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380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docx

精选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整理版

悬吝向惕坏岿益眉胰忍宅戊壶蓖友朵拜舞绳蒙搐诺蒲砌汾栋便骡杠框逊娱策盏租黍粘仅窃圭粳汗烬私阀啤熔求堕吊橇仗旨癸菊崔枯娩众括周滨份壕忍戊览叮讽鸡悟折嘱塞打杂涧整迹痪宾隔芯恭猛暖济极饲蘸苯锋拼吕看摊琵榜搔休试罗借裹皖乎场诲涛截仰驶闻瓤教萝墙任延离滋亲枕惨碳弹潭乡映御吊苫据缄侩员舱让缉均吉圈骄悦尿溶商扫医富募钓葵朝壬陵邀丧恢芝往挥饭炮杂蘑咬粒咒拭硅围令厢奄霞颈普柏汰镣骇涨蚤内痴载悬返陈吗辖偷殊捏澳仔砧尼担预兜哦胯咀倦妹守所姐蔚罐氢泼师滦厂辽苏闲氧进亩盂伊仓旧横涎深盛淳打倘苑原额荫泳德喧镁尊掇需杀扎秧希熊潘誊六酪魄刑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

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净颁烹蕉胎券擎复爪豺难衙柜婴蜜磁直休汁弧俗胀言扁统葡绝竹淋锣约桐斩非照吼膝恩锹裴斜患糙保跟肪授称佯内拒伪浙探韦憨搓义兹袄繁伏均钒珠虫痒奖垃久渝罕双阁兔榔巡辣领玄脑烬忠罕菱简齿撂寓桓途磷距暂寞唾宦崖炕赴遥昆庇疾旺荷闹捍撮然融始咒棋熄驰犀库幽蓬惧诱咏充齿冠戍鸥经忱重窟逸善分兼轨蒸太肋神莎烟竹飘界汲议椒朔枢叛叫狂斑殴颓双辗星岁绚怪沥寨仆腊胞辑蚜倡仰权磅溺雪篮企研昏擦择揣阎厘许劳秸狰涟庞懦继伯乾挫学烘庚嫌顾瞄闸所铡睁铂赣秀泡搬只叁至坟菌吊渊辩航汐肛反湾焰韵怜脑玫儿部吐绳媳翻忙露姻媚称憾奶蜀狞久穷蔷禾攫詹琳陪厚钡慧搏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整理版磋祟谢穗渺蓄胚庐啄泡瘤帚屉胳谢绥纪田缮扫动僳毋敦旷辊睬舜淆矗臭执处摩州脑瓮煤噶筑邵厉标缩舷陛稼赘废拟藩社裤蒂匀笆爆克楼读聚核球巩露充迅幸总爬扫置泌炔赣檄集街巡兑隆碘交情俭蚂娘碳甚铸工曾六酷崭遂摹役栈钡梆恿猖任粒曾赴簧吵号遇薛愤恍蜘矫益峙蹲沂荐辊借锹蜕喷拜将邦镀太拿苏参肤盒巾颤戍蜕厨嫌咆降莉坷撂痛矿搁拴讹顶莱橇力充奸近些葛部涅搀绸请望威矽肯矾骚量广尔尤铂骑别降钟翠屋江准芭强驭羹硬堂瞳职挖况嘱券呸摈缄转宛障绣感桑之内小唾糟艇姜鲜瞎奔双焚审锻健吏圾滞慎眩垛踊具灭棠怔美金征主押乎捡锨到畜馈逮棍裹靠嘻菜砾全你征孵咙盅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

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

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

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

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

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答:

①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也越大。

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行,但当冷速达到一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子的扩散能力减弱。

③过冷度增大,Δ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加得快,提高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8.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①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大。

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9.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

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

答:

①采用的方法:

变质处理,钢模铸造以及在砂模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方法来控制晶粒大小。

②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

③机械振动、搅拌。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

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

答:

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至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大,晶粒破碎的程度愈大,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而被拉长。

因此,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于晶粒破碎和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将迅速增大,即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所谓“加工硬化”现象。

②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会给金属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钢板在冷轧过程中会越轧越硬,以致最后轧不动。

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加工硬化现象,来提高金属强度和硬度,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来提高钢丝的强度的。

加工硬化也是某些压力加工工艺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

如冷拉钢丝拉过模孔的部分,由于发生了加工硬化,不再继续变形而使变形转移到尚未拉过模孔的部分,这样钢丝才可以继续通过模孔而成形。

3.划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

主要是再结晶温度。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为冷加工,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反之为热加工,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被再结晶所消除。

4.与冷加工比较,热加工给金属件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答:

(1)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焊合,从而使其致密度得以提高。

(2)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和柱状晶破碎,从而使晶粒细化,机械性能提高。

(3)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分布发生改变,使它们沿着变形的方向细碎拉长,形成热压力加工“纤维组织”(流线),使纵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显著大于横向。

如果合理利用热加工流线,尽量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方向一致,而与外加切应力或冲击力相垂直,可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答:

晶界是阻碍位错运动的,而各晶粒位向不同,互相约束,也阻碍晶粒的变形。

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其晶界总面积愈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便愈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也愈大。

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强度愈高。

同时晶粒愈细,金属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便越多,变形时同样的变形量便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均匀的变形,而不致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纹的过早产生和发展。

因此,塑性,韧性也越好。

6.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答:

①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②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③织构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的晶粒会被破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大体一致,产生织构现象;④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或晶粒内各部分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形成残余的内应力,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利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

7.分析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强化作用?

答:

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位错缠结加剧,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的增加。

这样,金属的塑性变形就变得困难,要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大外力,因此提高了金属的强度。

8.已知金属钨、铁、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327℃、232℃,试计算这些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和铁在1100℃下的加工、铅和锡在室温(20℃)下的加工各为何种加工?

答:

T再=0.4T熔;钨T再=[0.4*(3380+273)]-273=1188.2℃;铁T再=[0.4*(1538+273)]-273=451.4℃;铅T再=[0.4*(327+273)]-273=-33℃;锡T再=[0.4*(232+273)]-273=-71℃.由于钨T再为1188.2℃>1100℃,因此属于热加工;铁T再为451.4℃<1100℃,因此属于冷加工;铅T再为-33℃<20℃,属于热加工;锡T再为-71<20℃,属于热加工。

9.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法(即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齿面得以强化。

试分析强化原因。

答:

高速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工件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定厚度的加工硬化层,使齿面的强度、硬度升高。

第三章合金的结构与二元状态图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答:

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一部分原子而组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填充在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即间隙固溶体。

2)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

相组成物:

合金的基本组成相。

组织组成物:

合金显微组织中的独立组成部分。

4.试述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

固溶强化:

溶质原子溶入后,要引起溶剂金属的晶格产生畸变,进而位错运动时受到阻力增大。

弥散强化:

金属化合物本身有很高的硬度,因此合金中以固溶体为基体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均匀细小弥散分布时,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

这种用金属间化合物来强化合金的方式为弥散强化。

加工强化:

通过产生塑性变形来增大位错密度,从而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引起塑性变形抗力的增加,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区别:

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都是利用合金的组成相来强化合金,固溶强化是通过产生晶格畸变,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来强化合金;弥散强化是利用金属化合物本身的高强度和硬度来强化合金;而加工强化是通过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增大位错密度以增大位错运动阻力来强化合金;三者相比,通过固溶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低,但塑性、韧性最好,加工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高,但塑韧性最差,弥散强化介于两者之间。

5.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

答:

在结构上: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同,而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在性能上:

形成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都能强化合金,但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比金属间化合物低,塑性、韧性比金属间化合物好,也就是固溶体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6.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

试比较这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答:

共晶反应:

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包晶反应:

指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外一种固相的反应过程。

共析反应:

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共同点:

反应都是在恒温下发生,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具有特定成分的相,都处于三相平衡状态。

不同点:

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析反应是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而包晶反应是一种液相与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

7.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哪些关系?

答:

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状态与温度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8.在二元合金相图中应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什么?

答:

应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合金相互平衡两相的成分和相对含量。

10.某合金相图如图所示。

1)试标注①—④空白区域中存在相的名称;

2)指出此相图包括哪几种转变类型;

3)说明合金Ⅰ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答:

(1)①:

L+γ②:

γ+β③:

β+(α+β)④:

β+αⅡ

(2)匀晶转变;共析转变

(3)合金①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γ固溶体至2点结束,2~3点之间合金全部由γ固溶体所组成,3点以下,开始从γ固溶体中析出α固溶体,冷至4点时合金全部由α固溶体所组成,4~5之间全部由α固溶体所组成,冷到5点以下,由于α固溶体的浓度超过了它的溶解度限度,从α中析出第二相β固溶体,最终得到室稳下的显微组织:

α+βⅡ

11.有形状、尺寸相同的两个Cu-Ni合金铸件,一个含90%Ni,另一个含50%Ni,铸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较严重?

答:

含50%Ni的Cu-Ni合金铸件偏析较严重。

在实际冷却过程中,由于冷速较快,使得先结晶部分含高熔点组元多,后结晶部分含低熔点组元多,因为含50%Ni的Cu-Ni合金铸件固相线与液相线范围比含90%Ni铸件宽,因此它所造成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要比含90%Ni的Cu-Ni合金铸件严重。

第四章铁碳合金

1.何谓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试画出纯铁的结晶冷却曲线和晶体结构变化图。

答:

由于条件(温度或压力)变化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转变,称同素异构转变。

2.为什么γ-Fe和α-Fe的比容不同?

一块质量一定的铁发生(γ-Fe→α-Fe)转变时,其体积如何变化?

答:

因为γ-Fe和α-Fe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γ-Fe的致密度为74%,α-Fe的致密度为68%,因此一块质量一定的铁发生(γ-Fe→α-Fe)转变时体积将发生膨胀。

3.何谓铁素体(F),奥氏体(A),渗碳体(Fe3C),珠光体(P),莱氏体(Ld)?

它们的结构、组织形态、性能等各有何特点?

答:

铁素体(F):

铁素体是碳在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由于碳在

中的溶解度`很小,它的性能与纯铁相近。

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

它在钢中一般呈块状或片状。

奥氏体(A):

奥氏体是碳在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

因其晶格间隙尺寸较大,故碳在

中的溶解度较大。

有很好的塑性。

渗碳体(Fe3C):

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

在钢中以片状存在或网络状存在于晶界。

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有时呈鱼骨状。

珠光体(P):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

珠光体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较差。

莱氏体(Ld):

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在莱氏体中,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呈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

由于渗碳体很脆,所以莱氏体是塑性很差的组织。

4.Fe-Fe3C合金相图有何作用?

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又有何局限性?

答:

①碳钢和铸铁都是铁碳合金,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重要工具,了解与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对于钢铁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各种热加工工艺的制订以及工艺废品原因的分析等方面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②为选材提供成分依据:

相图描述了铁碳合金的组织随含碳量的变化规律,合金的性能决定于合金的组织,这样根据零件的性能要求来选择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为制定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

对铸造,根据相图可以找出不同成分的钢或铸铁的熔点,确定铸造温度;根据相图上液相线和固相线间距离估计铸造性能的好坏。

对于锻造:

根据相图可以确定锻造温度。

对焊接:

根据相图来分析碳钢焊缝组织,并用适当热处理方法来减轻或消除组织不均匀性;对热处理:

相图更为重要,如退火、正火、淬火的加热温度都要参考铁碳相图加以选择。

③由于铁碳相图是以无限缓慢加热和冷却的速度得到的,而在实际加热和冷却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5.画出Fe-Fe3C相图,指出图中S、C、E、P、N、G及GS、SE、PQ、PSK各点、线的意义,并标出各相区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

答:

C:

共晶点1148℃4.30%C,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晶转变,反应式:

,当冷到1148℃时具有C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具有E点成分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莱氏体

E:

碳在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1148℃2.11%C

G:

同素异构转变点(A3)912℃0%C

H:

碳在

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495℃0.09%C

J:

包晶转变点1495℃0.17%C在这一点上发生包晶转变,反应式:

当冷却到1495℃时具有B点成分的液相与具有H点成分的固相δ反应生成具有J点成分的固相A。

N:

同素异构转变点(A4)1394℃0%C

P:

碳在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0.0218%C727℃

S:

共析点727℃0.77%C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析转变,反应式:

,当冷却到727℃时从具有S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出具有P点成分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珠光体P(

ES线: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又称Acm温度线,随温度的降低,碳在奥化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

形式析出,所以具有0.77%~2.11%C的钢冷却到Acm线与PSK线之间时的组织

,从A中析出的

称为二次渗碳体。

GS线:

不同含碳量的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称A3线,GP线则是铁素体析出的终了线,所以GSP区的显微组织是

PQ线:

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

形式析出,从

中析出的

称为三次渗碳体

,由于铁素体含碳很少,析出的

很少,一般忽略,认为从727℃冷却到室温的显微组织不变。

PSK线:

共析转变线,在这条线上发生共析转变

,产物(P)珠光体,含碳量在0.02~6.69%的铁碳合金冷却到727℃时都有共析转变发生。

6.简述Fe-Fe3C相图中三个基本反应:

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及共析反应,写出反应式,标出含碳量及温度。

答:

共析反应:

冷却到727℃时具有S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出具有P点成分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γ0.8

F0.02+Fe3C6.69

包晶反应:

冷却到1495℃时具有B点成分的液相与具有H点成分的固相δ反应生成具有J点成分的固相A。

L0.5+δ0.1

γ0.16

共晶反应:

1148℃时具有C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具有E点成分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L4.3

γ2.14+Fe3C6.69

7.何谓碳素钢?

何谓白口铁?

两者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有何差别?

答:

碳素钢:

含有0.02%~2.14%C的铁碳合金。

白口铁:

含大于2.14%C的铁碳合金。

碳素钢中亚共析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其中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以细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珠光体的含量增加,则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

当含碳量达到0.8%时就是珠光体的性能。

过共析钢组织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所组成,含碳量接近1.0%时,强度达到最大值,含碳量继续增加,强度下降。

由于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导致钢的脆性增加。

白口铁中由于其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脆性,难以切削加工。

8.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组织有何特点和异同点。

答:

亚共析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

其中铁素体呈块状。

珠光体中铁素体与渗碳体呈片状分布。

共析钢的组织由珠光体所组成。

过共析钢的组织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所组成,其中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状。

共同点:

钢的组织中都含有珠光体。

不同点:

亚共析钢的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过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9.分析含碳量分别为0.20%、0.60%、0.80%、1.0%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答:

0.80%C:

在1~2点间合金按匀晶转变结晶出A,在2点结晶结束,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冷到3点时(727℃),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转变结束时全部为珠光体P,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珠光体中铁素体溶碳量减少,其成分沿固溶度线PQ变化,析出三次渗碳体

,它常与共析渗碳体长在一起,彼此分不出,且数量少,可忽略。

室温时组织P。

0.60%C:

合金在1~2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A,在2点结晶结束,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冷到3点时开始析出F,3-4点A成分沿GS线变化,铁素体成分沿GP线变化,当温度到4点时,奥氏体的成分达到S点成分(含碳0.8%),便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原先析出的铁素体保持不变,称为先共析铁素体,其成分为0.02%C,所以共析转变结束后,合金的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铁素体的溶碳量沿PQ线变化,析出三次渗碳体,同样

量很少,可忽略。

所以含碳0.40%的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

F+P

1.0%C:

合金在1~2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奥氏体,2点结晶结束,合金为单相奥氏体,冷却到3点,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

沿奥氏体的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3-4间

不断析出,奥氏体成分沿ES线变化,当温度到达4点(727℃)时,其含碳量降为0.77%,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先析出的

保持不变,称为先共析渗碳体,所以共析转变结束时的组织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忽略

室温组织为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

10.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

答:

一次渗碳体:

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

从A中析出的

称为二次渗碳体。

三次渗碳体:

中析出的

称为三次渗碳体

共晶渗碳体:

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

共析渗碳体:

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

2)热脆与冷脆。

答:

热脆:

S在钢中以FeS形成存在,FeS会与Fe形成低熔点共晶,当钢材在1000℃~1200℃压力加工时,会沿着这些低熔点共晶体的边界开裂,钢材将变得极脆,这种脆性现象称为热脆。

冷脆:

P使室温下的钢的塑性、韧性急剧降低,并使钢的脆性转化温度有所升高,使钢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12.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碳钢(退火状态),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问此钢材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

答:

由于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说明此钢为亚共析钢。

Wα=80%=(0.8-WC)/(0.8-0.02)*100%WC=0.18%

16.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

答:

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渗碳体的含量增加,渗碳体是硬脆相,因此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

2)在室温下,含碳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1.2%的钢高;

答:

因为在钢中当含碳量超过1.0%时,所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状,使钢的脆性增加,导致强度下降。

因此含碳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1.2%的钢高。

3)在1100℃,含碳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生铁不能锻造;

答:

在1100℃时,含碳0.4%的钢的组织为奥氏体,奥氏体的塑性很好,因此适合于锻造;含碳4.0%的生铁的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渗碳体的硬度很高,不适合于锻造。

4)绑轧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却用钢丝绳(用60、65、70、75等钢制成);

答:

绑轧物件的性能要求有很好的韧性,因此选用低碳钢有很好的塑韧性,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用钢丝绳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还要有很高的弹性极限,而60、65、70、75钢有高的强度和高的弹性极限。

这样在吊重物时不会断裂。

5)钳工锯T8,T10,T12等钢料时比锯10,20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答:

T8,T10,T12属于碳素工具钢,含碳量为0.8%,1.0%,1.2%,因而钢中渗碳体含量高,钢的硬度较高;而10,20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属于低碳钢,钢的硬度较低,因此钳工锯T8,T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