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719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docx

初中课题研究《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研究:

《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结题报告

我校于2被山东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进行《家校联手塑造孩子健康心理》课题实验工作。

两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制定方案;依据方案,积极探索;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两年来,我们从改革德育工作模式入手,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此项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学生养成了正确认识自己,赏识自己,对待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对待周围的人充满关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有效促进了我校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实验教师的发展。

一、课题陈述

1、研究背景

(1)从社会需要和课改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这些素质、品质的形成无不以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心理发展为依托。

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已把基础教育的应试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而心理素质既是人才素质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素质的基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2)从当前青少年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上看,由于受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就业压力的增大,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独生子女过分呵护等诸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自卑、依赖、自私、脆弱等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科学、规范地开展,教育部特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理论依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2)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不同的行为个体使得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不是天生的,是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富有个性的健康个体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培养、教育,其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实验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具体目标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体育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较强的责任感,是非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充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关心了解他人;

(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挥特长,激发创造才能。

三、实验方法

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比较法、数据分析法等。

四、实验对象

在校的七

(1)、七(4)、七(6)、七(7)、八

(2)九

(1)、九(5)班学生为主要实验对象,担任这些班级的班主任为主要实验老师。

五、实验进度

课题准备:

1、提出研究问题,处理思路,草拟方案。

2、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制定课题计划,和规章制度。

3、课题组论证课题,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A、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难度、研究范围。

B、制定研究措施、方法和研究人员的具体分工

4、课题组将方案报送争取立项

5、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

2

第一阶段:

2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交流、展示、汇报

1、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在学校张贴标语

3、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4、设立心语信箱,在班内设下谈心簿

5、在校园之声广播站中设立心里直通车,落实编辑、主播人员

6、办心理健康手抄报

7、开展以《学生心理与家长对策》为主题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8、在各学科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之纳入备课的要求之中

9、参研人员写好经验文章

第二阶段:

2

1、设立心理辅导站

2、召开学生家长会

3、开展第二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问卷调查

4、开展“我爱我自己,做快乐的小公民”演讲活动

5、班级开展“XX年后的我”的主题班会

6、开展以“学生心理辅导”为主题的学生心理知识讲座

7、召开课题工作研究会和参演人员经验交流会

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主要任务:

负责此课题的结题工作

(1)召开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安排会

(2)组织人力就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梳理、汇编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鉴定

六、实验过程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研水平

言传胜过身教,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良好习惯如丝丝春雨,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田。

因此,学校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了《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 提高了课题组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

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关键在于老师。

为了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理论水平,每学期开学都布置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书籍,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同时,还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鼓励老师大胆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二)、加强环境建设,追求教育无痕

1、让校园环境熏陶学生

清新、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其育人功能,是任何说教式教育无法代替的。

它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外可以规范约束人的言行。

因此,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力求整洁美观。

走进傅庄中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你会有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精心布置的校园环境,做到了全方位的净化。

校园里最醒目的地方写着“团结奋进明辨笃行”八字校训;花坛草坪上有成长警句:

“松柏伴随我成长”;水池旁、楼道旁有温馨的提示语: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爱心送同学,孝心送父母,责任心留给社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橱窗等宣传阵地,对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等典型人物事迹进行报道;另外,以年级组为单位在校园内举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孩子们在课余驻足在手抄报前津津有味地读着、说着、品着……温馨的校园里时时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孩子们的身心会感到愉悦。

2、让班级环境亲近学生

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在经营自己的班级时,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去用心,孩子们从自己的家走进学校这个家时,最初有个适应过程和接受程度。

如果能使孩子们达到共识:

热爱班级就像热爱自己的家一样,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待老师亲如父母,待同学亲如兄弟,与人相处以诚相待,努力上进,为集体添光荣,以集体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耀,这是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的。

如何让班级环境达到育人的良好效果呢?

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

问卷调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了解孩子们的心声,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所有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劳而有功。

这是让学生从心理方面悦纳班级环境的前提。

问卷内容可从不同方面考虑:

教室的布置和美化,教室的环境卫生,班级人际氛围等,调查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意愿,了解学生对班级环境建设的愿望以及现实行为。

结果显示,学生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实际行为上缺乏自制力,认识与行动是有距离的。

据此,老师们明确了:

美化教室环境,使其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

因此,走进教室,我们会欣赏到:

有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动手的绘画、书法作品专栏;有师生共同完成的图文并茂活泼生趣的黑板报;有展示栏,展示学生的特长,展示优秀作业,展示每一天、一个阶段的进步;有的为增强读书氛围,在家长协助下,创建了小小图书角。

各班的光荣榜上,各科任老师为了给孩子们填上小红星,忙得不亦乐乎,也忙得非常开心、充实。

(三)重视学科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这是学科教学的地位和内容决定的,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犹如白纸,泼墨则黑,涂丹则红。

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期间我校充分借助主阵——课堂进行全面渗透教育,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相关学习资源,尤其重视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社会课的教育资源的挖掘,因为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含有情感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契合点,如心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而学科渗透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也是要摸透学生个体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习惯。

实验证明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反过来,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促进学科教学,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语文课本上有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如人教版八年级的上下册都安排了以“可贵的亲情、友情”为专题的单元,我校语文老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既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开展了大量的“读、讲、演、颂、做”的活动,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

翻开思想品德教材,每一本书都蕴含着丰富教育内容,我校积极改进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如在教学这些教育形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贴近现实生活,美好的品质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教学时老师通过采访活动、表演小品等形式再现了生活场景,启发学生懂得表达谢意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结合学生的现实认识,创造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辨析某些看法是否正确,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最后制作感谢卡并在音乐声中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谢意,在课后将感谢卡送给最想感谢的人,较好地实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及社会性。

英语中也有名人事迹也对孩子的启迪着,激发他们内心的斗志和上进心。

(四)、依托班级建设培养良好个性

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就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情绪活动、意志活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主渠道。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管理、开展活动,营造和谐、民主、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促进班级成员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有很多班级充分地利用资源,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挖掘学生潜能,精心设计教育活动,细心组织指导,着力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个性,收到良好效果。

下面是我校老师在不同年级段的工作重点:

1、认识自我,养成良好习惯。

七年级实验班级教育重点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我校的实验班老师是这样做的:

(1)用慈母般的爱激发孩子们爱校、爱师、爱同学、爱学习的情感。

当孩子来报到时,这是老师和学生第一次接触,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谈话。

谈话的内容是根据登记表上的记载,提点简单的问题,这时的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使孩子们感到老师熟悉他、喜欢他,因而初步建立师生感情。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会早早地来到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在他们初步认识之后,就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光荣的校史,带他们熟悉校园,观看高年级同学上课的情景,总之,教师努力用真情去感动他们,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赖,从而消除小学生对初中生活的的恐惧和疑虑,激发他们对校园学习生活的向往。

(2)用严父般的爱,进行各项常规训练。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新入学的儿童都愿意当一名好学生。

但是,由于他们对学习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不甚了解,加上年龄特征的制约,使得许多孩子在遵守课堂常规和学校纪律方面表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上课时随便说话,做小动作,左右摇晃,东张西望,与人打闹,有的甚至不报告就慌慌张张跑去上厕所等等。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耐心进行教育,并严格加以训练。

要从课堂常规、学习常规、品德行为常规、卫生锻炼常规、劳动生活常规一步步抓起。

所以,老师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扎扎实实的入学教育,强化他们对中学生这一角色认识。

①创设情境,明确提出各项要求。

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努力将枯燥乏味的要求变为生动具体的讲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明白了课堂常规、读书、写字等姿势。

②不懈地督促检查,多方齐抓共管,确保养成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长抓不懈,班级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放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除了班主任自己督促、教育外,还与相关的授课老师加强联系,协同教育。

③重视家庭教育。

每年七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都召开家长会,发给家长书籍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或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提高了家长的意识和教育水平,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使学校的教育得以巩固和延伸。

2、肯定自我,快乐学习生活。

孩子们升入初中后,他们活泼好动的思维不时闪烁着个性的火花,他们期待家长和父母的肯定,希望独立自主,可是,这些独生子女们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点点打击,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们的耐挫能力。

(1)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讲名人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2)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有意识地磨练孩子的意识,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

(3)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回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作为老师、父母要善于把一次次挫折变成一次次契机。

例如,孩子在一次大考中成绩很不理想,孩子垂头丧气。

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告诉他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全面素质。

同时要帮助孩子分析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以下问题:

①自己的长处是什么?

最擅长的课程是什么课程?

②自己的短处是什么?

最薄弱的是什么课程?

③此次在考试中失误是考题出偏?

还是自己掌握不全面?

还是因为考试技巧方法不对?

④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准备怎样解决?

需要父母老师帮忙吗?

引导孩子认真地思考以上问题,也就基本上了解了自己,为以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从而提高了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

3、赏识自我,展示创造才能。

在中学里,学生到了高年级,一些成绩差或道德行为差的学生如果不及时转化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班集体。

因此,我们研究重点放到让孩子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品尝成功的喜悦。

具体的做法是:

(1)走进心灵,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双重性格——自卑又自尊;双重品格——重感情又偏激;双重行为——既逆反又戒备;双重表现——可感化又反复。

同时我们了解到孩子的行为偏差有的是父母期望值过高造成;有的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少关爱;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得到的爱是残缺的;还有的是家长过于溺爱……

(2)针对以上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开展“我爱我自己,做快乐的小共民”、“……年后的我”等活动来加强孩子的心里健康教育。

(3)创造机会,展示风采。

孩子们的自信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其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进而转化为自我的肯定和认同。

因此,我校组织开展活动,它引导孩子们把教学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成长目标,不同特长、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均能得到教育并取得不断的进步,人人都能培养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健全了人格。

(五)、丰富校园文化实现自我教育  

实验期间,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同时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实现自我教育。

1、读经典书,学圣贤人。

中国历经几千年沧桑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文以载道”,诵读古诗文,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一首诗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从古诗文中可以领略到伟人的情怀。

孔子云:

“言必信,行必果,”唯有真正做到言必信,才是为人之本。

明代著名政治家于谦进京,有人问他带了什么礼物,他举起衣袖笑道:

“两袖清风。

”他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如今这些托物言志,表达着自己高尚情怀的诗句、名言、格言被我们学校领导放到了操场南面的墙上,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他们从圣贤身上感受先人的人格操守,志趣追求,自我教育意识大大增强。

2、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系列主题活动。

(1)讲故事比赛。

古往今来,廉洁奉公的人都倍受尊敬,他们事迹久久流传,于是我校于十月二十日举行了“廉洁文化进校园讲故事”比赛。

在各班比赛中胜出的小选手们济济一堂,他们有的讲古代清官的故事,有的讲现代包拯的故事;有的讲身边的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述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比赛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林则徐、海瑞、毛泽东……这些优秀人物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动人的事迹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做人,他们的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

(2)开展校园歌曲大赛。

我校组织召开了全员参与的大合唱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排练,在排练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排练中增强了友谊;在排练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期间,“健康、诚实、勤奋、创造……”嘹亮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校园中,振奋人心的歌声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在歌声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歌声中播下了纯洁的种子。

七、实验成果

在实验期间,我校按实验计划,根据开展心理教育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了研究,有效地探索出了在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途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已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梁兆秀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徐会凯老师荣获市、区教学成绩奖,多篇论文获省、市、区一二等奖。

2、学科教学时可有效渗透心理教育。

只要各学科在教学时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心理体验,就可使学生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感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3、探索出培养良好个性的一般途径,探索出帮助七年级新生度过入学关的教育途径。

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齐抓共管,才能构筑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

实验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积极开展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健康向上,促进了班风的建设,促进了校风的建设,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坚持个案分析,积累资料,为心理辅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个别异常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真正落实了学校提出的“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办学理念。

6、家长提高了认识,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了与子女沟通的方法,确立合理的教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进一步整合了学校与极爱你给的教育力量,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1、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关注,许多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此项工作的推广普及任重道远。

2、在研究过程中实验老师深感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够,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定性不够系统化、专业化,遇到特殊的个例甚至无从下手,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三位一体、三线一面”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