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871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考试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

分卷I

1、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6.0分,共36分)

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水解。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分子淀粉或纤维素可水解形成多个葡萄糖

B.1条多肽链可水解形成多个多种氨基酸

C.1个RNA分子可水解形成4种核糖核苷酸

D.1个双链DNA可水解形成2条脱氧核苷酸链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功能的是(  )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C.催化某些代谢过程D.参与核糖体的组成

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4.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情况下,可进行无氧呼吸。

下面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

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6.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9分)

7(9分).图1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①-⑨为物质运输途径;图2表示图1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其中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

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据图1可知,细胞需要的胆固醇,可用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得到。

(2)据图1,溶酶体是由________形成囊泡而产生的。

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________→溶酶体(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此功能体现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3)正常情况下,溶酶体中pH比溶酶体外低2.2,能维系此差值的原因是ATP中的化学能不断趋动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_____。

(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_____隔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是由于__________造成的。

(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_________。

(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

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9.(10分)图1中A、B分别代表处于清水和溶液X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图2表示B中2的结构模型,其中a~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________(填标号)构成的结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此结构在A→B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体现图2结构具有一定的________。

科学家用含有Mg2+、Ca2+和SiO的培养液培养番茄,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

这说明图2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

(2)图2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模型,其基本支架是________(填字母)。

为了提取纯净的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洋葱长时间被水淹没,则A细胞呼吸的产物可通过图2中________的方式排出。

(4)若溶液X为1mol/L的KNO3溶液,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A→B→A,此变化过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依次为图2中的__________。

某同学同样用KNO3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称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

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该表皮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

_______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______秒。

10.(10分)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

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

______。

(2)观察统计:

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表。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

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位于____________;

③如果A=0,B=_____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位于______________。

(4)拓展分析:

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____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是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差。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了能利用这两种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酵母菌培养基要进行倒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从自然界中采集的葡萄,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按图甲所示过程进行酵母菌的纯化培养。

图乙是经过图甲过程A纯化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

研究者在图甲过程C的操作培养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经培养后菌落分布如图丙所示的平板,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仅以________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4)从以上筛选得到的活酵母菌中提取DNA,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获得目的基因。

若将1个目的基因分子复制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___________个引物。

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具有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质粒上,然后将所得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时,应选择缺乏________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5)将经上述流程培育获得的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能力测试。

随着发酵的持续进行,若该酿酒酵母能够存活,说明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珙桐(2n=40)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为进一步保护珙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012年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小组来到贵州梵净山珙桐保护基地采集了珙桐材料进行相关的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对珙桐进行扩大化培养,可取珙桐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染色体数目与珙桐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①取珙桐幼苗的叶肉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让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四倍体的融合细胞。

融合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经过再分化获得四倍体的珙桐幼苗。

②将萌发的珙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得到四倍体的珙桐幼苗,其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增强珙桐抗虫特性,科学家需要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珙桐中,使珙桐的抗虫特性增强。

①用__________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目的基因;

②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农杆菌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将目的基因转移并整合到珙桐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③将受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虫幼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有分子水平的检测和个体水平的检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一般只导入受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株看成杂合子(Aa)。

研究发现,珙桐植株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会抑制抗虫基因A的表达、使得珙桐不具有抗虫性状。

若用没有抗虫性状的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有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多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B正确;RNA初步水解产物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