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333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docx

中考说明文言文总结

一、林嗣环——《口技》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既而儿醒,大啼。

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文章部分节奏划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译文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美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开启窗户观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他)卧倒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个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船的底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作者的名字,写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又刻了一个篆字的图章,写的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应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哎,技艺也真是灵巧奇妙呀!

 

活版

板印书籍

(1),唐人尚未盛(shèng)为之

(2)。

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13)纸灰之类冒(14)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

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

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位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

的方法是:

用胶泥刻成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非常快)。

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模了,这一块印刷刚刚印完毕,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模(印模),用来准备(防备)同一版里面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用纸条做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如果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就可以刻制成功。

不用木料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会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用完毕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擦拭它,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叔向贺贫 

  叔向见韩宣子②,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③,无以从二三子④,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

“昔栾武子⑤无一卒之田⑥,其宫不备其宗器⑦,宣其德行,顺其宪则⑧,使越⑨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⑩不疚(11),以免于难(12)。

及桓子(13),骄泰(14)奢侈,贪欲无艺(15),略则行志(16),假贷居贿(17),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18)以没其身(19)。

及怀子(20),改桓之行,而修(21)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22),以亡于楚(23)。

夫郤昭子(24),其富半公室(25),其家半三军(26),恃其富宠(27),以泰于国(28)。

其身尸于朝(29),其宗灭于绛(30)。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31),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32)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33),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34)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35)焉,曰:

“起(36)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37)之,其自桓叔(38)以下,嘉吾子之赐。

译文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

"我空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它的财产,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

  叔向回答说:

"从前栾武子没有百人的田产,他掌管祭祀,家里却连祭祀的器具都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美德,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

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

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自身被陈尸在朝堂上,他的宗族也在绛邑被灭绝。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要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

"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不但我本人蒙受你的教诲,就是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

"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

“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好得很;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继承这块封地,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

”秦王(听后)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

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大于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尸体倒下,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

“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

为何会到了这种地步呢?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

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

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

"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啊!

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

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

孔子说:

"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攻,只是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读《孟尝君传》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

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④,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2]

译文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赢得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顺他,(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

唉!

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难道值得说得到了贤士?

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真正的)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

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

[2]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

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译文

扁鹊晋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

"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公说:

"我没有病。

"扁鹊退下以后,桓侯说: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晋见桓公,说:

"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桓公不回应。

扁鹊退下后,桓公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晋见桓公,说:

"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桓公又不回应。

扁鹊退下后,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公转身就跑。

桓公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

"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所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就病死了。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御大风、挛踠(luán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蛇毒的办法。

然而得到它后,把它晾干用来做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