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242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docx

单元测试14东北地区剖析

襄阳四中2016届高三地理单元测试(十四)东北地区

命题人:

张立伟审题人:

邴光群

第I卷(选择题)

该图示意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

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2.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雨量分布图,据图回答3~4题。

3.东北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在()

A.辽河下游地区B.松花江上游地区

C.乌苏里江下游地区D.图们江下游地区

4.以下地理因素中,是I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有

①夏季季风②冬季季风③距海较近④地势迎风⑤纬度较低⑥梅雨霏霏⑦汛期较短

A.①⑤⑥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⑥⑦

读沿呼伦湖到齐齐哈尔沿线的地理要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关于AB沿线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最低区是因为受副高的影响

B.积温最少值和年降水量的最大值均与纬度有关

C.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

D.AB沿线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草地、林地和耕地

6.根据积温和年降水状况判断(  )

A.B地降水量和积温大,是冬小麦的重要产区

B.A地降水量和积温小,是重要的牧区,呼伦湖为一典型内陆咸水湖

C.A地由于过度放牧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D.B地由于过度农耕土壤的盐碱化严重

读图1、图2,回答7~8题。

图1图2

7.对图1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伦湖是淡水湖B.图中山脉的走向是东南—西北走向

C.黑龙江省与蒙古相邻D.呼伦贝尔草原属于热带草原

8.近年来,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上千深坑(见图2),原因是

A.岩溶作用B.过量开采地下水

C.陨石撞击D.不合理采矿

读我国某区域河流与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等日期线图(下图),回答9~10题。

9.该区域河流()

A.春汛为主B.含沙量大

C.冰期长D.无凌汛

10.①地与②地相比()

A.①地融雪完成较早

B.②地白昼时间更长

C.①地山地气温较低

D.②地低地积雪较少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12.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单位℃)。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向北凸出,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湿润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

14.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和草场退化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16.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

读下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18.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19.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黑土和沼泽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

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因此,做好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关系到东北地区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据此回答20~21题。

20.黑土培肥和沼泽土改良的主要措施分别是()

A.增施有机肥料和植树造林B.植树造林和防洪治涝

C.秸秆还田和土壤熟化D.增施有机肥料和防洪治涝

21.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数码表示雨水补给和季节性融雪补给类型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②D.③①

23.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B.泥沙含量大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4~25题。

24.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5.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完成26~27题。

26.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7.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无污染、农作物生长时间长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下图为东北地区干湿地区分布界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28~29题。

28.甲、乙两地分别是

A.湿润区、半湿润区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湿润区D.湿润区、半干旱区

29.该地理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

A.森林面积扩大B.积雪融水量减少C.灌溉耗水减少D.沙尘暴次数减少

2008年10月14日,中俄界碑揭牌仪式在黑瞎子岛举行,俄罗斯将黑瞎子岛西部归还中国。

该岛今后的开发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读下图,完成30题。

30.黑瞎子岛(西部)是我国()

A.夏季白昼最长的地方B.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

C.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D.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地方

 

第II卷(综合题)

31.读东北地区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图示地区春季降水较少,但旱情并不严重,请简述自然原因。

(2分)

 

(2)分析说明辽河PM河段的水文特征。

(3分)

 

(3)辽东湾斑海豹主要栖息在渤海辽东湾一带,由于水污染近年来种群数量下降明显,试解释污染物来源。

(2分)

 

32.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分)

材料一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呼伦贝尔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

材料二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中国第四大,北方第一大湖。

(1)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4分)

(2)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

(6分)

(3)近年来呼伦湖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

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6分)

(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列举呼伦贝尔市适宜发展的具体产业部门。

(3分)

练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0~31题。

30.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31.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B.700千米C.400千米D.1400千米

读东北地区图,回答32~33题。

3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3.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下图分别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甲区域如今面临常规能源枯竭,乙区域长期缺乏常规能源。

读图完成34~35题。

34.关于甲、乙两区域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冬季雪灾频发

B.甲区域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C.乙区域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形平坦

D.乙区域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35.下列关于解决两地区能源不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甲区域大力开发地热能、沼气

B.甲区域从俄罗斯输入石油,铺设输油管道

C.乙区域利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

D.乙区域发展风能、潮汐能

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河谷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读我国某地区冻土分布图,完成36~37题。

3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冻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多年冻土南界以北冻土连续分布

B.岛状多年冻土南界以南为季节冻土区

C.多年冻土南界与等温线走向完全一致

D.年均温0℃以下地区皆为多年冻土区

37.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

B.地面发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C.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D.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38~39题。

38.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39.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读图,回答40~41题。

40.A、B两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

B.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

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水分条件好

D.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

41.图示所在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为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资源开发→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42~44题。

42.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B.Ⅰ、ⅢC.Ⅱ、ⅣD.Ⅲ、Ⅳ

43.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44.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

4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黄金玉米带即最适合玉米种植的黄金地带。

吉林玉米带(40°N~42°N,125°E~128°E),与大致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材料二“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分布图图”。

材料三吉林省会长春的汽车产业以“一汽集团”为主体,以汽车研究所、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为依托,以240多家为第一汽车集团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汽车工业体系,形成了一大批与汽车工业发展相关的企业群,是我国著名“汽车城”。

(1)简述吉林省东部地区未形成黄金玉米带的原因。

(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长春成为“汽车城”的原因。

(8分)

(3)近年来,辽宁省北部、黑龙江省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也在推广种植吉林玉米,并形成吉林黄金玉米带的延长带。

你认为在这些地区大规模种植玉米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3分)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6分)

 

4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8分)

 

 

东北地区参考答案

1-10BDDBDCADCC11-20BCCBCBDADD21-30DCCDBDBABB

31.【答案】

(1)冻土消融补充;气温较低,蒸发少;积雪融水补给。

(2分) 

(2)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流速缓慢(1分);流经沼泽湿地,水位季节变化小(1分);降水量较大,流量大(1分);冬季气温小于0℃,有结冰期(1分)。

(3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 

(3)油田采油的油类污染物;辽河沿岸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辽河排入辽东湾;辽东湾沿海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

(2分)

32.【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区内、区外市场需求量大。

(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3分)

(2)当地采煤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引进煤设备制造业,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短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少,水体更新慢,自

净能力下降。

(每点2分,4分)人为原因:

随着资源的开发,用水量增加,水位下降;污染物大量排放,水质下降;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每点2分,4分)

(4)第一产业:

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

发展采矿业和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

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3分)

东北地区练习参考答案

31-40BBCBCABCDC41-44DCBDD

45.【答案】

(1)多山地地形;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受地形、气候及成土母质等因素的影响,未形成黑土。

(2)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科技水平发达,劳动力素质高;(1分)企业集聚,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具有规模效益;(1分)靠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料充足;(1分)我国对汽车的需求大。

(1分)

(3)合理:

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农业专业化;上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粮食生产的市场潜力大。

不合理:

上述地区湿地分布较为广泛,大规模种植玉米,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从而造成环境恶化。

46.【答案】

(1)“东水”:

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

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47.【答案】

(1) 等雪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