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446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湘西自治州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的是(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C.种子萌发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缩手反射需要多个细胞共同参与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单个细胞就能进行运动和分裂,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不符合题意;

D、缩手反射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参与,需要多个细胞共同参与完成,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

下列饮食观念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剧烈运动后多喝淡盐水,有助于机体补充能量

B.糖尿病人要少吃甜味食品,多吃米饭、馒头

C.适量摄取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多吃米饭少吃肉,有助于减肥

【答案】C

【解析】

【分析】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2、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糖尿病人要少吃甜味食品,富含糖类的食物。

【详解】A、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会排出很多的无机盐和水,这时应多喝淡盐水,以维持体内无机盐平衡,A错误;

B、糖尿病人要少吃甜味食品,米饭、馒头富含淀粉,应少吃,B错误;

C、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适量摄入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多吃米饭,多余的糖类会转变成脂肪,不利于减肥,D错误。

故选C。

3.生物学研究需要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下列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或技术,匹配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归纳法

B.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建构法

C.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D.研究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2)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

例如:

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

【详解】A、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

B、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该方法采用的是建构物理模型,B正确;

C、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应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C错误;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O2中氧的来源,D正确。

故选C。

【点睛】

4.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D.大多数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种类不同(或所处环境不同),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如甘油等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A错误;

B、温度能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能影响载体蛋白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B正确;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的结果,C错误;

D、水分子更多的借助于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少量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B。

5.图1、2、3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pH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底物已消耗殆尽

B.图2中,在10℃和50℃时,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C.图3中,曲线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反应速率与pH之间的关系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1分析可知,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由图2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当温度升到a点的时反应速度最大,这说明对应的温度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a点后的曲线急剧下降的原因是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50℃时,反应速率为0,酶失活;由图3分析可知,该酶的最适pH值为8。

【详解】A、图1中,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A错误;

B、图2中,在40-50℃时,酶因空间结构改变而活性降低,50℃时酶因结构破坏而失活,B错误;

C、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2,胰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8,而此,图3中曲线不能表示胃蛋白酶反应速率与pH之间的关系,C错误;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D正确。

故选D。

6.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周期的线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质的形态变化有利于其携带的遗传物质精确的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图中AC、BD和CE均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C.AB段发生DNA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人成熟红细胞在DE段会发生着丝粒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1、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2、分析题图:

AB、CD、EF段都表示分裂间期,BC、DE、FG段表示分裂期。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质复制,前期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染色体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A正确;

B、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因此BD段不能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C、AB段发生DNA复制,使DNA分子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C错误;

D、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进行细胞分裂,无染色体,DE段不会发生着丝粒分裂,D错误。

故选A。

【点睛】

7.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

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表现,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

【详解】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①过程,A正确;

B、②表示受精作用,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B正确;

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M是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现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现型P是3,C正确;

D、由题干示意图可以看出,子代中表现型有3种,只要含有A基因或者只要含有B基因即可表现为一种性状,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

故选D。

8.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A.出现染色单体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D.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概念: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蝗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会进行染色体复制,产生染色单体,A错误;

B、蝗虫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正确;

C、蝗虫在有丝分裂后期,也会发生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C错误;

D、蝗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子细胞中也会出现24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9.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该实验的自变量控制利用了“减法原理”

C.加入RNA酶的实验组,其培养结果中无S型菌

D.该实验证明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

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

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详解】A、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该实验设计思路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即该实验的自变量控制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

C、由于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RNA酶不能水解DNA,因此加入RNA酶的实验组,其培养结果中有S型菌,C错误;

D、该实验是在培养基上培养的肺炎双球菌,没有将相关物质注射进小鼠体内,故不能证明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过程中,基因的两条链都可能作为模板链

B.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排列顺序相同

C.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D.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

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

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有关密码子:

(1)概念:

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

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

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A、转录过程中,一个基因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A错误;

B、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前者有碱基A、C、G、T,后者有碱基A、C、G、U)、排列顺序(互补配对)都是不相同的,B错误;

C、在转录过程中,mRNA上可附着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每个核糖体上合成一条多肽链,不是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C错误;

D、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D正确。

故选D。

11.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B.猫叫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C.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和减数分裂Ⅰ后期

D.所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其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④对生物体而言,有的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有的是有益的,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2)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13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较正常人多了一条13号染色体。

(3)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的来源有:

①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②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详解】A、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不定向性,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A正确;

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13三体综合征是多了一条13号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错误;

C、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从而导致基因重组,可见,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和减数分裂Ⅰ后期,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基因组的差异越小

B.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早期相似可用它们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C.比较解剖学证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D.越是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

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

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

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

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

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基因组差异越小,A正确;

B、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如鱼和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可用它们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来解释,B正确;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C错误;

D、越古老

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

13.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各种代谢的枢纽。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风干脱水后细胞呼吸强度减弱

B.某些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C6H12O6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

2丙酮酸+6H2O

6CO2+20[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C6H12O6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2丙酮酸+4[H]

2酒精+2CO2或2丙酮酸+4[H]

2乳酸。

【详解】A、种子风干脱水后,细胞内自由水减少,细胞代谢减弱,因此细胞呼吸强度减弱,A正确;

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会产生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C正确;

D、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到ATP中,D正确。

故选ABCD。

14.某种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下列关于子代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理论上可以产生4种表现型的后代

B.与双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D.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ABB基因型的颜色最深(深红色),aabb基因型的颜色最浅。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显性基因的数量分别是3、2、2、1、1、0,所以表现型有4种。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该有4种,A正确;

B、已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则后代与双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1/2×1/2+1/2×1/2=1/2,B错误;

C、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不同,如后代中aaBB与AaBb的表现型相同,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没有显性基因,是花色最浅的植株,D正确。

故选AD。

15.图表示某果蝇体内一条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示意图。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A.朱红眼和深红眼属于相对性状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该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白眼和朱红眼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DNA分子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因此也含有少量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详解】A、图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朱红眼和深红眼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从图中看出含有2个截刚毛和2个深红眼基因,说明发生了染色体重复,C正确;

D、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A。

16.克里克阐明了三个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美国生物学家尼伦伯格将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苯丙氨酸和细胞提取液混合加入同一试管中,结果试管中岀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细胞提取液应去除所有的DNA和RNA

B.该实验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C.该实验中细胞提取液可为翻译提供场所

D.该实验说明在体外进行翻译时不需要能量

【答案】BC

【解析】

【分析】1、翻译: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说明尿嘧啶核苷酸导致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

在实验过程中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的作用相当于mRNA,细胞提取液为转录提供了能量、酶、核糖体、tRNA。

实验中需要除去DNA和mRNA,原因是排除DNA、mRNA对体外合成蛋白质的影响。

【详解】A、该实验中所用的细胞提取液需要除去DNA和mRNA,排除DNA、mRNA对体外合成蛋白质的影响,但不能除去tRNA,A错误;

B、翻译的模板是RNA,而提供的RNA为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故该实验能说明UUU是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B正确;

C、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该实验中细胞提取液含有核糖体,可为翻译提供场所,C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说明在体外进行翻译时不需要能量,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

17.下图表示科学家揭示的细胞自噬机制的模式图。

细胞自噬的基本过程:

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或者一些折叠错误的蛋白质被一种双层膜结构包裹,形成自噬小泡,接着自噬小泡的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释放包裹的物质到溶酶体中,使包裹物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说明:

[]内填图中字母,上填相应文字):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

(2).c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的膜直接来自细胞器[]_____________。

(3).f表示c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4).由图可判断:

溶酶体内的多数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先要经过细胞器[]______的加工,再转运至相应细胞器中分类和包装。

(5).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自噬小泡的包裹物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有____________。

由此推测,营养物质缺乏条件下,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

(1).细胞器膜和核膜

(2).b高尔基体

(3).一定的流动性

(4).a内质网

(5).①.留在细胞内再利用或排出细胞②.增强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

a表示内质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