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docx
《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背景
1.
设计背景
根据2009年12月《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所确定的平阳县城南片“一核两轴,两廊四片”的功能结构。
本次设计的平塔-龙山公园是城南片规划区中的人文生态廊道和自然生态廊道的交融处,是最具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特色的城南片的城市核心和人文景观核心。
平塔、龙山公园是整个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建设的排头兵,它的设计将对周边的环境起着指引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前,首先对平塔和龙山公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提出了平塔、龙山公园共同发展的总体策略,最后确定本案的功能定位,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控制,打造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公园。
并以平塔,龙山公园的建设来提高整个南片区的区位优势和景观环境,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整个南片区,使之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效应。
2.区位
平塔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中部的塔山范围,东临昆鳌快速通道,西临西塘河,南临平阳一中,北接皇岙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2.832公顷。
龙山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北部的龙山山体范围,西临昆鳌快速通道,东临新规划的高档居住区,南临牧垟下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15.4364公顷。
3.自然条件
本地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
年平均气温17.9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5摄氏度,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8.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3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9月)。
梅雨和台风易造成山洪。
地块内龙山地势较高,最高处约40米,其他地势平坦,高程一般在3.2-4.5之间。
4.基地现状
1)用地性质: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是塔山和龙山的自然山体,以及山体周边的工业、仓储用地和办公住宅用地。
现状有平阳县大小包装有限公司、平阳县广田集团经编厂、平阳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浙江国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平阳县经编厂等。
2)基地特征:
从龙山东面视线所及,龙山山体天际线自然完整,植被覆盖率高,山下是良田万亩;但自龙山西面界面所示,山体破坏严重,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山下工厂和仓库杂乱无序,并有一处高耸的工用烟囱。
塔山山体保留完整,周边民宅已经开始拆迁。
3)人文古迹:
古迹一位于塔山山顶之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塔分七层,高35米。
古迹二为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的净明禅寺,宋时高僧道隆禅师和光禄禅师曾先后在净明禅寺静修,所以净明禅寺在平阳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
其他保留的特色建筑还有龙山白马殿和塔下村坤灵宫。
4)现状交通:
基地周边主要交通路线有昆鳌大道、平师路、昆鳌路。
基地内现状交通都为工厂办公场所的内部道路,通往龙山的只有一条厂间小路,从龙山西通往龙山白马殿,山间无其他成型的山路。
5)现状绿化:
龙山山体植被杂乱无序,山体西面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已无植被覆盖,基地内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态植被系统。
第二章设计依据
1.《平阳县昆阳镇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批复成果)
2.《平塔、龙山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其组成部分
3.《公园设计规范》(CJJ148-92)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GJG100-98)
7.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J10628-2005)
8.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规范、及有效的政府指导性文件
第三章设计指导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强调设计遵从自然,还原修补遭破坏的山体自然的生态环境。
2.文化性原则:
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人文景观的再创造。
3.科技性原则:
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创造全新的具有科技含量的景观建筑特色。
4.地方性原则:
充分结合本地的特色,本地的风格,进行设计。
5.相宜性原则:
建立人与空间,人与人,人与植物等的情切、互利的关系。
6.经济性原则:
强调经济实用,节约这一原则,即充分利用自然气候地形,当地材料,构筑情切宜人的空间。
7.现代性原则:
体现时代特征,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化开发模式。
8.可持续发展原则:
运用设计的手段,充分结合自然环境,将龙山的山体资源充分挖掘,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充分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9.倡导健康生活原则:
设计中将健康生活的理念渗透在公园的设计之中,期待携妻子护子于山中漫步、体会森林氧吧并登高远眺的快乐生活、健康生活的情景。
第四章设计理念
1.绿色---低碳
“低碳世博”是2010年上海世博的核心理念,园区内集中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立体绿化的新技术,随着世博会的举办,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必将成为世界景观发展的总体趋势。
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我们走过了几个主要的阶段----依附于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到尊重自然。
我们提出的的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是基于现代一些地方的开发速求利润的回报,有时忽略了地块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此我们特别提出要重视环境的生态性,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低碳,这就赋予我们景观设计师一项艰巨的使命绿色、低碳设计。
由此我们对平塔、龙山公园的绿色、低碳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以下低碳设计的原则。
1)认真考察项目环境,充分了解平阳当地的民俗民情。
2)尊重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
3)遵循基地本身的生态特性,合理开发利用并加以保护。
4)服务于大众,造福于人民。
5)生态景观,低碳设计,可持续完美生活享乐。
6)合理控制成本,不要为了低碳而低碳。
2.相地布局
相地,意思是给基地“相面”,也就是对基地采用最佳的景观设计手法,根据基地的不同特色和地理特征,设计出最适合这个基地的景观。
如平塔、龙山公园,我们采取依山就势的布置登山路径,步移景异,合理借景和对景,这样的景观设计既节约成本,又能做出好的景观效果。
当然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本基地中人的需要不尽相同,为基地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所谓的取其意而不要单纯的取其形,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基地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基地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将这些带有基地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我们的设计之中。
3.山水禅宗
“山为骨架,水为血脉”山水构架是我们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山与水的关系用古代中国园林的说法就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城南片区要建设成为人文山水城市,就需要将平塔、龙山浓厚的历史人文沉淀与自然山水资源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
当然任何一种现存的文化都是有其深厚的历史传承的积淀,其“天人合一”的禅境对我国山水园林的影响深远。
山水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一个门类,它充分展示了东方园林艺术的特色,在天人合一的宗教思想的引导下,它以老庄思想为孕育,以禅宗哲学为发展,形成了具有华夏民族独特个性的心灵写照和审美情趣,佛家禅宗的超然胸襟,最易与萧疏清旷的山水融为一体,因此禅宗的精神在中国的山水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设计布局
1.结构布局原则
整个基地采取一轴七区多点布局,一轴指由龙山山脉形成的自然山地景观轴,七区分别指龙山东园区、龙山西园区、龙山南园区、龙山北园区、平塔公园区、文化游乐区还有体育运动区和停车场区。
根据标书的总用地面积指标,体育运动区和停车场区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但因为和本案关系密切,所以设计时做整体考虑。
但估算投资不计在内。
2.主要景区的布局设计
1)自然山地景观
山地景观最主要的是植物配置,所以在植物配置时我们的设计师充分遵循自然规律,根据龙山所处的环境、地形特征、自然景观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
要保护利用好原有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同时把握好新设计品种与原有植物之间的关系,使新建绿地景观与龙山的总体景观趋于和谐自然。
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增强绿地的人性化和亲近感。
并在龙山山脉间布置健身有氧步道使附近的居民在健身的同时领略龙山优美的自然风光。
2)水体景观
水体的设计赋予场地以灵性,但水景做成后养护成本较高,这不得不使设计中反复权衡。
为了更符合生态原则,设计中将水景做成两种形式加以综合利用,在枯水期,龙山西园区主入口广场的水景就会成为枯山水景观,对景瀑布成为了富有文化气息的主题浮雕墙,可成儿童活动空间。
丰水季节,就变成了瀑布、跌水、溪流,呈现给市民的是具有季相变化的水体景观。
3)龙山西园区
龙山西园区由中心广场、船屯渔唱休闲园和规划展览馆组成。
中心广场既是龙山公园的主入口也是城南片区未来的城市中心,更具有城市广场的功能。
规划中龙山西将建成标志性的商业建筑群,因此中心广场设计成上举式广场。
入口时一个半圆形广场更好的与对面未来的商业广场呼应,并扩展适当的空间作为预留的人行天桥或过街地下通道的用地。
水平高程约20m处以一个圆形的太平钿演艺广场作为入口区的高潮点,把平阳特有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做人文景观景点,寄托了对龙山公园的良好祝愿。
中心广场旁边的主题景观为船屯渔唱休闲园,龙山古称“夹屿山”,有诗云:
“横阳两屿夹晴川,故老相传泊万船,不信蓬莱有清浅,眼观沧海变桑田”龙山从前都是海龙山就是海中的岛屿直至晋代末才成为陆地,始有村民前来屯田开荒。
因此设计时就顺着台地的等高线,见势造景,形成了一道道绿色的海浪线,上面搁浅着一艘艘我们特别设计的花船,寓意着我们龙山周边“沧海桑田”----变换的自然之美和“船屯渔唱”-----和谐的山水之景。
4)平塔公园区
平塔公园是平阳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有着省级文保单位——文明塔,为楼阁式空心六角青砖结构,造型古朴大方,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的典型代表,塔下有建于南宋的净明禅寺,在平阳历史上也赫赫有名,有诗云:
“闭门流水净,一径入云间,高树欲无塔,平田却有山,鸟啼游客去,花落定闲僧,寂寞棠荫院,孤舟载月还”。
描绘了平塔公园在历史长河中最美的景色,虽然平塔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变化,环境早已不复诗中之旧观,本着将诗中之境赋予设计之中的情感表达,我们将设计中的平塔公园的抚平岁月的伤痕,还复新颜。
第六章道路交通组织
根据龙山的地形特点,道路规划是结合地形确定主干道和路网走向,对各个不同的功能分区结合路网合理布局。
这样随着自然地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路网格局。
有利于组织交通分流。
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山地地形复杂、特征明显,高差比平原地形大得多,规划中要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
主要车行道设置在体育运动区、文化游乐区、停车场区地块,在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即可,山上游步道则结合龙山地形自由舒展,灵活布置;并尽量完善、利用原有路网基础和等高程,以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同时形成形成多层次、活泼、有机的山地游步道、健身道的网络结构。
龙山上基本沿等高线布局的曲折婉蜒的游步道,既是交通的主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和健身步道,使视线走廊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结合绿化,创造出异常丰富的空间序列,是平地景观所不可比拟的。
在山中的氧吧中惬意慢跑散步,同时观赏山下鳞次栉比的城市结构,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健康生活的理念。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植物配置以“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兼顾功能,统筹布局;适树适地、突出主题;从生态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区域的绿化空间进行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符合生态规律的设计布置。
并展示建立生态恢复和贴近城市景观需求。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植物景观主要有龙山公园北区、休闲娱乐区、中心广场区、西区、东区、自然生态区、南区和平塔公园区八个区域。
1.龙山北区特色
该园区以秋天景观为主,为突出景观的秋“雅”,多采用彩叶树和带有秋花、秋香的植物,营造闹中取静的景观效果
植物搭配:
乔木-杜英、石楠、枫香、榉树、三角枫、乌桕、银杏、鹅掌楸、羊蹄甲
灌木-四季桂、金桂、罗汉松、木芙蓉、茶梅、月季、蔷薇、凤尾兰
地被-苔草、沿阶草、金叶过路黄、常春藤、马尼拉草。
2.龙山公园休闲娱乐区
该园区以规整式的植物配置原则,用高大的乔木成列成排布置,结合绿篱植物,修剪成高矮绿篱,分割成大小各异,功能分区明确的空间。
健朗大气的布局结合各空间的活动内容进行植物搭配。
植物搭配:
乔木-杜英、香樟、悬铃木、小叶榕树(本地榕)
灌木-四季桂、金桂、茶梅、蔷薇、凤尾兰
地被-萱草、鸢尾、麦冬、黑麦草、马尼拉草。
3.龙山公园中心广场区
该园区景观采用中轴对称表现手法,整体规则,易于辨识。
植物布置多为带有休憩停留功能的树池和树阵。
植物搭配:
乔木-银杏、加拿利海枣、蒲葵、榉树、枫香、湿地松、云杉
灌木-金桂、山茶、石楠、樱花、龙爪槐、红花继木球、海桐球、杜鹃球
地被-花叶良姜、麦冬、黑麦草、马尼拉草。
4.龙山公园西区
该园区景观利用起伏有致的微地形,在大面积草坪上采用疏植、孤植、从植的植物配置方式、营造舒适的休闲绿地。
植物搭配:
乔木-小叶榕数、大香樟、加拿利海枣、红枫
灌木-樱花、红叶李、紫叶李、苏铁、结香、红花继木球、海桐球、杜鹃球
地被-花叶良姜、麦冬、萱草、黑麦草、马尼拉草。
5.龙山公园东区
该园区景观功能为将来东区住宅区配套,有儿童乐园和东区中心广场,是人流集散与活跃热闹的场所,植物应选择用无乳汁、无刺、无毒、无飞絮、无异味、枝条柔软、色彩艳丽的植物。
植物搭配:
乔木-香樟、湿地松、三角枫、银杏、香泡
灌木-金桂、茶梅、樱花、木槿、紫叶李、龙爪槐、结香、云南黄馨、南天竹、杜鹃、金丝桃、紫藤
地被-玉簪、红花酢浆草、金山秀钱菊、花叶良姜。
6.龙山公园自然生态区
对于山体植物首先尽可能保护和保留山上的原有植物、在稀疏和空白的地方补种、改善和丰富山上的植物群落。
选择适地种树的乡土树种,常绿乔木为基础,以育林的管理方式为主要手段,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混交林群落。
植物搭配:
乔木-香樟、湿地松、马尾松、榕树、女贞、杨梅、桉树、、深山含笑、白兰花、枫香、三角枫、乌桕、槐树、泡桐
灌木-四季桂、梨树、桃树、垂丝海棠、鸡爪槭、竹柏、连翘
地被-马蹄金、常春藤、沿阶草、红花酢浆草、紫鸭趾草、蕨类植物。
7.龙山公园自然生态区
该园区的景观植物配置以简洁、大方为主要表现效果。
植物搭配:
乔木-香樟、湿地松、深山含笑、白玉兰、广玉兰
灌木-四季桂、山茶、垂丝海棠、鸡爪槭、紫叶李
地被-马蹄金、沿阶草、紫鸭趾草、鸢尾、马尼拉草
8.平塔公园区
该园区的主要建筑物多为宗教性建筑,环境祥和安静,适合养生、修身。
植物选择多以抗污染能力强的阔叶植物,并辅以芳香、药用植物。
植物搭配:
乔木-香樟、香泡、深山含笑、杜仲罗汉松、白玉兰
灌木-毛竹、桂花、山茶花、结香、十大功劳、杜鹃
地被-马蹄金、沿阶草、常春藤、绣线菊、马尼拉草
9.水岸植物景观
规划区内河、水湾、水叉等水系资源丰富,为水生植物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设计中针对不同的水深及面积形状而选择相应的水生植物。
主要水生植物的种类有挺水植物如荷花、莲花、鸢尾、菖蒲、芦苇等,浮叶植物如睡莲,滨水植物的种类主要有垂柳、池杉、水杉、水松、乌桕、枫杨、隶棠、迎春、木芙蓉、碧桃等,突出水边倒影。
第八章建筑意向设计
1.建筑设计
用地内主要建筑分为两类:
游乐中心建筑(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命名)
根据地块的权属性质及规划控制指标,游乐中心建筑密度控制为40%、限制高度15米,容积率1.5.该建筑势必为较大体量之综合功能完善的类型,建筑功能根据游乐中心建筑的共有特征将主要使用群体定义为青少年活动和儿童早期教育以及部分群众康乐设施。
功能区分为门厅共享区、青少年区、儿童早教区和健身康乐区几个部分。
相互之间彼此联系且有独立设置。
中庭内的庭院将山体绿化引入院内,使过大的体量之中又别有洞天。
建筑的外形采用现代的具有金属色泽的饰面,辅以钢玻结构的条窗和天窗。
使之在总体体量上不至于太过封闭但同时又具有跳跃、动感的设计语言。
总体布局上主要将沿街广场尽可能开放,建筑尽可能向山体靠近,主要目的是将城市的沿街的广场空间和景观连贯起来,从体育馆广场-游乐中心广场-停车场-公园入口广场完成彼此功能丰富的开放空间。
对高密度的城市舒缓是大有裨益的。
规划展览馆和公园管理处(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命名)
规划展览馆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将其与山体结合在一起,由于展览馆的展览功能对与采光的要求比较特殊,因此建筑的布局设在龙山山脉西南角的一处山坳之内,
规划中对于展览馆的面积控制在2000平米之内,为了使体量更显合适,设计中将公园管理处的功能也和规划展览馆合并。
展览馆的外形顺应山体的台地呈退台式处理,其中标志物的高度和位置主要为了照顾到龙山的天际线,内部功能主要是以展览作为主题,分为模型展览区和挂图展廊,同时安排了部分小型会议的功能。
建筑的平面造型采用柔和的曲线造型和山体融为一体同时和周边的公园相得益彰。
材料采用通透的钢玻结构。
轻盈而灵动。
第九章竖向规划
1.竖向规划
以因地制宜、节约土石方为原则,结合山坡地的高差,体现山地广场丰富的竖向空间关系。
一是处理好快速路的标高与基地的竖向关系,二是基地由西至东逐渐抬高,边坡景观区和景观休憩区需做微地形处理。
本规划采用八五基准高程,温州城市坐标系统。
2.防洪与山体保护规划
尽量保持山体的自然地貌,利用生态型坡式挡土墙,做好山体与休闲广场以及步行道的衔接关系,保持水土平衡。
建筑退让山脚线应大于8米。
沿山脚设置截洪沟,宽度0..5~0.8米,利用自然地形高差排水,纵坡大于1:
20或局部高差较大时,可设置陡坡或跌水。
采用明沟与暗渠结合,排入瑞枫快速路排水沟与泄洪沟,满足场地排水要求。
依据环城河保护规划,基地当中溪流宽度15米,为山体公园泄洪沟,排向周边环河和干渠。
第十章给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方案设计图纸
2.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2、设计内容
1.室外景观喷泉及浇灌给排水设计;
1.建筑内消防及给排水设计。
3、水源、水压
1.水源:
从附近引入两路DN150的给水管,供园内生活、浇灌及消防用水
1.水压:
满足用水点水压要求。
4、给水系统
1.在休闲游乐中心、规划展览馆等设置生活供水及室内消火栓系统;
2.在室外设置室外消火栓,绿地按一定间距布置埋地式快速给水栓。
为防止冷冻对管道的破坏,在管道最低处设置泄水阀。
3.水费计量
在市政接入管设总表计量,再在各单层建筑设分表计量。
5、排水系统
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室外采用雨污分流,雨水自成系统,雨水经由屋面、地面径流由经雨水口排水管排至附近河道。
6、管材和接口
1.室内给水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
室内排水采用UPVC塑料管,粘接连接。
2.室内消防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采用丝扣连接;DN>100采用卡箍连接。
3.室外给水管DN≥100mm的采用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接口。
DN<100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
4.室外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
第十一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方案设计图纸
2.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版)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二、设计范围
1、各单体建筑照明与配电、防雷与接地;
2、变配电设计;
3、室外照明(包括景观照明)。
三、供电电源
整个绿地内分散设置变电所。
采用YJV22交联聚乙稀绝缘电力铠装电力电缆埋地直敷,引至各用电点。
四.计量方式
采用高供电量。
计量柜设在变电所内,绿化、地上建筑用电分开计量。
五、照明设计
1、室内照明以节能型荧光灯为主。
2、室外照明
1)园路干道设高2.5米的庭园灯。
绿化小径边设高0.6米的草坪灯。
2)广场上、建筑小品及绿化中根据具体要求设置灯具,体现夜景特色。
3)有水景的位置设置水下灯。
4)自动控制
a、整个公园的电气总监控室设在管理办公区内,对灯光、水景及喷灌进行自动控制,并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
智能主控制器内的万年历可根据日落时差自动调整灯光开启时间,同时可将灯光、水景的运行状态自由组合。
公园内根据用电设备设置户外副控箱。
b、智能主控箱控制模式分为普通型、周末型、节日型,控制器可自动切换。
智能主控箱也可手动切换,以适应特殊需要。
c、根据给水的要求分区分批自动浇灌,早晚各一次(或根据要求自由设定),喷洒的启动时间及每批喷洒所需的时间均可自由设定,并备有自校正微机湿度仪,能接收土壤传感器的信号,对土壤的湿度划分为干、中干、中湿、湿四挡,以调整绿化喷淋的次数和时间,使自动喷灌设备作相应的喷淋或关闭。
六、防雷与接地
1、各单体建筑按规范设计防雷系统;
2、有配电房的建筑采用TN-S系统,其它建筑采用TN-C-S系统;在一层设置总等电位端子箱,并在各个电源进户配电箱处设置浪涌保护抑制器;
3、室外照明接地系统
1)采用TT系统,每盏室外灯具的金属外壳及灯杆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接地,接地装置可利用路灯埋地基座的钢筋焊接而成,或单独设置人工接地,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如实测接地电阻大于4欧姆,则增加人工接地体。
2)各路灯回路均设漏电断路器保护,漏电动作电流为30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七、室外电缆防盗措施
措施1:
在变电所设置一个报警终端,其型号为ATL80101,在每个配电箱进线处设置一个电缆监控器,其型号为ATL80201,无论案犯破坏哪一条电缆,系统都能即时将破坏现场的地点、名称、路名等通过公网系统(包括:
短信、GPRS、GSM)传送到总控制中心或安全人员,管理人员可及时处理。
措施2:
埋设电缆时,分段将电缆用松木桩绕圈固定。
然后埋设,防止案犯抽动电缆。
起到防盗作用。
简便易行。
如下图:
第十二章智能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方案设计图纸
2、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二、设计范围
1、综合布线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
3、有线电视系统
4、安全防范系统
5、背景音乐
三、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采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大楼内语音、数据及图像通信等系统的传输媒质。
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