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857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第3讲__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考纲导学]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

回扣教材

一、细胞的分化

1.定义: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时间:

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结果:

形成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4.特点:

稳定性、持久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

5.意义:

①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6.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标志

(1)分子水平:

合成某种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如唾液淀粉酶、胰岛素等。

(2)细胞水平:

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二、细胞的全能性

1.定义: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表现的条件

(1)离体;

(2)提供适宜的营养、激素及环境条件。

三、衰老与凋亡

1.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区别

生物种类

关系

单细胞生物

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

①细胞水平:

生物体内的细胞不断更新,同时在幼嫩的细胞、衰老或走向死亡状态的细胞

②个体水平:

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细胞衰老

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记忆技巧]

细胞衰老的特征归纳起来为

“一大”(细胞核的体积增大)、“一小”(细胞体积变小)、“一多”(色素增多)、“三低”(代谢速率、多种酶的活性、物质运输能力均降低)。

2.凋亡与坏死

(1)细胞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

①定义: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②机制:

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③类型:

a.细胞正常的自然更新。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c.正常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④意义:

a.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

b.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c.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2)细胞坏死:

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伤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如股骨头坏死、早衰等。

3.细胞癌变

(1)定义:

受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癌变细胞的特点

①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由各种各样的形态变成球形;

③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癌变机理

①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②外因

a.物理致癌因子:

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b.化学致癌因子: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c.病毒致癌因子: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基础自测

1.判断

(1)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的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

(2)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

(3)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

(4)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

(5)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异。

(√)

(6)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

(7)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

(8)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9)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

(10)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

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 D

3.(2016·海南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解析】 人的正常体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为50次,A项正确;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引起细胞衰老,B项正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会被溶酶体清除,C项正确;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减慢,D项错误。

【答案】 D

网络记忆

重点突破|领悟高考方向

重点1 细胞的分化与全能性

[典例导悟1]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小鼠的纤维母细胞

诱导干细胞

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

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都有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C.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全能性、癌变的原理及分析应用能力。

正常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比纤维母细胞高;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稳定性差异,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能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了分裂能力。

【答案】 A

[考点精讲]

1.细胞分化的机理与过程

(1)机理:

相同的核DNA

不同的mRNA

不同的蛋白质

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形态结构

(2)过程:

受精卵

各方面都相同的细胞

首先出现化学成分上的不同,如酶的不同

继而出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不同(染色体数、核DNA仍彼此相同)

2.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比较

项目

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原理

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

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特点

①持久性

②普遍性

③不可逆性

④稳定性

①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③全能性的体现要进行诱导和离体培养

结果

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群

形成新的个体

大小

比较

细胞分化程度有高低之分,如①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②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细胞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不同,如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关系

①两者的遗传物质都不发生改变

②已分化的细胞仍然保持全能性

③一般情况下,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相对越低

[名师点睛]

(1)细胞全能性的体现以产生新个体为标志,若无新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

(2)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是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适宜的环境条件等。

(3)细胞中两类基因——管家基因、奢侈基因

基因

细胞中表达情况

功能

管家基因

所有细胞均要表达

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

奢侈基因

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表达

赋予不同细胞特异的生理功能

[命题视角]

视角1 细胞的分化

1.(2014·安徽高考)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

“+”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探针

细胞总RNA  

β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

酶基因

成红细胞

输卵管细胞

胰岛细胞

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 B

视角2 细胞的全能性

2.(2014·上海高考)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潜能的决定因素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线粒体D.叶绿体

【答案】 B

[心有灵犀]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判断方法

(1)同一来源的细胞

形态、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细胞分化。

(2)植物体细胞

新个体―→细胞全能性表达。

(3)分化的动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经培养形成细胞群―→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4)“克隆”动物(核移植)―→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重点2 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

[典例导悟2]

(2015·山东高考)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癌变、分化等原理及理解应用能力。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所以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项正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均表达,B项错误;蛙的红细胞等真核细胞也会进行无丝分裂,C项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答案】 A

[考点精讲]

1.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

实质

特点

结果与意义

细胞

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①持久性;②普遍性;③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产生各种不同的组织、器官

细胞

衰老

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②细胞体积变小,线粒体减少;③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①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都经历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的过程;②细胞衰老是时刻都在发生的

细胞

凋亡

受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细胞膜内陷,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

①清除多余无用细胞;②清除完成使命的衰老细胞;③清除体内异常细胞(有害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细胞

坏死

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引起的,不受基因控制

细胞膜破裂

伤害周围细胞,引发炎症

细胞

癌变

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影响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①恶性增殖的“不死细胞”;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细胞”;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细胞”

癌细胞出现并大量增殖

2.细胞生命历程各过程中的遗传物质变化

结果

遗传物质变化

细胞分裂

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胞

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

细胞分化

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癌变

变成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细胞衰老

细胞正常死亡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凋亡

细胞正常死亡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命题视角]

视角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综合考查

3.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答案】 D

[心有灵犀]

(1)“两看法”判断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①从方式看

②从结果看

(2)细胞衰老和凋亡过度或不足对机体都有害,如细胞衰老过度引起儿童早衰。

(3)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生命活动都有积极意义。

当堂验收|提升高考考能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解析】 A项,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不存在细胞周期。

B项,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源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因此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项,同一动物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通过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所含的基因组相同。

D项,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相同。

【答案】 B

2.(2015·全国卷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解析】 A项,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拟核的DNA不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因此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没有端粒。

B项,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RNA聚合酶是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种酶,RNA聚合酶催化合成的是RNA,所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不是RNA聚合酶。

C项,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项,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DNA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

【答案】 C

3.(2016·全国甲卷)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由于细胞核中的DNA位于染色体上,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因而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很大贡献,A项正确。

哺乳动物的受精卵是未经分化的细胞,而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由受精卵分化形成的,属于已分化的细胞,只是分化程度不高,仍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B项错误。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故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项正确。

【答案】 B

4.下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

A.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B.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C.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D.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