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743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docx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

【篇一:

镇江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

金山寺

概况: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

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

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

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

不仅如此,帝王迅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

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

和主要特征。

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

金山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极其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

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

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现在,金山寺是全国重点寺庙。

山门

中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在我们的南面,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一般的民宅大门是朝南开的,寺庙的山门一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却不同,它的山门是朝西开的。

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原来在金山寺刚建成的时候,金山寺的山门也是朝南开的,但是寺庙屡遭火灾,山门口也经常听到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寺的方丈请了一位云游和尚前来卜算,这位和尚绕金山走了一圈后,对方丈说:

“金山寺的山门朝南直接对着天上的南天门,这样就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金山寺才会常遭火灾。

”方丈听了这话后,连忙叫人将山门改为朝西。

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真正的原因与当时金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以前金山是长江中的小岛,江水自西向东奔腾而下,游人站在岛上向西望去,能领略雄浑壮丽的大江风景,取“大江东去,群山西来”地美景。

为了突出这样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门就朝西开了。

寺庙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列,所以称为三门殿,习惯上称为三门或山门。

三门并列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三解脱门”。

三门中间的是空门,为出家人所过,从此一切皆空;左边无相门,为乞丐等人所过;右边无愿门,称凡门,我们这些凡人从此经过,会消除一切烦恼。

三解脱门被佛教称为入涅槃之门,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亲

笔题写的,他见金山雄伟壮丽,江天一色,立即乘兴亲笔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并赐寺名“江天禅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它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重修寺庙后改称为金山寺。

金山寺历史上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

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一种。

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

法会的内容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古建筑,明正统年间建,清同治八年重建,正面墙上刻有赵朴初题写的“东晋古刹”四个大字。

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右侧第一个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无鞘的宝剑,可想其锋利无比,故名“风”,第二个东方持国天王手捧无弦琵琶在调呢,又名“调”;左侧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撑无骨的伞,随时掌控着雨,所以称“雨”;还有一个西方广目天王全身缠龙,但此龙从头到尾都无爪,一切顺利,取名“顺”。

汉化后其手持的宝器寓意着“风调雨顺”,暗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文革”中四大天王像被全部砸毁,后来修复。

佛龛内的大肚弥勒笑迎四方嘉宾,两旁的楹联是“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雄宝殿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它的意思是大智大勇,能镇伏邪魔。

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毁八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是金山寺历史上最高最大的大雄宝殿。

黄墙

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正面屋脊上有“佛日增辉”四个大字,后面写着“国道遐昌”,飞檐角下有八只铃佩叮当作响,意为祝愿风调雨顺,人民幸福。

殿前有七级台阶,佛称是走上七级佛陀达到最高境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佛像身高4.8米,端坐在莲花座上,慈眉善目,仪态安详。

中间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右手食指上指,大拇指下指,告知人们天地全在她的掌控之中,祭拜一下,保天保地。

在其左侧的是老年人祭拜的,右侧的是中青年人祭拜的。

他的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

这三座佛民间称为“横三世佛”。

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在三尊大佛莲花座钱还有24位天兵天将。

大殿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

其中左后方有一罗汉,满面笑容,双手拉开腹部,只见他腹中有个菩萨端坐其中。

我们都知出家人是不喝酒不吃肉的,这位就是济公的师傅,他既喝酒又吃肉,别的和尚都指责他,他说: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不信,你看。

”这就是见证,其实,不管做人做菩萨,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咋样?

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据说有56个罗汉,是从500多个罗汉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正如从全国人民中挑选出部分人大代表在中央周围传达旨意。

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天花上绘有两条彩龙。

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图,正中为观音菩萨,观音分滴水观音、送子观音、平安观音。

这里的是平安观音。

她站在鳌头上,控制了鳌头。

听说,鳌是东海里的一个大怪物,常常在东海里兴风作浪,搞得民不聊生,是平安观音制服了鳌。

成语“独占鳌头”兴许就源于此处吧。

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

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

这些佛像是根据佛教《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的传说来塑造和布局的,这个海岛图表现了学佛修行的过程。

透出了佛国的庄严气氛。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

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

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

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

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气味虫不蛀)窗为镂空窗雕(前两块,后四块),画面与佛教有关。

(1)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

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

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

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

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

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

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2)宋代“道月与岳飞圆梦”:

正当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时,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回京。

岳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望好友道月方丈。

待禅房坐定后两人寒喧了一番,道月问道:

“元帅这几日可曾遇到意外事?

”岳飞答:

“我昨晚梦见两只犬抱头而言,不知此梦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凶吉如何。

”道月听了,心中一惊,心想:

“两犬当中加一个言字,不是一个‘狱’字吗?

”劝其不要回京。

岳飞没有听信,回到京城果遭毒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临刑前岳飞仰天长叹:

“悔不听道月之言!

”为此,有人将此密告秦桧,秦桧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月。

当何立昼夜兼程赶到金山寺时,道月正在登台说法,台下人头如云,道月说法完后便坐化了。

何立看到吓的脸色惨白,立即回京城。

将所见向秦桧叙述,秦桧听了目瞪口呆,何立又说:

“镇江金山寺西面朝北,有一排一字排开的七座小山峰,这是金山寺的风水宝地,它能使金山寺历代出高僧,现在的高僧就是道月,他能未卜先知。

”秦桧听了咬牙切齿的说:

“我要把这七座山峰都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以解我心头之恨。

”这七座小山峰就这样被削平了。

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七峰阁,以补七峰之缺。

可惜的是这座有纪念意义的七峰阁,毁于清咸丰年间的兵火。

到了光绪年间,金山寺的方丈隐儒大和尚集资重建七峰阁,不幸又毁于1948年大火。

所幸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取名“七峰亭”,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与他的

【篇二:

江苏镇江金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

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

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

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游客们: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

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

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

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

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

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

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

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

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

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12345

【篇三:

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

江苏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

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

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

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

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

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

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

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

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

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

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

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

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

“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先请各位来看“周鼎”:

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

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

接着看“东汉铜鼓”:

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

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

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

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

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

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

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

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

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藏经楼—楞伽台】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

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

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相继重建。

1948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仅存台址。

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

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

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

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

“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

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

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红木家具、名人书画。

中央有座玲珑的四方亭,因亭内曾陈列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取名“雪浪亭”。

据说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此写过《楞枷佛经》。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写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

走上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眺,当我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呢?

【留云亭—佛印山房—七峰事—古仙人洞】

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

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

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

“这里可谓江天一览。

”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

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

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

“臣今见驾。

”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

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

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

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

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

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

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

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

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

道月解梦说:

“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

”临别时,道月赠诗一首:

“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

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

”意在提醒岳飞。

岳飞被害于风波亭时叹息:

“悔不听道月之言。

”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将军何立前去拘捕,何立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

“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

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

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

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

”说完便坐化归天了。

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以破坏风水,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

由七峰亭向东几十步,就来到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下。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

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大家请看,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

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

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

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塔外花墙上,刻着“天地同庚”4个大字,据说这是刘坤一为祝贺慈德60寿辰,请8岁传童李远安书写的。

由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

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

裴头陀相传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居此洞。

《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

“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

”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

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

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

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

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

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

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

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沿着白龙洞向右上行一段路,我们抬头就望见了岩壁上刻着明代滕谧所书的“朝阳洞”三个大字。

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

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御码头】

在金山白龙洞前方,有一座像玉带形状的桥,这就是玉带桥。

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

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

玉带桥长16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如镜。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金山北面水边的御码头。

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

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

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由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

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塔影湖—云根岛(郭璞衣冠冢)—芙蓉楼—天下第一泉】

由御码头沿着大路向西,来到了题有“花洲冷泉”横匾的金泉桥上。

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向西跨过天桥,看到了金山西侧的塔影湖。

此湖因金山宝塔倒映湖中而得名。

沿百花洲草坪朝东行,就到了湖东的云很岛。

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

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

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由云根岛返回,沿湖西行,通过九曲桥,我们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