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921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92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921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921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教师待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 )
A、教龄津贴
B、工资待遇
C、医疗保健待遇
D、教师住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教学是( )
A、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的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白板说”理论属于哪个教育家的观点( )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斯宾塞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4.是学习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6.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7.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
( )
A、教师文化
B、课堂文化
C、课程文化
D、学生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8.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组织了多样的教育活动
B、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选择培养了班干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9.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0.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
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中庸》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2.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14.教师凭借自身的知识、才能、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决定了教师劳动在手段土具有( )
A、示范性
B、个体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5.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师德的灵魂是(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7.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8.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所描绘事物的表象。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9.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11岁
B、7~l2岁
C、十一二岁、十四五岁
D、十二三、十五六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0.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1.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是( )
A、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
C、经验课程
D、综合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2.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3.课程权利的分享,意味着课程由统一化走向多元化,这反映了( )
A、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B、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C、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D、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4.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
A、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B、劳动时空的广延性
C、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动性
D、劳动过程的周期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26.当前我国的课程管理体系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 )
A、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B、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C、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D、民主化的课程决策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7.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 )
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对象是( )
A、青年
B、成人
C、儿童
D、适龄儿童和少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9.__________首创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
( )
A、斯滕豪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陶行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0.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2.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的( )。
A、教学工作的老师
B、德育工作的老师
C、学生工作的老师
D、团队工作的老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3.《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 )
A、发展教育事业
B、提高全民族素质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3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空间的广延性
B、时间的连续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5.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
A、工具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6.我国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7.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8.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3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40.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谁在1900年提出的( )?
A、杰克逊
B、布鲁姆
C、布鲁纳
D、杜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二、多选题
1.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主要的观点是( )
A、认识过程说
B、认识和发展过程说
C、实践说
D、交往说
E、对话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__________功能。
( )
A、导向
B、调控
C、宣传
D、评价
E、激励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3.教育目的的功能是(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E、社会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4.按照功能发挥作用的场域环境,班级功能可以分为( )
A、社会化功能
B、个体化功能
C、内部功能
D、群体化功能
E、外部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E
【解析】:
5.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 )
A、道德的发展
B、知识的发展
C、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D、管理能力的发展
E、科研能力的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6.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全面素质
E、社会素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7.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 )
A、认知目标
B、态度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E、价值观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8.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教育文化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的哪些方面( )
A、学校文化
B、课程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E、课桌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9.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活动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10.教师的能力包括( )
A、语言表达能力
B、组织教学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教育科研能力
E、自我调控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11.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活动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12.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环境
E、教学手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E
【解析】:
1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B、孟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14.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
A、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B、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C、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D、培养学生的个性
E、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15.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A、个别指导
B、开放教学
C、现场教学
D、小队教学
E、复式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