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50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docx

海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

2015海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3)

【导语】海南教师资格考试:

在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中,笔试知识点的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中公教师考试网为海南教师资格笔试知识点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

一、单项选择题

1.王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

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教学方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变式分析

D.概念分析

【答案】C。

2.在一个英语学习分化比较大的班级中,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适当放低要求以鼓励差生

B.满足优生需要,对其他学生适当放低要求

C.按全班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选取部分材料,其他部分则在以后适当进行补充

D.关注优生和差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答案】D。

3.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C。

4.根据对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下描述中,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是(  )。

A.课堂教学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索、相互交流

B.课堂活动要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发掘他们思维的独创性

C.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应该按照课本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D.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可以让他们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演等看得见、听得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

【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

5.在艺术欣赏与创造活动中,应提倡(  )学习。

A.自主

B.小组

C.互相

D.合作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

在艺术欣赏与创造活动中,应提倡合作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协调,在合作学习中创造价值。

6.教师预备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个学生,18个男生,12个女生,下列分组方法最好的是(  )。

A.学生在课前自愿分组,每组5—6人,组内自行推举小组长,最后把名单交给教师

B.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成绩顺序来分,好的一组,中等的一组,差的一组

C.教师来分组,分成6组,按照学号的顺序来分

D.学生自愿分组,人数不限

【答案】A。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C。

8.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属于(  )的领导方式。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迁就型

【答案】B。

9.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答案】D。

10.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

”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答案】B。

1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答案】C。

12.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答案】B。

13.“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C。

14.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的是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答案】B。

15.教育经验难以找到统一的规则和普遍的模式,说明其具有(  )。

A.回溯性

B.综合性

C.生动性

D.独特性

【答案】D。

16.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  )发展阶段。

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答案】B

17.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

【答案】B

18.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答案】A

19.教学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事前准备好的课堂教学方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设计不可能预先设定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方案没必要事前准备

B.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否则方案就没有意义

C.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方案不同而不拘泥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D.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个性特点

【答案】C

20.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答案】D

二、简答题

21.教师应如何备课?

【参考答案】

(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2.简述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

(1)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2)加强反思理论知识学习,重视教育科研;

(3)写反思日记;

(4)说课、听课与评课;

(5)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6)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

(7)进行反思性的行动研究。

2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答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

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

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

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

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

r=d/2。

师:

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

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

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

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

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试分析两教法并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的设计是不断激活学生“内存”的过程。

建构主义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

很明显,B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了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而这些都是A教师的教学设计所缺乏的。

25.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

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建议尝试从学习策略的培养去改变这种情况。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大多教师只重视讲和听,缺乏学法及运用的指导。

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淡薄。

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时选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培养学习策略能弥补这一不足。

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与个性特点等。

学习策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学习方法或技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①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②分析学情况,选择学习方法;③制订周密、详细的计划;④执行、监控、整理学习计划。

四、教学设计题

26.材料一:

“彝家娃娃真幸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材料二:

“圆柱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

材料三:

“小鹿的玫瑰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材料二“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环节)

(一)初步认识圆柱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

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

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

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

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

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

(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

为什么?

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

高有多少条?

师:

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板书)

2.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

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

(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

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

大家的感觉没错。

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

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

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

(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

板书:

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

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

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

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

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

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

(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

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

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3.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

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

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

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

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

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

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

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

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

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5上半年海南教师资格笔试辅导课程

以上是中公教师考试网为考生备考教师资格笔试提供知识点集锦,供大家参考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