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399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地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A5

青岛市地铁1号线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青岛市地铁1号线

-A3工区编号:

致:

中咨工程和青岛高园联合体青岛市地铁1号线工程10标监理部

我方已完成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请予以审查。

附件:

青岛市地铁一号线

-A3工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施工项目经理部(盖章)_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签字)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盖章)______________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注:

本表用于工区施组或方案报审,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青岛市地铁1号线

-A3工区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

编制:

审核

审批:

青岛城建集团1号线

-A3工区标项目部

2016年4月15日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青岛市地铁1号线工程土建一标施工合同及相关设计图纸。

(2)我单位集团公司下发的有关施工管理的文件。

(3)国家和建筑行业及青岛市有关地铁、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验收、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规范、规程、文件。

(4)本单位现场调查资料。

(5)依据的主要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

200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7-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一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T50214-2013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青岛地铁1号线1-A3工区围护结构、基坑开挖、防水工程以及结构施工。

1.3编制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确保方案措施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最具实用性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2、技术可靠性原则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防治方案。

3、经济合理性原则

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的。

4、文明施工及环保原则

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施工。

施工中认真作好文明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设计概况

1、东郭庄站

东郭庄站为青岛地铁1号线第40座车站。

车站位于209省道与规划道路交叉路口西侧,车站沿209省道东西向布置。

车站设计起点里程为K69+643.125,设计终点里程为K70+076.895,长435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69+841.100,为12m岛式站台。

车站形式为地下两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标准段底板埋深约16.61m,顶板覆土3.3m~3.4m。

共设置5个出入口、2个安全出入口、1个远期预留出入口及3组风亭。

2、东郭庄车辆段出入线

东郭庄车辆段出入线位于西郭庄社区以东S209公里上,为东南-西北走向,地面标高为10.40-13.65m。

设计起点里程接东郭庄站设计终点里程RDK0+065.044,终点为RDK0+835.0,总长为769.956m,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最深处约为20.82m,其中RDK0+065.044~RDK0+620为矩形框架结构,RDK0+620~RDK0+835为敞口段,结构形式为U型框架结构。

共设置废水泵房一座,雨水泵房一座,射流风机四组,人防隔断门一处。

3、主要质量控制工序

因东郭庄站及东郭庄车辆段出入段线都采用明挖施工,开挖到基底后逐层施做主体结构至回填恢复,施工工序大致相同。

主要质量控制工序有:

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桩顶冠梁、混凝土支撑、钢支撑、喷射混凝土、外包防水、降水、主体结构施工及基坑回填等。

4、主要技术标准

(1)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100年。

(2)车站结构内部混凝土构件(柱、楼板、楼板梁、站台板、楼梯、轨顶风道等)不大于0.3mm,主体结构迎土面构件(板、墙、衬砌等)的迎土面不大于0.2mm,背土面不大于0.3mm,当保护层设计厚度超过30mm时,可取30mm计算裂缝最大宽度。

(3)车站地下结构主要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一级。

(4)地下车站、行人通道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连接通道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5)区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6)区间隧道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

(7)区间地下结构主要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一级。

(8)在荷载作用下配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裂缝计算宽度限值:

结构内部混凝土构件不大于0.3mm,主体结构迎土面不大于0.2mm,背土面不大于0.3mm。

2.2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1、地形地貌

东郭庄站沿线地形整体较为平缓,南部较北部略低,场地标高10.80~12.70米,地貌类型为冲洪积平原地貌。

东郭庄车辆段出入段线沿线地形整体较为平缓,由南向北地势逐渐升高,场地标10.40~13.65米,地貌类型为冲洪积平原地貌。

2、气象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受海洋影响,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四季较分明,具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气候特征。

青岛年平均降水量为714mm,常年平均受台风侵袭或受台风外围影响达13次。

青岛年平均气温12.3℃,8月最高,1月最低,分别为25℃,和-0.4℃。

年均结冰日82天。

青岛地区冻土深度0.5m。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东郭庄站

1)工程地质

车站范围第四系上部土层主要为第①层人工填土、第⑦层粉质黏土、第⑦1层中粗砂、第⑨层粗砾砂、第⑨2层含卵石粗砾砂、第⑪层黏土、第

层含黏性土粗砾砂。

基岩主要为白垩系青山群八亩地组(KqB)安山岩及及白垩系王氏群红土崖组(KW/h)泥质砂岩,根据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及微风化带。

2)水文地质

车站所属地貌均为冲洪积平原地貌,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松散砂土层及基岩的裂隙中。

场区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广泛分布于沙层中,多与其它水层相互连通,形成径流排泄关系,水量中等。

水位埋深较浅(1.23~9.40米)。

基岩裂隙水以层状、带状赋存于基岩强风带、裂隙密集发育带中,由于裂隙发育不均匀,其富水性不均匀。

强风化带中,透水性较差,富水性贫;节理发育带,裂隙张开性好,导水性较强,富水性中等。

(2)东郭庄车辆段出入段线

1)工程地质

区本段路线沿线第四系主要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洪冲积层(Q4al+pl)及上更新统洪冲积层(Q3al+pl)组成,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中粗砂、粗砾砂,基岩为泥质粉砂岩。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主要为素填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密实程度差,自稳性差,属欠固结土。

基岩整体强度中等,属较好的持力层。

沿线基底标高对应的持力层为⑦粉质黏土、第⑨层粗砾砂、第

层粗沙砾。

地基稳定性较好,但由于基底持力层对应了不同土层,属不均匀地基,施工中注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2)水文地质

出入段线所属地貌均为冲洪积平原地貌,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松散砂土层及基岩的裂隙中。

场区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场地地下水为同一地下水系统,局部具承压性,水位埋深为5.5~7.1米。

三、围护结构质量通病及防治

3.1钻孔灌注桩

3.1.1偏孔

1、成因分析:

(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2、防治措施:

(1)钻机就位时,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3)偏斜过大时,回填强度高于障碍物的物体,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3.1.2缩孔

1、成因分析:

(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和周边机械、车辆振动。

(2)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3)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

2、防治措施:

(1)成孔时,加大落锤频率,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2)及时焊补钻锤,并在软塑土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3)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3.1.3塌孔

1、成因分析:

(1)冲击成孔中使用的泥浆不符合要求,粘土质量不符合标准或泥浆比重不足,起不到护壁的作用。

(2)孔内的水头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致使孔内水位压强降低,造成坍孔。

(3)在混凝土理入前,吊入钢筋骨架时,骨架偏位摆动碰坏孔壁造成坍孔。

(4)清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及时浇入混凝土,而且没有采取预防措施,造成坍孔。

2、防治措施:

发生坍孔后,立即查明坍孔处位置,分析地质情况,然后采取如下措施:

(1)坍孔发生在护筒底脚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立即拆除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后,再钻进;采用加长护筒,使护筒通过震动锤继续下沉,直至埋于坍孔位置以下,外围用黏土或装有黏土的草袋回填夯实,重钻时,控制好泥浆稠度和水头高度。

(2)若坍孔位置较深,若不严重,则可以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若坍孔较为严重时,则应立即用砂或小砾石加黏土回填至坍孔以上位置,甚至将整个钻孔全部回填,暂停一段时间,使回填土沉积密实,水位稳定后,重新钻进,时刻注意不良现象的发生。

3.1.4掉钻

1、成因分析:

(1)钻杆使用过久,连接处有损伤或接头磨损过多;钻进中选用的转速不当使钻杆扭转或弯曲折断。

(2)地质坚硬,进尺太快,超负荷引起钻具断裂。

(3)卡钻(埋钻)时强扭、操作不当使钢丝绳或钻杆疲劳断裂。

(4)钻具之间连接螺拴松动,被剪断,引起掉钻。

2、防治措施:

掉钻后及时查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打捞方案。

如果钻具被沉淀物或塌孔土石埋住,应首先清孔,使掉入孔中的钻具露出来,以便用打捞工具打捞。

3.1.5浮笼

1、成因分析:

(1)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流动性不好。

造成对钢筋笼摩擦力大于钢筋笼自重。

(2)混凝土灌注速率过快。

(3)导管卡住钢筋笼,将钢筋笼提出。

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

(2)当导管口在混凝土底部时,控制灌注速率并及时拆管。

(3)校核导管中心位置。

3.1.6钢筋笼偏位

1、成因分析:

(1)钢筋笼下放时未对中。

(2)浇筑混凝土前对钢筋笼进行固定产生偏位,导致灌桩时钢筋笼偏位。

2、防治措施:

(1)钢筋笼下放过程中保证钢筋笼中心与设计桩中心重合,可采用“浮漂法”校核并调整。

(2)钢筋笼下放,对中后及时准确的进行固定,防止其偏位和上浮。

3.1.7断桩

1、成因分析:

(1)灌注过程中发生埋管、卡管、阻管及其他一些情况都将造成断桩。

(2)导管拔过混凝土面造成的。

(3)首灌混凝土未成功封底。

(4)导管焊缝或接头漏水。

造成导管内溢水。

2、防治措施:

(1)在灌注混凝土开始不久出现的问题,应迅速拔出导管和钢筋骨架,将可吸出的混凝土尽量吸出,如全部吸出,问题处理后重新灌注混凝土,如部分吸出,将剩余已硬化的混凝土凿除,在进行灌注混凝土。

(2)如灌注中发现导管进水或其他故障,如有充足的时间,在灌注混凝土不初凝的情况下,可将导管拔出,修理后采用管底堵塞的隔水方法,重新插入导管,去掉底塞恢复灌注或直接将导管插入已灌注的混凝土中,并不小于2m,将导管内的水和表层稀松的混凝土吸出后重新灌注。

3.2高压旋转桩

3.2.1不冒浆或者冒浆量少

通常原因是加固土层粒径过大,孔隙较多,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浆液浓度,可以从1.1加大到1.3左右继续喷射。

(2)灌注粘土浆或者细砂、中砂,待孔隙填满后再继续正常喷射。

(3)在浆液中掺加骨料。

(4)灌注水泥砂浆后,再将孔内水泥浆置换成粘土浆,待孔隙填满后继续正常喷射。

3.2.2冒浆量过大

通常是有效喷射范围与喷浆量不适应有关,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喷射压力。

(2)适当缩小喷嘴直径。

(3)适当加快提升速度。

3.2.3凹穴处理

通常原因是加固土层粒径大、孔隙多,在注浆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导致喷射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喷射灌浆完毕时,即连续或间断的向喷射孔内静压灌注浆液,直至孔内混合浆液凝固不在下沉。

(2)在喷射灌浆完成后,向凝固体与其上部结构之间的孔隙进行第二次静压灌浆,浆液的配比为不收缩且具有膨胀性的材料。

3.3喷射混凝土

喷混面不平整

1、产生原因:

(1)测量放样及开挖边线控制不准确。

(2)爆破效果差,超、欠挖超标。

(3)喷射混凝土施工时操作不规范。

2、防治措施:

(1)加强控制点复测和开挖边线控制。

(2)提高钻孔技术水平,完善爆破参数,根据岩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通过动态施工控制超欠挖。

(3)喷射混凝土作业时才有分段、分片、分层依次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喷射时先将低洼处大致喷平,再自下而上顺序分层、往复喷射。

埋设钢筋头控制喷混厚度。

(4)对欠挖部位及时补炮或机械凿除,超挖部分先挂网补喷,再整体喷射,按要求进行复喷,来保证喷混厚度和平整度。

四、土石方开挖及回填质量通病及防治

4.1土石方开挖

4.1.1场地积水

1、产生原因:

(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2、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4.1.2挖土边坡塌方

1、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2、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2~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4.1.3超挖

1、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槽)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4)爆破石方开挖时,装药量及炮孔布置不合理

2、防治措施:

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至基底预留0.2m人工清底;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合理设置炮孔数量、深度、间距、单孔装药量、雷管段数等爆破参数。

4.2回填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2.1不均匀沉降

1、产生原因:

(1)回填土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度。

(2)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等不合格填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3)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密度达不到要求。

2、防治措施:

(1)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

土料和含水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回填土密实度按规定抽样检查,符合要求。

(2)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一道工序时,采用2:

8或3:

7的灰土回填夯实。

4.2.2压实出现翻浆、橡皮土

1、产生原因:

在含水量较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局部有泥浆泛出。

施工后用轮式车辆碾压。

2、防治措施:

(1)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2)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下0.5m。

(3)施工后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4.2.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1、产生原因: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2、防治措施:

(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土料过筛;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五、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5.1施工缝漏水

1、产生原因: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搓明显,导致沿缝隙处渗漏水。

2、防治措施:

(1)施工缝留设时要注意打毛表面,当在留设的施工缝上继续施工时,要注意施工缝的清理,凿除表面松动的石子、浮粒及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施工上层结构时在施工缝处先浇筑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若在留设施工缝时未打毛,在施工上部结构时一定要先打毛,然后根据施工缝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2)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按要求进行,超过2m加设串筒或溜槽,同时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捣固密实。

5.2卷材防水层空鼓

1、产生原因:

(1)防水基层潮湿,沥青胶结材料与基面粘结不良。

(2)在粘铺前由于其他工序影响或人员穿行,造成找平层表面被沾污,又未做处理,使卷材与基层粘结不良。

(3)操作方法及粘铺顺序不当,造成局部空气未排出而空鼓。

2、防治措施:

(1)无论采用外贴法,还是内贴法施工,都要降地下水位降至垫层300mm以下。

垫层上抹1:

2.5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创造良好的基层表面,同时可防止毛细水上升造成的潮湿。

(2)保持找平层表面洁净、干燥。

如被污染在铺贴卷材前刷洗处理,晾干后马上喷、刷1-2道冷底子油,保证卷材与基层表面粘结,并在1-2天后再铺贴卷材。

(3)铺贴卷材时,气温不得低于5℃,雨天、大雾、大风或风沙天不施工。

卷材顺序推压、展平、压实,不使产生空气排不出的现象。

(4)对于产生空鼓的部位,剪开重新分层粘贴。

从底到顶每层扩大200mm。

5.3止水带扭曲、变形、破损,接头处分离

1、产生原因:

(1)止水带固定不牢固,定位不准确。

(2)模板端松动不牢固,涨模、跑浆。

(3)止水带搭接、接头处设在拐角部位。

(4)止水带保护措施不到位,被破坏。

2、防治措施:

(1)止水带采用50cm一道定位筋进行加固,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避免碰触止水带。

(2)模板端固定牢固,封闭密实,避免涨模、跑浆。

(3)止水带连接处采用现场热硫化对接或机械连接,接头避免设置在拐角部位。

(4)止水带安装完毕后覆盖保护并排专人巡视检查。

(5)止水带倒伏处加设止水胶补强,接头连接处开裂位置重新进行硫化热熔处理。

5.4涂料防水层表面存在气泡、厚薄不均

1、产生原因:

(1)阴阳角未按设计要求处理。

(2)基面存在蜂窝麻面、未打磨平整、存在明水。

(3)涂层未干遇水。

(4)涂刷时未按设计规范要求分层涂刷,或前后两次未垂直十字交叉涂刷。

(5)涂层在未浇筑细石保护层前,收荷载挤压变形。

(6)涂层施工前后温差较大,或气温低于5℃。

(7)基面未清理干净,致使涂料防水层表面气泡、空鼓。

2、防治措施:

(1)阴阳角按设计要求处理,阴阳角应做成100mm圆弧或50*50mm钝角(45度角)。

(2)基面必须平整光滑、特别是里面模板接缝部位打磨平整。

(3)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雨天不进行施工。

(4)涂刷时分层涂刷,前后两次采用垂直十字交叉法涂刷。

(5)温差较大或气温低于5℃不进行施工。

(6)涂料防水施工前将基面清理干净。

六、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6.1箍筋定型不准确

1、产生原因: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呈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钢筋弯钩平直长度不够,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2、防治措施:

按设计图纸及规范加工,注意操作,使成型正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6.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

1、产生原因:

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2、防治措施:

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

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6.3已成型钢筋变形

1、产生原因:

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2、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