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009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从容说课

五四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及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的形势下爆发的一场新的革命风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在这场空前规模的爱国民主运动中,不仅青年学生们站在斗争的前列,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先锋作用,而且中国工人阶级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政治舞台,直接参加了这场斗争,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工农学商联合行动的局面,把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更高阶段。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果及五四精神。

教学难点

五四精神的内涵。

教具准备

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含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本节课的板书提纲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

(2)掌握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

(3)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

(4)掌握五四精神的内涵。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比,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领悟事物发生发展的辩证法,判断其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通过对五四运动彻底性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保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100周年的华诞,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前去祝贺。

在5月4日举行的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课件显示:

江泽民说: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79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五四运动精神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呢?

《五四爱国运动》这节课会告诉你。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有何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②袁世凯急于称帝,需要日本支持。

多媒体课件显示:

时间:

1915年1月。

目的:

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结果:

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其他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充分理解“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板 书:

2.巴黎和会

多媒体课件显示:

召开:

1919年。

参加国:

一战的战胜国。

操纵会议的国家:

英、法、美、日、意五国。

中国代表参加,目的:

改变中国在国家上的屈辱地位。

结果:

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板 书: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五四运动的爆发

多媒体课件显示:

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板 书:

2.五四运动的发展

五四运动的发展情况如何?

①运动主力由学生变成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三罢”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有何特点?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特点是广泛性、群众性、自发性。

 板 书:

3.五四运动的结果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怎样?

北京政府1919年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为什么?

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特别是工人的罢工斗争,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对帝国主义是个强大的震撼,对北洋军阀形成强大的压力。

分析讨论题:

有人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主要是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谈不上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赞同第一种观点:

从斗争目标的明确性、斗争过程的不妥协性和斗争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斗争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的目标十分明确。

斗争过程:

运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从学生罢课开始,到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斗争程度不断提高。

斗争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取得了胜利。

赞同第二种观点:

主要从指导思想的妥协性、斗争口号的不彻底性和斗争结果的有限性分析。

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是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软弱性。

表现:

反封建方面,三罢斗争不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北洋政府,主要要求罢免几个卖国贼,因此斗争矛头不是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反帝方面,主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对其他帝国主义的态度主要是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而痛恨帝国主义的“强权”。

所以在运动当中,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斗争的结果取得的胜利也是有限的,显然五四运动谈不上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论哪种观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板 书:

三、五四精神

多媒体课件显示: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知识拓展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用以区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是广义的资产阶级针对旧有统治阶级的革命。

在中国,它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结束的标志,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中国,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力量为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力量为无产阶级。

此外,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目标是建立民主主义国家,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迫使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2.巴黎和会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发展

3.五四运动的结果

三、五四精神

活动与探究

主题讨论会:

在广泛搜集资料,包括五四精神的内涵、五四精神的时代感及现实意义等的基础上,组织分组讨论今天五四精神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

是的。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战后分赃会议,是由英、法、美、日、意五国操纵会议,是对战败国和殖民地的掠夺,因此,要想有公理的存在,真正的和平,国与国相互尊重主权,依靠巴黎和会是没有用的,只有依靠全世界的人民。

中国人民掀起了五四运动,罢免了曹、陆、章卖国贼的职务,并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自我测评

1.五四运动是在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诸种矛盾交织和激化的形式下发生的。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的高涨是外因。

(3)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外出卖国家民族权益,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压榨剥削人民是内因。

(4)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5)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的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2.

(1)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政策和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五四运动推动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又是一次文化运动;五四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

(2)五四精神主要体现: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②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③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活动建议

  略

备课资料

1.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手中。

1917年初,日本促使段祺瑞对德宣战,以便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

段祺瑞则企图借参战名义,得到日本的贷款,扩充武力,消灭异己,所以极力主张参战。

背后有英美势力的黎元洪因害怕段派势力过于扩张,于己不利,反对参战,并解除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

六、七月间段祺瑞暗中支持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

接着,段祺瑞又实行“讨逆”,驱逐了张勋。

由冯国璋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仍以国务总理名义总揽大权,段祺瑞对内不再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对外于8月14日对德宣战。

为了扩充实力,段祺瑞在宣战之后,公开或秘密地向日本大量借款,以出卖国家主权为交换条件。

仅一年时间,段祺瑞向日本借款即达5亿日元。

1918年5月,段祺瑞以反对苏俄为名,订立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使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驻兵及战时直接指挥中国军队之权。

大批日军以“共同防敌”为名开入“满蒙”。

同年9月,段祺瑞政府在山东问题秘密换文的卖国文书上,对日本霸占山东各项权利的要求,无耻地表示“欣然同意”。

南方的军阀为了抗拒段祺瑞的武力统一,维护自己的割据地位,先后宣布暂行“自主”。

2.日本侵占山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个大国控制和瓜分中国的局面,变成了日美两国在中国争霸。

此前,日本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在华政治势力也远远低于英美。

因此,当大战爆发时,日本孤注一掷,决定利用英美列强无暇东顾的大好时机,扩张其在华权益。

1914年8月8日,日本军舰到达山东青岛附近海面。

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上的德国军舰,在9月15日以前,将在中国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交给日本,并限8月23日前答复,否则将采取必要手段。

对德宣战,理应到欧洲直接与德国交锋,却把矛头对准了德国在华“势力范围”,实际是趁战争之机,争夺在华特权,以扩大自身在中国的利益,这是日本对德宣战的真实目的。

中国政府代表与德国方面交涉交还胶州湾事宜,日本政府闻知,扬言中德交涉日后会有“重大危险”,要求立即停止此项磋商。

中国政府又设想同时出兵,参与进攻青岛德军的行动,以限制日军。

日方又要求中国保持“中立”,不许派兵参加此项行动。

8月23日,最后通牒限期已到,德国方面未作答复。

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幌子,开始了侵占我国山东的活动。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要求中国政府将山东省黄河以南划为“中立外区域”,由日军任选地点登陆。

北洋军阀政府没有全部答应,但惧于日本政府的威吓,表示“在龙口、莱州及接连胶州湾附近各地方不负完全中立之责任”。

9月初,日本陆海军两万多人在龙口及莱州登陆,占领了附近大片地区,像进入敌国一样,对占领区奸淫烧杀,抢占民房,强迫占领区的中国人民“为日本尽力”,甚至张贴布告,扬言“妨碍日军一切行动者处斩”“如某村有一人犯罪,该村人民尽行处斩”。

此后,日军又借口胶济铁路是德国人所办,声称“日本认为德路,当与胶澳一并占领,且需直至济南车站”。

10月6日,日军占领济南车站,从而控制了胶济铁路全线,把几乎山东全省置于自己的势力控制之下。

3.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国际“和平会议”,参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27国,苏俄未被邀请参加。

在这次大战中,中国参加英、美、法等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曾派出20万华工参加战争勤务,所以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团参加了和会。

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团长是外交部总长陆征祥,团员是驻美公使顾维钧、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和南方军政府代表王正廷。

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的一些不平等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要求。

会议为英、法、美三国操纵,经过激烈的争吵,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国联盟约》,还秘密拟定了武装干涉苏俄、瓜分苏俄领土的计划。

会议还无理地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在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4.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摘录)(1919年4月30日)

第八编 山东

第一百五十六条 德国将按照1898年3月6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德国权利,其中包含支路、连同无论何种附属财产、车站、工场、铁路设备及车辆,矿产,开矿所用之设备及材料,并一切附属之权利及特权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

自青岛至上海及自青岛至烟台之德国国有海底电线,连同一切附属之权利、特权及所有权,亦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各项负担概行免除。

第一百五十七条 在胶州领土内之德国国有动产及不动产,并关于该领土德国因直接或间接负担费用,实施工程或改良而得以要求之一切权利,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各项负担概行免除。

第一百五十八条 德国应将关于胶州领土内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或其他各项档案、登记册、地图、地契及各种文件,无论存放何处,自本条约实行起三个月内移交日本。

在同样期间内,德国应将关于以上两条内所指各项权利,所有权名义或特权之一切条约、协议或契约通告日本。

5.全国人民反对“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谈判与签订,在全国掀起了反对浪潮。

孙中山痛斥袁世凯“以僭帝位之故,甘心卖国而不辞”,并表示和人民一起为不使“艰难缔造之民国坐致沉沦”而奋斗。

留日学生召开千人大会,发表宣言,准备回国武力抵抗。

上海各界组织“国民对日同志会”,议决拒用日货,各地纷纷响应,迅速形成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上海日商工厂的中国工人几乎全部罢工。

汉口群众涌上街头游行示威,捣毁日本商店。

烟台人民相诫不卖货物给日本人。

各地学生纷纷组织团体,进行爱国救亡斗争。

海外华侨也宣传、捐款,支持爱国斗争并抵制日货。

由于广大人民的爱国斗争,使得“二十一条”不能付诸实行,袁世凯也威信扫地,陷于孤立。

6.五四运动中的爱国罢工

“此次参加罢工的有:

纺织厂方面,有内外棉第三、四、五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及叉袋角日本纱厂数家。

金属业方面,有祥生船厂、船坞铜匠铁匠、江南船坞、铜铁机器工人、浦东和平铁厂、锐利机器厂、札新机器厂等。

运输业方面,有沪宁沪杭两路机师工人、浦口各轮船水手、沪南商轮公司等。

市政工人方面,有南市电车、英美公司电车、全埠汽车夫、全埠马车夫、华洋德律风公司(属英国)接线员、中国电报局、公共租界清道夫。

其他工人,有亚细亚美孚煤油栈……商务印书馆印刷工人、英美烟草公司烟厂、查礼饭店工人,总共人数无确实统计,大概有六七万人。

……

京奉路的唐山和京汉铁路的长辛店不仅仅有过大示威游行,而且还组织了团体,当然还只限于爱国的意义。

7.五四运动的结果

1919年6月7日,北京总商会向北京政府的呈文中说,“市面惶恐,岌岌可危”。

同日,天津总商会的急电也说:

“危机已现,迫切万分”。

淞沪护军使会同沪海道尹急电北京政府,惊呼上海“三罢”运动,势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10日,天津总商会再次发出急电,指出:

“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牵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

”他们都要求罢免曹、陆、章,以安定大局。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京政府终于被迫在6月10日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同日,国务总理钱能训辞职。

11日,总统徐世昌也提出辞职。

三个卖国贼的免职和国务总理的辞职,是五四运动的第一个胜利。

6月12日,上海和各地商人先后开市,工人亦陆续复工。

此后,运动的目标便集中到拒绝和约签字上来,全国人民展开了拒签和约的斗争。

当北京政府电令专使在和约上签字的消息传出后,6月19日,全国学联致电北京政府,表示誓不承认和约签字。

20日,山东各团体代表到新华门请愿,要求拒签和约。

25日,全国学联发出紧急宣言,号召全国不承认和约。

27日,京津学生和留日留欧归国学生代表再次请愿。

28日,北京商学界代表又一次请愿。

各省请愿代表也纷纷来到北京。

全国各地也纷纷举行拒签和约的人民外交大会,发表拒签和约通电。

通电中一致警告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违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

据华北《明星报》统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先后接到这类通电达7000份。

6月28日为和约签字之日,在巴黎的华侨、工人和留法学生包围了中国代表住所,不准他们前往签字。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被迫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8.曹汝霖

曹汝霖(1877~1966)上海人。

早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

辛亥革命后改任律师。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任外交次长,曾代表袁政府与日本公使日置益在北京谈判“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除了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此后,曹汝霖历任袁政府和段祺瑞内阁的交通总长、财政总长等职务,直接经手向日本大量借款,帮助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政策。

1917年8月,段政府宣布对德作战。

1918年9月,日本政府要求用换文的形式正式承认它从德国手中抢占的关于山东的各项权益。

曹汝霖电告驻日公使章宗祥,对日本提出的要求表示“欣然同意”。

五四运动中被免职后,曹汝霖在北洋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庇护下,进行投资活动。

1935年以后,曹汝霖任汉奸组织“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

1949年解放前夕,曹汝霖逃往台湾,后经香港去日本、美国。

1966年8月,死于美国底特律。

9.陆宗舆

陆宗舆(1876~1941)浙江海宁人。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清政府官员。

袁世凯窃取政权后,担任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被任命为驻日公使。

参与签订“二十一条”等卖国条约和向日本借款的合同。

1918年,任币制局总裁。

五四运动中学生要求惩办这个卖国贼,陆的家乡海宁县,还召开了公民大会,决议为他立碑,上书“卖国贼陆宗舆”六个大字,使之遗臭万年。

抗日战争时期,陆任汪伪南京政府的行政院顾问。

1941年6月,病死于北平。

10.章宗祥

章宗祥(1879~1962)浙江吴兴人。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清政府官员。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章任总统府秘书、司法总长。

1916年,任驻日公使,与曹汝霖、陆宗舆勾结,在段祺瑞指使下,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

1918年,经多次密谋,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在日本提出的要抢占山东特权的换文上签字“欣然同意”。

章宗祥的卖国行为激起人民极大的义愤,1919年4月,章宗祥从日本回国时,300多中国留学生赶到车站,大叫卖国贼,并把写有卖国贼字样的白旗,向章的车上掷去。

五四运动中,在曹汝霖住宅被北京学生痛打。

6月,被免职。

五四运动后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

1935年后,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

日本投降后,他迁居上海。

1962年10月病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