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937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docx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

财经工作总结名词解释

  篇一: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概要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

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GNP是与所谓的国民原则联系在起的。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

GDP=CA+I+CB+X式中:

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2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

  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3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结构型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在实际劳动市场上,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原因之一是工人寻找最适于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

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即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它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

经济总是变动的,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

即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自愿性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经济产业的每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

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4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

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

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

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没有浪费现象。

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充分就业与一定的失业率并存。

凯恩斯提出的达到充分就业的经济主张:

刺激私人投资,为扩大个人消费创造条件;促进国家投资,通过公共工程、救济金、教育费用、军事费用等公共投资,抵补私人投资的不足;政府通过实行累进税来提高社会消费倾向。

  5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一般说来,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和生产总量的增加,但在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即达到实际产量的极限之后,总需求任何一点的增加,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通货膨胀更加明显。

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农业的丰欠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化而造成的“工资推动”或“利润推动”。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

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西方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

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

  6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

  品的价格上涨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

如果结构性通胀没能有效抑制就会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进而造成全面通胀。

  7萨伊定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

  萨依定律(英语:

Say'sLaw),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英语:

Say'sLawOfMarket),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定律得名自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Jean-BaptisteSay)1,不过萨依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JamesMill)。

虽然当今经济学教科书已将其内容删去,然而还有不少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还是依据萨依定律而作出结论的。

  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

核心思想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格下降。

在这种货币数量理论里,货币只是一种工具,人们得到这种工就会到市场上去购买商品。

得到货币数量多,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就多,商品价格上涨;得到的货币数量少,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少,商品价格就下降。

由于这种理论有许多生活的直观经验支持,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15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均衡)

  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给劳动者带来不舒适或痛苦,这种不舒适或痛苦就是劳动的边际负效用。

工资的作用就是克服劳动的边际负效用。

这样,假设劳动的供给者已和参加经济活动的其他人一样,具有完全的信息,不存在货币错觉,这时,劳动的供给就决定于实际工资,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如果以等号左边的N,表示劳动供给总量,等号右边的N,表示函数关系,W/P表示实际工资,则劳动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N.=N,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实际工资低时,劳动的供给量小;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供给量大。

  劳动需求来自于厂商,劳动的需求决定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在短期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一定会使生产一直进行到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的那一再。

同理,以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劳动需求总量也决定于实际工资等于边际产品的·那一点,即W/P=MPPL。

所以,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之间的依存关系,实际上就是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实际工资之间的依存关系。

如果以等号左边的N,表示函数关系,W/P表示实际工资,则劳动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N"=Nd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实际工资低时。

劳动需求量大;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需求量小。

  劳动市场的均衡是指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

反映在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的需求曲线上,就是这两条曲线的交点。

在这一点上,劳动的供给总量和劳动的需求总量正好相等,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

这一点决定的就业量是均衡就业量。

  16消费函数

  a、绝对收入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绝对收入假说也称为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设、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

  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可以归纳为如下五条:

第一,可支配收入由储蓄和消费支出组成。

  第二,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可以表示成一元一次函数。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且二者都是递减的,这说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量在可支配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第四,边际效用倾向是一个恒小于一的正数。

  第五,自发性消费是广泛存在的。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是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

计算公式如下:

C=α+βYt式中C为现期消费,α为自发性消费即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t为即期收入,βYt表示引致消费。

它的基本含义是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的和,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即期收入。

  b、相对收入论

  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S·杜森贝里

  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

同年,莫迪利安尼在所著的《储蓄一收入比率的波动:

经济预测问题》

  一文中,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

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相对收入假说内容:

  2、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

  3、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4、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c、生命周期论

  在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认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与应用规律,可以为企业投资者和经理人提供建设成功企业的参照坐标。

分析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研究企业失败的原因,可以为企业铺设一条成功之道。

  哲学家说“世界万物都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内在的,固有的,客观的”;佛学家又说“世间万象皆有定数”。

  企业和其他事物一样,也逃离不了这个怪圈,就像古人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任何事物都在历史舞台上戏剧般的搭建着自己的舞台。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小到大,由专业到多元都是有可共遵循的规律,以下就是企业强弱发展的几个规律,发现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律,无论对生存、发展,还是缩减或扩张等企业运营都大有好处。

  d、持久收入论

  ?

  17储蓄函数

  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

由于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故储蓄函数又可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即:

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

但二者之间并不按同一比例变动。

设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的公式为

  s=s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储蓄函数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依赖于消费函数。

储蓄可定义为收入减消费,即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所以,储蓄函数又可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

其计算公式为

  s=y-c=y-=-A+y(0篇二:

经济学基础名字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

  1.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2.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商品的需求曲线:

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5.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6.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7.商品的供给曲线:

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8.均衡:

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10.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1.弹性:

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12.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13.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15.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7.互补品: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8.需求的收入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9.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20.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1.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22.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第三章效用论

  24.效用:

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5.效用单位: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26.总效用(TU):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27.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8.边际量:

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29.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3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1.消费者均衡:

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3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3.无差异曲线:

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34.效用函数:

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35.边际替代率(MRS):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3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7.完全替代品:

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38.完全互补品:

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39.预算线:

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40.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41.第四章生产论

  42.生产者(厂商、企业):

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43.交易成本:

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44.短期:

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45.长期:

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46.劳动的总产量TP至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

  47.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48.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49.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

  5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52.第五章成本论

  53.机会成本: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54.显成本:

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55.隐成本:

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因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已获得更高利润)。

  56.经济利润:

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57.正常利润:

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58.短期固定成本(FC):

厂商在短期内支付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它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59.短期变动成本(V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量对可变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60.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61.平均固定成本(A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FC/Q,其变动规律是:

一直下降,产量越大AFC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后慢。

  62.平均变动成本(AVC)是指厂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63.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64.长期总成本(LTC),LTC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产量为零时,也就没有总成本,其变动趋势也是随着产量增加,开始增加较快,以后增加较慢,最后又增加较快,(这与短期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总成本一样)。

  65.长期边际成本:

厂商长期内增加一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66.规模经济(内在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再生产规模二十斤绩效已得到提高。

  67.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长期平均成本(LAC):

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68.完全竞争市场:

一种纯粹的市场,指竞争充分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69.宏观经济加总法:

通过货币把物质形态不同的产品的产量还原为一定的市场价值从而加总

  70.宏观经济:

以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和后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71.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72.凯恩斯定律:

社会总产出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适用于短期分析)

  73.均衡产出(收入):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74.边际消费倾向(MPC/β):

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75.平均消费倾向(APC):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占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