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284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7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docx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

【最新资料】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

后工业景观?

概念

后工业景观(Post,IndustrialLandscape)是指“工业之后的景观”。

基本含义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

不仅如此,新建的景观必须延续场地原先的文脉,场地的工业元素和工业特质需以某种方式得以保留或再生,绝不是彻底拆毁或全盘重建。

景观设计在整个后工业社会重建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应该替代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成为场地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实现工业景观的复兴,还应该可以刺激周边地区的再发展。

后工业景观?

范畴

后工业景观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不断需求和攫取造成了资源地区的枯竭并直接导致了大量矿区废弃地的产生。

于是有关矿区生态恢复的课题也应运而生,矿区生态恢复景观与恢复生态学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恢复改造项目等;接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出现也促生了众多的城市后工业景观重建项目。

按照对象的不同和尺度的大小,大致可分为后工业城市再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创意产业园模式)、后工业景观设计等,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遗产保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等,涉及案例如获得2008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沈阳铁西区的景观复兴、广州中山岐江公园、南京的创意东八区等。

进一步细分,后工业景观设计则又包括后工业公园、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后工业小区等,例如上海世博会整个就是一个后工业公园,其中的都市最佳实践区广场就是典型的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在北美的最成功案例则是加拿大的格兰威尔岛,而天津万科的水晶城是后工业小区的代表。

最后,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工业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城市逐渐被垃圾包围,原先处于较偏远地段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接近城市中心,在另外开辟新的垃圾处理地之前,对这些特殊地块的景观处理已摆上日程,很显然,环保学的相关知识会有所涉及。

这方面最成功的典范是美国纽约的FreshKillLandfill,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正在转变成全新的生态公园。

后工业景观?

人物

彼得•拉茨

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后工业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

后工业景观•经典作品

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Hafeninsel)

在解释自己的规划意图时,拉茨写道:

“在城市中心区,将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它将重构破碎的城市片段,联系它的各个部分,并且力求揭示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结果是城市开放空间的结构设计。

”拉茨用废墟中的碎石,在公园中构建了一个方格网,作为公园的骨架。

他认为这样可唤起人们对十九世纪城市历史面貌片段的回忆。

这些方格网又把废墟分割出一块块小花园,展现不同的景观构成。

他认为景观设计师不应过多地干涉一块地段,而是要着重处理一些重要的地段,让其他广阔地区自由发展。

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

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

?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

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

创造了独特的工业

景观。

这项环境与生

态的整治工程,解决

了这一地区由于产

业的衰落带来的就

业、居住和等诸多方

面的难题,从而赋予

旧的工业基地以新

的生机,这一意义深

远的实践,为世界上

其他旧工业区的改

造树立了典范。

由德

国慕尼黑工大教授、

景观设计师彼得?

茨(PeterLatz)设计的埃姆舍公园区位示意图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

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

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

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

经济、和环境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

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

这些项目多与风景园林相关,世界上许多最著名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都参与了项目中一些建筑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整个地区被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污水排水渠、高压线等分隔,埃姆舍公园的规划非常复杂。

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方案使该地区成为居住和办公区,并有就近休息的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功能的、美观的,工业的痕迹要看得出来,要有休憩和运动场。

处于核心地位的埃姆舍公园,把这片广大的区域中的城市、工厂及其他单独的部分联系起来,同时为整个区域建立起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观上的秩序,成为周围城市群及250万居民的绿肺,园中有人行小径和自行车道系统。

在埃姆舍公园中,又包括了众多景观独特的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其中之一。

面积200hm2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拉茨的代表作品之一,公园坐落于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A.G.Tyssen钢铁厂,尽管这座钢铁厂历史上曾辉煌一时,但它却无法抗拒产业的衰落,于1985年关闭了,无数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

1989年,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成为埃姆舍公园的组成部分。

拉茨的事务所赢得了国际竞赛的一等奖,并承担设计任务。

从1990起,拉茨与夫人?

?

景观设计师A?

拉茨

领导的小组开始规划设计工作。

经过努力,1994年公园部分建成开放(见彩页)。

规划之初,小组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这些工厂遗留下来的东西,像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能否真正成为公园建造的基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怎样使这些已经无用的构筑物融入今天的生活和公园的景观之中。

拉茨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要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地段。

首先,上述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

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缘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公园的处理不是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这些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

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任何地方都让人们去看,去感受历史,建筑及工程构筑物都作为工业的纪念物保留下来,它们不再是丑陋难看的废墟,而是如同风景园中的点景物,供人们欣赏。

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

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

红砖磨碎后可以用作红色混凝土的部分材料,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可成为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或地面面层的材料,工厂遗留的大型铁板可成为广场的铺装材料……第三,水可以循环利用,污水被处理,雨水被收集,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

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在一个理性的框架体系中,拉茨将上述要素分成四个景观层:

以水渠和储水池构成的水园、散步道系统、使用区、以及铁路公园结合高架步道。

这些层自成系统,各自独立而连续地存在,只在某些特定点上用一些要素如坡道、台阶、平台、和花园将它们连接起来,获得视觉、功能、象征上的联系。

由于原有工厂设施复杂而庞大,为方便游人的使用与游览,公园用不同的色彩为不同的区域作了明确的标识:

红色代表土地,灰色和锈色区域表示禁止进入的区域,蓝色表示为开放区。

公园以大量不同的方式提供了娱乐、、和文化设施。

独特的设计思想为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带来颇具震撼力的景观,在绿色成荫和原有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眺望,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墙体上攀登、市民在庞大的煤气罐改造成的游泳馆内锻炼娱乐,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业设备映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我们从公园今天的生机与十年前厂区的破败景象对比中,感受到杜伊斯堡风景公园的魅力,他启发人们对公园的含义与作用重新思考。

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摘要:

该文讨论了后工业景观公园的概念及其在德国鲁尔区的发展背景概况,结合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现场调研,重点分析了公园设计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景观整体布局、生态对策、尊重自然演化进程等方而的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

1.后工业景观公园

后工业景观是指工业生产活动停止后,对遗留在工业废弃地上的各种工业设施、地表痕迹、废弃物等加以保留、更新利用或艺术加工,并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来设计和营造的新景观。

这些工业设施涵盖了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各类设施,主要类型有生产设施、仓储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动力设施、给水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具体包括各类车间厂房、库房、变配电站、锅炉房、烟囱、井架、水塔、水池、水渠等建、构筑物;高炉、气罐、油罐等工业生产设备;铁路、机车、管道、传送带、特种车辆等交通运输设施或动力传输设备等。

后工业景观公园指的是依托工业废弃地上的后工业景观,将场地上的各种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整理成能够为公众提供工业文化体验以及体闲、娱乐、体育运动、科教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后工业景观公园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

其中,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被认为是后工业景观公园的代表作。

2.鲁尔区后工业景观公园建设背景框架——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

鲁尔区在历史上曾经是德国乃个整个欧洲的工业中心,20世纪50年代由于结构性危机导致地区主导产业衰落,产生丁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其中受影响至深的就是埃

Region)。

埃姆舍地区在区域空间的意义上是指多特蒙德与杜伊斯保之姆舍地区(Emscher

间沿埃姆舍河流域的工业都市圈,区域内面积784km2,沿东西轴向长70km,包括17个城市,地区总人口约200万。

为推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结构的更新和持续发展,将地区的工业、历史文化、教育、劳动力、土地资源、区位条件、交通等优势条件转化为发展潜力,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政府的区域规划联合机构(KVR)于1989年开始启动“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nternationalBuildingExhibitionEmscherpark,简称IBA)计划的第一个10年(1991年~2000年)规划。

埃姆舍公园计划包括七大主题。

主题一:

绿色框架——埃姆舍景观公园

(TheGreenFramework-TheEmscherLandscapePark)。

基于对20世纪20年代曾由“鲁尔煤矿区房屋协会”提出的“区域绿色走廊”计划目标的实现,该主题提出将320km2区域范围内保护和再生的绿地连按成一个链状的绿地空间结构,构建成完整的区域性公园系统(图1)。

该项目的理念在于通过开放空间整合、景观恢复和提升环境的生态和美学质量,实现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持续改进。

在区域内规划了7条南北轴向的绿色廊道,邀请世界著名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共同参与规划和设计区域内的主题公园,包括北杜伊斯堡公园、城西公园、诺德斯特恩公园等。

绿色框架计划在1999年之前全面开始运行。

主题二:

埃姆舍河道系统再生(RegenerationoftheEmscherRiverSystem)

埃姆舍河道系统过去曾是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载体,是开放的“排污系统”。

经过生态恢复后将使其转变成为动植物栖息的场所和城镇居民娱乐、体闲的景观区域。

主题三:

在公园中工作(Workinginthepark)

对废弃的土地重新利用和组织,建设现代化的商业、服务设施及科学园区,并布置大量的绿色开放空间。

各种工作场所都建设在优美的高质量的生态和建筑环境中,犹如“在公园中工作”。

主题四:

新技术链(AChainofTechnologyCenters)

吸引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该区域。

主题五:

工业纪念物(IndustrialMonuments)

工业化过程在该区域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迹,应作为工业文化的见证和标志以及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和更新利用。

andUrbanDevelopment)主题六:

住宅建设和城市开发(HousingConstruction

通过新建住宅和旧住宅的现代化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Livinginthepark)和生活方式,并带动城区更新。

主题七:

社会创新、就业和培训(Socialinitiatives,EmploymentandTraining)

创新性的活动和项目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结构性自我活化,提供了新的培训机制和就业机会。

可以看出,整个建设计划涵盖了污染治理、生态恢复与重建、景观优化、产业转型、文化发掘与重塑、旅游业开发、就业安置与培训以及办公、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等环境、经济、社会多个层面的目标和措施,是综合性的用地更新改造策略。

虽然计划的名称是“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但景观公园建设只是从属于“绿色框架”主题的子目标之一,是基于建构“绿地空间结构”目标前提下对景观文化内涵、美学价值、生态思想的深入发掘和积极推动。

在州政府、城市、企业和市民的共同推动下,历经十余年的埃姆舍公园计划建设已取得很大成效。

截至2001年,共计有300多个项目已完成或正在运行。

3.经典案例分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3.1背景概况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市北部,总占地而积230hm2(2.3km2),利用原

蒂森公司(AugustThyssen)的

梅德里希钢铁厂

(MeiderichIronworks)遗迹

建成。

该钢铁1903年投产,总

产量共3700万吨,仅1974年生

铁产量就达100万吨,是高产量

的钢铁企业(图2,3)。

1984年

为从对欧洲产品配额限制的要

求,工厂5号高炉为现代化改造

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1987年钢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总平面图铁厂关闭,曾经与杜伊斯堡市共

存了大半个世纪的工厂而临着

拆除或保留的抉择,最终城市选

择了后者,对工业遗迹予以保

留,赋予其新的功能,并在景观

美学意义和生态特质上加以强

化。

1989年北莱因一一威斯特

法伦州政府机构在一项房地产

基金的支持下购买了钢铁厂的

杜伊用地,组建了开发公司;梅德里希钢铁厂1954年的航拍图斯堡市也调整了规划,将用地性

质转化为公园用地。

这样该工厂

改造项目被纳入到“国际建筑

展埃姆舍公园”计划“绿色框

架”主题下的景观公园系统中,

作为前期的探索性重点项日,手

1990年举办了国际设计竟赛。

组织者在报名的6.5个设计机

构中遴选出包括法国景观设计

大师伯纳德•拉索斯

(BernardLassus)和德国景观1920年的蒂森钢铁厂设计大师彼得•拉兹(PeterLatz)在内的5个设计团队参赛。

1991年竟赛结果公布,彼得

•拉兹事务所的方案以其新颖独特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想、手法和现实可行的实施对策

而最终获胜。

1994年夏天公园首次对公众正式开放,好评如潮。

彼得•拉兹先生因其在项目

中的卓越工作成果而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并被尊为后工业景观设计的代

表人物。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则被誉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

3.2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的整体结构保护与综合再利用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最突出的特色是强调工业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对策上。

其一,表明了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的态度。

拉兹认为,废弃工业场地上遗留的各种设施(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具有特殊的工业历史文化内涵和技术美学特征,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见证,应加以保留并作为景观公园中的主要构成要素。

其二,对原工业遗址的整体布局骨架结构(功能分区结构、空间组织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以及其中的空间节点、构成元素等进行全面保护,而不仅仅是有选择地部分保留。

拉兹在对各种由炼钢高炉、煤气储罐、车间厂房、矿石料仓等独立工业设施构成的点要素,铁路、道路、水渠(埃姆舍河道)等构成的线要素以及广场、活动场地、绿地等开放空间构成的面要素等进行结构分析的前提下,使旧厂区的整体空间尺度和景观特征在景观公园构成框架中得以保留和延续。

其三,通过对场地上各种工业设施的综合利用,使景观公园能容纳参观游览、信息咨询、餐饮、体育运动、集会、表演、体闲、娱乐等多种活动,充分彰显了该设计在具体实施上的技术现实性和经济可行性。

综合利用具体对策如下。

(1)整体厂区的“博物馆模式”

布局结构和各节点要素得到全面保护的整体厂区向公众全面展开了有关工业生产的组织、流程、技术特征、相关设施、景观尺度和综合形象,也映射了工厂的发展历史进程,可以作为有关工业技术与文化的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巨型博物馆。

保留完整的中心厂区示意图(绘制在公园标示牌上)保留的铁路和铁水槽车

厂区中保留的各种工业设备、管道

厂区中保留的建、构筑物(由5号高炉俯瞰)

(2)煤气储罐的“体育体闲活动模式”

煤气储罐位于厂区中心,1号、2号高炉东侧。

在生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显高炉煤气除一部分用手发电机房的能源外,其余的都储存在该煤气储罐中。

工!

关闭后煤气储罐废弃。

潜水爱好者向气罐内注入丁2万立方米的水,将煤气储罐改造成了欧洲最大的人工潜水中心。

原煤气储罐运行原理示意图经改造后的煤气储罐外景

改造成潜水中心的煤气储罐内景

(3)料仓花园的“体育体闲活动、儿童娱乐、展览模式”

利用原来贮存矿石和焦炭的料仓,更新改造为能容纳攀岩、儿童活动、展览等综合活动的场所。

料仓的顶部设计成纵横交错的网格状步行道,与“铁路园”的高架步道系统位手同一标高上;1990年,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之前,德国登山协会的杜伊斯堡分会利用料仓厚重的混凝土墙壁建立了攀岩运动的场所;拉兹在“料仓花园”的北侧设计了专供儿童游戏的

3m的混凝土墙壁上开凿出洞口滑梯、绳索等设施;串联式的展览空间则是通过在厚达2m

形成的。

拆除顶盖的矿石料仓改造成综合活动场所料仓花园顶部的网格状步行道

料仓花园中的攀岩场地料仓花园中的儿童活动场地

料仓花园局

料仓花园中的儿童活动场地

料仓花园中的儿童活动场地料仓花园中的展览空间

(4)中心动力站、鼓风机房综合体、1号高炉铸造车间的“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模式”

中心动力站是厂内最大的建筑物,长170m,宽35m,高约20m,位于公园中心区南端,北与游客信息中心(原配电站开关设备用房)毗邻。

中心动力站建于1906年,1911年,原来具有双重功能:

其一,为高炉输送氧气,装设了6台制造高炉氧气的鼓风机;其一,为整个厂区和工人村提供电力,安装了10台利用高炉煤气作为能源的发电机。

1965年,1987年中心动力站用作仓库。

1997年,经过7个月的改建后建筑于10月重新开放,作为多功能大厅,用于举办国际性的展览、会议、音乐会等大型公共活动。

原中心动力站内景中心动力站外景

中心动力站改造成多功能活动大厅鼓风机房综合体

鼓风机房综合体位于1号、2号高炉和煤气储罐的东北侧,最初包括鼓风机房和泵房两部分,分别用于生产熔化矿石所需的高炉气体和输送高炉冷却水。

该建筑建造于20世纪初期,具有“新浪漫主义”风格的拱形窗和墙身装饰是当时流行的建筑形式。

在20世纪50年代又增建了压缩机房。

现该综合体被改造成为举办多种活动的场所,包括音乐会、公司庆典、舞会、戏剧表演和产品发布会等。

其中的原鼓风机房已转化成为永久性的、作为鲁尔区三年一次节日庆典的500座剧场。

1号高炉的铸造车间局部改造成为1100个活动座位的夏季露天影剧院的舞台,并在露天场地上加建了轻钢支架玻璃棚,也可用于举办其他会议、演出活动。

1号高炉铸造车间更新为露天影剧院露天影剧院增建的遮雨大棚局部

露天影剧院全景

使用中的露天影剧院

(5)配电站开关设备用房的“办公与餐饮模式”

该建筑位于靠近公园中部的主入口处。

现更新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和酒吧餐厅。

配电站局部改造为游客服务、信息咨询中心配电站局部改造为餐厅

(6)5号高炉的“观景模式”

5号高炉于1985年4月停产,现更新为游人可以攀爬到顶部的70m高观景平台上鸟瞰公园全景的观景塔。

(7)旧办公楼的“旅馆模式”

旧办公楼1906年建成投入使用,现改建为140床位的青年旅社。

旧办公楼更新为青年旅社

3.3景观层次梳理与整合

设计者将范围广阔、尺度巨大、景观破碎、布局混乱的园区梳理、整合为水公园、铁路公园、公共使用区和公园道路系统四个景观层次。

(1)水公园(WaterPark)

公园标高最低的层次,由净化水渠、净水池、冷却池等水体构成。

净化水渠是对山东向西流经整个厂区的埃姆舍河进行净化的河道。

水渠两岸栽植了自由生长的植被,每隔一段距

离布置有台阶和平台以满足游人亲水的需求。

净化水渠水渠及岸上的植被

净水池水池及水生植被

水渠堤岸上的植被及台阶

(2)铁路公园(RailroadPark)

铁路公园与高架步行道系统相结合,是园区标高最高的层次,高出地面约12m,通过楼梯、台阶等与其他空间层次相联结。

该层次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视野,而且作为水平线元

素将各个庞大的独立工业设施联结起来,丰富了景观向度。

铁路公园层在东西方向上穿越整个园区,并在中部偏西的位置呈编组形式放

铁路竖琴”(Railharp)。

大,设计者将其命名为“

铁路公园层的高架步行道系统高架步行道系统

穿过料仓花园的高架步行道铁路公园局部

(3)公共使用区(AreasofPublicUse)

包括金属广场、考珀活动场地、熔渣公园、料仓花园、开放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

金属广场(MetallicPlaza)位于厂区中心的位置,在1号高炉铸造车间的北侧。

作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该广场由在地面上整齐排列的7X7共49块、每块重达7t,8t的方形铸铁板构成,彼得•拉兹对这些表面具有各异腐蚀状态的铸铁板拍照、编号,排列成抽象图案,并通过水在铁板表而的流动来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