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425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docx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

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

1、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信息更本质得反映事物的概念,不随载体的性质而变化。

2、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并非任何数据都能表示信息,数据时信息的具体表现,数据的具体形式却绝育载体的性质。

3、信息之间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底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之间的递归定义。

4、管理系统的组成——

(1)管理的客体,及管理对象(生产和服务过程);

(2)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3)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

5、管理信息的作用——

(1)是重要的资源

(2)是决策的基础(3)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4)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6、管理信息的特点和主要分类方法——特点

(1)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

(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3)信息量大(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分类:

(1)按信息的稳定性分类,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2)按决策层次分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

7、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发展

8、经理信息系统(EIS)——是向高层主管提供企业整体绩效信息的系统。

其特点是:

(1)信息提取方便

(2)提供关键成功因素的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3)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9、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10、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支持一群决策者为获得有效决策结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GDSS除了进行决策分析外,还这种于决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1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12、企业流程重组(BPR)——就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3、虚拟企业——是指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试题组织的企业。

企业组织的虚拟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化;二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

14、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1.软件和硬件的区别

硬件:

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

而主机是电脑的主体,在主机箱中有:

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

其中,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硬盘是必须的,只要主机工作,这几样缺一不可。

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包括微软发布的嵌入式系统,即硬件级的软件,使电脑及其它设备运算速度更快更节能)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

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全局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1.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以开发语言作为描述语言,可以认为:

  软件=数据结构+算法。

2.计算机系统的而组成

3.总线——总线的英文名字是“Bus”,它是各种数据和命令传输的公共通道。

总线的数据传输率表征着微机本身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总线是有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由若干根线组成。

4.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未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

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室依靠操作系统的统一控制盒管理才得以实现的。

5.字长——字长是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它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技术性能指标。

首先,字长决定着计算机运算的精度,其次,字长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

6.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分为六大类。

(1)巨型机

(2)小巨型机

(3)大型机、中型机

(4)小型机

(5)个人机

(6)工作站

7.内存与外存的区别

一个有时间优势(内存),速度快,但容量小,断电后不保留,一个有空间优势(外存),容量大,能长期保留.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外存的东西要先到内存,CPU才能处理.内外不是根据在不在机箱里而区分的.CPU能直接访问的才叫内存.

8.ROM和RAM的区别

RAM-RamdomAccess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高速存取,读写时间相等,且与地址无关,如计算机内存等。

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

断电后信息不丢失,如计算机启动用的BIOS芯片。

存取速度很低,(较RAM而言)且不能改写。

由于不能改写信息,不能升级,现已很少使用。

ROM和RAM是计算机内存储器的两种型号,ROM表示的是只读存储器,即:

它只能读出信息,不能写入信息,计算机关闭电源后其内的信息仍旧保存,一般用它存储固定的系统软件和字库等。

RAM表示的是读写存储器,可其中的任一存储单元进行读或写操作,计算机关闭电源后其内的信息将不在保存,再次开机需要重新装入,通常用来存放操作系统,各种正在运行的软件、输入和输出数据、中间结果及与外存交换信息等,我们常说的内存主要是指RAM。

9.常见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现在的计算机能够接收各种各样的数据,既可以是数值型的数据,也可以是各种非数值型的数据,如图形、图像、声音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按功能可分为下列几类:

  

●字符输入设备:

键盘;  

●光学阅读设备:

光学标记阅读机,光学字符阅读机;  

●图形输入设备:

鼠标器、操纵杆、光笔;  

●图像输入设备:

摄像机、扫描仪、传真机;  

●模拟输入设备:

语言模数转换识别系统。

(如光电纸带输入器、卡片输入器、光学字符读出器、磁带输入装备、汉字输入装备、鼠标等)将数据、程序和控制信息送入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OutputDevice)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一种部件,用于数据的输出。

它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

  

输出设备:

将计算机中的数据或信息输出给用户。

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如行式打印机、卡片输出机、静电印刷机、绘图机、声音回答装置等)把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或中间结果以各种方式输出。

  控制台打字机、键盘、光笔、显示器等既可作输入设备、也可作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I/O)起着人和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联系作用。

10.媒体的分类——柑橘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

11.多媒体计算机的分类

12.媒体技术的应用

13.数据通信的概念——就是指在收发站之间传送二进制代码序列的过程。

14.模拟和数字数据通信的区别——模拟通信系统:

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数字通信系统:

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15.集中式数据处理的优点

16.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特点

(1)局域网——是最小范围的计算机网络。

它的覆盖范围一般在10公里以内。

局域网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因此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引用都比较容易。

因为传输距离短,所以传输速率也比较高,常常可以达到10~100Mbps.

(2)广域网——也叫做远程网,它可以覆盖几公里至几千公里的范围。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并使用传统的电话网、卫星通信网、无线网来传输信息。

广域网的传输速率较低,一般在几十K至几兆bps之间。

17.分布处理的特点

18.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以下几种。

(1)星形拓扑——由一个中心节点与各站点之间呈辐射状连接,中心节点对全网的通信实行集中控制,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都必须通过中心节点来实现。

(2)环型拓扑——这种结构使网络中各站点守卫相连,以通信线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路,数据只能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逐点传输。

(3)总线型拓扑——所有站点都连接到一条公用传输线——总线上,就形成了总线型计算机网络结构。

(4)树型拓扑——由星型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挂的大树。

19.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与构成

20.OSI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结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计算机或网络,但是任何连个遵守协议的系统,不论存在多大的差异,它们之间都可以实现通信。

21.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目前大多数局域网都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

这种模式用一台或多台单独的,高性能、大容量的高档微机,或者是大中型机、小型机作为网络中心服务器;而用多台微型机作为客户机,以总线、星型总线等拓扑结构与服务器连接成局域网。

22.域名——用数字表示网络主机地址虽然简单、直截了当,但是不便于记忆,所以常常用字符来表示网络地址,这就是网络域名。

23.防火墙——当Intranet与Internet连接时,防火墙可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屏障,防止外部非法用户侵入企业内部网中。

24.企业外部网——它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网对企业外部特定用户的安全延伸。

Extranet是利用Internet的协议和标准,并通过公共通信系统,使通过认证的指定用户能够分享企业内部网上部分信息和部分应用服务的半开放专用网。

25.数据库——以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不是根据某个用户的需要,而是按照信息的自然联系来构造数据;它能以最佳的方式、最少的冗余,为多个应用共享服务。

26.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过程

2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8.VisualFoxPro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29.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

它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

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

新设计的数据库系统,特别是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绝大部分都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30.数据表——数据表简称表,是VisualFoxPro中最重要的操作对象。

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

31.视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表,它往往由一个或多个表(或视图)中的部分字段或部分记录组成。

但是视图并不是完整的数据集合,只是在数据库中存放了相应的关系。

32.举出四种常用的VisualFoxPro推出方法

(1)键盘操作

敲快捷键[Alt+F4]组合键;

在系统主窗口的”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Quit,并敲回车键。

(2)用鼠标操作

在主菜单中,打开”文件“下拉菜单,单击其中的”推出”选项;

在系统窗口中,单击标题栏右端的“推出’按钮。

33.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1.系统开发的特点

(1)复杂性高

(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3)质量要求高

(4)产品是无形的

(5)历史短,经验不足

2.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3.系统工程——是为了适合地进行开发、设计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的总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术语系统工程的范畴。

4.系统的特征——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5.简述系统开发过程中为什么要做到工作成果文档化

第一,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各种调查分析的结果和设计的技术细节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供查阅和核对

第二,开发人员之间、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可利用书面的、超越个子专业的共同语言——文档的而形式有效地进行交流。

第三,系统开发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后一阶段的额工作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也就是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后一阶段的工作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前期工作文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6.原型法的基本概念及开发过程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1977年开始提出的,它试图改进生命周期法的缺点。

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影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额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

接着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

其开发过程是对次重复、不断演进的过程。

主要优点:

(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用户参与的积极性高

(3)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

7.生命周期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

广义地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步骤,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1)系统分析。

新的计算机系统是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原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它与外界的信息联系,都应该在新系统中得到体现,同时,必须对原系统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而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系统可行性报告经领导批准后,要对原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点差,彻底掌握原系统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是使系统开发达到合理、优化的重要阶段,这阶段工作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新系统的而质量和经济性,它是开发成败的关键。

(2)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

(3)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

其优点:

(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缺点:

(3)难以确定定义用户需求

(4)开发周期长,难以使用环境变化

8.面向对象的方法的基本概念——

(1)所谓:

对象就是数据和操作的封装通信单位。

(2)所谓类就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对象类由’类说明“和”类实现“两大部分组成。

9.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的目标和作用——系统开发工作的自动化、计算机化,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CASE技术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

CASE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能实现一个具有快速响应、专用资源和早期查错功能的交互式开发环境

二是对系统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现自动化

三是通过强有力的图形接口,实现直观的程序设计。

10.系统开发的方式

(1)由本企业自行开发——需要出色的领导和自己的开发队伍

优点:

用户的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系统维护容易;可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

缺点:

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长;难于摆脱本企业习惯的管理方式影响;用于企业内部份开发费用高

(2)委托开发

优点:

开发周期短;企业不必组织本企业的开发队伍,缺点:

用于外部的费用很高;系统维护工作困难

(3)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

优点:

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可发挥软件公司技术力量强,本企业人员对管理业务熟悉的有事,共同开发出劝较高水平而适用性又强的系统;有利于企业计算机应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

(4)购买应用软件产品

优点:

软件产品可靠性、稳定性高;反映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开发周期短;费用比较低

缺点;系统实施费用较高;系统维护困难

11.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12.系统开发的各类工作人员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

(1)系统开发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指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针策略;指导项目小组的工作;批准项目计划;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情况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开发进度。

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

A.提出建立新系统的目标和总策略,

B.指导项目小组工作,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

C.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

D.协调洗头膏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

E.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

(2)系统开发项目组——由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A.系统分析师——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该企业开发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负责对新系统的安装、测试和技术文件的编写。

B.程序设计员。

——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师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

C.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开发的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用户,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对开发工作的胡子良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他们应按照新系统的而要求,组织管理基础巩固走的整顿,提供新系统运行所需的个中国基础数据。

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是精通管理工作的骨干,并且粗通计算机基础知识。

13.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方法——网络计划技术

4、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1.系统规划的目的

(1)保证信息管理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

(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4)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2.诺兰模型——美国专家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对实际开发状况的考察,提出了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所谓诺兰模型。

具体阶段如下:

(1)初始阶段

(2)普及阶段

(3)控制阶段

(4)集成阶段

(5)数据管理阶段

(6)成熟阶段

(7)在第1阶段至第3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事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而在第4阶段至第6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应用。

这个模型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规律,各阶段是不能超越的。

3.战略集合转移法(SST)——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让战略变量等组成。

信息系统战略性规划过程,就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的过程。

该方法的第一部是认识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可以采用下述步骤:

(1)是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

(2)是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

(3)是识别每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

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

MIS战略集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及战略计划。

在此基础上信息系统分析员可提出MIS执行计划

4.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是哈佛大学的扎尼教授于1970年提出的分析方法。

所谓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CSF分析包括四个步骤:

一是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二是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

可以借助因果关系树等方法来辅助分析

三是确定关键要素。

四是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

给出每个关键要素的性能指标和测量标准。

5.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其基本出发点是:

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

BSP提出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即“自上而下”地进行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地付诸实施。

BSP有助于企业对潜在的应用子系统进行识别和正确的划分。

BPS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有定义企业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等。

BPS是一种包括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的全面系统规划法。

6.可行性分析小组的组成——一般由企业主管信息系统的领导,系统分析师和有经验的信息管理专家组成。

7.初步调查的内容

(1)企业和环境概况

(2)信息处理状况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分为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8.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1)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

(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

(4)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消息及社会效益。

(5)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6)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分析新系统运行对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方法变更的要求,实施各种有利于新系统运行的改革建议的可行性、人员的适应性。

(7)结论。

对可行性研究结构的简要总结。

9.系统规划方案的评价方面

(1)经济的可行性——主要是进行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

(2)技术的可行性

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访达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在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

评价总体方案所提出的技术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的而配置、网络系统给性能和数据库系统等,能否满足新系统目标的要求,并对达到新系统目标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此外,还应分析开发和维护系统的技术力量,不仅考虑技术人员的数量,更应考虑他们的经验和水平。

(3)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5、系统分析

1.系统详细调查的方法和参加人员——应由担负系统开发任务的项目组或系统分析组来承担。

现状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召开调查会、个别交谈、发调查表收集书面意见、调查人员直接参加业务时间、请管理人员给项目组介绍情况、查阅企业的有关资料等。

2.组织结构图——每一个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从纵的方面看,要形成自上而下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从横的方面来看,要使各部门的工作相互配合,使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

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从组织结构图可了解企业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和各职能部门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3.信息关联图——在组织结构调查以后,接着应按照组织结构,进一步了解企业个管理层次、各管理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绘制信息关联图。

4.业务流程图——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兑现个,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

图中采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信息类型和处理环节。

业务流程图是系统业务调查中使用得最普遍、最重要的工具。

应当指出,业务流程图的绘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

图的绘制过程是调查工作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是系统分析人员对系统人士逐渐深化的过程。

画出的图应反复征求业务人员的意见,不断修改,知道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为止。

5.系统数据调查的内容

(1)全面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所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载体,包括各种原始凭证、票据、单据、台账

(2)数据分布的估算

6.输入、输出、存储数据的汇总形式

7.数据流程图的特点——概括性、抽象性

8.数据字典的概念和作用——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在数据流程图中仅对系统逻辑功能的总体框架做了描述,缺乏详细具体说明。

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