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817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docx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

中医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医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

传统中医正在接受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中医医疗机构服务领域在缩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淡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我院经调查研究及查阅文献报告内容,对影响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中医医疗机构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中医医疗机构服务领域缩小,面临西医严峻挑战

国务院研究室与科技部等共同完成的《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报告:

“目前全国有2800多所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真正传统的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

据统计,2001年全国中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百分之四十,西药占百分之六十。

”另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医院普遍掺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

尤其是在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

2004年在全国中医院住院的病人中,所使用的西药费用占整个住院费用的37.4%,中成药费用占6.57%,中草药占1.5%;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逐年下降,2006年中医治疗病案仅占全部病案的18%,比2005年的28%下降了10%。

与此相关的是,2006年中医院的危、急重症病人就诊率为3.56%和24.47%,均比上年下降一个多百分点,全国县级中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刚刚过半。

根据2003年底出版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卫生机构总数为85705个,人员总数为4808640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总数为3840340人;其中,中医医疗机构仅有3801家,职工435082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349274人。

2、财政资金扶持有限,医院建设与西医差距加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项统计表明,2002年国家卫生事业费为371.68亿元,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1.69%;而中医事业费仅为31.33亿元(其中包括医院经费296,700.69万元、集体医疗机构补助费511.08万元、干部培训费1,648.03万元、处理群众医疗欠费基金104.70万元、其他中医事业费14,299.96万元),而这仅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14%。

中医医院的基建投入与西医医院更无法相提并论,是中医机构与西医机构差距越拉越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原国家计委十五期间对医疗机构基本建设重点扶持计划中,急需得到补助的中医医院并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扶助计划;西部地区的卫生基建项目,也没有重点补助中医医院的经费;惟一的中医医院建设计划,仅安排到地市以上中医医院,而且资助强度还不及国家级贫困县扶助计划中县级人民医院的资助经费。

国家财政补贴有限,直接影响到中医临床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中医医院领导普遍认为,在向上级单位申请基建费、维修费、设备添置费等不如西医医院容易。

部分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观点认为中医医院没有必要添置太多的现代化检查和治疗设备,所以,在中医机构规模建设和诊疗设备条件水平与西医医疗机构差距日益增大。

    中医医疗机构要实现政府对他的定位和要求,又得不到政府的财政补偿,就对中医院的生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基层中医药工作仍然薄弱,县级中医医院生存困难

据2008年文献报道,我国中医医疗机构为3904个,只占全国医疗机构的4.73%,农村中医药人员占中医药人员总数的6.5%。

其中乡镇卫生院中中医药人员约18万余人,村卫生室3.6万余人,各占其各从业人员总数21%和3.6%。

这为数不多的中医医疗机构和人员在农村的影响力、辐射度,及农村居民对中医药的利用情况为人所关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农民选择意愿看中医的比例比2000年时下降了10个百分点,慢性病就诊中医的比例从原来的67%变成现在的38.34%。

中医药在农村遭遇信任危机,年轻一辈对中医的信任度比老一辈有很大的降低。

我国乡镇医院存在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共同问题——政府补偿不足。

因此乡镇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在注重疗效的同时为增加收入而努力,而中医中药的廉价性使得乡镇医院不愿重视中医药的投入和人才引进,坚守医疗岗位中医师也常常需要为了经济利益而转向提供西医服务,导致中医水平提高缓慢。

4、中医医疗机构西医化趋势明显

纵观全国近3000家不同等级的中医院,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医院科室设置基本效仿西医院,没有体现出中医专科特色优势,中医西医化严重。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的一项监测显示,中、西医治疗率形成“剪刀差”:

中医治疗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西医治疗率逐年上升。

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的住院病人中,中医治疗病案数分别占28%、25%、20%和 18%。

2001年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显示,中国年患病人次42亿人 次,就诊39亿人次。

其中,西医治疗26亿人次,占67%;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共13亿人次,占33%。

在这33%中,只有22%、也就是大约9亿人次纯粹使用中医治 疗。

数据显示,大约1/3的病人使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约1/5的病人使用 纯中医治疗。

目前,我国中医医院的行政管理要求与西医医院几乎无明显的分别。

另外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对中医医院的要求与西医医院的要求也无区别,中医院病志书写中也明确规定同时需要进行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这在客观上就限制了中医医疗机构开展纯中医诊疗方法。

同时,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严格控制了住院病种及药品种类,且以西医诊断名称为依据,控制住院标准,规定了西医疗法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也是导致选择中医治疗减少的原因。

5、中医药优秀人才缺乏,中医人才流失严重

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家。

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形式,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地道的中医特色,带徒出身而且学有成就者,从理论方药各个方面都师承名老中医的医德医风和流派特长。

我国有一批理论与临床造诣很高的老一辈中医药专家,这是中医事业极其宝贵的财富。

但这些名老中医多年事已高,有的近年来相继谢世。

尽管国家中管局组织了开展了继承工作,但很多中医的独特诊疗技法也就此流失,中医队伍逐年萎缩,中医技术整体滑坡。

另外,根据《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近一半是西医知识,现在的中医教育中,也存在着青黄不接的问题。

例如,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四大经典著作所占的课时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成了选修课。

按有关规定,一个中医院校毕业生至少要背120首方剂,1965年毕业生90%以上可以达到这个水平,1983年毕业生70%能达到100首水平,1997年就只有40%的毕业生能写出60首。

 但最令中医医院领导者叹息的是中医医院人才的流失和在职中医西医化。

中医医院留不住人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收入水平低。

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一些刚刚培养出来的临床骨干不甘于每月仅领取微薄的薪水,纷纷投向了医药公司、药厂。

在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登记簿上,每天都会添加很多属于这种情形的中医师。

中医的医技收费项目过于简单。

在4000余项医疗收费项目中,中医只占75项,为1.9%。

以针灸为例,收费项目只有14项,还包括了现代的电针、仪器针,且收费标准单一,不能从价格上体现针灸操作所体现的知识价值。

西医同一操作,可以视各部位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与西医项目的收入比较,中医显得太廉价了。

中医价格太低,也是市场经济下制约中医发展的因素。

 

二、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发展意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我国医学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中医药,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中医诊疗方法具备其独有的特色,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社会效益。

但是,传统中医疗法及中药使用费用低廉,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仍然偏低,中医医院资源水平总体不足,财政拨款较少,制约了中医医疗机构特色与业务的发展。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要求,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全国各省市地区也相继出台政策和立法以推动和扶植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结合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为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矛盾突出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制度,保障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制度上入手特别是通过立法解决中医药发展问题,产生的就不是一时、一地的效益,而是长远、持久的效果,是从根本上保障中医药工作发展的治本性措施。

各级政府应在相应层面对中医药事业予以扶植。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实行鼓励使用中医药的政策。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降低中医医院报销起付标准,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探索按中医病种付费的实现方式。

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增加中医诊疗收费项目,提高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

增设中医服务项目,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测算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应考虑中药饮片的库存、调剂、煎煮等各环节产生的成本,按照医务人员职称合理确定辨证论治费,合理确定中药制剂价格。

简化审批机制,鼓励使用医疗机构特色中药制剂。

对现行中医医疗机构使用时间较长、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的医疗机构特色中药制剂进行筛选并公布推荐目录,简化中药制剂审批流程,依法允许在辖区内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以鼓励特色中药制剂发展。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中医医疗机构予以政策倾斜

市场经济以后,中医院既要生存又要发展,需要健全综合服务功能,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事业。

由于中医简、便、廉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受到制约,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对中医医疗机构予以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偿。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落实公立中医医院发展建设、财政投入、价格制定及监管、编制人事、工资分配等相关政策,形成保障公立中医医院实现公共服务功能、提供公益服务的政策体系,以确保中医医疗机构上述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完善公立中医医院的经费补偿机制。

合理确定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及工资水平。

严格收支管理,建立以效率、质量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的科学考评制度。

公立中医医院的发展建设支出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应予以相应财政保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政策性中医医疗亏损、中医药人员培训财政给予补助;公立中医医院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及医疗救治和政府制定支边、支农、援外等任务,对公立中医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应给予专项补助,并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减少医疗机构负担。

3、建立保护补偿机制,鼓励传统中医疗法发展

中医药具有群众乐于接受的独特优势,中医诊疗技术简单、中药资源丰富、传统疗法多样、成本相对低廉,对于解决高速增长的医疗费用与国家、人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间接矛盾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议设立专项经费补助,鼓励传统中医疗法发展。

对公立中医医院应用中药饮片(含中药制剂,下同)和中医非药物疗法要按中药饮片使用量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人次费用给予定量补偿。

通过适当提高中医技术劳务价格,增加中医药服务项目补助等措施完善公立中医医院经费补偿机制。

4、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加大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发展

目前我国整体中医水平发展缓慢,这与我国目前重西轻中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中医院的处境非常艰难,为改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窘迫状况,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大扶持力度,合理配置农村卫生机构,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根据区域规划及人口的分布状况,出台相关政策,合理设置中医医疗机构。

资源匮乏制约了基层中医院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应加强对基层中医医院的资源投入,促进基层中医医院与综合性公立中医院开展对口合作,吸纳和引进资源,共同发展,利益共享。

在经费设置上应划出农村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对对口帮扶工作的开展予以保障,拓宽中医药服务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广度和深度。

社区医疗工作,肩负着大量门诊任务,加强社区中医医疗工作,可以扩大中医药服务人口和生存空间。

因此,建议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中医药工作,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5、扶植中医老年康复医疗,打造中医专科专病品牌

“十二五”期间,我国健康科技发展已确定10个重点方向,其中第八项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保持并加强中医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中医药传统疗法在老年康复、养生保健、亚健康干预等方面中医药优势明显。

中医康复具有独特的自身发展优势,中医“治未病”的观点也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中医老年康复的特点和优势近几年来日益受到西方国家学者和消费者的重视,中医的康复理念、康复模式已被广大国人及国际所认可与接受。

因此,建议重视对中医康复医疗项目的投入,以加速中医现代化发展。

中医药及非药物传统疗法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疗效好、副作用小。

目前,已有相当一批中医院在某个科室或某一疾病方面的治疗与西医相比具有明确的优势。

应在资金和政策上对中医疗效特点突出的专科专病给予扶持,使其在学术上不断提高,形成疗效公认的临床治疗中心,增加综合中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实力,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逐步实现中医专科专病品牌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形成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6、提高人才意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医院最主要的生产力是技术与掌握技术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数量与再生能力是医院获得合理经济增长的前提。

中医药人才培养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应加强各政府部门协调合作,建立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不能照搬西医模式。

应完善中医人才培养机理机制,逐步提高中医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稳定中医人才队伍,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

同时应对农村的中医药发展实行大学生支援计划,对中医药专科和本科毕业生进入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予以政策支持,鼓励中医药大学生下乡服务。

支持乡村医生拜老中医为师,从而为农村中医药的人才培养提供多方面的途径。

与此同时改革乡村医师相关考核监管制度,让确有专病专治能力的中医继承人有服务群众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