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086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ocx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调查报告

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10电气2班

姓名:

范龙

学号:

10312203

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份宿州埇桥区调查报告

参与者:

范龙

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班级:

10电气2班

时间:

2011年8月15日

地点:

宿州市埇桥区市区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内容摘要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

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带来了消极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从政府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传媒产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构建大众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的合理性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

大众媒体青少年价值观影响

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媒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信息源,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给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判断。

大众传媒尤其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当代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又进一步诱导了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式。

为了准确把握埇桥区青少年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程度,我于2011年8月15日对埇桥区1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大众传媒的概述

(一)大众传媒的涵义

大众传播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指传播机构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未组织起来的个人和群体传递信息的过程。

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互联网等。

各种传媒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形成了覆盖全球、深入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传播体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及其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功能

1、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覆盖面广。

大众传媒凭借其传播方式和手段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

二是影响力强。

大众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

三是信任度高。

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息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

四是机制健全。

大众传媒在百余年的传播实践中,形成了整套被社会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2、大众传媒的功能

大众传媒集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知识教育、监督沟通与大众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身。

但是,大众传媒的负面功能不容忽视。

市场化的大众传媒为追求商业效益而迎合一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的思想潮流,将健康的内容和灰色文化混杂在一起,通过炒作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呈现出舆论环境的复杂化。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泛娱乐化倾向。

随着大众传媒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被戏说的名著、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游戏和大量毫无艺术价值的流行音乐等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导致部分青少年追求的目标严重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是低俗化倾向。

随着大众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低俗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屡屡触及我们社会传统的道德底线,凶杀、暴力、色情这些低俗、哗众取宠的信息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

价值观是个体在对事物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理想。

因此,其年龄个性特征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特征:

1、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但社会理想相对缺失

查显示,有关信仰问题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6.1%)的青少年是无信仰的,只有23.5%的青少年信仰共产主义。

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与社会理想相对缺失实质上是“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

2、自我意识充分彰显,但传统价值认同有待提升

现代化社会需要自我意识的张扬,但不能淡化传统文化的传承。

调查显示,在问及对金钱的看法时,52.2%的青少年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可见,自我意识在青少年中得到充分彰显。

如何正确处理自我意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未来青年工作的重大问题。

3、公私利益结构趋于合理,但超越意识尚显不足

调查显示,有近七成(65.2%)的青少年认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只有18.5%的青少年认为应该服从集体利益,14.0%的青少年主张以个人利益为主,兼顾集体利益。

这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但是集体利益本位的担当意识尚显不足。

总体看来,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是价值取向积极务实,但功利色彩较重。

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表现为重实效、重现实、讲效益,在关注社会政治的同时,更强调适应社会,充分发展自我,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倾向于奉献社会与强调自我并重。

三、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在高度“媒体依赖”的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深受大众媒体的影响。

但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双刃剑”效应,其正效应值得肯定,同时副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

1、“媒体依赖”的青年一代已经形成,但社会对媒体的价值导向明显不足

调查显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前三种大众媒体依次是:

电视、网络和报纸,分别是59.36%,51.5%和33.3%,而大众传媒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三种媒体是:

电视、网络和广播(分别占51.9%,17.7%,5.7%)。

这说明,青少年已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一代。

但是,大众传媒呈现出低俗化信息的密集传播倾向,此次对埇桥区区青少年的调查问卷显示:

有些大众传媒生产的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影响了青少年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青少年的成功观具有利益驱动性且急功近利,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物质价值的取向。

2、信息识别能力有所提升,但低俗功利倾向有所上升

大众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爆炸性的各种信息,调查显示,青少年关注最多的传媒内容和种类是历史类、新闻类和故事类,分别占10.2%,4.8%和4.3%。

这说明,青少年已经初步具备了在大众传媒提供的丰富信息中提取有意义的知识。

但与此同时,低俗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颇具市场。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整合作用,加深青少年对自己和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价值的遵从。

3、虚拟交往空间不断拓展,但利用媒体学习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大众传媒可以拓展青少年的交往空间,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主体角色。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48.2%)的青少年在“博客”或MSNspace,QQ-Zone上记录个人学习、工作、思想成长经历;有15.4%是以文会友,结识朋友,进行深度交流和沟通。

在上网目的方面,虽然61.6%的青少年上网一般是查找学习资料,但55.8%上网是看电影、听音乐,52.7%是聊天、交友,46.2%是玩游戏,27.4%是浏览新闻,21.6%写Blog,16.2%的青少年和同学、老师交流,9.6%是为了精选并链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网络信息、知识和资源。

可见,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深广的文化视域与交往平台,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实现自我发展。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大众传媒管理与监督的力度

1、弘扬主流文化。

在主要媒体上积极推进精品工程,在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国家理念建构的要求。

通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消解商业文化产品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从青少年心理特征出发,推出更多贴近青少年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把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和打动他们。

2、制定政策法规。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均已开始大众传媒的立法工作,加强对大众传媒犯罪的打击力度。

我国法制不够健全,有关规定过于简单、粗糙,针对性不强,操作性缺乏,政策落实不到位。

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制定相关的新闻政策与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3、优化传播环境。

传播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严格审查各种传媒的宣传内容,有效控制文化出版物的发行流通,严格管理多种娱乐场所的营业对象,对违反规定的业主严惩不怠。

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低俗化倾向要坚决制止,以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

4、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一整套监督管理媒体的制度和内在运行机制以及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的督查考评机制,通过对媒体的内容、方式、结果、影响的考核,切实控制媒体健康、正态的内在因素的准入机制。

(二)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构建

1、拓展工作领域:

从传统社群转向大众媒体等新兴领域

在“媒体依赖”时代来临以前,共青团组织工作的领域主要是传统的社群,如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以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在“媒体依赖”时代,虽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社群的重要阵地,但随着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深化,共青团组织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工作领域,要关注大众媒体等新兴领域,并从指导思想、制度安排、资源配置、组织建制、活动载体、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保障。

2、扩大工作平台:

从党团体系转向以党团体系为主体的全面社会网络

在“媒体依赖”时代,党团体系依然是我们的主导结构,但是除了党委宣传部门外,大众媒体涉及众多国内外媒体产业、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全球性媒体市场的营销状况、相关立法执法机构等,因此,共青团组织在接受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还必须与大众媒体相关的社会建制保持合作关系,在广泛的社会管理网络框架中,分享有关信息,提供相关意见,参与相关决策。

3、改变工作方式:

在传统活动载体中注入大众媒体的影响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主要载体,但在“媒体依赖”时代,共青团组织如果还按照传统的组织模式、活动方式来开展活动,必将丧失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共青团组织要主动用生动活泼、不断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去占领精神阵地,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将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和大众传媒的优势相结合,利用好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介,提高教育活动的参与率和影响力。

以某卫视的“红歌会”为例,其成功的经验就是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选秀”活动同演唱革命歌曲有机地结合起来。

4、推进先进典型:

为青少年树立榜样

加大先进典型的推进与宣传,坚持典型示范、模范激励的方法。

共青团组织应善于发现、深入挖掘本地区的先进人物及其典型事迹,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组织广大青少年向他们学习,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的作用,以此来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在青少年中形成赶、学、比、超先进人物的良好氛围。

(三)媒体产业应该正确把握市场效应与教化功能的关系

1、提升形象定位,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青少年未成形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可以通过美的方式加以熏染,将每一个可能被青少年接触的文本都赋予智慧的种子,用重新诠释的美感、正义和神圣感来唤起青少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广告、画面、文字、声音等各种界面上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

媒体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发展。

媒体应追求高格调和高品位,强化“把关人”意识,避免缺乏文化品位的低级甚至下流的信息,要让那些高格调、高品位的信息占据大众传播的主要阵地与核心内容。

媒体还应树立精品意识,尽可能保证每一篇稿件、每一栏节目都是精品,用栏目和节目的质量去吸引青少年。

2、提高创作者素养,确保以高质量的传媒产品影响青少年

媒体产品的创作从编导、设计、策划到具体操作,直至最后成形,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要提高创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传播美的使者,鼓励其创作向上、向美、向真的作品。

要加强传媒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社会参与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学校教育应该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育人功能

1、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良性德育工作体系

传媒时代下,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使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问题,而是日益表现为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要通过整合全社会范围内的德育工作资源,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开放型德育工作体系,以便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利用多种媒介开展种类活动

校园广播、报纸、电视、网站和学生刊物等是青少年喜爱的传播媒体。

校园媒体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学生中存在,并在学生中发展。

由于校园媒体发挥着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亲近感,营造一个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的媒体育人氛围,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3、积极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媒介信息鉴别水平

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把传媒教育纳入教育范畴,加强传媒教育,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

青少年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是应对传媒对德育工作新挑战的关键。

在尽可能积极引进传媒教育的同时,逐步培养和增强青少年自身对形形色色信息的鉴别能力。

教育者应该指导青少年提高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进行学习的技巧,并把道德教育和媒体教育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

4、加强实践环节,确保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观

鼓励青少年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类有助于价值观正确形成的社会活动、学校活动及社区活动等。

社会实践对于青少年增强劳动观念、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社会

适应能力、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宿州市关于青少年价值观报告》,青年文学出版社,赵宏远

《虚线生活》,长城出版社,李大为,黄晓丽

《皖北晨刊》,主编:

王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