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5230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0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龙岩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

请将试題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A.①金星B.②木星C.③水星D.④土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

A.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极光的干扰B.定轨以后位于地球平流层

C.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发射起飞后成为自然天体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A岩层相比,Y岩层的形成时间()

A.较早B.较晚C.相同D.无法判断

4.D地层形成的地质时代,甲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炎热干旱B.寒冷干燥C.热带海城D.森林密布

5.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藻类植物

下图为“某区城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7.甲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

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

图为“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相比,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低,主要原因

()

①纬度高,蒸发大②海水

流通性弱③多年平均降水量少④多条河流注人稀释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与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

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A.海水深度浅B.纬度高,气温低C.径流汇人少D.人类活动影响大

10.海冰适度处理可作为淡水资源,目前渤海海冰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海冰资源丰富,可开采时间长B.开采技术成熟,开采成本低

C.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量大D.淡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大

读某区城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大洋表层洋流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洋流A性质一样

是()

A.①洋流B.②洋流C.③洋流D.④洋流

12.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经过的水域不会发生污染B.②⑤洋流交汇处附近形成大渔场

C.④洋流携带极地海冰会威胁航运D.⑤洋流沿岸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

下图示意某时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密歇根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不参与水循环

14.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某时段的主要风向,则()

A.当时为午夜,吹陆风B.当时为正午,吹陆风

C.当时为午夜,吹湖风D.当时为正午,吹湖风

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在图中道路中要求匀速騎行(骑行方向为从①向⑤,道路为水泥路面),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拟建看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的地形类型为()

A.丘陵B.山地C.高原D.盆地

16.图中四个拟选看台中最适宜全程观看骑行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大气做强烈的旋转辐合上升运动),伴有狂风和暴雨。

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

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是()

A.风暴潮B.海啸C.洋流D.潮汐

18.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

A.地震B.滑坡C.泥石流D.洪涝

牛鼾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老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米,老性以砂岩、泥岩、页米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亮椰露为标志的紅展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新疆B.吉林C.山西D.湖南

2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

21.下列对牛肝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①封山育林②退耕还草③退耕还林④把水平梯田修成坡耕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下表代表案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

☆☆☆☆

☆☆☆☆

☆☆

☆☆☆

P

☆☆☆☆

☆☆☆☆

22.P省区最有可能是()

A.粤B.陕C.浙D.湘

23.甲灾害对甘肃省危害小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丰沛D.山高坡陡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5G”的无限前景激发了众多产业的兴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

①数据处理②搜索营救③交通运输④导弹发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得益于“北斗+5G”,能够快速发展的产业是()

A.无人机B.生物医药C.新能源汽车D.机械制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________层(填字母)大气气温的变化,其成因是________。

与右图________。

(甲、乙、丙)过程有关。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的原因是________。

与右图________.(甲、乙、丙)过程有关。

(3)B层中的________。

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________。

这一现象反映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__作用。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但相隔不久又枯萎凋零。

网友说,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内有少量空气。

着陆月面后,控制系统向土壤中放水,9天后进入月夜期。

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

材料二下图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公布的月球勘察轨道器拍摄到的影像,该影像是迄今为止最大细节地显示了人类登月计划在月球上留下的印记。

(1)“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除可见天体外,还有大量的________物质,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众多来自宇宙空间的________撞击,这是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

(2)在“月面微型生态圈”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

(3)说明“嫦娥四号”植物嫩芽枯萎凋零的原因。

(4)“印记”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________,据此推测其形成的月球环境是________。

(5)推测关于该脚印40年来没有消失的原因。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调查任务:

城市内涝

调查资料:

资料一:

城市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漏设施,其高度低于周围路面,也称低势绿地。

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下图为城市下凹式绿地示意图。

资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

mm)。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调查思考:

(1)图中挡水堰(卵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透水层(砾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依据表中数据变化,推断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城市内涝的成因。

(3)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任选其中一项措施,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甲方案:

设计下凹式绿化带

乙方案:

铺设进水方孔砖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图示意西南地区某天坑的等高线及攀岩科考照片。

该天坑坑壁围闭,在坑内与坑外起到了连接过渡作用,无乔木分布。

(1)科考队员在A处从崖顶到坑底进行考察,为安全起见必须身套绳索,绳索准备的长度应超过________米。

(2)在全程考察的过程中,甲、乙、丙、丁四处安放的摄像机位,几乎拍摄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________。

(3)科学勘探该天坑需要携带的设备主要有________。

(4)指出西南地区形成喀斯特天坑群的自然条件。

(5)说明该天坑坑壁无乔木分布的主要原因。

 

龙岩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

请将试題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A.①金星B.②木星C.③水星D.④土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

A.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极光

干扰B.定轨以后位于地球平流层

C.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发射起飞后成为自然天体

【答案】1.B2.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行星分布可知,①是火星,②是木星,③是土星,④是天王星。

故选B。

【2题详解】

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区,海南纬度较低,“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和运行时不会受极光的干扰,A选项错误。

“天问一号"探测器为火星探测器,定轨以后不位于地球平流层,B选项错误。

“天问一号”探测器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选项正确。

“天问一号”探测器为人造天体,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卫星最多)、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内行星:

水星、金星地外行星: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

火星和木星之间彗星:

哈雷彗星,周期76年,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A岩层相比,Y岩层的形成时间()

A较早B.较晚C.相同D.无法判断

4.D地层形成的地质时代,甲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炎热干旱B.寒冷干燥C.热带海城D.森林密布

5.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藻类植物

【答案】3.B4.D5.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A岩层有三叶虫化石,形成时间最早,形成于古生代;Y岩层出现鸟类化石、恐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

故选B。

【4题详解】

D岩层出现植物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说明森林茂密,陆地面积扩大。

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时代。

故选C。

【点睛】

主要地理事件及主要特征

矿产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山系)

第四纪进入大冰期

人类时代

哺乳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金属矿产、造煤时期

爬行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基本形成,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造煤时期

两栖动物时代

 

鱼形动物时代

无脊椎动物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

 

藻类时代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大片陆地

(晚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有生命迹象

太古宙

海洋

主,没有宽广陆地

火山活动频繁

铁矿

冥古宙

地球形成初期

下图为“某区城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7.甲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答案】6.B7.A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强,B正确。

ACD错。

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气压比丙、丁高,结合甲地等压线走向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北半球风向右偏,故甲地吹东北风,A对。

BCD错。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中的等压线和风向的判断。

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

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

图为“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相比,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高,蒸发大②海水的流通性弱③多年平均降水量少④多条河流注人稀释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与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A.海水深度浅B.纬度高,气温低C.径流汇人少D.人类活动影响大

10.海冰适度处理可作为淡水资源,目前渤海海冰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海冰资源丰富,可开采时间长B.开采技术成熟,开采成本低

C.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量大D.淡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大

【答案】8.C9.B10.D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渤海周围地区有多条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且渤海为内海,海水的流动性较弱,使得该海域海水的盐度低于世界其他地区,②④正确,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小,①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不少,③错误,据此判断C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更大,是由于辽东湾与渤海湾、莱州湾相比,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易结冰,B正确。

海水深度、汇入的地表径流以及人类活动没有明显的差异,ACD错误。

故选B。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渤海纬度较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A错误。

目前我国技术能力有限,开采海冰资源难度大且成本高,B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政策支持,C错误。

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D正确。

故选D。

【点睛】渤海冬季结冰的原因:

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在0℃以下,气温条件具备;海区半封闭,与其他海域热量交换少;地表径流的注入使海水盐度降低,易结冰。

读某区城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大洋表层洋流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洋流A性质一样的是()

A.①洋流B.②洋流C.③洋流D.④洋流

12.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经过的水域不会发生污染B.②⑤洋流交汇处附近形成大渔场

C.④洋流携带极地海冰会威胁航运D.⑤洋流沿岸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答案】11.D12.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图中A洋流是由温度低的流向温度高的,属于寒流;①是北赤道暖流,②是日本暖流,③是北太平洋暖流,④是加利福尼亚寒流。

故选D。

【12题详解】

②是日本暖流和⑤是千岛寒流相遇形成北海道渔场,B选项正确;洋流会扩大污染范围,A选项错误;极地海冰一班在高纬度地区,C选项错误;大陆东岸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会形成季风气候,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

下图示意某时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密歇根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不参与水循环

14.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某时段的主要风向,则()

A.当时为午夜,吹陆风B.当时为正午,吹陆风

C.当时为午夜,吹湖风D.当时为正午,吹湖风

【答案】13.A14.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密歇根湖所属的五大湖通过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连接,所以是属于海陆间水循环,故选A。

【14题详解】

从旗帜的飘扬方向可知,此时近地面的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反映此时湖泊温度相对较低,气压相对较高,时间应为正午,吹的是湖风。

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热力环流与城市规划。

城市内部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与郊区相比呈现"热岛效应"。

城市与郊区之间会形成热力环流,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

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关于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

水的比热容是4.2×10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在图中道路中要求匀速騎行(骑行方向为从①向⑤,道路为水泥路面),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拟建看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的地形类型为()

A.丘陵B.山地C.高原D.盆地

16.图中四个拟选看台中最适宜全程观看骑行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答案】15.A16.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特点可知,海拔高度多数在500米以下、400米以上,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大,因为丘陵地形,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视问题,甲处西南侧有一个山脊阻挡看不到①②③段;丙处看不到④⑤段,丁处处于鞍部的东侧,西侧的路线几乎全程都看不到,乙处位于山顶,没有地形阻挡,故选B。

【点睛】地形类型有5种:

1平原:

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2高原: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3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4丘陵:

地面起伏和坡度适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5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大气做强烈的旋转辐合上升运动),伴有狂风和暴雨。

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

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是()

A.风暴潮B.海啸C.洋流D.潮汐

18.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

A.地震B.滑坡C.泥石流D.洪涝

【答案】17.A18.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飓风经过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是风暴潮,A正确。

海啸是海底地震或者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水运动。

潮汐是天体引潮力引发的海水运动,洋流的成因主要有风,密度差异等,BCD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飓风是热带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最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故选D。

【点睛】地震一般是在板块交界处或者地质构造不稳定处多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必备条件是坡度大。

牛鼾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老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米,老性以砂岩、泥岩、页米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亮椰露为标志的紅展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新疆B.吉林C.山西D.湖南

2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

21.下列对牛肝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①封山育林②退耕还草③退耕还林④把水平梯田修成坡耕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19.D20.C21.C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该地区有常绿阔叶林且岩层是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风化碎屑物形成的土壤应是红壤,该地受侵蚀作用,形成红展荒漠,据此判断最可能位于南方地区,据此判断应为湖南,D对。

新疆主要为荒漠土,吉林为黑土,山西为黄土A、B、C错。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变化中土壤的变化特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肥力降低,D错。

有机质、矿物质约占土壤结构组成的50%,矿物质比重增大,C正确。

水土流失,土壤厚度变薄,A错。

土壤水分含量减少,B错。

故选C。

【21题详解】

考查区域生态恢复治理的措施,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湖南位于南方湿润地区,因此①③符合该地区的生态保护要求;从图中可知,在红层荒漠化不同演替阶段中,主要是林地变荒地,因此②不符合生态恢复要求;水平梯田具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把水平梯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