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977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docx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身高的测量结果属于()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用于描述连续性变量数据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简单条形图

C.复合条形图

D.圆形图

3.下面量数为无单位量数的是()

A.

B.MDn

C.CV

D.AD

4.某份试卷采取百分制,若以教师的等级评定作为效标,计算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双列相关法

D.列联相关法

5.通过测验获得可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的数字通常称为()

A.成绩

B.变量

C.测量值

D.统计量

6.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与原标准分数()

A.数值相等

B.形式相同

C.度量相同

D.含义相同

7.某儿童的智力相当于8岁3个月的水平,而他的实际年龄是7岁2个月,则他的智商接近()

A.110

B.115

C.120

D.125

8.标准化考试包括命题标准化、施测标准化、评分标准化和()

A.时间标准化

B.分数解释标准化

C.录取分数标准化

D.纸笔使用标准化

9.考试作弊测验属于()

A.情境测验

B.投射测验

C.人格测验

D.创造力测验

10.选择题的优点体现在可以测验学生()

A.观察能力

B.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C.创造力

D.思维发散力

11.在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一定不高于()

A.0.005

B.0.05

C.0.10

D.0.30

12.用随机数码表进行的抽样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3.一个随机变量若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它的取值点位于(0,+∞)内的概率为()

A.0

B.

C.1

D.+∞

14.统计假设检验中,备择假设又称为()

A.虚无假设

B.研究假设

C.零假设

D.原假设

15.统计假设中的单侧检验是指()

A.检验的临界值位于抽样分布的一侧

B.检验的临界值位于抽样分布的两侧

C.在抽样分布的单侧小概率事件容易发生

D.在抽样分布的两侧小概率事件容易发生转贴于:

自考_考

16.不用画坐标轴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圆形图

C.线形图

D.次数多边图

17.下列变量中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A.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

B.学生在数学竞赛上的名次

C.某山海拔2749.08米

D.学生在60米跑项目上所用的时间

18.提出积差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

A.布鲁姆

B.皮尔逊

C.比内

D.斯皮尔曼

19.在教育和心理统计中,通常情况下被称为高相关的是()

A.0.5≤|r|<1

B.0.6≤|r|<1

C.0.7≤|r|<1

D.0.8≤|r|<1

20.已知30名被试在某个项目上的得分情况,该项目是以(K,0)方式记分,满分为5,则求取这个项目的区分度指数应采用()

A.点双列相关

B.等级相关

C.积差相关

D.双列相关

21.以下估计信度的方法中,多用在预测性测验上的是()

A.等值性系数

B.α系数

C.稳定性系数

D.折半信度

22.测验被试回忆或辨认某些特定事实的能力的认知层次是()

A.知识

B.应用

C.分析

D.综合

23.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中因素E恃强性得分高的心理含义应为()

A.顺从

B.好强

C.通融

D.恭顺

24.学生成绩测验的主要类型有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

A.智力测验

B.能力倾向测验

C.人格测验

D.终结性测验

25.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等于()

A.原总体分布的标准差

B.原总体分布标准差的一半

C.原总体分布标准差的n分之一

D.原总体分布标准差的

分之一

26.一个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点的概率之和为()

A.0

B.1

C.2

D.3

27.分层抽样原则是()

A.在总体中,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

B.在总体中,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要小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

C.在总体中,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要等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

D.编号元素的性质不能出现规律性变化

28.统计假设检验中又称为研究假设的是()

A.虚无假设

B.零假设

C.备择假设

D.统计假设

29.在双侧检验中()

A.抽样分布的两侧都有概率

B.抽样分布的双侧都有临界值

C.抽样分布只有单侧有概率

D.抽样分布只有单侧有临界值

30、所谓相关总体是指()

A.两总体相关系数等于0

B.两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0

C.两总体相关显著

D.两总体是同一个总体

二、填空

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2、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可分为:

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与比率量尺。

在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具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意义。

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评定优劣。

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这种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如温度、可比可加。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

如身高、体重等。

能加、减、乘、除

3、测量工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体现为三种东西即:

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的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4、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的两点突出差异:

一间接性;二要抽样进行

5、数据的种类①从数据来源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②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数据

6、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不具有相等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

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等距变量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做加减运算。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7、数据三个特点①数据的离散性②数据的变异性③数据的规律性

8、统计一批数据的次数分布两种方法:

一、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二、为了简缩数据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

如分数段统计

9、编制简单次数分布步骤①求全距②定组数③定组距④写组限⑤求组中值⑥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

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

11、累积次数分布表还分成“以下”累积次数分布表与“以上”累积次数分布表两种。

“以下”累积其目的在于反映位于某个分数“以下”的累积次数共有多少

12、次数分布图两种表达方式:

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

13、次数分布曲线按形状有各种不同类型①单峰对称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也是这一类型曲线中的一种②非对称曲线即偏态分布。

正偏态:

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在一些考试中,若题目偏难,多数考分偏低时,可形成正偏态分布。

而负偏态的次数分布偏向正好与正偏态相反

14、几种常用统计分析图: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和圆形图

15、圆形图有其独特的功能,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16、集中量数有三个作用①向人们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②集中反映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③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

17、集中量数有多个种类,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种。

其中算术平均数是使用最普通的一个集中量数。

中数在下列情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①数据分布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出现时,用平均数作分布的代表值倒不如用中数作分布的代表值来得客观合理②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而没有确切数量时③在一些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或一般的民意问卷测试中,通常向被调查对象提出一些事项,要求被调查对象对这些事项排序。

那么,在这种资料的信息数据整理分析中可应用中数来概括各个事项的总体排序结果

18、常用的差异量数是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等指标

19、差异系数又称为变异系数和变差系数,用符号CV表示。

差异系数是一种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即相对差异量数。

它消去了单位,因而适合于不同性质数据的研究与比较。

数据在次数分布中所处的地位可用百分等级来表示。

百分等级也称百分位。

用记号PR表示。

百分等级反映的是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在0到100之间取值。

如百分等级PR=75,与其对应的这个百分位数,读作第75百分位数,记作P75

20、相关:

统计学上用相关系数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强度与方向。

如相互关联着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变化方向一致是正相关。

如相互关联着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反而减小,变化方向相反是负相关。

相关系数用r表示,r在-1和+1之间取值。

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r的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r=0,称零线性相关,简称零相关;相关系数|r|=1时,表示两个变量是完全相关。

当0.7≤|r|<1,称为高相关;当0.4≤|r|<0.7时,称为中等相关;当0.2≤|r|<0.4时,称为低相关;当|r|<0。

2时,称极低相关或接近零相关

21、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22、等级相关适用的几种情况①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如对学生的绘画、体育测试成绩排名就属顺序变量数据②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如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可测验加以测量但学生的课文朗读水平却只能根据若干准则由老师给予大体的评估。

点双列相关适用于双变量数据中,有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数据,如体重、身高以及许多测验与考试的分数;另一列数据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数据,如性别

23、原始分数的意义必须要跟一定的参照物(系统)作比较,才能真正明确起来。

原始分数意义的参照物大体有两类,一是其他被试的测值,即其他被试在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二是社会在所测特性上的客观要求,即被试在所测特性上发展应该达到程度的标准

24、常模总是指某一具体测验(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其名称所指特性)上的常模。

常模总是特定的、具体的,是就一定人群在具体测验上的表现来说的。

常模又可分为发展常模与组内常模两大类。

发展常模又有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之别,组内常模又有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之别

25、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常模这一科学概念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他最早建立了智力测验的年龄常模。

发展常模就是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

26、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27、组内常模又可分为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两个类别。

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就是该分数在所属分数组中,取值比它小的分数个数占该分数组总个数的百分数。

百分等级值只有可比性而无可加性,不能累加求和与进一步求平均;这是百分等级常模的一个局限所在

28、一个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就是以它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为单位的,对它所属分数组的平均数的距离

29、难度指数(p)取值越大并不意味着项目越难,而是越易;指数p的数字值与其代表的含义,方向恰好相反

30、三种偏态分布:

如果一个测验对某一被试团体来说,难度相对显得大,那么,被试团体中大多数人就会得低分,被试总分分布就会形成正偏态分布;如果一个测验对某一被试团体来说,难度相对显得小,被试团体中就会有很多人得高分,总分分布就会形成负偏态;假定被试团体在某一特定方面,其水平分布事实上是呈正态分布的,若测验项目的难度确能做到对这个被试团体来说是恰当的,那么对这个团体施测这一测验,所得被试测验总分分布自然也会呈正态分布

31、“高、低分组求得分率差”的办法就是将全体被试按总分多寡加以排队,然后取得分最多的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得分最少的27%的被试作为“低分组”,最后求这两个组上项目得分率(通过率)的差来作为区分度指数的取值

31、人们就使用两个平行形式测验来测查同一批被试,这样也可获得同一批被试的两批独立测值,从而通过求相关系数,估出测验的信度32、效度验证工作大体分为三类即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又包含“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这两个小类别

33、测验即使相当有效,效度系数rXY的取值也很少能超过0.70,一般取值能达到0.40就相当不错了

34、根据课堂教学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来分可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根据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不同可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两类。

根据成就测验的实施方式与测验载体,我们把成就测验分成口头测验、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

35、纸笔测验优点①提高测验的效率,即同时可以进行大团体的测验②便于完整记录学生在题目作答上的反应③便于施测和评分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学业成就测验的信度与效度④便于对测验中答题信息的分析研究

36、课堂成就测验特点①简易性②灵活性③随意性④测量性能较差

37、对教育目标分类的认识:

布卢姆认为作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中的行为目标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它们依次是知识(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①知识:

回忆或辨认某些特定的事实②领会:

初步理解材料的意义③应用:

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材料④分析:

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以便了解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⑤综合:

把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的能力⑥评价: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如对小说、诗歌、电影、哲学流派、环保方案、测验设计等作出价值判断的行为与能力

38、我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目标层次分为识记、理解(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这四个层次

39、学业测验中考试题目类型分为客观题、主观题

40、客观题:

有一些考试题目,如果评分规则一旦明确下来,只要依照这些规则,无论谁去评分,都会得出相同的分数,典型的客观题类型常见的有填空题、简答题、是非题、匹配题、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等。

简答题和填空题适合于测量相对简单的学习成就。

是非题这种题型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容易猜测,(猜对的可能性有50%),二是适合于用是非题来测量的学习成就其范围有限。

多项选择题更适合于测量具有较复杂结构的学习成就

41、主观题型如论述题、证明题、计算题、作图题、作文题等

42、心理测验主要用途①人才选拔②人员安置与人事管理③临床心理学研究④学校心理服务⑤建立和检验假设43、智力测验在国内常见①比纳智力测验②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③韦克斯勒智力测验④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⑤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44、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外在的行为,即代表这个人的创造力

45、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三种基本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46、人格测验的方法与类型主要有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法、情境测验法、评定量表法

47、客观世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分为两类:

确定性现象不确定性现象

48、按照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取值范围在区间[0,1]上,如某个事件概率为1,表示该事件肯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在实际研究中更多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人们把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如概率小于0.05,或0.01,称为小概率事件

49、一个离散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指这个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点的概率的分布情况。

一个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指这个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区间上概率取值的分布情况

50、从形态看,正态分布是一条单峰、对称呈钟形的曲线,其对称轴为过x=u的纵线。

曲线在X=u点取得最大值。

从x=u点开始,曲线向正负两个方向递减延伸,不断向X轴逼近,但永不与X轴相交。

一个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其取值在平均数附近的概率很大,而取值离平均数越远,其概率越小。

在这许许多多的正态分布中有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可以作为正态分布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他各种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与它相互转化

51、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夹中间面积90%的两个Z值分别为±1.96;夹中间面积99%的两个Z值分别为±2.58

52、统计学中,推断统计的直接操作对象是总体的一个样本,但其推断的却是总体的各种特征。

影响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三①总体本身的离散性②所抽取样本容量的大小③对总体代表性强弱的因素是抽样方法

53、随机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分阶段抽样④等距抽样

54、随机抽样方法原则①机会均等②相互独立。

简单随机抽样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抽签。

较严谨的简单随机抽样是借助随机数码表而作的随机抽样

55、分层抽样的实质就是将总体各部分按其容量在总体规模中的比分派到样本结构中去,然后进行抽样。

所以分层抽样是分两步进行①按比例求出各部分入样元素数②各部分按要求的人样数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产生入样元素,最终合成总样本。

分阶段抽样实际上进行两次抽样,第一次是以“部分”为元素进行抽样,然后再在人样的这些“部分”中抽取入样元素。

等距抽样的第一步也是首先对总体所有元素编号,所编号码应该是连续有序的。

第二步计算每相邻两入样元素的间隔距离。

第三步是在第一间隔中随机确定第一个入样元素的号码,比如说取定为00003。

第四步则开始抽取入样元素

56、要认识抽样分布必须学会识别三种分布:

总体分布、子样分布和抽样分布

57、α值常取0.05和0.01两个水平,偶而也有取0.001的。

在假设检验中,α的取值越小,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越高

58、统计假设检验中使用的假设有两种,一种称为虚无假设,一种称为备择假设。

统计假设检验中冒犯I型错误的概率大小就等于显著性水平α值的大小,β同时也是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值符号。

Ⅱ型错误称为β错误,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因素有三个。

第一因素是客观的真值与假设的伪值两者之间的差异。

第二因素是α值的大小。

α值越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小,α值越小,β就越大。

第三因素是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越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小;样本容量越小,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大

59、如果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等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是否相等,则应该使用双侧检验。

如果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或是否小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60、X1平均数-X2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形态以及它的各种参数估计公式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是受到两个总体是否相关的影响,第二是受到两个总体分布是否正态的影响,第三是受到两个总体方差是否已知以及是否相等的影响,第四是受到所抽样本容量的影响

61、把人按四种气质类型统计人数;学习成绩按优、良、中、差分类统计;对某项改革措施按所持赞成、反对以及无所谓态度统计;把一个教师群体同时按职称类别和态度等交叉分类。

对于这一类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是x2检验62、计算x2时①若实际观测次数f0和理论期待次数fe完全相同,则x2为0,表明观测的次数分布与设想的总体的理论次数分布没有差异②当实际观测次数f0和理论期待次数fe相差越大时,则x2值也越大,这表明观测的次数分布与设想的总体的理论次数分布之间的差异也越大

63、χ2(读作卡方)是检验实际观测次数与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其最一般表达式为f0表示实际观测次数;fe表示理论期待次数。

χ2检验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从虚无假设出发,确定各类事物的理论期待次数

64、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包括非连续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连续变量观测数据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

65、在计算理论次数时,根据χ2统计量的特性,对此要求把理论次数小于5的组同相邻的组进行合并,直至所有组的理论次数均不小于5方可

66、列联系数C与χ2值,在对r×K列联表检验中(这里r与K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当所得的χ2值大于由预定显著性水平及特定自由度决定的χ2临界值时,我们有理由拒绝虚无假设并推断说,两种特征或属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连带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的程度怎样呢?

在统计学中,人们用列联系数C来表示这种相关的程度。

关系式为:

C=列联系数在0与1之间取值

67、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三个或三个以上用方差分析

68、方差齐性检验方法:

多总体方差是否齐性常采用Hartley最大F值法

69、方差分析作出各总体平均数有显著差异之后,还必须作进一步的分析,目的以探清到底有多少对平均数之间有显著差异,到底哪些平均数之间有显著差异。

方差进一步分析方法有N-K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名词解释

1、统计:

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

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

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

2、测量:

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

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3、心理量表:

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4、数据:

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

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

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5、称名变量:

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

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

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

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6、次数分布:

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

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

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

7、次数分布曲线:

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

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

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

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中位数:

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

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个数一分为二,居于中间的那个数。

众数:

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不唯一可有一个或多个。

用符号Mo表示。

离中趋势:

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

差异量数:

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10、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次数后所得的商数。

平均差:

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方差:

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

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11、差异系数:

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