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护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60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力衰竭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力衰竭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力衰竭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力衰竭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力衰竭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力衰竭护理.docx

《心力衰竭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力衰竭护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力衰竭护理.docx

心力衰竭护理

心力衰竭护理

“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这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

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左心衰竭时有肺部充血,引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痰中带血等症状。

右心衰竭时有大循环充血,引起颈部静脉充盈、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根据病情轻重,心功能可分为四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性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到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已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IV级,体力活动重度受到限制,任何活动都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至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要点

◆合理安排作息。

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

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

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

◆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

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

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

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

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

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控制水份。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

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

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

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

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

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因而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同时静脉回流受阻,静脉系统瘀血,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发性心肌收缩力明显减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导致急性心排出量减低,其中以急性左心室衰竭最为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

慢性心力衰竭按其主要受累心腔的不同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左心衰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可有咳嗽、咯血、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右心衰以体循环郁血为主要特征,常有尿少、夜尿增多及恶心、呕吐等;全心衰则同时伴有肺循环和体循环郁血表现。

本病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两大方面:

针对病因治疗是指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心瓣膜病;针对病理生理的治疗主要包括减轻心脏负荷和增强心肌收缩力。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心水”、“水肿”、“心悸、“怔仲”、“痰饮”、“喘咳”等范畴。

其病是因外邪侵袭,或过度劳倦或久咳伤肺及水湿泛滥所致。

临床常见的症型有:

   1.气血虚弱型:

证见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自汗食少,眠差,舌质淡红。

   2.心阴血虚型:

证见心悸失眠,头晕,两颧发红,口渴咽干,盗汗舌尖红。

   3.气虚血瘀型:

证见呼吸急促,面色晦暗,唇甲紫暗,胸闷,咳痰带血,肢体浮肿或胁下痞块,小便量少,舌胖紫暗或有瘀斑,脉结代。

   4.心肾阳虚型:

证见心悸气短,喘不得卧,全身浮肿,下肢更甚,形寒肢冷,大便溏薄,4、便短少,舌淡苔白。

   5.阴阳两虚型:

证见心悸气喘,不能平卧,胸闷咳嗽,口干尿少,脘腹痞胀,右胁肋胀痛,肝大腹水,下肢浮肿,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细而数。

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的一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浮肿。

开始时为劳累时气短,逐渐发展到休息时也会出现,甚至不能平卧,坐起喘气。

浮肿多见于下肢,严重时可波及全身。

并有胸闷、心悸、乏力、尿少及肺部啰音、肝脏肿大等。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心脏不停的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心室收缩时将血液排送到全身各部,而舒张时则血液又回流到心室。

如此循环,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当心肌有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其收缩或舒张功能。

刚开始,机体通过各种代偿机制,尚能维持正常排血。

当病变发展,不能完全代偿时,就会出现心衰。

因收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称为收缩性心衰;由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则称为舒张性心衰。

    心衰患者中,约三分之一为舒张性心衰。

通常见于老年人,多为女性。

最常见于高血压病人,其次为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等。

这些疾病可引起心室壁增厚、心肌组织纤维化、心肌硬度增加、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导致舒张性心衰。

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症状相同,如果患者有典型的心衰症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脏瓣膜无异常,又无可引起类似症状的其他原因,即可诊断本病。

    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存在的影响心室舒张功能的病因。

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高血压、快速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等,治疗糖尿病,改善心肌缺血和使用利尿剂等

心衰患者的饮食原则

1.饮食宜低盐。

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

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

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2.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马蹄、茭白、百合、黄瓜、丝瓜、柠檬、豆芽等。

   3.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

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与水分。

   4.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5.本病在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虾、海蜇、海带、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榄等。

心衰患者的饮食原则

(1)保持起居有规律。

做好心理调节、提高自控能力。

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样患心功能不全,但情绪不同,预后则显著不同。

情绪沉闷,精神压力过大,可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功能不全。

   

(2)强调动静结合。

根据心脏功能情况,适当活动和锻炼。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坚持每天午休1小时左右。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一方面可避免形成褥疮和静脉血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心功能储备力,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染,因为感染是诱发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之一。

在运动时,患者应掌握“度”,以活动时不感到疲乏、活动时最高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度,如心功能Ⅰ级患者,可以慢跑,打太极拳,做操。

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可以到室外平地散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3)保持室内温度维持相对恒定。

冬季最好在20摄氏度左右,夏季需使用电扇应避免直接吹风,使用空调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4)室内通风。

冬季室内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但要注意病人能自身保暖,避免空气对流时引起感冒。

   (5)预防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外出时应根据季节增减衣服,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

   (6)饮食的调理。

通常食物应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热量勿过高。

避免饮用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汽水等,同时戒烟戒酒。

注意氯化钠的控制,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克,可以多做一些糖醋和醋溜口味的菜肴,注意避免隐性高盐食品,如皮蛋、酱菜、腌肉等。

勿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勿吃的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7)保持大便的通畅。

避免便秘时过度用力

心衰危险因素的确定

美国纽约圣法郎西斯医院的心脏病专家JohnS.Gottdiener博士等人的研究发现,高龄、高血压或动脉硬化都是使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危险升高的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及时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Gottdiener博士等人分析了美国4个地区的5625名65岁以上有心衰危险的受试者的数据,在随访的第6年,597名受试者发生CHF,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其它心脏疾病。

此外,老年人和男性CHF的发病率较高,男性CHF发生率是女性的2倍。

研究中还发现心脏收缩泵血功能正常但舒张障碍的患者也可能发生心衰,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老年人中。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份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与多数回顾性的心衰危险因素研究不同,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因此更有意义。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两者均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得到控制,再次证实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老人心力衰竭的蛛丝马迹

临床观察发现,老年性心衰,常具有症状不典型,或伴有精神症状为特点,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警惕老年性心衰的可能。

       1.稍活动或劳动即感心慌、胸闷、气促。

       2.尿量减少,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

此时说明体内有过多水分不能通过肾脏排出,若无肾脏疾患或其他疾病,显示心脏功能已出现失代偿状态。

       3.卧位性干咳,病人站立或坐位时不出现咳嗽,躺平后即出现干咳,说明肺部已明显充血或淤血。

       4.夜间突然憋醒或伴有喘息,睡眠后大约1~2小时,突然憋醒或伴有呼吸急促或喘息,坐起或起床后症状很快消失。

出现这些情况说明病人已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或早期左心衰的症候。

       5.不能完全平卧或平睡,平卧后即感到胸闷气短,且需垫高枕头或取半卧位才舒适。

出现这些症状时,说明症状已进一步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咳痰,开始吐白色痰,量比较少,然后吐大量白色泡沫痰或洗肉水样痰,并伴有口唇或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喘息。

此时表明病人已有明显或重度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7.不少老年病人常出现精神症状,如心情烦躁,焦虑或有恐惧感,有的甚至出现精神失常,嗜睡昏迷。

这是由于出现心衰后,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8.全身静脉回流不畅或出现静脉淤血情况,如颈部血管(静脉)明显充盈或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或全身出现压迹性浮肿,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

出现这些情况时,说明病人已发生右心衰或全心(左、右心功能不全)衰。

病人此时却感觉症状较以前好转,其实是严重的表现。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只要及时就医,老年性心衰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常打鼾的人易心衰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发现:

平时经常打鼾的人更容易患有心脏衰竭疾病。

  位于墨尔本的无规律睡眠研究中心医院的一位研究人员称:

睡觉时暂时停止呼吸可能会导致停止呼吸。

在导致心脏衰竭方面,打鼾的严重性甚至相当于吸烟和糖尿病。

这位研究人员忠告大家,如果一周以内打鼾的次数超过三次的话就有必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打鼾俗称打呼噜,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发出声音而引起,鼾声大小及节律变化很大。

有时声音高达80分贝,不亚于大街上的汽车噪音。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休息原则:

  一度心力衰竭病人可参加轻度活动,但应注意休息;二度心力衰竭的病人则需限制活动,延长卧床休息时间;三度病人以绝对卧床休息为主。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

    

(1)由于心力衰竭病人常伴有水肿、呼吸困难而表现为强迫体位,病人不能活动或活动受限,加之缺氧、末梢循环差,极易发生褥疮,故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对伴有高度水肿的病人,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同时,注意避免划破、磨擦等,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防止皮肤破溃、感染不愈。

水肿较重的部位如会阴部,可用50%硫酸镁湿敷。

    

(2)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每日按摩下肢,鼓励并协助病人在床上做主动或被动的肢体伸屈活动。

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

注意观察下肢皮温、颜色,有无肿胀和疼痛,如有变化,提示有血栓形成,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治疗措施。

同时病人应绝对卧床,肢体抬高于心脏平面以上,避免大幅度活动、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以防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

    (3)卧床病人由于体位改变,活动量减少而出现便秘,因此应食入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服用缓泻药物。

饮食原则:

限制钠盐的摄入,心功能Ⅲ级时,限制膳食含钠量为1.2g-1.8g,心功能Ⅳ级时,含钠量应小于1g。

但限制过严可引起低钠血症。

当合并稀释性低钠血症时,应限制水的摄入。

另外,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需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心理护理:

病人常因病情反复而表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及悲观失望等,以致病情加重。

因此,应帮助病人认识本病的特点,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方法,介绍如何予以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及饮食原则等。

多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讲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高心病能发展至全心衰竭吗?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出现左心衰竭后,如高血压状态持续存在或血压进一步升高,左心衰竭不能得到及时相应的处理,则左心房内压力因左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受阻而升高,导致肺动脉高压,故右心室逐渐肥厚、扩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最终发展为全心衰竭。

当发生全心衰竭时,病人逐渐出现水肿,一般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延伸,严重者除皮下水肿外,还可出现胸水和腹水,尿量减少,紫绀加重,病人除具有左心衰竭期明显的自觉症状外,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体格检查可见病人皮肤粘膜明显紫绀,颈静脉怒张,胸腔下部叩诊可呈实音,双肺湿啰音较左心衰竭期有所减少,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增快可达100次/分以上,心尖部第一心音低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胸骨下线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由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腹部因腹腔积液可以隆起,可有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肿大,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骶尾部、阴囊、下肢均可出现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方面,血常规可因长期疾病出现血红蛋白降低,亦可因肺部感染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少量透明或颗粒管型和少量红细胞,可有轻度氮质血症;肝脏方面可有谷丙转氨酶及胆红质增高;心脏X线检查示心影向两例增大,上腔静脉阴影增宽,胸腔内有弧形密度增高形(提示胸腔积液)和横隔抬高(提示腹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各腔增大,心肌活动减弱,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均可有舒张期返流。

要出现心衰的早期征兆

有心脏病的人一定很担心自己是否发展到了心力衰竭,那么,心脏病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就提示自己可能是到了心力衰竭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戚文航教授作了答复。

  哪些患者应特别地提高警惕呢?

戚教授认为,是否心衰,主要看有没有出现一些征兆,比如那些走一走路就感觉气喘的患者,晚上睡觉时不能躺平、要用好几个枕头的患者,有下肢水肿的患者,就有可能心衰。

此外,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有过急性心肌梗塞以后的病人,更要提高警惕性,定期对自己的心脏进行检查,看有没有发展到心力衰竭的可能。

还有些如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人,都要做一些定期的检查。

假如心脏大到一定的程度,心脏的功能降低了,这时,尽管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也要进行治疗。

这种病人被称为无症状性的心衰,可能已经要开始用药来治疗了。

  戚教授提醒:

一些患者一有点儿气急就怀疑自己心力衰竭。

其实,很多病人的气急不是由心力衰竭引起的,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这两者的详细鉴别要患者来做可能并不容易,需做一些客观的检查才能了解。

所以最好还是到医院,结合自身已出现的症状,才能明确有没有心衰。

药物疗法和特殊护理有助于预防心力衰竭

 瑞典医学家进行的一项统计表明,多种药物疗法和特殊的医疗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心力衰竭患者死亡,20世纪90年代以来死于这种常见心脏病的瑞典人因此而大大减少。

    《瑞典日报》9日报道说,在1988年--2000年间,共14万患心力衰竭的瑞典人参加了医疗部门的一项跟踪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这期间,各年龄段患者患病一年后死亡的人数减少了30%--50%。

年龄越小,下降数字越高。

患者最集中的65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也从30%下降到了14%。

     最近10多年来,心力衰竭引起了瑞典社会广泛关注,大量研究取得了突破。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证明能有效预防心力衰竭引起的死亡,瑞典国家医药局已经号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这些新药。

此外,医院培训专门的护士,有三分之二的医院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特别会诊,给病人更多的支持并教会他们自我照顾。

      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排血功能减退,造成的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

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栓塞、情绪激动以及用药不当等都会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在5年内死亡,老年人发病较多。

在瑞典30万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十分之一患有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分类

按起病发展的速度分为:

    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和心原性休克)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和慢性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可相互 转化,表现不同但无时间上的划分。

   按心力衰竭的部位分为:

   左心衰竭,病理改变为肺循环淤血、肺水肿和 组织灌注不足。

包括:

左房负荷过重性心力衰竭,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性心力衰竭,左室容量负荷过重性    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力降低性心力衰竭。

   右心衰竭,病理改变为体静脉回流受阻,器官淤血。

   全心衰竭,病理改变为静脉系统淤血和动脉系统供 血不足,同时具有双侧心力衰竭的表现。

 

   按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分类:

   高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休息时心排血量大于正常,但比出 现心力衰竭前的心排血量仍然减少, 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低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因心肌舒缩功能受损或心脏整合功 能不全等造成心排血量减少。

 

   按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分为:

   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心脏收缩无力,心排血量减少。

   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心室主动松弛功能下降和心室僵硬 度增加,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少。

   混合性心力衰竭,同时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

 

   按心力衰竭时的病理变化分类:

原发性心力衰竭减退性心力衰竭,如冠心病、心肌病。

   负荷(前后)过度性心力衰竭,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

   负荷不足性心力衰竭,如二尖瓣狭窄和心包填塞。

   按心力衰竭时的血流动力学方向分类:

后向性心力衰竭,心室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排 空,导致肺和体循环淤血。

前向性心力衰竭,心室排血能力减弱,动脉系统 灌注不足。

   双向性心力衰竭,同时具有后向和前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症状与家庭急救?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及/或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系统瘀血及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所出现的心脏循环衰竭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

急性左心室心力衰竭表现为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紫绀、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状血痰等。

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引起的心脏疾病。

右心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少尿、食欲下降、腹胀、肝区胀痛等症状。

患者可有肺心病、二尖瓣狭窄等引起的心脏疾病。

家庭应急处理:

1.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低盐及多维生素饮食,严格限制水量。

2.左心衰竭时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也可采用轮流结扎肢体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并速送医院急救。

3.右心衰竭时可口服双氢克尿噻25~50mg或安体舒通20mg,每日3次,必要时加服巯甲丙脯酸或盐酸哌唑嗪等血管扩张剂。

4.尽早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

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

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

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

主要体征是肺底湿性罗音或全肺湿性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与交替脉,肝肿大,肝颈回流阳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

实验室检查则左心衰竭有臂舌时间延长,飘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明显增高。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尚缺乏明确的全面认识。

左心衰竭多因左心受到损害,负荷过度,阻力增加;右心衰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左心衰竭时所产生的肺阻性充血和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较少单独出现。

  左心衰竭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在通常可引起左侧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基础上发现上述肺阻性充血的特殊症状和征象。

胸部X线检查以及功能的测定均有助于诊断。

  心力衰竭病因治疗包括基本心脏疾病的治疗及其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心力衰竭本身症状的一般治疗要从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控制体内的钠和水等方面考虑。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痰饮”等范畴。

一般分为心肾气虚、阳虚、气阳两虚或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等。

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以致心失所养而心悸怔忡,或阳虚水饮不化,致水饮凌心射肺的惊喘而现咯血之症,或水饮泛溢而水肿。

气虚阳微可致血行无力而成痰滞,见有紫绀、肝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