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 录
附表:
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1设备投资估算表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3项目总投资使用与资金筹措表附表4年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5年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1年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表附表5-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附表5-3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5-4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7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附表8利润和利润分配表附表9长期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附表10指标表附图:
1.地理位置图
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1.2项目性质
1.3项目地点
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
1.4项目负责人
王小成
1.5建设内容及规模
企业新征133340m2的土地,规划2个区,北区为工业品仓储区南区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区。
计划分两期建设。
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建设。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1#、2#、4#仓库,面积共计14446.55m2,货棚面积(占地)3816m2,沿街商业铺面积6707m2,配电室102m2,维修间482.8m2,办公楼(2层)(含信息系统)997.2m2,门房(3座)108m2,循环水池(2座)240m3,消防水池500m3,化粪池50m3。
一期工程新增总建筑面积24751.3m2,新购置设备107台(套)。
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冷库1座,建筑面积10800m2,静态库容合计为8640吨(包含恒温库、低温库),配套建设制冷机房1座,面积为288m2,站台400m2,制冰间288m2;沿街商业铺(部分为仓储)面积5212m2;交易大棚2座,单座面积(占地)2496m2;交易大厅1668m2;配电室178.2m2;3#库房,面积为5832m2,办公楼3545.6m2。
二期工程新增总建筑面积30308.6m2,新购置设备188台(套)。
项目总体建成后总建筑面积55059.9m2,新购置设备295台(套)。
本项目工业品仓储物流360天运营。
1.6建设期限
一期工程建设期为1年(2011年9月-2012年9月)。
1.7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3986.07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3906.54万元,建设期利息70.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9.03万元。
企业自筹1986.07万元,建设投资银行贷款2000.0万元;流动资金银行贷款20.0万元(不计入总投资)。
1.8营业收入及效益
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838.22万元,正常年利税497.06万元。
项目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1.6%、财务净现值1943.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8.65年;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9.46%;资本金净利润率11.7%,总投资收益率8.4%。
1.9项目目标及结论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在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一个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工业品仓储区年吞吐量超过40万吨,能够满足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对工业仓储的基本需要。
项目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和适应武威工农业的发展和园区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促进企业的的壮大,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由于甘肃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居高不下,远远高于全国16.7%的平均水平,而且甘肃地形狭长,东南大部分地区是山地丘陵,西北多为戈壁荒漠,其地理情况致使甘肃的物流主要依靠公路进行,且公路的等级和路况较差。
以上综合因素直接导致了甘肃物流业发展的缓慢。
为了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一)根据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
根据甘肃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
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
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二)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
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整合以上几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
(三)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
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分别达到100%和80%。
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四)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
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
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五)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
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六)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
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政府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
(七)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
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
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 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八)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
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九)农产品冷链主要是将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突出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
目前,我国鲜活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国冷链的比率较低。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
我国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7公斤,冷链保温库车展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使用时间长久达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
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引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武威市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市场交易系统和冷链系统还不完善,仅能保证武威一部分地区及临近地区的需要,无法将产品市场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市场相对剩余,产品的优势无法体现,对当地农产品的发展不利。
武威地处河西入口,是进入河西地区的第一站,出入河西的物资都要经过武威,如今武威已成为甘肃省及西北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发展物流业最有利的条件。
总之,随着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完成,仓储物流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迫切的,加快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园区设施的完善,对园区的建设、武威市的经济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三章 厂址及建设条件
3.1地理位置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
凉州区是武威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01°59′35″~103°23′40″、北纬37°25′15″~38°12′54″之间。
东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南临天祝藏族自治县、古浪县,北靠永昌县和民勤县。
项目拟建于武威市城区北部的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距城区12公里,距金武公路1.5公里,距金昌机场45公里,紧靠已开工建设的金武高速公路、金大快速通道和拟建的兰张城际高铁,交通十分便利。
园区规划总面积27.7平方公里。
其中:
一期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
根据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制造区、仓储物流区、核心服务区、生活区、发展备用区和控制区六大功能区。
3.2厂址自然条件
3.2.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项目建设场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632米。
地形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为祁连山地,中部为走廊平原,东北部为沙漠。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祁连山山前冲洪积扇的扇中,地貌单元属祁连山山前平原区。
(1)该场地地层单一,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形成的卵石层。
该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卵石: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全场地遍布,局部地段上覆有厚约30cm~40cm的生活垃圾。
青灰、浅灰色,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变质岩及石英砂岩,股价颗粒磨圆度较好,多呈圆形、亚圆形,其间由中粗砂紧密充填。
颗粒级配良好,粒径主要集中在20~70mm,最大粒径可达350mm,粒径大于20mm颗粒质量平均占全重的70.6%。
(2)拟建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5m,地下水对基础无影响。
(3)武威市准冻土深度1.50米。
(4)该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属III类环境类别。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分析,本场地的地基稳定,适宜进行该建筑工程的建设。
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
建设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无可液化土层分布,是对抗震有利地段。
3.2.2气候与气象、水文概况
凉州区属冷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大的特点。
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日照百分比为67%;太阳辐射量为138.45千卡/平方厘米;气温以7月最高,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
多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
境内河流广布,南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冰川,是天然的固体水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2亿立方米(不包括地下水重复量)。
区内各类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总库容2.35亿立方米,调蓄能力强,可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
3.2.3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砌体砌筑等级为B级;排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3.3经济社会状况
武威市总人口191.83万人,城镇人口50.96万人。
其中:
凉州区总人口98万人,民勤县总人口28万人,古浪县总人口38万人,天祝藏族自治县总人口22万人。
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8.77亿元,增长13.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45亿元,增长6.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54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6.78亿元,增长13.8%。
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96亿元,增长30.41%;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43亿元,增长32.7%;财政支出75.3亿元,增长2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36亿元,增长17.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1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51,增长10.57%。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25万亩,粮食总产量97.08万吨。
蔬菜总产量达176.5万吨,比上年增长8.7%。
水果产量达到10.3万吨,比上年增长9.92%,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较上年增长12%。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93万吨,增长9.28%。
新建生态养殖小区66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2200户,草畜产业增加值占到农业增加值的30.2%。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蔬菜、畜牧、制种、酿造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
3.4承办单位简况
武威新隆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在筹备建设中,计划入驻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仓储物流中心,进一步发挥武威市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在河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企业法人:
王小成,出生于1972年,大专学历,1990—1993年部队服役,1994—1998年任兰州市台资好好饮食娱乐公司副经理;2000年武威新隆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任命为公司股东和副经理之职。
3.5交通条件
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兰新线与包兰线、包中线的交汇点,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
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南火车站,西气东输和亚州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岒隧道,道路交通四通八达。
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距城区12公里,距金武公路1.5公里,距金昌机场45公里,紧靠已开工建设的金武高速公路、金大快速通道和拟建的兰张城际高铁,交通十分便利。
3.6能源概况
电:
全区电力设施完善,10千伏输电线路从厂址附近通过,电力供应充足。
煤:
附近有炭山岭煤矿、山丹煤矿,煤资源供应充足。
水:
本项目用水由园区自来水公司供给,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
第四章市场分析
近年来武威市工业发展迅速,而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按照规划,该园区入驻企业将到20余家,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00万吨。
园区企业为了节约投资和土地、提高货物流转效率,会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行使原料或产品的进出和仓储功能,预计园区将有40%的吞吐量将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所以,园区的物流规模与本项目设计的物流规模是完全吻合的。
在农产品冷链方面,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冷链会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长足发展,与农产品冷链相关的生产加工、保温流通和消费终端的各种设备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亟待开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我国居民家庭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呈现直线上升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和养殖业的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果蔬、肉类等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包括全面免征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受到普遍关注,大众消费的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卫生一直都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产品流通安全工作,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在流通环节存在严重问题,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问题频频发生。
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是监控和发现问题,而建立农产品低温冷冻、冷藏及冷链体系是在实际操作中让易腐农产品始终保持合理的温度,预防问题的发生,二者相辅相成,既涉及政府和企业的社会道义责任,也涉及企业从消费需求出发的长远投资效益。
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左右,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
据海关统计,截止2009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824.36万吨,同比增长7.72%;出口创汇54.24亿美元,同比增长21.01%。
冷冻蔬菜出口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52%,加工保藏蔬菜出口占34.33%。
我国水果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果园面积已占世界果园总面积的21.3%,同时,我国的果园面积已由1.3亿亩增至1.5亿亩,总产量由4653万吨增至9599万吨,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7%。
今后水果产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境内成雨机会少,夏季气候干燥、凉爽,适宜多种蔬菜生产,返季节蔬菜成为甘肃绿色高原夏菜的品牌。
甘肃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98万亩、产量达到1082万吨。
蔬菜产业成为甘肃种植业中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对农民收入贡献份额最高的产业之一,亦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和西北冬春淡季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甘肃省畜牧业也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省牛、羊、猪出栏分别达167万头、1160万只、780万头。
2010年,武威全市蔬菜产量176.52万吨,产值达20亿元。
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近10万亩,塑料大棚生产面积4.6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80多万吨。
水果产量10.27万吨,比上年增长9.92%。
生产区域从城郊、平川井水灌区向远郊和河水灌区、山旱区扩展,发展设施蔬菜的乡镇达到84个,占乡镇总数的90.3%,其中面积千亩以上的乡镇15个。
初步形成了以凉州区高坝镇、金羊镇、发放镇等城郊乡镇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带;以凉州区沿山冷凉灌区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以民勤县收成乡为主的西甜瓜产业带;以凉州区张义镇、天祝县哈溪镇、古浪县十八里堡乡为主的人参果产业带。
建成凉州区高坝镇、金羊镇、民勤县薛百乡、古浪县海子滩镇、天祝县打柴沟镇等一大批设施蔬菜专业化生产乡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逐步形成。
设施蔬菜远销新疆、四川、内蒙古、陕西、青海等二十多个省区,还出口中亚等国,并在当地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武威市是甘肃省畜牧业发展基地,2010年全市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较上年增长1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93万吨,增长9.28%。
牛出栏18.5万头,羊出栏141.9万头,生猪出栏106.9万头。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4.53%上升到33.6%,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5%,农牧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28.8%。
近几年,新疆、青海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虽然市场上的蔬菜等农产品琳琅满目,市场交易活跃,但受自然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秋、冬、春季对反季节蔬菜的依赖性仍然很大。
以乌鲁木齐为例,全市约有300万人口,是新疆蔬菜等农产品的主销区和集散地,全年蔬菜总消费量约80万吨(总流通量约100到120万吨),每年10月末至次年4月底,蔬菜供应除大白菜、土豆、萝卜、洋葱、大葱等,其余反季节蔬菜基本上是靠内地20多个省市供应,约占总供应量的80%~90%。
在供应总量中,甘肃蔬菜约占40%~45%,品种有80多种,以白银、张掖、武威等地蔬菜为主,武威蔬菜约占20%~25%。
每年5月至9月,西宁市场的蔬菜约60%是从甘肃调入,其中武威供应的蔬菜约占10%。
由此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还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新疆和青海市场,扩大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武威农产品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冷链物流以扩大销售区域,前景十分广阔。
第五章建设内容
5.1拟建规模
企业新征133340m2的土地,规划2个区,北区为工业品仓储区南区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区。
计划分两期建设。
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建设。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1#、2#、4#仓库,货棚面积,沿街商业铺,配电室,维修间,办公楼(2层)(含信息系统),门房(3座),循环水池(2座),消防水池,化粪池。
新增总建筑面积24751.3m2,新购置设备107台(套)。
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冷库1座,静态库容合计为8640吨(包含恒温库、低温库),配套建设制冷机房1座,站台,制冰间;沿街商业铺(部分为仓储);交易大棚2座;交易大厅;配电室;3#库房,办公楼。
新增总建筑面积30308.6m2,新购置设备188台(套)。
项目总体建成后总建筑面积55059.9m2,新购置设备295台(套)。
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工业品仓储区年吞吐量超过40万吨,能够满足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对工业仓储的基本需要。
本项目工业品仓储物流360天运营。
5.2建设项目组成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