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776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

第七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北京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和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意义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变法维新拉开了序幕

发展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二、百日维新

政治团体

组织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时间

1898年6月至9月,历时103天

主张

维新变法

内容

①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资本主义经济);

③思想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北京大学前身。

④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光绪帝同意变法原因

①不做亡国之君;

②培养自己的力量,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实权。

失败原因

①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能发动群众,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的变法自然不会成功;(根本原因)

②顽固派势力强大,不允许改变祖宗之法,这个阻力是维新派无法克服的;

③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影响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戊戌政变

时间

1898年9月

地点

中南海瀛台

人物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

原因

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第八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

时间:

1894年;

地点:

美国檀香山。

2、同盟会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机关刊物:

《民报》;

影响:

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地位:

第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①民族: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②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建立民国政府;

③民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二、辛亥革命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地点:

湖北武昌;

武昌起义形势:

楚望台军械库→湖广总督衙门→武昌城→汉口和汉阳

过程:

1、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的一个多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2、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袁世凯掌权后,一方面派军队进攻武汉,一方面派人南下同革命党谈判。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6、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7、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评价:

1、成功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使中国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②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历史的主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

因此,辛亥革命推动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2、失败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使中国又开始了一段黑暗的岁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①主观上: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妥协。

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既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

②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联合绞杀;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④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⑤同盟会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革命者无法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

⑥没有联合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时间

1915年

地点

上海

人物

陈独秀

历史

第一卷:

《青年杂志》;第二卷:

新青年;

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意义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

背景

①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从西方传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②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口号

“民主”、“科学”

斗阵对象

尊孔复古的逆流

主要内容

前期: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宣扬马克思主义。

人物代表

(激进派)

陈独秀

1915年

《敬告青年》

李大钊

《孔子与宪法》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胡适

1917年

《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

1918年

《狂人日记》:

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

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

益处: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坏处: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起因

巴黎和平会议(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上中国外交失败

【失败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很弱,弱国无外交;

②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③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仍有特权。

时间

1919年5月4日

中心地点

北京→上海

参与者

在校学生、工人(起了巨大作用)、商人

口号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领导者

陈独秀、李大钊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前期

为了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改在嘉兴南湖的一所游船上举行。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和共产国际代表

纲领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

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

通过党的纲领、中心人物、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有巨大影响,并且是建立共产党早起组织的发起者之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

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现阶段:

民主革命,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意义: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

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结论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国共关系简视图】

1924年-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年-1937年国共内战

1937年-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

1945年-1946年国共僵局

1946年-1949年国共内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内容

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国民政府政治中心变化】

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二、国民革命运动

1、黄埔军校

时间

1924年5月

创办者

中国国民党(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和苏联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构成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宗旨

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特点

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意义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7月-1927年四月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北伐军

10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进攻路线

长沙→湖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江西→南京→福建→浙江→上海

胜利进军原因

①指导方针正确

②国共紧密合作

③北伐官兵英勇作战和共产党人的模范作用

④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给予北伐很大的支持

结果

基本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

国民运动失败原因: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缺乏战斗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南京

性质

代表着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结果

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