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523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二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

修改栏

第七单元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

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学情分析:

根据本单元重难点,让学生多观察生活,总结经验,体会到“遇到困难不可怕”的道理。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慢慢培养其独立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让他们更加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4、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

2、从图入手,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理念:

1、入文悟道。

这几篇课文很适合朗读,特别是《玲玲的画》、《蜜蜂引路》中的相关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通过朗读感悟道理并由此推断出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方法。

2、表演入情。

寓言和童话的内容学生较熟悉,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内化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

课时划分:

13课时。

25、玲玲的画

教材简析: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

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作业

抄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朗读指导。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作业:

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6、蜜蜂引路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

“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

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是却能让孩子深受启迪。

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每一个小朋友学习的。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

它给谁引路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书写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如:

谈:

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

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

优秀作业展示。

四、作业:

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2、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4、蜜蜂给谁引路?

——列宁。

二、精读课文

理解体会: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

(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

“常常”和“往常”。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集体朗读1、2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

他是怎么找到的?

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

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

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

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

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

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

因为列宁想:

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

(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

(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2)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指名读)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学生试演)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寓言两则

教材简析: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

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

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

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学情分析: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这则寓言故事,并能读懂其中包含的道理。

难点:

懂得寓言包含着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2、读题,知题目,了解作者。

师;什么是寓言呢?

谁来说说?

生:

“寓”是寄托的意思。

“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焦急喘气一大截巴望自言自语白费筋疲力尽总算

3.写写“费、算”。

4.请同桌互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准确。

三、学习课文。

(一)第1自然段。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意说说吗?

(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

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巴望”是什么意思?

你能换个词语说吗?

(希望、盼望、渴望。

(2)农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会怎样?

(3)农夫这么心急,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

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

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比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吗?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哪句更加确切?

4.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

(焦急)谁来给它找找近义词?

(着急)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焦急?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谁愿意来读一读?

(2)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3)谁愿意来边读边演一演?

(4)齐读,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人焦急的心情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

6.农夫看到禾苗长得这么慢,他心里非常(焦急)。

板书:

焦急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过渡:

读2.3自然段,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1、指名说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

拔苗

2、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筋疲力尽、喘气)

3、那个人是很累,但是他心里呢?

(高兴)所以这两段读时要又累又高兴,自己去试一试。

4、师范读,谁愿意来挑战老师?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点明寓言。

1、他这么高兴,这么得意,可是结果呢?

出示最后一段。

2、他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跑回家告诉了农夫,想想农夫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又会怎么想呢?

3、他的邻居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会怎么跟他说呢?

4、师小结:

是啊,小朋友们,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

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

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

(板书:

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编故事的能力都很棒,向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们就称它为“寓言”,出示课题“寓言两则”。

读一读。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第一则寓言故事,还有一则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后小朋友也可以通过读《伊索寓言》,网上查询“中国寓言网”来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五、作业:

写词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学习《守株待兔》。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2.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大家边看边想: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释题。

a.揭示课题,正音。

b.释题:

问:

“株”是什么意思?

守株呢?

待兔又是什么意思?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1、2自然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

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板书:

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

(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

对不对?

为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第自然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

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

错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c.:

老师总结: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三、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9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四、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五、作业:

写字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8、丑小鸭

教材简析: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拟人体童话。

文章以充溢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身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

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只有在简单的内容学习中,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发展。

“丑小鸭”这一形象充满了人生成长路上的艰辛,但他不为畏惧磨难,最终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丑小鸭是生动而形象的,要让这一形象简约地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烙痕,那就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的视角来解读,用简简单单的语文行为来达成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难点:

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入境。

1、播放天鹅湖音乐,并课件展示优美的天鹅图片。

学生欣赏。

2、教师激趣导言:

同学们,这些天鹅漂亮吗?

可你们知道吗?

有一只天鹅呀因为生在鸭群被别的动物看不起,接着又遭遇到了许多艰难曲折,这只天鹅曾被称为丑小鸭。

丑小鸭是怎样成为白天鹅的,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来一起走进安徒生带给我们的童话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齐读课题,问学生:

你们以前认识这个“鸭”字吗?

你想怎样把这个字记住?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提出:

遇到不会的字怎么办?

3、学生自学课文,分组交流识字。

4、检测生字。

(1)教师点击课件,依次出示生字“烘、卧、剩、裂、欺、负、讨、厌、孤、笆、讥、苇、僵、亏”。

学生看拼音,读字组词。

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注意有侧重引导,不要面面俱到。

(2)去拼音,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

(3)让学生利用识字卡片,相互检测。

5、检测词语。

(点击课件,依次出示“暖烘烘、又大又丑、讥笑、钻出、欺负、剩下、讨厌、芦苇、冻僵、幸亏、又惊奇又羡慕”等词语。

6、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表格,说一说,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写“鸭、灰、蛋”三个字,其他学生自己完成。

三、再读课文。

1、分段,指名学生读课文。

注意及时的评价。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主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出生以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四、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2、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教学用具:

课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已经上课了,可是还有12只懒洋洋的小鸭子还躲在蛋壳里睡觉呢。

快叫醒他们吧。

课件出示12个鸭蛋,里面分别有12个词语,加“”号的字体为红色。

暖烘烘卧着剩下裂开欺负讨厌

孤单篱笆讥笑芦苇冻僵幸亏

小老师带读(生每读对一个,鸭蛋里就钻出一只鸭宝宝。

)开火车读。

2、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又大又丑的朋友——师指板书,生说:

丑小鸭。

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问题一:

“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

1.请一个同学读(1~2)段课文。

 2.教师提问:

“太阳暖烘烘的”中“暖烘烘”是说什么季节的?

 3.看图一(教师指“丑小鸭”):

这只鸭子跟别的鸭子有什么不一样?

 4.看书:

书上哪些词说明了他是只丑小鸭?

找出来读一读。

 5.根据回答板书出示:

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问题二:

丑小鸭这么丑,它来到世界上会有什么遭遇呢?

看课文第3段:

 1.提问:

“丑小鸭”生活得怎样?

  出示并理解“孤单”和“苦恼”。

2.看图。

周围的伙伴对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