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南京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南京市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
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2.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
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4.已知:
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Y>Z
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
1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
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11.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6:
1
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1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13.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4.苏州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
19:
7:
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5.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B.Cl2C.O2D.N2
16.“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17.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1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
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9.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多
D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A.AB.BC.CD.D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
1
D.乙不是化合物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请回答。
(1)如图1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图2中的__________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填字母);若用下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请将方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
(4)25g石灰石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与盐酸不反应,也不溶于水),生成8.8g二氧化碳,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22.有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同学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1)若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证明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2)若观察到B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则无色气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
(3)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并不能确定原无色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
23.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
“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5.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
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性质见下表:
熔点
沸点
热稳定性
其他
101℃~102℃
150℃~160℃升华
100.1℃分解出水,175℃分解成CO2、CO、H2O
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C2O4)
(1)下图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c.若选装置a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
(2)下图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CO、CO2的装置.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气囊的作用是___.
②证明存在CO2的现象是___,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___.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
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
___.
2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
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甲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____。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如果_____________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27.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分析】
(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甲组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乙组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
③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丙组
④,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
3Fe+2O2
Fe3O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
28.根据图1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以纯净物为原料用装置A制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NH3,氨气应从________口进(选“b”或“c”),若检验NH3是否集满,需将湿润的________色石蕊试纸放在____________管口。
(4)医用H2O2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若需要控制该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序号)。
某学生利用烧杯、球形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等组成制取氢气的装置(如图2),根据图2回答以下问题。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实验前,该装置B处应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7)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只需回答一点)。
(8)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写出操作过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
47,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
故选C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选项错误;C.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故选B。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是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记为32,空气约29,故密度比空气大,不符;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氧气有关,不符。
故选B。
【点睛】
和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测。
4.D
解析:
D
【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Y和Z活泼;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活泼。
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Y>Z,故D正确。
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甲的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2;故选C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故选C。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程式:
2y+16x=m,y+35.5x=n.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
;
故选D
【点睛】
要想解答好该题,首先要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再结合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书写出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然后再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根据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结合题干给出的它们的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试卷的前言给出的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即16),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出x的值即可。
9.C
解析:
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未知的数值为37g﹣25g=12g。
因此:
A、该反应为:
X+Q→Y,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A错误;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B正确;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
5:
25=1:
5,故D错误;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详解】
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错误;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12:
3:
8,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错误;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
A
【解析】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B.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C.蒸馏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13.B
解析:
B
【解析】
A.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
故选B。
14.B
解析:
B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
=228:
19:
98:
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15.A
解析: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16.C
解析:
C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O2的发生装置,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O2密度比空气稍大,且不易溶于水,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