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053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三《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大,像距变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在50cm和12cm之间成实像,所以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A、B、C错误,D正确.

2.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答案选D.

3.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

A.照相机

B.反光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答案】B

【解析】反光镜是应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而其他的光学器件都是应用了凸透镜.

4.小刚同学站在池塘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他看到的()

A.鱼是实像,云是虚像

B.鱼是实像,云是实像

C.鱼是虚像,云是虚像

D.鱼是虚像,云是实像

【答案】C

【解析】水中的云是云彩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水中鱼的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我们逆着折射光线就能看到水中的鱼的较浅的虚像;所以二者都是虚像,只是成像原理不同.

5.小明同学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书面上,在玻璃板上滴一个小水珠,透过小水珠看书上的字,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平行于书面并逐渐远离书面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

A.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B.不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不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D.可能是放大的实像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玻璃板远离书面的过程中,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6.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

A.甲、丁

B.乙、丙

C.乙、丁

D.甲、丙

【答案】B

【解析】远视眼是因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所以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应当佩戴凸透镜.

7.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答案】A

【解析】过主光轴上的一点A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一点B,并且A、B两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可知:

AO1和O1B为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因为两个透镜完全相同,且AO1=O1B=BO2,所以BO2也是凸透镜L2的二倍焦距,所以光线再经L2折射后仍过L2的二倍焦距点.

8.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

9.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A.近视眼,小于0.05mm

B.远视眼,小于0.05mm

C.近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大于0.05mm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

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成像位置后移.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所以眼睛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10.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答案】A

【解析】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故本选正确.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错误.

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错误.

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错误.

11.放映投影片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胶片正确的插法应该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放映幻灯时,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F的像是D中的形状.

12.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D.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平面镜

【答案】D

【解析】A.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B.屏幕做的粗糙,这样光可以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能够让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投影仪成物体放大、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所以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本选项说法不正确.

13.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

A.一次放大作用

B.二次放大作用

C.三次放大作用

D.四次放大作用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物体经过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是经过了两次放大.

14.如下图所示,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若凸透镜远离白纸,看到光斑的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A.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暗    

B.光斑一直变小,亮度越来越暗

C.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 

D.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亮

【答案】A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依题意可知,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大于一倍焦距,此时的光线是交点之后的,是发散的,所以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暗.

15.如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

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

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应是远视眼.远视眼是因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所以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应当佩戴凸透镜;或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将物体远离眼睛(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前移(像距减小),使所成的像接近与视网膜上,从而看清楚物体.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发光点应当向左移,所以CD错误.

16.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40cm-30cm=10cm,故A错误;

B、根据乙图u>2f,此时光屏上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

C、虽然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但光仍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所成的像校原来暗一些,故C错误;

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向后移,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正确.

17.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8.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答案】C

【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实像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规律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减小透镜到投影片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和屏幕间的距离,才能将屏幕上较小的画面变大.

19.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

A.A点

B.B点

C.C点

D.E点

【答案】C

【解析】投影仪投出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体应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20.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

湖面的倒影B.

用放大镜看数字

C.

小孔成像D.

“海市蜃楼”

【答案】C

【解析】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Ⅱ卷

二、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在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其中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小明实验后对“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①小明回忆了物理课上曾经做过的光的______实验,猜想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色光的颜色有关,其中______光(填“红”或“紫”)通过同一凸透镜的焦距大.

②小明又根据人眼看远近处物体时眼球的厚度(中间比边缘厚的程度)不同,猜想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凸透镜的厚度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经过材料相同但厚度不同的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根据此实验现象可知,对光线会聚能力最强的是透镜______.(选填A、B或C).

③小明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可能与制作凸透镜的材料有关,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该猜想,在下面写出实验的简要做法及如何判断.

简要做法:

______

如何判断:

______.

【答案】

(1)11.0;

(2)放大;幻灯机;靠近;(3)①色散;红;②C;③用太阳光聚焦法分别测量三只外观相同,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凸透镜的焦距,进行比较;三种材料制成的老花镜的焦距不相同,说明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凸透镜的材料有关.

【解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此时2f>u>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增大,则应减小像距,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3)①根据光的色散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红光被偏折的程度小,紫光被偏折的程度大,当红光和紫光分别平行射向相同的凸透镜时,红光的会聚点,也就是红光的焦点距离透镜远,而紫光的焦点离透镜近,所以红光的焦距大.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凸透镜越厚时,折光能力越强,焦距也就相对越短,C是最厚的,所以C对光线会聚能力最强.

③用太阳光聚焦法分别测量三只外观相同,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凸透镜的焦距,进行比较.三种材料制成的老花镜的焦距不相同,说明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凸透镜的材料有关.

2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同一高度;

(2)①10;②小于;大于;③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解析】

(1)为了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调节发光体、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高度.

(2)①由表中第3此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可知,此时u=2f=20cm.则f=10cm.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②因1、2次实验中像距小于物距,则

<1,

<1,所以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小于1;

同理当像距大于物距时,

=2>1,

=5>1,所以,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都大于1.

③第1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2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3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1;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1,

4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2,

5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5:

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5,则由此可得出结论:

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三、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23.为什么雨过天晴后花农们要及时将塑料棚上的积水放掉?

【答案】下雨后,在塑料棚上的积水就像一个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凸透镜”,阳光通过这些“凸透镜”会聚,照到蔬菜上,被照蔬菜可能会被烤死,所以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的积水放掉.

【解析】下雨后,在塑料棚上的积水就像一个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凸透镜”,阳光通过这些“凸透镜”会聚,照到蔬菜上,被照蔬菜可能会被烤死,所以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的积水放掉.

四、计算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24.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

【答案】解:

由图可知,△ABO∽△AB´O,

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

答:

像高h2为

【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