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346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计划:

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3、组织: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三、简答题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要扮演那些角色?

答: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

人际角色:

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

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

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要扮演那些技能?

答: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何为管理,管理的内涵有哪些内容?

答: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内涵包括: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职能,他们之间关系是什么?

答:

(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2)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思想的发展(了解)

简答题

泰罗的科学管理内容?

答: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

(2)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4)把工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

法约尔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

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管理科学学派答和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为

(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为评价标准;

(2)使衡量各项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⑷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数量方法及管理手段。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为

(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学习型组织的标准?

答:

(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整体性原理:

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达到最优。

2、人本原理:

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主要包括: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服务于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3、效益:

是有效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简答题

系统原理的基本要求?

答:

管理者理解系统原理要掌握以下要点,

(1)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3)开放性原理,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

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

(4)环境适应性原理,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

(5)综合性原理,所谓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

人本原理的观点?

答: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实现有效管理有何途径并比较其差别?

答: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实现有效管理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

(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取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

(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奋斗,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

两条途径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客体,职工处在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的主体,使职工处于主动地参与管理的地位。

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失业的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已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更为有效。

何为效果,效益,效率?

答:

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

管理者从系统原理中可以什么启示?

1、答题要点: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

(1)集合性;

(2)层次性;(3)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

(5)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如何理解责任原理,管理者从责任原理中可以什么启示?

答题要点:

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3)奖惩要公正、分明而及时。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简答题

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那些?

答题要点: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因素、组织文化和问题强度。

 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题要点:

企业的社会责任大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决策

名词解释

1、战略决策:

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2、战术决策:

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如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设备更新、新产品定价以及资金筹措等。

3、业务决策:

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如工作任务的日常分配和检查、工作日程的安排和监督等。

4、确定型决策:

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5、风险型决策:

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6、不确定型决策:

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7、头脑风暴法:

是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8、名义小组技术:

主要运用在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且意见分歧严重的集体决策,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

管理者先召集一些有知识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关键内容告诉他们,并请他们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备选方案和意见,并一个接一个地陈述自己的方案和意见,小由组成员对提出的全部备选方案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赞成人数最多的备选方案即为所要的方案。

9、德尔菲技术:

主要是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因此首先要取得专家合作,然后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告诉专家,由专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实现新技术突破所需的时间作出估计,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再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简答题

理解决策?

答: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和利用机会。

决策的特点?

答:

(1)目标性:

任何决策都包含着目标的确定;

(2)可行性: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不仅要考虑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3)选择性:

企业要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进行选择,决策的关键是选择;(4)满意性:

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5)过程性:

组织中的决策并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在这一系列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6)动态性:

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动态的。

行为决策理论主要内容?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断时,直觉得运用往往多于逻辑方法的运用。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不能全部了解备选方案,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决策的过程?

答: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1)环境:

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对习惯的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计划

名词解释

1、计划: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或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2、战略计划:

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3、战术计划:

是在战略性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计划的落实。

4、具体计划:

是指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凌两可的预先安排。

5、指导计划:

是指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即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货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6、程序性计划:

是指针对例行活动而进行的事前活动安排。

7、非程序性计划:

是指针对非例行活动,即针对例外活动而进行的事前活动安排。

8、使命:

是指企业在社会生活中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它决定了企业的性质。

9、目标:

是对企业目的或使命进一步具体到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期望达到的成果。

10、战略:

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

11、政策:

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

12、程序:

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

13、规划:

是详细阐明明确的必需行动或非必需行动的一种计划。

14、方案:

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的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

15、预算:

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简答题

什么是计划内容的5W1H?

答:

(1)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

(2)Why,为什么做?

原因;(3)Who,谁去做?

人员;(4)WhErE,何地做?

地点;(5)WhEn,何时做?

时间;(6)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

决策pk计划?

答: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时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计划工作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指的是什么?

答:

计划工作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指的是计划工作把决策所确立的组织目标及其行动方式分解为不同时间段的目标及其行动安排。

计划工作在空间维度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指的是什么?

答:

计划工作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指的是计划工作把决策所确立的组织目标及其行动方式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成员的目标及其行动安排。

战略计划的特点?

答:

(1)长期性。

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

(2)整体性。

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具体计划pk指导性计划?

答:

(1)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摸棱两可。

(2)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3)具体性计划更易执行、考核及其控制,但是缺少灵活性,它要求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条件往往很难满足。

计划的性质?

答: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计划的编制过程是什么?

答: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计划2

名词解释

1、目标管理:

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简答题

何为均衡地完成计划?

答:

所谓均衡地完成计划,则是指要根据时段的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按年、季、月,甚至旬、周、日完成计划,以建立正常的活动秩序,保证组织稳步地发展。

目标的具体特征?

答:

(1)层次性;

(2)网络性;(3)多样性;(4)可考核性;(5)可实现性;(6)富有挑战性;(7)伴随信息反馈性。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个人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目标管理的过程?

答:

(一)制定目标:

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

(二)明确组织的作用;(三)执行目标;(四)评价成果;(五)实行奖惩:

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

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六)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

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在计划工作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将来影响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产业、顾客等的各种变化因素,而且随着计划期的延长,这种不确定性就越来越大。

因此,若机械地按几年以前的计划实施,或机械地、静态地执行战略性计划,则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和损失。

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具体做法是,采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幅度:

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属的数量。

2、扁平结构:

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小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3、锥型结构:

管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形态。

重要到重要,就是没得内容在这,看卷子吧。

领导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简答题

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答:

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

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

在此过程中,下属可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也可能只尽一部分努力去完成工作。

而领导,更多地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但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两者分离的情况也是有的。

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足管理者。

非正式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领导工作艺术性,领导工作中要注意些什么?

要点:

(1)做领导的本职工作;

(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3)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4)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领导的定义与要素?

答:

所谓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领导的作用?

答:

(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

领导者必须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和条件?

要点:

(1)思想素质: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能一心为公,不谋私利,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品行端正,遵守纪律和道德规范;有较高的情商,具有影响他人的魅力,平等待人,不计较个人恩怨,密切联系群众,关系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好事,不结帮拉派。

(2)业务素质:

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掌握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还应学习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财政金融和外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国内外管理科学的发展方向;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发展方向、本企业产品的结构原理、加工制造过程,熟悉产品的性能和用途;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和处理有关信息;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能力、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

(3)身体素质:

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

激励

名词解释

1、激励是指通过影响职工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引导有利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2、需要层次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只要排在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3、期望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来的,他认为只要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4、公平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作出反应。

5、强化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

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

简答题

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答: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

⑴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

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简述期望理论的内容?

答:

V·弗鲁姆(ViCtor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

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

⑴努力——绩效的联系。

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某一绩效水平?

我是否真能达到这一绩效水平?

概率有多大?

⑵绩效——奖赏的联系。

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会得到什么奖赏?

⑶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这一奖赏能否满足个人的目标?

吸引力有多大?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

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

期望理论的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