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051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ocx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所谓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移动通信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核心技术、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包括国内国际市场)的大小及其持续扩张的能力。

是否拥有核心技术是衡量竞争主体竞争力的源头和根本;市场份额的大小反映了竞争主体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力,可通过市场占有率来反映;市场份额持续扩张的能力则反映了一种综合开拓市场的竞争力,它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持久优势的能力,可用竞争优势来反映。

一、技术竞争力取得新突破,但与通信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和源头。

产业的竞争力也是以技术竞争力为关键和核心的。

下面从技术研发、技术专利及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一)移动通信专项产品研发的起步与进展

  “九五”以来,为了满足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加快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5号文件,明确从1998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国家每年从电话初装费中拿出5%,用于支持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

5号文件的出台调动了移动通信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工作。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初步发展,2.5代整机系统的产品研发进展颀利,并与跨国公司进行了深层次的联合开发。

自主研发的手机用SIM卡、片式阻容元件、片式电感等关键配套元器件研发项目进展较快,并开始向手机厂商提供小批量产品。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研制获重大突破,于2000年5月经国际电联ITU正式批准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之一,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企业研发力度显著加大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目前所面对的形势是:

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和层次有了新的内涵。

与国际大型通信企业相比,中国民族通信企业综合研发实力差距较远,企业研究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元器件大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将根本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

因此,国内通信企业近年来加大了对研发的投资,力争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给予支持。

《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

“对关系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国内基础比较薄弱的通信高新技术,特别是市场前景良好的3G移动通信和光通信技术,要加大扶持力度。

  (三)3G产品研发取得新突破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企业的研发技术实力在短时间内取得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从2G的被动贴牌、2.5G的跟进研发到3G的主动赶超都有新的突破。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企业对目前提出的三个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进行研发。

华为、中兴、大唐、东方通信、首信等国内优秀的通信生产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及对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正分别着力于WCDMA、CDMA2000、TD-SCDMA标准的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四)技术专利成果与通信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大部分专利仍掌握在日、美、韩等国手中。

而且这些国家都拥有移动通信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如三星、松下、爱立信、日本电气、高通等,而专利的申请人也多是这些企业。

(如图1所示)

图11997-2001年各国移动通信技术专利累计比较(件)

  数据来源:

《中国电子报》2002年第73期第3版。

  从移动通信专利申请数量列前十位的公司情况来看,近五年专利申请前十名的公司除了那些移动通信领域世界级跨国公司外,我国的华为也名列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在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领域的积极投入和专利意识的提高,但我国企业总体实力仍不足以和国外移动通信巨头相比肩。

(如表1)

表12001年中外企业移动通信技术专利比较

 

名次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件)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373

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4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333

3

英业达集团(上海)

13

爱立信公司

245

4

黄金富

10

诺基亚公司

242

5

北京邮电大学

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190

6

英业达集团(南京)

8

朗讯科技公司

181

7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8

美国艾利森公司

140

8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

8

西门子公司

134

9

清华大学

7

摩托罗拉公司

125

10

北京信诚

5

阿尔卡特公司

100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电子报》2002年7月9日第73期第3版有关资料整理。

  通过比较,中国移动通信研发技术竞争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系统和手机高端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差,掌握的核心技术还有限,特别是手机系统的核心芯片和软件严重依赖进口。

  

(2)为整机产品配套的关键元器件与零部件产品研发进度慢,本地配套率还很低。

中国通信领域合资企业多为CKD、SKD形式的散件装配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低,产品国产化率不高且均使用外国品牌,国内自主开发移动通信设备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实力较弱。

  (3)由于手机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为其配套的液晶显示器等研发速度跟不上;整机厂对元器件的认证时间太长,工作难度大。

二、移动通信制造业产销能力不断增强

  以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全球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直接带动了上一轮美国与西欧经济的腾飞。

在欧洲,移动通信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当前活跃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各大手机制造厂商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欧洲。

亚洲移动通信市场是世界各大手机制造厂商首选的投资地区,尤其在目前美国经济衰退带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亚洲市场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

  

(一)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

  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为手机生产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

  从投资需求看,一是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到2002年底,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42500亿元,同比增长13%;与此同时,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过2000亿元,2001年完成2344亿元,同比增长了10%。

二是外商投资将大量涌入。

世界经济不景气使国际资本寻求新的投资地区,我国投资的硬软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世界资本的重点流向国家,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1%,2002年1~9月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8.38%。

  从国内消费需求看,一是城镇居民收入将有较快增长,会带动城镇消费需求稳步攀升;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有利于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三是我国扩大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相当多的地区的农民负担将大幅减轻,农民购买力增强,有利于农村市场的启动;四是移动通信运营业依然稳步增长,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很大。

这也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取得强势增长的根本动力。

  

(二)移动通信增长迅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近年来,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由1.83万户增加到1.45亿户,到2002年6月底已经达到1.76亿户。

2001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如图2)。

目前,中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

2001年销量位于前10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

2001年,国产品牌手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8%猛升到15%,2002年上半年上升到了17.7%,科健、TCL和波导手机都进入了前10名,改变了过去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的局面。

 

图2世界移动电话主要国家和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数比较

  数据来源:

信息产业部、新华网。

  据EMC统计,在移动电话用户增长过程中,突破5亿费了很长时间,直到2000年2月才达到这一数宇。

但是,随着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被认同并得到广泛使用。

仅仅2年多的时间,又增长了2亿,使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了10亿大关。

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欧洲市场则表现出用户增长幅度减缓的趋势。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将成为今后移动电话增长的新驱动力,近年发展如图3所示。

 

图31996-2002年中国与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

  数据来源:

EMC。

  虽然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运营市场上移动电话用户逼近两亿,但总体普及水平仍然很低,目前只有13%,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甚至远远落后于近邻韩国,详细数据如图4所示。

 

图42001年世界各国以及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

  数据来源:

信息产业部、新华网。

  可见,移动通信的腾飞是全球化的,到2005年,预计将达到1100亿美元的全球移动通信市场规模惊人,以后就是强者更强、弱者起飞的全面竞争的格局。

在国产手机质量、功能逐渐接近于国外品牌时,国人会更多地选择国产手机。

“买品牌,更买服务”已成为当今消费者新的消费时尚。

  (三)重点产品和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很快

  1.重点产品竞争力评价

  

(1)移动通信手持机从无到有

  原电子工业部七所在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了GSM手机产业化样机的开发工作,其关键技术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

1999年,国内率先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GSM手机。

东方通信公司在引进技术从事摩托罗拉的CKD生产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进行自主品牌GSM手机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从GSM手机产销情况来看,2002年1~6月,信息产业部监测的30家手机生产企业累计生产4865.7万部,同比增长33.3%;累计销售4849.37万部,同比增长34.7%;累计完成出口2035.18万部,同比增长31.8%。

从CDMA手机的产销情况来看,2002年1-6月,18家开始生产CDMA手机的企业累计生产324.71万部,累计销售297.23万部,累计出口173.55万部。

  我国国产品牌手机发展迅速,1998年市场占有率为零,2000年达到8%,2001年为15%,到2002年9月份超过20%,预计年底可达到30%左右(如图5)。

 

图51998-2002年9月份我国国产品牌手机市场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

信息产业部产品司相关资料。

  

(2)移动基站系统设备开发取得一定进展

  大唐、华为、中兴通讯三家公司均已推出自主开发的基站系统设备,金鹏、巨龙两公司随后也开发出自主的基站系统设备,上述五家企业基站系统设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

大唐公司开发的GSM900/1800基站的关键技术已经达到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可以支持双频组网。

华为公司的基站与交换机一起进行了开局实验,具备了上网运行的水平,1998年就已经形成了8万信道的基站生产能力。

  (3)移动交换设备已经具有自主开发能力

  大唐、华为、中兴通讯、金鹏、巨龙5家公司均已推出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交换系统设备。

其中,大唐公司产品已经获得信息产业部入网许可证,华为公司产品已经通过部级生产鉴定。

目前上述5家公司的移动交换机产品全部入网。

  由此可见,中国移动通信手机、移动基站、移动交换系统设备等重点产品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并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价格及实用性上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

  2.重点企业竞争力

  中兴通讯已经成为国内移动通信产品实力最强的民族设备厂商,中兴CDMA20001X和WCDMA产品已进入市场。

2001年,中国通信类龙头企业中国普天集团生产手机3019.1万部,销售2895.6万部;第二名上广电集团生产990.6万部,销售980.6万部;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79.2万部,销售277.5万部。

  普天是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领头羊,2001年营业收入达到了642亿元(约合77.6亿美元),蝉联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之首。

另一个通信业后起之秀是华为公司,2001年华为销售额达到255亿元(约为31亿美元),并在产品技术进步、管理业务变革、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增强了针对运营商的业务解决方案的能力。

目前,华为的移动通信产品已经出口到俄罗斯、巴西等40多个国家及地区,宽带网络产品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区规模应用,并进入俄罗斯、巴西、沙特等海外市场。

2001年在国际市场上,华为增长了300%,在德国、西班牙的重要骨干网上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的成功应用。

 

图62001年中国境内主要手机生产企业产销情况

  数据来源:

WWW.NOKIA.COM

  但是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企业与外国移动通信巨头相比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诺基亚2001年在全球销售手机1.4亿部,以33%的市场份额再度雄居全球手机销售榜首。

诺基亚占据了广大市场,拥有领先的竞争优势,如图7所示。

 

图72001年第3季度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

WWW.NOKIA.COM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国际级规模的。

2001年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营业收入总和不到2000亿元(合241.5亿美元),比不上诺基亚一个公司的营业收入,详见表2。

表22001年中外移动通信企业营业收入比较(单位:

百万美元)

 

序号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

1

芬兰诺基亚

28617

中国普天

77.69

2

瑞典爱立信

29026

上海广电

36.29

3

美国摩托罗拉

37580

熊猫电子

25.64

4

美国朗讯

33490

TCL集团

25.00

5

法国阿尔卡特

29580

华为公司

19.62

  数据来源:

信息产业部经运司及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

  在当前全球跨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的情况下(2001年跨国通信企业中只有诺基亚赢利),2002年上半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三、产品出口成为新亮点,但面临的竞争更激烈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手机、移动基站出口不断增加,为改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结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移动通信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移动通信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手机和移动交换机及基站设备。

中国手机出口呈飞速增长态势,20世纪90年代,中国手机从无到有,从进口发展到出口直至成为手机出口大国,这一系列变化只经历了10年时间。

1995年全国出口手机50万部,出口额仅1.3亿美元,而且基本上由外商投资企业包揽。

近三年来,中国手机出口量增长迅速,1999年为732万部,2000年为2310万部,2001年达到3968万部。

手机出口金额2000年为26.4亿美元,2001年为41.25亿美元,手机已经成为电子产品中出口金额最大的产品。

如图8所示。

图81999-2002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额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

  1999年移动通信基站出口3000台。

到2001年出口为9600台。

预计2002年可以突破1.5万台,详见表3。

表31999-200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出口情况

 

年份

出口数量(万台)

出口金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率(%)

1999年

0.30

8243.67

-49.99

2000年

0.45

12160.05

47.51

2001年

0.96

21752.85

78.89

2002年1-6月

0.76

16785.40

42.22

  资料来源:

http:

//。

  

(二)中国通信产品出口结构显著改善

  在通信产品出口结构中,以前是以电话机出口为主,现在手机类占整个通信产品出口额的46%,增长率在50%以上,详见表4所示。

表42001年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出口情况

名称

出口量(万台或万部)

出口额(万美元)

增长率(%)

程控交换机

1.21

20562.50

157.70

其中:

模拟式移动通讯交换机

0.05

1.95

0.00

手机

3968.40

412503.60

56.30

移动通信基地站

0.96

21752.90

78.80

  数据来源:

《电子外贸》2002年第3期第40页、电子外贸杂志社。

  从1998年下半年起,以东方通信、科健、波导、TCL、海尔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手机相继登场,手机出口量开始大幅攀升。

瞄准海外市场,重点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是国产品牌手机迅速壮大的一条捷径。

据统计,2000年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的手机市场发展迅猛,仅上海口岸出口到马来西亚的手机就由1999年的1.5万部猛增至66万部,出口额由171万美元增至1.5亿美元。

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手机市场潜力巨大,后劲十足。

国内生产企业应尽快关注和抢占这一新兴市场。

  (三)面临着国际移动通信强国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韩国和德国移动通信产品出口增长很快,显示出了强大的竞争实力。

自1996年起推出CDMA服务以来,韩国已在这一行业内积累了不少知识及经验,现在正准备以CDMA技术为基础,争夺国际移动通信市场这块“大蛋糕”。

韩国2001年的移动通信产品出口为1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半导体的第二大主力出口产品。

韩国通信公司积极向美国、中国、印度、蒙古等4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CDMA技术及设备。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德国的手机出口量增长较快,仅2001年头9个月出口量就达4100万部,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约5%。

  在国际移动通信市场上,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移动通信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竞争实力最强。

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出口在成本及价格方面很有竞争力,但出口产品本地化配套率不高。

四、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竞争劣势及原因

  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核心技术基础薄弱,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在规模和比例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如国外企业对移动通信的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额的10%~16%,而中国只占2%~6%。

研发投入低造成了中国通信制造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薄弱,其后果一是基础产业薄弱;二是使中国在很多重要技术领域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滞后于网络建设。

  

(二)整体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企业集约化程度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通信制造业在整体规模上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在2001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上百亿元经营规模的公司也仅仅有十三四家。

即使对于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的企业,与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普天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也仅为约78亿美元(按1:

8.27的汇率折算),约为摩托罗拉2001年收入的20.7%左右。

  (三)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在中国加入WTO后,移动通信人才和团队的竞争力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中国通信制造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通劳动力过剩,管理人才、技术带头人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

2001年末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22.41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3万人,占26.9%;管理人员2.94万人,占13.1%;其余普通人员占60%。

而且,国有企业待遇低,又没有形成留住人才的机制。

  (四)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国有企业负担过重

  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观念陈旧、运作机制僵化,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二是企业的人员包袱、债务包袱沉重,解决这些问题,无疑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总之,与全球移动通信总体情况相比,中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增长很快。

这是中国通信制造企业多年来坚持改革与发展、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与世界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民族移动通信制造业的发展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