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 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
《电磁波 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波 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磁波单元检测及答案
电磁波单元检测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有多普勒效应而光波没有多普勒效应
B.电磁波都是由振荡电路工作时产生的
C.单缝衍射中,缝越宽,衍射现象越明显
D.考虑相对论效应,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比静止时短
2.你在家里曾对你家的电视机进行调台无?
调台的做法就是想接收到你所想要的无线电信号。
下面有几位同学对调台做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A.调台就是调制 B.调台就是调幅
C.调台就是调谐 D.调台就是解调
3.太赫兹辐射是指频率从0.3THz(1THz=1012Hz),波长介于无线电波中的毫米波与红外线之间的电磁辐射,辐射所产生的T射线在物体成像、医疗诊断、环境检测、通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近,科学家终于研制出以红外线激光器为基础的首台可产生4.4THz的T射线激光器,从而使T射线的有效利用成为现实。
关于4.4THz的T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波长比可见光短
B.它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C.与红外线相比,T射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与X射线相比,T射线更容易表现出粒子性
4.从调谐电路接受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还原出声音信号的过程是
A.调谐 B.解调 C.调频 D.调幅
5.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磁波既能在媒质中传播,又能在真空中传播
B.麦克斯韦第一次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频率和波长的乘积是一个恒量
D.可见光也是电磁波
6.有关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发射的无线电波必须要进行调谐
B.发射的无线电波必须要进行调制
C.接收电台信号时必须要进行调谐
D.要能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必须要进行解
7.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速度越大
B.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速度变小,频率不变
C.在真空中,电磁波的能量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D.只要发射电路的电磁振荡停止,产生的电磁波立即消失
8.德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使人们认识到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A.麦克斯韦B.爱迪生C.赫兹D.法拉第
9.关于电磁波,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在电场周围空间一定能产生磁场,在磁场周围空间,也一定能产生电场,电磁场就是这样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
B.电磁波一定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的频率与它传播的速度大小成正比;
D.电磁波是纵波.
10.下列关于电磁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磁场理论是由麦克斯韦提出的
B.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传播就是电磁波
C.赫兹利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11.主要用于测距和定位的电磁波技术是
A.无线电广播B.移动电话C.电视D.雷达
12.真空中的一切电磁波都具有相同的
A.波长 B.能量 C.频率 D.波速
13.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地球上能源永不枯竭
B.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有能量耗散,这表明自然界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C.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D.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4.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某广播电台能够发射波长为50m的无线电波,那么收音机接受这个电台时调谐的频率应工作在(提示:
)
A.150MHz B.500MHz C.6.00MHz D.3.00MHz
15.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回波来探测目标方向和距离的一种装置,雷达的天线犹如喊话筒,能使电脉冲的能量集中向某一方向发射;接收机的作用则与人耳相仿,用以接收雷达发射机所发出电脉冲的回波。
测速雷达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可由回波的频率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雷达发射的是不连续的电磁波
B.雷达用的是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
C.目标离雷达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
D.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
16.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任何电场在它周围空间都会产生磁场B.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空间产生电场
C.振荡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振荡的D.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计算题
17.(11分)自然界中的物体由于具有一定的温度,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因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具有如下特点:
(1)辐射的能量中包含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2)物体温度越高,单位时间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越大;
(3)在辐射的总能量中,各种波长所占的百分比不同。
处于一定温度的物体在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同时,也要吸收由其它物体辐射的电磁能量。
如果它处在平衡状态,则能量保持不变。
若不考虑物体表面性质对辐射与吸收的影响,我们定义一种理想的物体,它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
单位时间内从黑体表面单位面积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与黑体热力学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
,其中常量
W/(m2K4)。
在下面的问题中,把研究对象都简单看作黑体。
有关数据及数学公式如下:
太阳半径RS=696000km,太阳表面温度T=5770K,火星半径r=3395km;球面积
,其中R为球半径。
(1)太阳辐射能量的极大多数集中在波长为2×10-7m~1×10-5m范围内,求相应的频率范围;
(2)每小时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多少?
(3)火星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可以垂直射到表面积为
(r为火星半径)的圆盘上,已知太阳到火星的距离约为太阳半径的400倍,忽略其它天体及宇宙空间的辐射,试估算火星的平均温度。
18.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和回收了“神舟”号实验飞船,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1)如图所示,图中A为某火箭发射场,B为山区,c为城市.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该火箭起飞时质量为2.02×105kg,起飞推力2.75×105N,火箭发射塔高100m,则该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在火箭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_______s飞离火箭发射塔。
(参考公式及常数:
F合=ma,v1=v0+at,S=v0t+
at2,取取9.8m/s2).
(2)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与电视信号.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m,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m,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火箭发射的实况,必须通过建在山顶上的转发站来转发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按照规定,工作场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垂直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某一临界值W0,已知某一种电磁波源的电磁辐射功率为P,假设电磁波源的电磁辐射在各个方向上是均匀的,求符合规定的安全区域到电磁波源的距离至少为多少?
20.(6分)微波炉是用微波加热食品的一种电器,它的工作原理是:
把含水物体置于微波的电磁场中,使含水物体中极性分子随微波的振荡而来回振动,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热.若微波的波长为1mm~1m的范围内,则被激起的极性分子振动频率在什么范围内?
21.(6分)某居住地A位于某山脉的一边,山脉的另一边P处建有一无线电波发射站,如图所示。
该发射站可发送频率为400kHz的中波和频率为400MHz的微波,已知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为3×108m/s,求:
(1)该中波和微波的波长各是多少;
(2)发射站发出的电磁波是经过干涉还是衍射后到达居住地A处;
(3)若两种波的接收效果不同,请说明哪一种波的接收效果更好?
为什么?
试卷答案
1.D
2.C
3.C
解析:
电磁波中波长从长到短依次是:
无线电波、红外 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
由已知条件,T射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可见它的波长比可见光长,A错;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是X射线,B错;波长越长的电磁波,更容易表现出波动性,所以C对,D错。
4.B
5.B
6.BCD
7.B
8.C
9.B
10.ABCD
11.D
12.D
13.C
14.C
15.C
提示:
雷达发射的是连续的电磁波,采用微波进行发射。
当目标离雷达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小于发射信号频率(发生了多普勒效应)。
16.BC
17.解析:
(1)f1=1.5×1015HZ~f2=3×1013Hz(由电磁波速度公式C=fλ可求此频率范围)(3分)
(2)W=4πRS2σTS43600=1.38×1030焦
由公式P0=σt4可求太阳表面每秒每平方米辐射的能量,乘以太阳表面积4πRS2再乘以3600,就可得每小时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
(4分)
(3)P1=4πRS2σTS4
,R0=400RS,P2=σt44πr2,P1=P2
可得t=
=204k(4分)
18.3.81,7.25,电视信号,电视信号的波长短,沿直线传播,受山坡阻挡,不易衍射
19.解析:
设符合规定的安全区域到电磁波源的至少距离为R,则
解得
20.3.0×108~3.0×1011Hz
21.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