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057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docx

五上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31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跨、踮、挤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B)。

A、感到辛苦 B、如饥似渴  C、很是无奈

3、从这两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作者把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5、“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我”正在读的那本书。

6、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7、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二、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孜孜不倦、振振有词、彬彬有礼

舒舒服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随随便便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 chēng) 暂时(zàn zhàn)

智慧(zì  zhì)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

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5段,完成练习。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陌生)   喜爱(厌恶)

2、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改为陈述句: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2)书是朋友。

扩句:

丰富多彩的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3、在这段中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一个朋友和家。

4、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什么?

答:

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

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到自己温暖而亲切的家。

四、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赞赏)忽略(忽视)思考(思索)

2、读下面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让你不断进步的阶梯。

3、第7自然段中用了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请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如果要种一棵树,我们首先要挖一个坑,然后把树放进去,最后把坑填上。

4、“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把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5、找出能够体现作者读书顺序的词语:

(首先)、(然后)、(还)、(最后)。

6、作者的读书方法,概括讲是(一遍又一遍地读)。

五、阅读《梅花魂》第2、3自然段(书本P25),回答问题。

1、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稀罕(珍惜) 顿时(霎时)

分外(格外)  爱惜(珍惜)

2、从“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外祖父很珍爱墨梅图。

(文中“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一句若改成“用保险刀片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

”意思有没有改变?

两句对比有什么不同?

不同,原句更具体地写出外祖父拭擦梅花图小心细致的样子,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陈述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缩句)

梅花让我想起外祖父。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改为陈述句)

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4、“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C)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图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5、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我把外祖父的墨梅图弄脏了怕外祖父责骂。

我奇怪,是因为外祖父为什么那么珍爱那幅墨梅图。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其他两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第二自然段中引用的古诗都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的感情。

8、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大抵:

大多;大都。

骨气:

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

使自己屈于别人。

9、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是贫穷,愈是饿着肚子,他学习愈努力,愈用功.这种人才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10、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因为梅花最具有品格、最具有灵魂、最具有骨气,它是中华名族的象征,所以外祖父非常喜爱梅花。

11、抄写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六、阅读课文p40《鲸》的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鲸的大);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

3、选择下面句子用的说明方法,填在括号里;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

(1)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列数字)

(2)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

(3)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比较)

(4)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作比较)

列数字:

最大的蓝鲸,长达33.5米,体重195吨。

4、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1-2句为第一层,3-5句为第二层。

5、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6、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鲸的体积巨大);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量)。

7、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鲸的体形像鱼,所以属于鱼类。

(×)

(2)最大的动物不是象,而是鲸。

(×)

(3)鲸的种类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齿鲸,另一类是虎鲸。

(√)

(4)须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

8、我现在知道的鲸鱼有:

蓝鲸、长须鲸、齿鲸。

七、阅读课本p47《新型玻璃》第一、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珍贵(宝贵) 企图(妄图)

 反义词:

坚硬(柔软) 安全(危险)

2、这两段主要讲夹丝网防盗玻璃和夹丝玻璃两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在介绍“夹丝玻璃”时,作者运用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作用是安全可靠。

4、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写一句话。

 “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锅的用途有很多,可以煮东西,可以炒东西,可以蒸东西,也可以焖东西。

5、读了这两段后你一定对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而震撼,请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吧。

答:

我的感受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我们更应努力学习,长大发明更先进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6、用“‖”把第2段分成两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1-2句,描写夹丝玻璃的特点。

第二层:

3句,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夹丝玻璃安全可靠。

八、阅读《落花生》第10、11、12、13自然段。

1、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

爱慕(厌恶)有用(没用)好处(坏处)

近义词:

可贵(珍贵)体面(气派)爱慕(喜爱)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没有(好看的外表),却具有(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

3、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4、花生最可贵的是: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填原文)

5、文章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

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6、父亲说的话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的(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

7、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8、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

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犹如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不令人羡慕,但他们切切实实为大家服务,例如:

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教师等,他们是默默为别人带去好处,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9、这篇文章以花生为线索,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为了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赞美花生的精神,作者详细地写了议花生的经过。

通过这一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人要做对人有好处的,默默奉献的人。

10、文中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11、在叙述时作者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

12、体会意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爸爸告诫我们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贡献的品格,要做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1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用的人”指什么?

“体面”是什么意思?

体会句子的意思。

“有用的人”指有真才实学的人,指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体面:

(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整个句子的意思:

父亲借花生喻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做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做贪图名利、追求体面,光彩而不学无求的人。

14、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语。

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它(既)好看,(又)很有用。

它(不但)好看,(而且)有很多人都喜欢它。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改为反问句)难道父亲的话没有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吗?

(2)父亲说:

“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转述句)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16、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呢?

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为什么?

(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成理即可。

答:

我想做花生一样的人,我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美的人更难,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九、阅读《钓鱼的启示》第3——10自然段。

1、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得意;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急切、委屈、难受、乞求,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答: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

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物或事,比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句话中,“是”是(对,正确)的意思,“非”是(错,不对,不该)的意思;就课文中“钓鱼”这件事来说,“是”指的是(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非”指的是(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

4、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什么?

答:

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小心翼翼: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

沮丧:

灰心失望。

6、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沮丧(失落)严格(严厉)

抉择(选择)告诫(劝诫)

7、缩句。

(1)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孩子是设计师。

(2)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我遇到了“鱼”。

8、当“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想什么?

答:

“我”想到:

我的运气真好,居然能钓到这样大,这样漂亮的鲈鱼!

9、从这段话中找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原因:

“我”好不容易才钓到鲈鱼;鲈鱼大而漂亮,诱惑很大;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10、为什么说: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答:

捕捞的时间没有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这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时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

实践道德就需放弃个人的利益。

11、父亲让我放掉鱼和我后来成为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

答:

因为正是当年那件“沮丧”的事,使“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这道理能使“我”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我”后来能成为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12、“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是指(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

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战胜自我)。

十、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0至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用“√”表示。

血(xuè xiě√)丝 砸着(zháo zhe√)

开辟(bì pì√)  颤(chàn√ zhàn)抖

2、把“他挖了8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改为“他挖了36小时”好吗?

为什么?

答:

不好。

因为罗列时间能说明父亲挖掘时间长而艰难,更体现了父亲执着的信念。

(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这样写更能突出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过程艰辛,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更能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由此让我们感受到我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历尽艰辛但决不放弃,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体现了父亲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4、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5、文段中的父与子了不起,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救儿子,决不放弃,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对父亲非常信赖,鼓励同学;让同学先出去。

6、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

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句话概括)?

答:

还表现了群众、同学之间的关爱。

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话:

爱满人间。

7、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挖到第38小时。

8、“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

儿子在等着我!

9、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10、听到孩子的喊声后,父亲是怎样的心情?

惊喜与激动。

11、儿子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责任感,信守承诺。

12、从以上描述,看出父亲怎样的品质?

有爱心,坚韧、有责任感。

13、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

因为一开始有人试图阻挡他,都没有成功,人们认为他因为失去孩子,精神失常了。

14、当儿子听见父亲的声音时,当父亲听见儿子的声音时,他们分别会想什么?

儿子会想:

父亲终于来了,他果然没有食言。

父亲会想:

儿子还活着,他一直记得我的话,真是好样的。

15、解词

破烂不堪:

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堪:

kān忍受,经得起。

十一、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10、11、16、17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 也好,“糟糕透了” 也好,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解释词语

歧途:

错误的道路。

谨慎:

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断言:

十分肯定地说。

鼓舞:

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2、从文中划出一处比喻句,用横线划出。

文中是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比喻成两股风。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B)

A、表示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递进   D、表示声音的延长

3、文中说“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其中,“这种爱的力量”是指的什么?

答:

“这种爱的力量”指的是母亲的鼓励。

4、文中说: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的?

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一谈。

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有表扬、肯定,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5、母亲对“我”的爱是慈祥的,鼓励的爱。

父亲对我的爱是严厉的,严格要求的爱。

6、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7、“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Q,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止部。

8、母亲和父亲的评价虽然相差太远,但还是有一个相同点,这个相同点就是爱。

9、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当母亲说“精彩极了”时,她可能在想:

儿子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好,但我更应该鼓励他,让他进步。

当父亲说“糟糕透了”时,他可能在想:

儿子的作品虽然不差,但为了让他有更大的进步,应给予否定。

10、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当他取得成就后,他可能会对母亲说:

“妈妈,感谢您对我一如既往的鼓励,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也可能会对父亲说:

“爸爸,感谢您对我一贯的批评,有了您的批评我才会这样出色”。

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文中代表父母对“我”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分别是鼓励的爱、严厉的爱。

12、为什么“我”会觉得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因为“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正是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使我取得了成功。

所以“我”会觉得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联系上下文)因为母亲慈祥的鼓励给了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严格的要求是对我的警告,时常提醒我:

“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使我取得了成功,所以“我”会觉得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13、文中画横线的句中“刮倒”的意思是什么?

“刮倒”在这里指:

因赞扬而自满,或因批评而气馁。

14、请你说说你对“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她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不因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而骄傲,也不因遇到挫折糟到批评而灰心。

15、父母亲对“我”的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其原因是(C):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欣赏诗的水平比母亲高。

C.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子。

十二、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按原文在()内填写恰当词语,在[]内填写关联词语。

2、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T,再查音节tī,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立刀部,再查8画。

3、文中画“”的句子是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这两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

我能仿照其中一种写一个句子。

排比:

下课了,操场热闹起来,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踢足球,还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

比喻:

树上的柿子成熟了,像一个个红灯笼。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B ):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C):

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3)武陵春色( A ):

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6、联系文理解词语

流连: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饱览:

尽情地观看,看不够。

漫游:

不受拘束,随意游玩。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

精致灵巧,透空明晰。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诗情画意:

诗一般的情趣,画一般的意境。

奇珍异宝:

奇异罕见的珍宝。

7、给第一段分层,用“‖”标出,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第二层:

漫步圆明园中,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

8、给文章第二段分层,用“‖”标出。

第二段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9、园内景物分为哪几类?

分为三类,1、仿照各地名胜建造2、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3、西洋景观。

10、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在园内散步,好像在世界各地游玩,观赏各处风景名胜;在其中边走边思考,好像身在奇妙的虚幻世界一样。

这句话点明了作者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的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1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内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句话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