾横放,盖住面部,毛巾两端向后拉紧,在健侧耳前上下角交叉打结。

在眼、门,鼻部位分别剪孔,使眼、口、鼻外露。

(4)单侧面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底边中央至顶角叠成一小三角巾(或剪开),将底边斜盖于伤侧面部,用一底角与顶角在侧颞部打结;然后拉紧另一底角,包绕下颌,在健侧耳前上方打结。

(5)单眼或双眼带式包扎法:

把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指宽的

带形,将2/3向下斜放于伤侧眼部,从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至前额,压住上端绕头一周打结。

如包扎双眼‘,可将上端反折向下压住另一伤眼,再经耳下至对侧耳上打结,成“8”字形。

(6)单耳或双耳带式包扎法:

把三角巾迭成带式,宽约五

指,从枕后斜向前上绕行,把伤耳包住;另一侧角经前额至健侧耳上,两侧角交叉,于头的一侧打结固定。

如包扎双耳,则将三角巾条带中部放于枕后,两角斜向前-上绕行,将两耳包住,在前额交叉,以相反方向环绕头部,两侧角相遇打结固定。

(7)下颌带式包扎:

将三角巾迭成四横指宽,取1/3处托住下颌,长端经耳前绕过头顶至对侧耳前下方,与另—端交叉,然后分别绕至前额及枕后,于对侧打结固定。

也可将毛,11折迭成约4指宽的带形,——‘端系…短带,用毛巾的中间部分包扎下颌,两端—亡提,系带经头顶到对侧耳前上方,与毛巾交叉后转向前额环绕头部。

与毛巾另·—·端打结固定。

2、肩部包扎法:

(1)单肩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夹角成

80度左右),向后的角要稍大于前角,后角压在前角上面,放于伤侧角对准颈侧面,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1/3,在腋前(后)打结,然后拉紧燕尾两角,分别包绕胸、背部,在对侧腋下打结。

也可采用衣袖包扎,即沿腋下衣缝剪开伤侧长袖至肩峰下约8厘米处,用一小带束臂打结,然后将衣袖向肩背部反折,袖口结带,经对侧腋下绕至胸前打结。

此外,还可用毛巾包扎。

将毛巾斜对折中间穿过一根短

带,毛巾覆盖伤部,短带把毛巾扎在上臂上部。

然后在上片毛巾的前角和下片毛巾的后角各拴一带,上片毛巾的后角向内折入胸前拉至对侧腋下;下片毛巾的前角同样向内折入,并向上折转,从背部往腋下拉紧,在对侧腋下与上毛巾带打

结固定。

(2)双肩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夹角成

130度,放于颈后部。

两燕尾角分别包绕肩部,以腋下和两底边角打结。

同样也可用毛巾包扎,将毛巾横披肩上,两头向下垂至上臂,每一头的前角经腋下向后拉紧,后角系带,经腋下向前拉紧,压住前角,缠绕上臂打结固定;再在胸前用短带将毛巾拉紧结扎。

3、胸(背)部包扎法:

(1)胸(背)部一般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顶角从伤侧越过肩上折向背部;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底角拉向背部打结。

顶角结带也和这两底角结打在一起。

背部包扎则和胸部相反,即两底角于胸部打结固定。

(2)胸(背)部燕尾式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置

于胸前,两燕尾底角分别结上系带于背后打结,然后将两燕尾角分别放于两肩上,并拉向背后,与前结余头打结固定。

背部包扎与胸部相反,即两底边角在胸部打结。

(3)侧胸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放于伤侧,两底边角带在季肋部打结;然后拉紧两燕尾角,于对侧肩部打结。

(4)单侧胸部衣袖包扎法:

提起伤侧衣袖,对准肩缝将衣袖上下剪开,上面剪至距肩峰约7厘米处,下面剪至腋—厂,在手臂上1/3处加带系住,然后于衣袖上结带反折,分别经胸前、背部至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5)腋窝包扎法:

将三角巾一个腰边距顶角1/3处放在腋下,一底角绕胸前与顶角在腋下打结,然后把另一腰边和底边拉向锁骨上窝,再取另—底角绕肩及上臂上1/3处,经腋窝拉向锁骨上窝打钮扣结。

(6)胸背部双三角巾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放于胸前,顶角置于腋中线季肋下,取—底角围腰.与顶角打结;再用一三角巾放于背部,按—卜述方法在对侧包绕打结;然后分别拉紧两条三角巾的另一底角,绕肩与其相对应的底边打钮扣结。

(7)双侧胸部毛巾包扎法:

将毛巾斜行对折,中间穿带,围绕胸部在背后打结;再在两片毛巾的内侧各系一短带,两外侧角向内折,然后上提短带,经肩部在背后与横带打结。

背部包扎也可用此法。

(8)军上衣包扎法:

解开伤员上衣,左右衣襟重合拉紧,在第二、四钮扣眼上各系—一带,拉紧围绕胸背打结固定;然后再把前后衣襟向上反折,衣襟前角各系一带,过肩部至背后正中,与衣底襟打结。

4、腹部包扎法:

(1)腹部兜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紧于腰部打结;顶角系一小带子,经会阴拉至后面,同两底角系的余头打结。

(2)腹部燕尾式包扎法:

先从燕尾底边的一角系带,夹角对准大腿外侧正中线,底边两角绕腹于腰背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包绕大腿,并相遇打结(图26)。

包扎时应注意:

燕尾夹角成90度左右,向前的燕尾角要大,并压住向后的燕尾角。

(3)腹股沟与臀部包扎:

把三角巾顶角放在腹股沟下方,取一底角绕大腿一周,与顶角打结;然后把另一底角围腰,与底边打钮扣结。

5、臀部包扎法:

(1)单侧臀部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斜放在伤侧臀部,顶角接近臀裂下方,一底角向上放在对侧骼嵴处,—底角朝下并偏向两腿之间,用顶角的带子在大腿根部绕一圈结扎好,然后把朝下的底角反折向上,从后面拉至对侧髂嵴上方,与另一底角打结。

(2)单侧臀部毛巾包扎法:

将毛巾斜折,中间穿带,环绕在大腿上端打结。

上片毛巾的外侧角系一短带,内侧角折入;上片毛巾由腹部环绕,下片毛巾从臀后拉至对侧髂嵴上,与上片毛巾系带打结固定。

(3)双侧臀部蝴蝶式包扎法:

把两条三角巾的顶角连接处置于腰部正中,然后将两三角巾的一底角围腰打结。

再取另两底角分别绕过大腿内侧,与相对的边打钮扣结。

(4)双侧臀部毛巾包扎:

将毛巾斜折,中间穿带,用带子将毛巾固定在腰背部;两片毛巾内侧角各系一带,各绕一侧大腿根部,与外侧角相遇打结固定。

(5)臀骶部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燕尾状,两底边角系一小带,围腰在腹部打结;两燕尾角分别顺腹股沟绕大腿,与对边打钮扣结。

燕尾夹角约成130’,两燕尾角等长。

6、躯干双三角巾包扎法:

用两条大三角巾的底边顺着身长分别交叉置于左右,平放于躯干前后;用两条三角巾的顶角围腰,与各自的底边打钮扣结;放于躯干上部的左右角绕肩,与对应边打钮扣结;躯干下部的左右角,分别包绕大腿,与各自的底边打钮扣结。

7、会阴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下腹部,两底角围;腰在背后打结,顶角在会阴处与两底角结余头打结。

生殖器部要剪洞。

8、四肢包扎法:

(1)手足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边向上横置于腕部或踝部,手掌(足跖)向下,放于三角巾的中央,再将顶角折回盖在手背(足背)上;然后将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再于腕部(踝部)缠绕一周打结。

打结后,应将顶角再折回打在结内。

(2)手(足)“8”字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条带状横放于手掌、足跖或手背、足背处,在手背或足背(手掌、足跖)行“8”字;交叉,绕腕(踝)打结。

(3)手(足)毛巾包扎法:

将毛巾放平,指(趾)尖对准毛巾的—角,将此角反折盖住手(足)背;同端另—角也反折盖住手(足)背,并压于掌(跖)下,然后提起毛巾的另—端,围绕手(足)包裹,最后于腕(踝)部打结固定。

(4)膝(肘)部三角巾包扎法:

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的条带头,将带的中段斜放于膝(肘)部,取带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此法也适用于四肢各部位包扎。

(5)残肢风帽式包扎法:

分别将三角巾底边中央和顶角打结使成风帽状,然后将残肢伤端套人风帽内,再拉紧两底角,于近心端互相反折打结固定。

(二)绷带及其他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是外科临床工作和急救外科中常用的一项技术。

其目的是固定敷料或夹板,以防止脱落或移位;临时或急救时固定骨折或受伤的关节;支持或悬吊肢体;对创伤性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

1、绷带的种类:

绷带应该柔软、轻便,并有良好的吸水性。

纱布具备这些要求,是最好的绷带材料,白细布也可用来制作绷带,常用的绷带有以下四种:

(1)卷轴带:

一般长3米-5米,可分宽窄两种。

5.5厘米-7.5厘米宽的卷轴带,多用于包扎四肢和头颈部伤;12厘米宽的卷轴带,用于包扎大腿、腹股沟和胸、腹部伤。

(2)丁字带:

可分单丁字带和双丁字带两种。

单丁字带多用于女伤员;双丁字带多用于男伤员。

主要起扶托会阴部及外生殖器敷料的作用。

(3)四头带:

将长方形的细布两端剪开即成。

四头带是用来固定头、下颌、鼻、眼或膝关节等部位的敷料c其大小可根据应用部位的不同而制作。

(4)多头带:

主要用于包扎胸、腹部。

2、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包扎时,每圈的压力须均匀,不能包得太紧(如出现指(趾)发麻、发凉或发紫,即为太紧),不能有皱折,但也不可太松,以免脱落。

包扎应从远端缠向近端,开始和终了必须环形固定两圈。

绷带圈与圈重迭的宽度以1/2或1/3为宜。

四肢小伤口出血,须用绷带加压包扎时,必须将远端肢体都用绷带缠起以免血液回流不畅而发生肿胀。

但须露出指(趾)端,便于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固定绷带的方法,可用缚结、安全别针、胶布或用针线缝住,但不可将缚结或安全别针固定在伤口处、发炎部位、骨隆凸上、四肢的内侧面或伤员坐卧时容易受压及摩擦的部位。

3、几种基本包扎法:

身体各部绷带包扎法,大部分是由以下6种基本包扎法结合变化而成。

(1)环形包扎法:

卷轴带在身体的某一部分环形缠绕数圈,每圈盖住前一圈。

此法多用在额部、颈部及腕部,或在其他各种包扎时,用此法缠两圈,以固定住绷带的始端与末端。

(2)蛇形包扎法:

用卷轴带斜行缠绕,每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重迭。

此法用于固定敷料、扶托夹板。

(3)螺旋形包扎法:

呈螺旋状缠绕,每圈遮盖前圈的1/3或1/2。

此法用于上、下周径近似一致的部位,如上臂、大腿、指(趾)或躯干等。

(4)螺旋折转包扎法:

此法与螺旋包扎法相同,但每圈必须反折。

反折时,以左手拇指压住绷带的折转处,右手将卷带反折向下,然后围绕肢体拉紧,每圈盖过前圈的1/2或l/3,每一圈的反折必须须整齐地排列成一直线;但折转处不可在伤口或骨突起处此法多用于肢体周径悬殊不均的部分,如前臂小腿等。

(5)"8"字形包扎法:

用绷带斜形缠绕,向上、向下相互交叉作“8”字形包扎,依次缠绕。

每圈在正面与前圈交叉,并叠盖前圈1/3-1/2。

此法多用于固定关节,如肘、腕、膝、踝等关节。

包扎毕,其形状似麦穗,故又称穗形包扎法。

(6)回返包扎法:

在包扎部先做环形固定,然后从中线开始,做一系列的前后、左右来回反折包扎,每次回到出发点;直至伤口全部被包没为止。

此法多用于手指端、头部或节肢部。

4、各部卷轴带包扎法:

(1)头部帽式包扎法:

用绷带自前额沿耳上至枕外隆凸绕头两圈固定。

然后在前额中央开始将绷带反折到枕后,并向左右两侧依次回返包扎。

但需要每次压盖前次1/2,直至头顶全部遮盖为止。

必要时,伤处可重复1-2圈,最后在额部环形包扎两周固定。

(2)单眼包扎法:

在耳上绕头部两圈,从对侧额部斜下盖住伤眼,再经耳下;绕至枕后,回到对侧额部,坏形绕头1圈。

依次反复3-4次,作同样包扎。

每圈在伤侧耳下逐渐上叠,在对侧顶部逐渐下行,直到将伤眼包没。

最后,再在耳上环绕头部两圈固定。

(3)双眼包扎法:

方法同单眼。

但在包扎时,两眼同时进行。

(4)耳部包扎法:

自健侧耳上开始,绕头、经额、伤侧耳上以及枕外隆凸下回到始点到始点,环形固定两圈,将绷带绕至伤侧颞部时斜向下,包没左耳的根部。

依次绕行,每次在伤耳部较前圈高,绕3-4圈,即可将伤耳包没;绕头环形两圈后固定。

(5)肩部包扎法:

在伤侧上臂上端先环形固定两圈,从胸前绕至对侧腋下,经背部回到伤侧上臂,与前圈作“8”字形交叉,压盖前圈1/2。

如此反复,直至肩部全部遮盖为止。

(6)胸部包扎法:

在胸部由左向右环形缠绕两周固定。

自左肋下斜上过胸前到右肩部,沿背部斜下回到原处,绕胸1周,再自背后斜上到左肩,经胸前斜—㈠司到原处。

如此重复进行,直至将全胸部完全包好为止。

(7)单侧腹股沟部包扎法:

在大腿上端环形固定两圈,自股外侧斜向耻骨联合至对则髂嵴.。

上方,再由背后绕回原处。

在腹股沟斜下至股内侧,与前圈交叉,再自股后绕到外侧,依次反复作“8”字形包扎(图42),直至腹股沟部全部包好为止。

(8)手部露指尖包扎法:

四指并拢那,在腕部固定两圈,从手背斜行向下,绕指1圈,以“8”字形包扎法反复包扎,直至遮盖全部手掌,最后在腕部固定。

(9)膝部包扎法:

先在膝部环形固定两圈,然后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8”字形包扎。

每圈在窝部交叉,并压盖前圈1/2。

(10)足跟部包扎法:

环形绕足跟及足背两圈,自踝关节前方斜行向上,绕过跟腱部,叠盖跟部1/3;然后在踝前与前圈交叉,绕至足底并叠盖前圈1/3或1/2。

依此法反复做“8”字形包扎,渐向踝部与足背前上移动,每圈均在踝前交叉,直至完全包没足跟为止,最后在踝部做环形固定。

三、骨折的临时固定

骨折是灾难中常见的损伤之一。

在急救中骨折的固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一线人员能否及时和正确地处理骨折,将影响伤员的预后和伤肢的功能恢复。

若处理不当,除了会增加伤员的痛苦外,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伤员的死亡和终身残废.所以,掌握骨折临时固定的一些基本技术,对完成急救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创伤骨折固定均属临时固定的性质,因此,必须根据当时的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处理。

(一)固定的目的

1、避免加重损伤:

固定后,骨折端就不会移动,可以避免锐利的骨折端刺破皮肤和损伤周围软组织、神经及大血管。

2、减轻疼痛:

固定后,肢体得以休息,不致于因疼痛而加重休克。

3、便于后送:

只有将骨折端固定起来,才能在搬运和后送过程中,减少伤员的痛苦和避免加重伤情。

(二)固定的材料

l、夹板:

在紧急条件下,除应用制式夹板外,还应灵活地采用—切就便器材,如木板、木棍、树枝、竹竿、高梁秸、玉米秸。

消防铁锹、十字镐等。

在无就便器材可以利用时,伤员的躯干、健侧肢体,也能起固定伤肢的作用。

如一侧下肢骨折,可固定于健肢上,上肢骨折可固定于胸侧部。

2、敷料及衬垫:

在夹板和伤肢的皮肤之间,一定要用棉花、纱布、军衣、毛巾等垫好。

固定夹板的材料,可用三角巾、绷带,手帕及其他系带等。

(三)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凡骨与关节损伤,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血管、神经损伤和骨髓损伤,均需在处理休克、预防感染的同时,进行早期固定。

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再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

如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在火场上主要是临时固定,其目的是制动。

因此,对变形的肢体只进行大体复位,以便于固定。

禁止对骨折断端试行反复的准确复位。

固定必须牢固。

对开放性骨折,不要把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一般应就地固定(主要指大腿、小腿及脊柱等骨折而言)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员和伤肢。

为了暴露伤口可以剪开衣服,以免增加伤员痛苦和加重伤情。

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称。

长度必须包括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如没有制式夹板,可就地取材。

固定时,先固定上端,后固定下端;同时要固定上、下两个关节。

骨的突出部位应加垫,以防止由于压迫而引起组织坏死。

固定应牢固可靠。

不可过松,但也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浮肿和青紫等时,则应松开重新固定。

固定后,应给予标志,迅速后送。

以上救治骨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骨折。

因此,在叙述各部骨折固定时,不再重复。

(四)人体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1、锁骨骨折固定法:

(1)“T”形夹板固定法:

取木板两块,制作成“T”字形,夹板加垫,用绷带缠好,然后放在伤员背部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

(2)三角巾固定法:

用两条三角巾,分别折成五横指宽的条带,固定时腋窝加棉垫垫好,用三角巾条带环绕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

然后把左、右打结的三角巾一角拉紧,在背后打结,使左右肩关节后伸,锁骨骨折则得到固定。

·

(3)衣袖固定法:

沿衣袖缝剪开,分为上下两片,成带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