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825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docx

山东省新人教版语文高三复习18古代诗歌鉴赏检测2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题

(二)

检测时间:

45分钟

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

①唐彦谦,唐末诗人。

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既朴素又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就精细传神,试选一角度赏析。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试结合全诗分析。

—————————————————————————————。

答案:

1.

(1)①炼字的角度:

“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

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

②修辞的角度:

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

(2)①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②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

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

2.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潋滟秋,贪看少年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1)这两首是有何相同特点?

请从内容和修辞上简要作答。

(2)《采莲子》的每一句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面两个镜头的脚本已经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的小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2.

(1)两首诗在内容上,都写青年男女的爱情,修辞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双关修辞,其中“莲子”即“恋子”的谐音。

(2)﹝镜头三﹞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

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被人看见,多难为情呀!

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半天。

3.阅读下面李商隐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前后,归飞体更轻。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前人在评论《晚晴》这首诗时认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在诗中最有意蕴,试品味该诗句的意蕴。

答:

(2)两首诗分别提到了“晚晴”和“夕阳”,但作者的态度却不同,不同在何处?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摘抄一句,组成新诗句,使得更有积极意义。

答:

3.

(1)“天意怜幽草”用人格化的语言表现了对不被重视的小草的关注;“人间重晚晴”指出晚晴短暂,更应珍惜,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的珍惜。

(2)前者认为晚晴虽然短暂,但应珍惜;后者认为夕阳虽然美好,但却短暂。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作者被贬黔中所作。

②鬼门关:

即石门关,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③两谢:

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气候特点?

这样的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1)阴雨连绵,遍地是水,难以外出活动。

突出了贬谪地环境之恶劣,为下文的情感抒发作铺垫。

(2)塑造了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

抒发了作者虽遭贬谪、身处恶劣环境,却不向命运屈服的豪迈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1)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

(2)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

请简要说明理由。

5.

(1)这首诗中,参天的松柏和如火的云日等意象,庄严壮丽,气魄宏大,衬托了诸葛亮的伟岸形象。

诗人为武侯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所激励,抛却个人烦恼,关注战乱动荡时代国家民生的苦难,表达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2)“不可忘”更好。

①“不可忘”语义直白明朗,直抒情怀,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表达情感方面)②“不可忘”三个字都是仄声,铿锵有力,语势强烈。

(语音特点方面)

③“思”过于缠绵,而“忘”则掷地有声,表达了对武侯的敬仰之情。

(炼字方面)。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6.

(1)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

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

(2)同意。

“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有“不言神伤之妙”。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

行色匆忙。

②挂席:

挂起帆席,准备启程。

③莫徭:

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⑴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⑵“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说明。

⑶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7.⑴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⑵比喻。

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

⑶①“泪沾臆”,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②“君才如梦得”,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赞美之情;③“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谁谓古今隔”,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屈原、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期许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

“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

(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

(1)~

(2)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

形容风声。

(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

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9.

(1)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拟人手法:

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

对比手法:

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

(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

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

感情:

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

(2)题。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因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荔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这首诗以什么为结构线索?

是怎样表达作者感情的?

(2)最后一联哪个字用得好?

说说理由。

10.

(1)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归思)作为全诗的线索。

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乡思)。

(2)“催”字用得好。

“催”为催促,这里是春风催促花儿开放的意思。

诗人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予抑制状态的归心,进面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竟相怒放,不由自主。

比喻出人意表,生动贴切.表现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制。

(意思对,分析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