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794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八校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校期末联考高二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生物圈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B。

2.下列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多莉羊的诞生B.断尾壁虎重新长出尾巴

C.单倍体植株的形成D.植物种子发育成植株

【答案】C

..............................

3.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在下列哪种层次上具有统一性

A.个体B.器官C.细胞D.分子

【答案】D

【解析】动物、植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真菌、细菌是由单细胞构成的,A错误;植物、真菌、细菌没有器官,B错误;动物、植物、真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组成的,D正确。

4.下列活动中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是

A.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C.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

【答案】A

【解析】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A正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态入侵,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B错误;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引起环境污染,C错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环境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D错误。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一定都是先天性疾病B.遗传病一定都带有致病基因

C.遗传病一定都会遗传给下一代D.遗传病一定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A错误;遗传病不一定都带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遗传病不一定都会遗传给下一代,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的遗传病才可能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遗传病一定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引起的,D正确。

6.下图表示燕麦胚芽鞘尖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定量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就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光照引起生长素向下运输

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D.光照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3和图4对比可知,光照条件与黑暗条件下,生长素的含量基本不变,A、D项错误;不同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不同方向运输,B项错误;由图1和图2对比可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C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7.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和核糖属于核酸

B.麦芽糖加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可出现红黄色沉淀

C.纤维素是稻米的主要成分

D.糖元贮存在肌肉中不被分解

【答案】B

【解析】脱氧核糖和核糖都属于糖类,是构成核酸的成分,A错误;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可出现红黄色沉淀,B正确;稻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错误;肌肉中的糖元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但是是可以分解的,D错误。

8.下图为一种溶质分子(用黑色圆点代表,细胞内较细胞外多)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能够顺浓度梯度运输Na+

B.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可能不消耗ATP

C.载体①和②转运溶质分子的方式相同

D.载体②和③转运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载体①能够顺浓度梯度运输Na+,A正确;载体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可能不消耗能量,B正确;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为协助扩散,C错误;载体②和③转运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D错误。

9.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细胞器

B.酶体中含有催化DNA的降解的水解酶

C.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才有溶酶体

D.正常情况下,溶酶体不消化细胞自身结构

【答案】D

【解析】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细胞器,A正确;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如催化DNA的降解的水解酶,B正确;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才有溶酶体,C正确;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因此也能消化细胞自身的物质或结构,D错误。

10.下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d为厌氧呼吸

B.需氧呼吸产生的[H]需经复杂步骤才能传递给氧

C.厌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被运到肝脏中再生成葡萄糖不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cd段消耗了氧气,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说明同时进行了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A错误;需氧呼吸产生的[H]需经复杂步骤才能传递给氧,B正确;厌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少量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大量的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C错误;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被运到肝脏中再生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11.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正确的是

A.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不一定最多

B.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个体内能量越少

C.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

【答案】A

【解析】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含有的能量最多,但是数量不一定最多,A正确;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种群含有的能量越少,但是其个体含有的能量不一定少,B错误;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不一定越来越大,如树的体积比虫大得多,C错误;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就越不容易发生波动,D错误。

12.生物变异不仅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单倍体育种培育的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

C.多倍体育种目前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

D.转基因技术实现了种内遗传物质的交换

【答案】C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单倍体育种培育的目的是获得稳定遗传的二倍体或多倍体植株,B错误;多倍体育种目前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C正确;转基因技术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D错误。

13.关于绿色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B.常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分解者分解

D.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答案】C

【解析】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分解者分解等,C正确;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D错误。

1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存在明显界限,因此可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

B.前期,中心体先移向两极再发出纺锤丝

C.后期或末期才开始胞质分裂

D.DNA和染色单体数加倍同时发生在间期

【答案】C

15.下列关于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镜下质膜中的两条线是两层磷脂分子

B.质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比磷脂分子更容易移动

C.大肠杆菌的质膜中含有需氧呼吸的酶

D.蓝细菌的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

【答案】B

【解析】电镜下质膜中的两条线是两层磷脂分子,A正确;质膜中的磷脂分子比蛋白质分子更容易移动,B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因此其质膜中含有需氧呼吸的酶,C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其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16.下列关于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白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可以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血红蛋白、抗体、激素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D.淋巴可以汇入血浆,也可以进入组织液

【答案】B

【解析】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A错误;白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可以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淋巴可以汇入血浆,但是不可以进入组织液,D错误。

17.下图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的反射弧为三元反射弧

B.甲图的反射弧中有3个突触

C.若刺激③,②会发生相应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

D.乙图中的b区段处于反极化状态,是K+外流导致的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甲反射弧含有三个神经元,为三元反射弧,A正确;图甲反射弧中有3个突触,B正确;若刺激③,②会发生相应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C正确;乙图中的b区段处于反极化状态,是Na+内流导致的,D错误。

18.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都能使人得肺炎和小鼠得败血症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科学家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抽取各种化合物进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D.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答案】D

【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能使人得肺炎和小鼠得败血症,而R型不会,A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存在转化因子,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B错误;科学家从活的S型菌中抽取各种化合物进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C错误;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D正确。

19.某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B.②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③的形成能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D.若a链中A+T占44%,则DNA分子中G+C占56%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氢键,是碱基对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不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②表示腺嘌呤,B错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若a链中A+T占44%,则a连中G+C占1-445=56%,因此另一条链和整个DNA分子中,G+C都占56%,D正确。

20.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若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成青蛙,原因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

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B

【解析】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因此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A错误、B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不受影响,C错误;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21.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核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B.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可分泌多种蛋白质

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直接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D.患儿疫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答案】B

【解析】巨噬细胞可以识别病毒,但是没有特异性,A错误;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可分泌多种蛋白质,B正确;浆细胞不能与抗原结合,C错误;患儿疫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D错误。

22.下图表示某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组图像,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性别为雄性

B.图丙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乙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D.若M为X染色体,则N为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的,A正确;丙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乙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正确;丙图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若M为X染色体,则N为常染色体,D错误。

23.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ml

3ml

3ml

2%蔗糖溶液

3ml

3ml

3ml

新鲜唾液

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

1ml

37恒温水浴

15min

15min

15min

15min

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沸水浴

2-3min

2-3min

2-3min

2-3min

2-3min

2-3min

实验结果

 

A.实验结果是只有3、6两只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

B.试管1、2、3、4进行对照证明淀粉酶具有专—性

C.试管1、2、3、5进行对照不能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D.该实验过程中不能用I2—KI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只有3、6试管中的淀粉和蔗糖在酶的专一性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实验结果是只有3、6两只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A正确;试管1、2、3、4或1、2、3、5进行对照,说明淀粉酶具有专—性,B正确、C错误;由于蔗糖是否被水解都不能用I2—KI溶液检测,因此该实验过程中不能用I2—KI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实验的基本思维,根据对照性原则分析不同的对照实验,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明确酶的专一性实验可以用不同的酶催化同一种反应底物,也可以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反应底物。

24.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是9:

7、9:

6:

1和15:

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

3、1:

2:

1和3:

1

B.1:

2、1:

4:

1和1:

3

C.1:

3、2:

1:

1和1:

3

D.3:

1、1:

4:

1和3:

1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9:

7,根据9:

3:

3:

1,说明A、B都存在是一种性状,占9份,其他所有是一种性状,占7份。

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为一种性状,Aabb、aaBb、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

3;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9:

6:

1,(9指每对基因至少带一个显性基因,6指只带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1指带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为一种性状,Aabb、aaBb又为一种性状,而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

2:

1;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15:

1(15指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显性基因,1指无显性基因,即aabb),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Aabb、aaBb为一种性状,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3:

1,故选A。

25.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密码子都有对应的氨基酸

B.转录从启动部位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

C.克里克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概括为中心法则

D.—个DNA分子通过转录只能形成一种rnA分子

【答案】C

【解析】64个密码子中只有61个密码子可以决定氨基酸,另外3种终止密码不能决定氨基酸,A错误;转录从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结束,B错误;克里克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概括为中心法则,C正确;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可以转录形成多种mRNA,D错误。

26.植物的C02补偿点是指由于C02的限制,真正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02浓度。

已知甲种植物的C0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

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大于乙种植物

B.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大植物的C02补偿点

C.一段时间后两种植物的碳反应速率先降低后升高

D.当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只能得知甲种植物的C0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而它们的饱和点大小关系并不清楚,A错误;适当提高温度,可能增大或降低植物的C02补偿点,B错误;一段时间后两种植物的碳反应速率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因此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CO2补偿点时),乙种植物已经超过二氧化碳补偿点,因此其净光合速率大于0,D正确。

27.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

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反极化状态

【答案】C

【解析】表1记录的是神经纤维外侧膜的电位,c点给以适宜刺激,得到的电位变化曲线应该如丙图所示,A错误;由图乙可知,②点比①点更靠近0电位,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错误;乙图曲线③点表示正向电位最高点,对应丙图中的④点,C正确;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极化状态,D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28.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0-4,3号不携带乙病基因,经检测图中各个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46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和2号

C.4号与2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4/9

D.7号为两病兼患的可能性不超过1/2424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6号含有乙病致病基因,若在X染色体上则其致病基因仅来自于2号,B错误;若乙病在X染色体上,2号的基因型为AaXBXb,4号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2/3×1/2=1/3。

若乙病在常染色体上,2号的基因型为AaBb,4号的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2/3×2/3=4/9,C错误;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0-4,则a=1%,A=99%,则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99%)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99%,则3号的基因型为Aa的可能性为2/101。

若乙病在X染色体上,3号基因型为2/101AaXBY,4号基因型为2/3Aa1/2XBXb,则两病兼患的概率为2/101×2/3×1/4×1/2×1/4=1/2424。

而若乙病在常染色体上则不能生出患两种病的后代,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甲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尤其是对于乙病不能确定具体的遗传方式,需要分别讨论,增加了解答的难度,此外对于遗传平衡公式的应用也是本题的难点之一。

二、非选择题

29.下图甲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因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氮、磷、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1、2、3、4表示不同的调查段。

图乙表示该河段中3号调查段各营养级的部分生物种类受污染的情况。

(1)受污染的河段中,若生态系统能够恢复稳态,恢复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号调査段。

(2)图乙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

生物体内物质a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增加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4号调查段,若水生植食动物营养级中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进而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4)研究人员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银鸥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时间间隔太久,有些被标记的银鸥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用“偏低”/“偏高”表示)。

【答案】

(1).2

(2).捕食、竞争(3).分解者(4).生物放大(5).正反馈(6).偏高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1)据图分析,甲图中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氮、磷、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根据水流方向可知受污河段只有2、3、4段,其中2号调查段污染最小,恢复速度最快。

(2)图乙包含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该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涉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导致生物体内物质a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增加。

(3)若水生植食动物营养级中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银鸥的种群数量,设银鸥总数为N,标记数为n,再次捕捉到的数目为M,M里面有标记的银鸥的数目为m,则N=n•M/m,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m减少,因此N值会偏高。

30.图甲为某植物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在适宜的条件下,为该植物提供l4C02,—段时间测得叶肉细胞内三碳糖和蔗糖中含14C的百分比,如图丙所示。

请回答:

(1)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写序号),图乙光合色素中有许多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合称为__________,提取光合色素时需加入适量CaC03,以防止__________降解。

若需绘制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需测定__________。

(2)l4C0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__________循环。

检测结果表明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叶肉细胞合成淀粉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实验开始1200秒后,含14C蔗糖百分比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

(2).类胡萝卜素(3).叶绿素(4).吸光率(5).卡尔文(6).叶绿体基质(7).蔗糖运输至细胞外(或用于其它代谢,或蔗糖输出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是叶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