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084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学案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

[网络构建]

[核心强化]

1.理解“5组”概念的分类标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是否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

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

(3)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

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电解质、非电解质:

水溶液、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5)溶液、浊液与胶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2.熟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的“3馏”、“4色”、“5解”、“16化”

3.化学用语中的“1图”、“7式”、“2模型”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解析] 

(1)瓷器是硅酸盐产品,是无机物,A正确;丝绸是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织成,蚕丝是蛋白质,B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等,C错误;中草药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错误。

(2)纳米铁粉与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A项错误;Fe(OH)3胶体为红褐色,B项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

[答案] 

(1)A 

(2)D

本考点多属于概念辨析,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是正确做答的前提和保障,如酸的概念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应注意“全部”二字,另外还需注意特殊物质如H2O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但它不属于酸,所以解答这类题目常用的方法为“特例反驳”,根据题设,列举出反例进行排除,逐一消除干扰选项,迅速筛选出答案。

[分点突破]

角度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分类思想”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同位素:

1H、2H2、3H ②同系物:

C2H4、C3H8、C4H10

③酸性氧化物:

CO2、NO2、SO3 ④混合物:

水玻璃、水银、水煤气 ⑤电解质:

明矾、冰醋酸、硫酸钡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

C.②⑤D.⑤

[解析] 2H2是氢元素的单质,①错误;C2H4是乙烯,C3H8、C4H10属于烷烃,乙烯与烷烃不是同系物,②错误;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③错误;水银(Hg)是金属单质,④错误。

[答案] D

2.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解析] A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由Na+和HCO

构成,属于盐,不符合题意;B项,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符合题意;C项,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不符合题意;D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科学家发现由磷原子构成的黑磷(黑磷的磷原子二维结构如图)是比石墨烯更好的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磷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B.黑磷属于化合物

C.黑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D.黑磷高温下在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

[解析] A项,黑磷导电类似于金属导电,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项,黑磷是磷原子形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错误;C项,黑磷与白磷均是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D项,黑磷高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错误。

[答案] C

物质分类认识中的“四个误区”

(1)“名不符实”的现象:

纯碱(Na2CO3)是盐;干冰是固态CO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等。

(2)由同种元素组成或者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分子式C4H10的化合物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物质,可能为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3)几元酸是根据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产生的H+数目决定的,电离产生几个H+,该酸就是几元酸,如次磷酸H3PO2、CH3COOH都是一元酸。

(4)酸式盐成分中一定含有氢,但盐中含有氢的不一定是酸式盐,如NaH2PO2、HCOOK是正盐。

角度二: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4.下列与胶体性质及应用无关的是(  )

A.加明矾使江水变澄清

B.自来水处理中加漂白粉

C.利用电泳的原理可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D.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解析] A项,明矾净水原理是明矾溶于水形成胶体,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聚沉。

B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在自来水处理中加入漂白粉可杀死水中的细菌。

C项,胶体电泳的应用比较广泛,生物化学中常用电泳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医学上利用血清在纸上电泳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电泳电镀则是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D项,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的原理是血液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FeCl3溶液)可使血液凝聚达到止血效果。

[答案] B

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③④⑥

[解析] 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 B

6.向含有c(FeCl3)=0.2mol·L-1、c(FeCl2)=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C.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

[解析] A项,Fe2O3显红棕色,该黑色分散系的分散质应为Fe3O4,错误;B项,向含有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项,通电时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Fe3O4胶体粒子带正电荷,不是分散系带正电荷,错误;D项,金属氧化物的直径约为9.3nm,故将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应用渗析的方法,错误。

[答案] B

看到“胶体”就注意的6个易误点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

(2)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

(5)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

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6)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解析] 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显然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分点突破]

角度一:

物质变化的判断

1.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

[解析] 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答案] A

2.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是物理变化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D.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解析] 熔融态的Al2O3导电的同时,Al3+和O2-分别在阴阳两极放电是化学变化,12C转化为14C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B项属于化学变化,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核素之间转化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D项错误。

[答案] C

3.下表中有关变化和反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 干馏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2FeCl3+Cu===2FeCl2+CuCl2不是置换反应,B项错误;木炭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木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项正确;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生成Fe(OH)3胶体,不是沉淀,D项错误。

[答案] C

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的“四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核裂变和核聚变均不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溶液中析出NaCl晶体等均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了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液化等。

(4)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角度二:

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B.鲜花店的老板用浸泡了高锰酸钾的硅土延长鲜花的保存期

C.用双氧水漂洗衣服上的污渍

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

[解析] 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是抗氧化、防腐、杀菌,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的植物会产生乙烯气体,高锰酸钾会和乙烯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可以起到鲜花保鲜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C项不符合题意;冰受热溶化,吸收周围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所以这种做法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一元有机弱酸,可用于调味、消毒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常用作电极

D.白磷的化学式为P4,它的着火点低,可用于制造擦燃火柴的纸

[解析]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A项错误;CH3COOH是一元弱酸,它是有机酸,B项正确;金刚石不导电,不能用作电极,石墨常用作电极,C项错误;白磷有毒,且易在空气中自燃,不能用于制造擦燃火柴的纸,红磷可用于制造擦燃火柴的纸,D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与应用

[解析] A项中没有写出Cl-的电子式,错误;B项中

O2-的结构示意图应为

,错误;C项正确;D项中二氧化硅由原子构成没有分子,SiO2为化学式,错误。

[答案] C

解答化学用语试题时,需要完全掌握物质的基本结构,并清楚物质的表达方式。

重点要看清每个选项中设问的落脚点,辨析相关概念并思考各类表达式的书写要点,规范解答。

[分点突破]

角度:

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与应用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B.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

KHSO4

K++HSO

D.HClO的结构式:

H—Cl—O

[解析] A项,SiO2晶体中没有分子存在,错误;B项,硫酸氢钾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阴阳离子间的离子键被破坏,电离方程式为KHSO4

K++HSO

,正确;C项,甲基为—CH3,其电子式为

,错误;D项,HClO的结构式为H—O—Cl,错误。

[答案] B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2O、Na2O的电子式都可用“

”表示

B.Cl、Br、I的+1价含氧酸的结构式都可用“

”表示

C.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都可用“CnH2nOn”表示

D.碳酸、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都可用“H2XO32H++XO

”表示

[解析] H2O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

H,而Na2O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

]2-Na+,A项错误;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别为C2H4O2、C4H8O2、C6H12O6,显然乙酸乙酯不符合CnH2nOn,C项错误;碳酸和亚硫酸均为二元弱酸,电离过程都是分步进行的,D项错误。

[答案] B

化学用语的使用“5注意”

(1)电子式:

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

如OH-为[

H]-,—OH为

H。

(2)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要注意:

①明确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②不能漏掉未成键电子对;③理清原子的排列顺序,如H

(3)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NO2,不能写成—O2N。

(4)各“式”切勿张冠李戴:

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

(5)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等符号的使用。

考向一 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判断物质的组成和类别

1.(2018·浙江卷)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钠B.蔗糖

C.氯气D.铁

[解析] 氯化钠属于电解质,A项正确;蔗糖属于非电解质,B项错误;氯气为单质,铁为单质,二者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C、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B.宣纸

C.羊绒衫D.棉衬衣

[解析] A项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项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 A

3.(2014·四川卷)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B项错误;HClO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 A

考向二 根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判断物质变化特点及用途

4.(2018·全国卷Ⅱ)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 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B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用Al(OH)3进行中和,C项正确;BaCO3能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为重金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答案] D

5.(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解析] B项,ClO2具有氧化性,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不是还原性,错误;C项,SiO2硬度大,与其制造光导纤维无关,错误;NH3易液化,液氨气化时从环境吸收大量热,作制冷剂,与其溶于水无关,错误。

[答案] A

6.(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 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B项,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C项,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有化学变化;D项,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蚊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有化学变化。

[答案] B

考向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7.(2018·浙江卷)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B.乙炔的结构简式 CHCH

C.乙烯的球棍模型 

D.NaCl的电子式

[解析]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项错误;乙炔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叁键不可省略,B项错误;C项正确;NaCl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D项错误。

[答案] C

8.(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P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Ca2+[

]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解析] B项,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错误;C项,CaCl2的电子式为[

]-Ca2+[

]-,错误;D项,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错误。

[答案] A

9.

(1)(2016·全国卷Ⅱ)联氨(N2H4)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2016·天津卷)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2016·浙江卷)已知化合物A(Fe3S4)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Mg2C3+4H2O===2Mg(OH)2+C3H4↑

(3)

 Fe3S4+6H+===3Fe2++3H2S↑+S

题型特点:

选择题 填空题

考向评析:

物质的组成分类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辨认和再现能力,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用途,化学用语侧重于Ⅱ卷规范解答。

答题启示:

①备考时抓住物质组成与分类的标准,辨析易错易混的相关概念,认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及胶体的性质。

②应用化学用语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归纳易错类型。

(对应学生用书P006)

破解“化学—技术—社会—传统文化”类型题的方法

[题型特点] 

1.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

”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本草医药、炼丹术、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

根据“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各学科在试题中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近年来这类化学试题多以文言文记载的化学知识为素材,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应用、分离提纯方法等基础知识。

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2.化学与STSE: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简称化学与STSE,一般是选择最新科技成果,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问题设计依据考纲,知识源于教材,最终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类题通常起点高,落点低,与生活、科技、环境相关。

题型多以选择题或简答题出现。

在选择题中,通过新材料、新信息的介绍,以某点信息源辐射相关知识,以判断正误来考查识记知识。

简答题要求根据化学知识和原理分析解释相关现象,对逻辑思维、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预计这类题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类型一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名师精讲]

1.熟记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

(1)明矾:

KAl(SO4)2·12H2O

(2)胆矾、蓝矾:

CuSO4·5H2O

(3)绿矾:

FeSO4·7H2O

(4)钡餐、重晶石:

BaSO4

(5)孔雀石(铜绿):

Cu2(OH)2CO3

(6)水晶、石英:

SiO2

(7)纯碱、苏打:

Na2CO3

(8)磁性氧化铁:

Fe3O4

2.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简介

(1)烧制陶器

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

传统的陶瓷多是将黏土与水的混合物通过高温烧制而成。

原料及烧制温度是影响陶瓷品种和性能的关键技术。

我们见到的许多陶瓷制品,表面光滑、不渗水,而且色彩丰富,非常漂亮,这是由于烧制前在坯体上涂了彩釉的缘故。

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了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冶炼青铜器、铁器、金器等

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

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

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铸造青铜必须解决采矿、熔炼、铜锡铅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炉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3)造纸

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

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①斩竹漂塘:

斩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

目的:

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②煮徨足火:

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目的:

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

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

⑤覆帘压纸:

然后将帘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

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

⑥透火焙干:

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

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