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972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ppt

任课教师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系季凯文,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StanleyFischer:

“你在初级经济学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你需要知道的全部东西。

但仅仅为了理解这些东西及其限定条件,你必须继续学习。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比较迅速,在继续学习中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

微观经济学在理论上有较多的共识,可以构建体系,而宏观经济学则学派林立,没有哪一个得到普遍的接受,也没有哪一个遭到普遍的拒绝,没有一个公认的体系,流派间论战不断。

Parkins(1992):

宏观经济学研究相当于登山运动,不同的登山队从不同的路线攀登。

没有一个登山队看到过这座山的山顶,因为它一直处在云雾遮掩之中。

不同的登山队有时会在不同路线的交会处相遇,简单交流信息后又分手继续前行;在除去尘霜之后,各队还可能偶尔发现前人留下的足迹;有时一个队员走失了,或从此失去踪迹,或加入攀登速度看起来更快的另一队;有些路线后来证明是死路,但这也是有用信息,因为后来者不需重走;有时一个队宣布登顶,但云开雾散后发现前面还有更高更险的山峰。

所有的队员都受到雪崩的威胁,担心随时被它冲下;在前进的道路上往往有各种料想不到的障碍,各队经常不得不改变路线。

宏观经济学被要求解释经济现象,解决宏观经济问题,而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多样性及“与时俱进”的特点则为宏观经济学多样性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各种流派在彼此间的交流和交锋、攻击和辩护之中向前发展。

“一旦战场上没有了敌人,老师们和同学们就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睡着了。

”J.Mill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宏观经济学保持了不断发展的势头。

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前的主流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和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

马歇尔和庇古)。

理论上,主流的古典经济学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自由竞争,由市场中的“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的市场经济。

具体说,商品市场上价格自动调节供求,不会出现普遍性的过剩;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可自动调节劳动力的供求,而不会出现全面性的失业现象;所有人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对个人私利的追求导致社会利益的提高,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价格可调节市场供求相等、调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政府的最好政策是自由放任。

一、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经济学观点与现实出现了矛盾。

现实:

1929-1933年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范围之广没有哪个国家幸免。

生产下降;企业、银行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解决失业成为政府急于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危机说明市场经济不能平滑地自我调节,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持续存在的大量失业及经济危机的发生而陷入危机。

琼罗宾逊称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次危机”。

例:

19291933大萧条,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简称通论。

该书引起了经济学界和政界的巨大反响,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问题,要用“看得见的手”才能解决问题。

“看得见的手”: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政府没钱可以发国债,用以刺激经济回升,从萧条中摆脱出来。

凯恩斯举例:

“假设财政部用旧瓶装满钞票,然后以此旧瓶,选择适宜深度,埋于废弃的煤矿中,再用垃圾把煤矿塞满,然后把产钞区域的开采权租给私人,让私人企业把这些钞票再挖出来,如果能够这样办,失业问题就没有了;而且影响所及,社会之真实所得与资本财富,大概要比现在大许多。

”,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产生的三大历史背景

(1)震撼世界的20世界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2)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后人把他的理论概括为“挖坑理论”:

即雇200人挖坑,再雇200人把坑填上,这就是创造就业机会。

以挖坑比喻有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举办,如修公路,建基础设施等。

经济学从微观理论走向了宏观,从个量走向了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从凯恩斯开始。

以凯恩斯理论为指导,各国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他的思想带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次繁荣。

美国、英国和整个西方国家从衰退中走出来,出现了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在菲利普斯曲线的认识基础上制定的。

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

其基本观点:

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得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从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四、凯恩斯关于货币本质和特征的理论,货币的本质:

凯恩斯是一个典型的名目主义者,他认为,计算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基本依赖于计算货币而存在。

所谓计算货币是一种以计算单位表示的符号或称号,因此,由他派生出的货币本体不可能具有实质价值。

没有实质价值的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履行债务和作为一般购买力的表现形式,是因为货币是国家的创造物。

国家可以创造货币,就有能力干预经济。

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交换媒介和储藏财富两个职能。

货币储藏财富职能对经济起着重要的实质性影响。

货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生产弹性等于零;替换弹性近似等于零或几乎等于零;具有周转灵活性而且保藏费用低。

货币的这三个特征使货币需求旺盛而且不容易压制,但用自然力量又无法扩大货币生产,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发生尖锐矛盾。

缓解这一矛盾的可行办法是:

借助国家权力,增加货币供应。

五、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是自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渠道。

货币需求是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自三个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是收入的递增函数,相对稳定,可以预计;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极为敏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难以预计,在特殊时期,还会发生不规则变动,出现“流动性陷阱”,或“通货恐慌”,“清算恐慌”。

六、凯恩斯的利息理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是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的周转灵活性而得到的报酬。

利率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

利率不能单独起到自动调节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的目的,但是利率对总储蓄量、总投资量、总消费量都有重要作用。

高利率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七、凯恩斯的储蓄理论,凯恩斯认为,决定和影响个人储蓄的因素除了人们的心理偏好、社会习俗等主观因素外,还有人们的收入水平等客观因素。

由于人们通常维持其习惯的生活标准,因此,人们具有”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的心理规律。

储蓄过度会引起投资减少,通过投资乘数效应,会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从而产生紧缩经济的不利影响。

八、凯恩斯半通货膨胀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多环节传到机制:

MRIYCP这个机制并不总是畅通的,有时候某个环节会发生梗阻,因此,货币量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是间接的、非确定关系,物价水平不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同比例变动。

并不是任何货币数量的增加都具有通货膨胀性。

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充分就业。

在达到充分就业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增加就业量和产量的同时,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物价上涨幅度小于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幅度,此时出现的是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点之后,货币数量增加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此时物价水平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增加。

在现实经济分析中,非充分就业是常态,因此,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利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加就业、产量和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