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158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0南湖游船教学设计

10.南湖游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诞生的背景、过程、意义,知道中国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

2.认识到中国是伟大、正确的党,它总是站在人民的一边,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伟大、光荣,激发学生对中国******的爱戴之情,有助于学生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志向。

第1课时

嘉兴南湖——革命圣地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嘉兴南湖的资料,并经过信息处理,漏选出关于党“一大”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争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到过南湖吗?

或者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南湖的了解。

(指名学生说,学生相互补充)

2.你们对南湖了解真多,下面让我们看一段录相,再次感受一下风光旖旎的南湖美景吧!

(1)放映录像(南湖美景)

教师配上解说词:

南湖四季宜人。

春天,湖畔杨柳如烟;夏秋,中菱田绿如秋畦;冬日飞雪时,湖上银树琼宇。

春夏间阴雨天气,景色迷人,雨丝如雾。

明人费元禄记述说:

南湖“其妙在轻烟沸渚,山雨欲来时,夹岸奇台乍为明灭,而渔船泊舸微茫破雾,但闻橹声伊轧耳”,赞为人间胜景。

(2)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3.南湖美景的确让人流连忘返。

你们知道吗?

就在湖心岛烟雨楼下的堤岸旁,泊着一艘不同寻常的精致游船,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领航船,人们称之为南湖红船。

(出示南湖红船画面)这艘船经历了86年前开天辟地大事件的历史画面,再现了中国******创建之初的苍茫岁月。

今天,我将带着同学们进行一次文化之旅,去寻觅那段沉淀的历史。

出示课题:

南湖游船

(二)走近游船,聆听历史呼声。

1.三次大革命的失败,是党成立的号角

(1)本单元学习,我们了解中国近代社会曾掀起了三次大的革命运动,虎门销烟、甲午战争、武昌起义,这三次大运动究竟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指名说)

(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尽管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却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它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

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儿童也在苦难中受尽煎熬,中国将何去何从?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党成立的基础。

(1)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内容。

(2)教师提问:

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

是在谁的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

(学生回答)

(3)师简介俄国的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像一声春雷震醒了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新的道路,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在北京大学以主办先进刊物《新青年》为舆论载体,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走进游船,感受诞生在小船上的大党

1.寻找中国的新出路

(1)“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也多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借鉴苏维埃的成功做法相继成立。

(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成了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约在上海召开中国成立大会。

2.“一大”的诞生。

(1)自学课文《会场风波》,思考:

a.中国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b.中国一大召开的主要内容。

c.中国一大的主要代表。

d.中国一大召开的意义。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a.时间:

1921年7月23日—7月31日

(每年的7月1日为党的生日,就是由“一大”会议的时间定的。

地点:

出示一大会址图。

会议地点转移的原因是有法国巡捕密探出现不安全。

b.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党纲,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拓展延伸:

党在近期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达到国富民强。

C.主要代表有:

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我心中的毛泽东”介绍。

而教材中的为什么只出现8位代表的人像了呢?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相互交流,再指名说理由

师小结:

在未出现的5位代表中,陈公博、周佛法因为面对危险环境叛了党,而张国焘在长征中想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宗派活动被开除党籍了。

d.意义:

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中国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设计思路:

无论是拓展延伸,还是补充文本空白,旨在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和“互相探讨”的舞台,让他们在自我探究中增长知识,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感悟,从而达到以人知史,以事知史的目的。

3.让历史告诉未来

(1)欣赏美文《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2)同学们,浙江嘉兴南湖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

在86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中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

(3)师小结:

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已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4)欣赏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师生同唱。

第2课时

南昌起义—军旗从这里升起

一、课前准备

1.视频演示,让学生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有个感性的认识。

2.展示历史图片,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加深对南昌起义的印象。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革命圣地—嘉兴南湖,了解了中国“一大”成立的意义,也让我们清晰地记住一个特殊的日子—7月1日,我们中国的生日。

任何一场革命,都要历经艰险,饱经风霜,才能见到黎明的曙光,中国也不例外。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走进南昌,走向那军旗升起的地方,感受中国是一支摧不垮的队伍。

(出示:

南昌起义—军旗从里升起)

(二)南昌起义的背景

1.了解“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视频演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老师讲解:

中国成立后不久,就与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开始排斥、屠杀人,制造了罪恶滔天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很多人在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倒下。

(2)提问:

蒋介石是哪一年发动反革命政变的?

在什么地方屠杀******人的?

学生答。

(1927年4月12日于上海)

(3)你们知道蒋介石在当时有一句反动口号吗?

师:

宁可错杀一千,也决不漏掉一个。

a.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

b.从这句话你们能读懂什么吗?

(指名说)

师小结:

从这句话我们能认识到蒋介石当时反动嚣张气焰,以及中国******人所处的恶劣环境。

2.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人是怎样做的?

(1)自学《摧不垮的队伍》第一自然段回答。

(2)师小结:

是的,中国******是一支摧不垮的队伍,面对敌人的屠刀,从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净同伴的血迹,准备进行武装起义,继续战斗,拯救革命,南昌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三)南昌起义爆发

1.出示课文的历史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起义前的动人场面。

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简介图意:

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起义时在总指挥部门前的情景,台阶上面的建筑物就是江西大旅馆,当时是起义指挥部,台阶正中是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右边坐的是起义军参谋长刘伯承,左边站着的是第20军军长贺龙,身后中间者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叶挺,叶挺左边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副军长朱德。

2.南昌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领导人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小结: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8月1日这一天,也因此而载入史册,每年的这一天为建军节。

3.军旗从这里升起。

(1)自由阅读“八一”枪声

a.指名概括一下南昌起义的经过

起义战士臂缠白毛巾,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动进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b.起义的结果如何?

“八一”枪声划破夜空,经过一夜激战,占领了整个南昌城,一面鲜艳的红旗迎着初升的太阳高高飘扬,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2)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a.为什么选在南昌举行起义?

当时,敌人在南昌的力量比较空虚,在南昌四万多驻军中,我党掌握和受我党影响的部队有3万多人,形势对起义十分有利。

b.南昌起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

是因为中国领导人正确指挥的结果。

面对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他们不畏残暴,敢于斗争,勇于牺牲,坚信只有用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四)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1.指名说。

2.师小结: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第3课时

红军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课前准备

1.长征故事的视频资料。

2.制作一张五次“围剿”的情况简表。

3.准备一份中国工农长征路线示意图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题

本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刚学习了毛泽东的诗词《七律烦ふ鳌罚苁宰疟吵隼绰穑?

/P>

1.学生背诗词《七律烦ふ鳌?

/P>

2.这首诗词同学们都从课题就能看出是写长征的,全词都透露着战士们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革命乐观精神,那么长征就真得像毛泽东写得那么轻松吗?

当时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呢?

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直击红军长征。

(出示:

红军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了解长征的原因

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1)南昌起义爆发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2)出示毛泽东的著名论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怎样理解这句话,由此你想到什么?

(3)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慌,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阻止红军队伍的扩大?

a.学生自由读《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自然段回答。

b.师小结:

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调兵遣将,先后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告终,我们通过以下这张简表来看这四次反“围剿”情况。

(出示表格)

次序

敌军人数

红军人数

敌我力量对比

红军歼敌数

领导人

第一次

10万

4万

2.5:

1

1.5万

毛泽东

第二次

20万

3万

6.5:

1

3万

毛泽东

第三次

30万

3万

10:

1

3万多

毛泽东

第四次

50万

7万

7:

1

3万多

周恩来

朱 德

第五次

100万

8万

12.5:

1

王 明

c.从这张概况图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了解长征的真正原因

(1)敌人企图歼灭革命火种,连续四次“围剿”,但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毛泽东正确思想指导下,连续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

(2)四次“围剿”的失败,蒋介石能甘心吗?

为什么?

学生答

师小结:

蒋介石面对着日益壮大的红军队伍,一心想歼灭红军,所以他不会甘心失败,于是疯狂的进行了第五次“围剿”。

(3)第五次“围剿”的情况如何呢?

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发动第五次“围剿”,可见蒋介石想灭红军的决心之大。

(4)当时,领导人王明排挤毛泽东、朱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死打硬拼,结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遭受大损失,被迫转移,进行长征。

再来把第五次“围剿”的情况填入表格中看看吧!

(5)小组讨论:

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胜利,而第五次却失败呢?

学生相互交流。

师小结:

胜利与否,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是否有正确的领导。

(6)设想,如果在当时那种重大损失下,红军不去长征,那么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会被敌军追得走投无路,全军覆没。

所以,红军作出长征的决定是正确的,正是长征,保存了大批经过千锤万炼的革命种子。

(三)直击长征

1.长征的路是艰难而漫长的,战士们报着必胜的信念,克服了多少困难,最后赢得了胜利。

在红军长征开始时,面对敌人的围追,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终于冲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已剩下3万多人了。

2.看录像:

遵义会议

师: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变进军方向,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1)说一说:

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会议内容是什么?

(2)议一议:

会议的召开对党、对红军、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

3.讲一讲:

长征的故事

遥远的长征,说不尽的艰辛,长征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结合你们平时看过的电影,书籍来讲一讲长征故事吧!

(1)要求学生讲故事时语言要简洁、精当。

(2)结合学生讲解,适时点击课件,播放一些录像,如: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淀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片段。

引导学生谈一谈听完故事,看完录像后的感想。

4.议一议: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红军走出大草地,经过毛儿盖,继续北上,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冲过了渭水,翻越六盘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2)看录像:

长征胜利会师的场面。

(3)请同学们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分别标出红军陕北会师和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

(4)小组讨论:

长征胜利说明了什么?

a.学生讨论交流

b.师小结:

红军长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经11个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5.美文欣赏——小董过雪山

(1)师配乐朗诵

(2)分组讨论:

说说小董过雪山的艰难,心中感悟******是一支摧不垮的队伍。

(四)总结感悟

1.讨论:

英勇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历经生死考验,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2.总结:

长征是人类的壮举,光辉的史诗,如今我们谈长征,重在谈长征精神,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珍惜今天,笑对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21世纪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4课时

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的解放

一、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大纪律钒讼钭⒁狻薄?

/P>

2.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题

南湖的那只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中国******,南昌起义告诫人们武装夺取政权的真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凭着顽强乐观的精神,革命火种如星星之火,真的燎原了。

到今天,全国拥有650万个党员,并且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的挤身于世界强国,******为什么能够受到中国人的支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

(出示:

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的解放)

(二)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过渡: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摧不垮的队伍,其中最主要的奥秘就在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彻底解放。

1.自由阅读《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2.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1)学生交流感受。

(2)师小结:

邓中夏英勇就义了,他用生命证明了******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彻底解放,他们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3.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英雄的感人故事?

指名上台讲他知道的英雄故事。

4.推荐好书:

《青春之歌》、《刑场上的婚礼》、《红岩》等革命书籍。

(1)这些书都是经过战场的洗礼,时间的冲刷,多少年下来了,这些书上的一个又一个革命英雄故事,正在一辈又一辈的传承革命精神。

(2)要求课后读读这些书,并且选一本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文,写一篇读后感,你写得越生动,说明你理解就越到位。

(三)不忘群众的利益

1.阅读《25辆马车的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小组讨论

交流感动的地方

2.阅读《胜利的秘诀》

“王者之师,所向无敌”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说: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正义的战争,人民的战争,没有攻不下的敌人,我们的胜利秘诀也就在这里。

3.阅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知道当时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哪些内容吗?

(2)出示课件,简介它的由来。

a.中国重视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我军创建之初,毛泽东针对红军中存在的问题,正式宣布红军三大纪律。

第一:

行动听指挥。

第二: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

打土豪要归公。

后来又宣布六项注意:

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

说话和气,四:

买卖公平,五:

借东西要归还,六:

损坏东西要赔。

1929年后,他将“三大纪律”的内容做出了调整,对六项注意增加了两项注意。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了统一规定,编成了一首歌。

b.学生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

4.阅读《南瓜生鸡蛋》,在小组里体会表演,讨论反映军民之间怎样的情意?

(军民鱼水情)

(四)活动总结

1.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先交流

2.教师小结: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一些近代的历史事件,一些救国的抗争事例,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对国家、民族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