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204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docx

创新作文之作文创新实验报告

作文创新实验报告

【篇一:

关于提高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实践报告】

关于提高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实践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纵观部分学生近年来的习作,总是一副老面孔,不少学生习作题材雷同,语言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分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低水平徘徊,同一题材反复做文章,没有创意,学生习作兴趣普遍不高,教师“老”、“套”、“封闭”的教学思路使习作教学“了无生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小学习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探究习作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于2006年9月至2006年10月对度假区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该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分组座谈,试图研究探寻提高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有效门径。

二、基本情况

1、调查目标

(1)了解师生对习作的认识和态度;

(2)探究小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多角度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

(3)教师习作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和方法等;

(4)影响小学生习作水平的诸多因素。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习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习作的内容、体裁以及影响学生习作的显性问题等。

问卷调查在度假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进行,共发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达98.5%,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师生座谈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师生分组座谈会。

座谈会涉及到学生习作的兴趣、内容,还有教师习作教学的常规手段、方法以及师生对习作的认识、态度等,座谈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材料,为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理论数据。

三、情况分析与体会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参照两次师生座谈,我发现,通过近年来“创新习作教学研究”,学生习作状况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观,习作教学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调查显示,1

认为自己习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45.1%,得益于写作技巧的占27.8%,得益于生活阅历的占29.3%。

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创新习作教学打破了传统“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彻底打破,创新习作教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创新习作教学研究”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明显滞后,亟待完善。

(1)教师缺乏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调查发现,教师对“命题作文”情有独钟。

教师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写都必须写,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写。

绝大多数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和要求,面对诸多束缚,对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调查显示,多数习作指导课都是按照“审题——立意——范例——拟订提纲——起草”的程序进行所谓的作前指导。

这种“块状”结构的作文指导僵化呆板,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可言,从而导致学生构思时处于“呆滞”、无话可说的状态。

(2)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束缚了师生习作教和学的自主意识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不少习作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至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从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大量信息不能与习作有机整合,教师想指导、学生想练写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严重挫伤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亦步亦趋”、“照本宣科”的守旧意识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的“无病呻吟”、“个性丧失”。

调查显示,有着不同个性、情感、意志、爱好的许许多多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保持着相同的倾向性;学生习作中所描绘的事物、生活并不是他原本生活形态加以概括的“典型”,作文成了学业中加工的一件产品,或铺叙事实,或空发议论,缺乏“真情实感”。

(3)交际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受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

口语交际训练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新兴事物并没有得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应有的重视。

调查显示,不少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作用“心知肚明”,但却很难2

实实在在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情境化”的生活舞台。

因为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似乎效果又不太明显。

况且,课堂上热热闹闹,学校领导、同事说不定还会“另眼相看”!

何必为难自己呢?

诸多心态,导致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苍白无力”,口语交际训练课也就自然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

学生“说”尚且如此,何谈“写”呢?

传统作文教学理论认为,“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事;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作文是着重培养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形式。

”而《语文课程标准》却赋予了作文全新的意义和内涵:

作文教学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语文教学要敢于打破学科本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当今的作文教学应首先变封闭为开放,实施“开放课程——开放指导——开放思维——开放模仿——开放评改——开放结果”一体化的、动态的、系统的和人本主义的立体化管理。

尤其应在“‘作中指导’的过程中强化动态管理,指导学生对已经构思好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先说后写,采用启发、筛选、调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对已经构思好的材料进行内化,形成形象,再将内化了的形象用语言进行强化,防止那种用现成的篇章结构限制生动活泼的自然表达、压抑学生独创性的弊端产生。

对那些一动笔就咬笔杆的,或在起草中卡壳的学生,还要开小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点”。

我在创新作文教学中,着重采取了以下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与水平。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删去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超越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增加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素材、学生个体最想写的素材,相对提高习作的随机性。

在习作计划之外的诸如自然万象、社会生活、科技新事、偶发现象等等,一旦出现,捕捉到这些鲜活的素材,教师要随时随地指导学生练笔。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习作课,加强不同学段习作体裁的侧重点的训练,注意谋篇布局的创新和语言个性化的锤炼等。

2、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习作不是观察材料的简单复现,它需要经过思维的“筛选”、“过滤”,进行立意、选材、布局、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而小学阶段的作文只是一种习作,是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只要达到练的效果即可。

小学生习作重在鼓励自由写,有创意地写,不要在中心问题上苛求太多。

为文开头结尾过渡,起承转合的基本模式,指导学生运用时不能模式化,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跳出思维的定势圈,写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3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

习作中的模仿是以学生广泛的阅读为前提的,集各家语言之长,进行吸收、内化、表达,但模仿仅仅是一种手段,要力求仿中有创。

3、重视习惯养成《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每写完1篇稿子,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自改的习惯,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可加圈加“星”,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可点出自己创意的精彩之处,让学生首先感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

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反复琢磨,认真修改,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在文稿上做上记号,或直接提出进行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教师修改习作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发现普遍性问题要作详细记载。

学生习作中,只要有一句创造性的闪光语言,要大加赞赏;同一学生,纵向比显著进步了,同样要充分肯定。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

甚至,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或者一次诚恳的期望,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

”此外,对于学生的习作成果不能“束之高搁”,可以通过办报、投稿、集集和呈送的形式加以交流和宣传,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习作的创新水平。

四、思考与建议

1、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调查显示,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东西可写,常常抱怨生活平淡枯燥,缺少具有新意的写作素材。

其实,这是学生不善于搜集材料、不留心观察和用心积蓄所致。

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

2、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写好日记。

调查显示,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仅占3.7%,而偶尔写的却高达84.2%,这充分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日记要求“太马虎”。

如果学生没有长期“积蓄”的过程,教师不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焉能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

岂不真是“神”了!

3、要创造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规律。

4

2006年10月26日

5

【篇二:

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

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

子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刘家庄小学

从2002年9月始,由中央教科所领衔主持的“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课题,以研究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作文个性化为重要视角,积极营造支持性、研究型的群体互动环境,追求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寻求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主动发展的方式方法,围绕学生作文方式的转变,我们子课题组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了一场作文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

“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活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有创意”,就是达到作文个性化。

不造假,是对作文的最起码的要求;有创意,作文才能真正的个性化。

课程标准所说的“独特的感受”,是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感受。

这种感受,往往是个性化的。

蕴含创新价值,因此值得“珍视”

作文有没有“独特的感受”,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能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的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能发现事物的闪光点。

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敏感,那么就能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一定要过细的观察事物,把事物与事物作横向的比较,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捕捉到。

能把“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往往是“有创意了”的了。

是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触动学生的“独特感受”?

不一定。

有时候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一样能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

家人的一句平常话,朋友的一个会意的微笑,教师鼓励的目光,陌生人的一个自然搀扶?

?

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学生把这一切如实的写下来,就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在闪光,就能打动读者。

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完成这个世纪任务而努力奋斗。

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二、概念的界定

子课题确定为:

“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其中,“个性化”是课题的研究核心、灵魂所在,是改革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个性化涵盖两个层面:

其一,文章的个性化。

指学生鲜明的个性在作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即个性化的作文。

其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指为促进学生作文个性的发展与张扬,从学生个性化的生活入手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习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这决定了此课题实验的成果,将体现在学生普遍的洋溢个性精神光彩的文章和教师卓有成效的富有创造性的从学生生活入手而建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训练模式。

三、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子课题计划:

1、课题组成员:

组长:

刘冬玉

成员:

殷瑞枝闫利花兰艳丽朱红霞李敏刘晨光田宝宝

2、研究过程活动安排:

对所拟定的子课题的研究,我们分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

(2003年1月——2004年12月)调查、摸索阶段。

在本阶段,制定实验计划、方案,健全组织,拟定研究内容,做好调查工作,找到突破口,探索操作方式,编写阶段成果、实验总结、论文集等。

第二阶段: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子课题的实施方案中拟定的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结成阶段性成果,实验论文、札记、学生作文等相应成集。

第三阶段(2006年——2008年12月)突出实验成果,形成研究体系,为普遍推广做好准备。

并结成第三阶段成果:

优秀课例、实验论文、札记、学生作文等集推出。

(二)实施方案

1、健全组织,形成制度。

成立由刘冬玉主抓的课题组,有殷瑞枝、闫丽花

田宝宝、兰艳丽、李敏、刘晨光、朱红霞参与,确定每月一次全校课题研究活动制度。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

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沙龙和专题讲座,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引导,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陈鹤琴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原则,当代建构主义教育原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行参与式培训和案例培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3、群体互动,重点突破。

每月轮流一次结合自己的课题,做一节开放研究课,课题组成员观摩评议、研讨、反思,整整一天时间,大家求真务实,畅所欲言,注重实际效果,教科研人员精彩评点和引领,使课题研究层层推向高潮。

4、注重过程,实践创新。

鼓励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特点,资源利用,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特色建构相结合,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课程模式,营造和谐环境,革新评价手段,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和学生成长手册,观察记录资料卡等,把课题做强做活。

过程设计: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因我们参与实验的教师全部在教学第一线,因此,我们采用实验教师不变,研究班级不固定的研究策略。

时时是研究之时,处处是研究之地,班班是研究之对象。

研究方法:

调查法、谈话法、经验总结、个案研究

四、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理解课题内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

特别是涉及到作文教学,教师原有观念根深蒂固,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驾轻就熟。

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理论学习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观念上存在的误区,课题研究的开展将举步维艰。

学校课题组充分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制定了课题研讨例会制度(每周三下午)、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制度(每周一)、骨干教师专题报告制度(间周六)一系列规章制度,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与校本培训工作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相结合,落实了学习的时间、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考察、教师论坛等形式组织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的成效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从而保证了理论学习的实效。

通过贯穿研究全过程的扎实的理论学习,使实验教师不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

大家通过学习认识到:

作文是学生个体的综合精神活动,其本质是“需要”、“自主”、“真实”、“创新”,因此,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主观地强制要求学生认知什么,灌输应该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生活,获得真实而丰富的体验,激发起交流的需要、表达的欲望,在真实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分酝酿表达内心认知与情感的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自主决定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用什么方式写,从而形成个人的情感与认知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发展。

因此,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可能并不在于作文教学本身。

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只有教师真正从观念和行为上重视学生个体的内在精神架构,关注学生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关注在

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尊重学生个性,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本质和根源上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困境,解决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尴尬。

2、注重课堂引领,进行个性表达。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课题实验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低年级课堂落实读、说、背,重在积累。

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和篇章结构的训练,从读中指导布局谋篇。

高年级落实从读学写,加强写作技巧的感悟、品味和评赏。

课堂上所学的只是理论,需要在生活中练兵。

我们抓住学生的作文个性化这一特点,指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用笔端去倾诉。

充分利用学校、社区、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的重大活动,让学生在作文中放飞自己的心灵、倾诉自己的感受,做独具个性的表达。

因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的作文自然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3、注重典型讲评,指导互评互改

讲评、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俗话说: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但是,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文的缺点并会修改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改,否则,只是用别人的话在表达自己的思想。

基于这点,在作文评改方面,我们实行教师批改、学生自评互改。

教师批改时,除运用一定的修改符号外,我们注重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评语,或鼓励、

或探讨,不用教师的固定思维方式去“统一”学生的思路与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

讲评中把有新意的作文当作重点,极力肯定其创新之处。

每次习作后,我们通过“佳作欣赏”等形式,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与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同时,还给孩子自我评价的权利,让孩子们在自评互改中,发现缺点与不足,及时改进。

4、坚持实验总结,定期心得交流

“反思三年成名师”,有些课堂上的一些感受转瞬即逝,为了留住这些精彩的生成,留下实验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课题组成员每月不少与2000字的实验札记,并在每周例会上进行交流。

长此以往,实验教师养成了不断反思的好习惯,每周的交流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促进了实验的开展,也为实验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5、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实验实效

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在于真正促进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学校创设氛围,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检验、修订、改善。

每学年,学校都会举行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以个性化作文教学参赛;我们也都安排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展示;学校还定期在校报、校刊上发表教师的案例、论文,研究的心得。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引导教师“学以致用”、“研以致用”,将课题研究真正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追求研究的实效。

6、整合学科优势,形成研究合力。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的互相学习、借鉴,把其他学科的活动运用到

对个性化作文课题的研究中来,形成研究的合力。

我们利用数学日记活动教学的理念,组织设计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体育、艺术、健康等教育教学活动密切合作,探讨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评价;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中,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后尝试开展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探究日记的专写。

就这样,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取得的经验、成果,有效地进行课题整合,形成了研究的合力,促进了各研究课题的协同发展。

五、研究效果

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我们实施“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促进了几个转变:

1、从重静态知识到重动态活动;

2、从重接受知识到重建构知识;

4、从重视知识技能到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5、从教师的管理者、指令者、组织者成为孩子作文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从说教模仿训练到自主探索发现;

7、从重视教法到关注学法;

8、从分科教学到活动整合;

9、从课堂环境到回归生活;

10、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11、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

对教师而言:

1、催生了教育的理念,唱响了“文教学个性化和学生作文个性”的主旋律;

2、营造了研究的氛围,培育了课题教师的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3、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挑战传统的课堂,在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育行为和评价方式改善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4、建构了“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的教学模式;

5、提供了一种支架,创建了自主创新综合课程、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

【篇三:

创新物理实验报告】

创新物理实验

指导老师: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报告

?

?

实验名称:

led的参数测量及应用

实验目的:

测量发光二极管的物理特性;以发光二极管为基本部件,搭建一小型应用装置。

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目的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

实验内容:

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有关知识,发光二极管特性、结构、发光原理、参数等。

2.测量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应用领域,从中选出一个应用主题。

(我们组选定的是led点阵

显示屏的制作与研究)

4.描述设计原理,绘制原理图、仿真图。

5.焊接电路,编写所需程序,最后进行调试,运行。

?

?

实验详细步骤:

1.关于发光二极管(led)①led是由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

②其具有如下特性:

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发光特性。

③结构:

led的主要由环氧树脂、晶片、金线、银胶、支架组成。

最主要部分是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

④发光原理:

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

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

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⑤光学参数:

光通量(1.5~1.8lm)、发光强度、亮度。

电学参数:

正向工作电流if(一般在20ma左右)、正向工作电压vf(2v~3.6v)、最大反向电压vrm(不超过20v)、允许功耗pm(pm=if*vf)。

2.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

2.1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发光二极管。

2.2电路图:

2.3测量数据:

2.31蓝色发光二极管

2.32紫色发光二极管

3.led应用领域

①泛光灯②led路灯

③景观灯④交通信号灯

⑤点阵屏

4.点阵显示屏——硬件电路设计4.1led滚动汉字显示屏硬件电路设计框图

4.2设计原理:

4.4电路仿真图

4.5编程代码:

4.5调试运行最终结果:

5.产品评价及总结:

1.优点:

点阵显示的信息高亮度低热量,并且可以通过软件随意更改。

如果点阵坏

了的话,方便拆除换上新的。

还有就是可以测量实时的温度显示在液晶屏

上,价格便宜。

2.不足:

我们做的实验是小的示范,还不能适用于大型的信息传播。

3.总结:

这个led点阵的实验,看起来简单,但是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