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218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的含义广泛,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等。

比喻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借代

修辞手法

互文双关叠字夸张顶针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达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

技表现手法

巧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用典抒情

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构思技巧

无理而妙结构对比抑扬照应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作用:

诗歌中使用比喻修辞可以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如: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诗人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比拟(拟人、拟物):

作用:

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生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致。

“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3.排比:

意义相同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

节奏鲜明,渲染气氛,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语言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强化思想内容,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例如: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

句子形成排比,且每个句子内部亦然使用排比修辞手法,可谓排比之经典。

例如:

“诗书半屋,烟雨一窗,案台三尺风云起”中“诗书半屋,烟雨一窗,案台三尺”

三个结构相似的词组构成排比,让人读起来顿感气势高昂。

再如:

《红楼梦》之《红豆曲》(宝玉)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绿水悠悠,绿水悠悠......

这是宝玉所咏之曲,每句用“不”字写女儿的相思愁怨,“滴不尽”“开不完”“睡不

稳”“忘不了”排比而下,写出了绵绵不绝的愁思。

4.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

题不需给予答案,让读者去思索体会的修辞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作用:

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凌波:

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

在苏州南十时许。

芳尘:

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

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

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

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

四五月梅子黄熟,期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全词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罗大经《鹤林玉露》:

贺方回有“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例如:

[双调】蟾宫曲·怀古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全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并且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的内容。

又如: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以设问开篇,似屈原的《天问》,起得奇逸,既引人想象,又把个人的率真的性

情、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充分表达出来了。

又如: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诗中提问,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过渡到揭示原因——源头有活水,把心灵澄明的

原因——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的道理和盘托出。

又如: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在词的最后进行设问,不仅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而且表明了词人准备以垂暮之年挑

起北伐中原、收复失土这副重担的心情。

再如:

摸鱼儿⑴·雁丘词(金.元好问)

乙丑岁⑵赴试并州⑶,道逢捕雁者云:

“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⑷,号曰“雁丘”⑸。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⑹,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⑺?

天南地北双飞客⑻,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⑼。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⑽?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⑾。

招魂⑿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⒀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⒁。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⒂,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2] 

注释:

⑴《摸鱼儿》: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乙丑岁: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⑶赴试并州:

《金史·选举志》载:

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

明昌元年罢免乡试。

府试试期在秋八月。

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⑷识(zhì):

标志。

⑸雁丘:

嘉庆《大清一统志》:

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

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⑹无宫商:

不协音律。

⑺直教:

竟使。

许:

随从。

⑻双飞客:

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⑼“就中”句:

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⑽“君应”四句:

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⑾“横汾”三句:

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

汉武帝《秋风辞》: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平楚:

楚指丛木。

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⑿“招魂”二句:

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

招魂楚些(suò):

《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

何嗟及:

悲叹无济于事。

山鬼:

《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⒀暗啼:

一作“自啼”。

⒁“天也”二句:

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⒂骚人:

诗人。

[3] 

作品赏析:

词的上阙开篇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

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

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

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

“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

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

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

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

词的下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三句写葬雁的地方。

“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

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

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这是作者对殉情大雁的礼赞。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5.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

加强语气,激发思考,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如: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词人以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自己旷达的情怀。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可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带抽象、特征代本体。

作用:

使用借代修辞,可以使诗歌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以“绿”“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以“绿肥红瘦”写叶的茂盛和花的

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以“丝竹”代指音乐。

7.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特征、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

能更鲜明、更突出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使感情表达更强烈。

例如: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词句以夸张的手法,一气呵成,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又如: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展开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雄奇壮观景象,撼人魂魄。

8.双关:

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

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

作用:

表达感情委婉含蓄。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

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

(1)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

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

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联想丰富,意境超然,言简意远,妙不可言。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

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3)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三)隐语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

如:

(1)《红楼梦》第五回: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远成为人生的憾事。

如泣如诉,动人心魄,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

语义双关是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

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例如: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①杨柳:

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

柳直荀,原名柳克明。

1889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中兰村。

②飏(yáng扬):

飘扬。

③重霄九:

九重霄,天的最高处。

我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

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一八九八——一九三二),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

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

一九三○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一九三二年九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

一九五七年二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作者,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里的“杨柳”表面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烈士;“轻飏直上重霄九”即指杨花柳絮的飘落,也指杨开慧、柳直荀的牺牲。

诗人以此委婉地表达了对两位烈士的赞扬和怀念之情。

附录: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

  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

“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

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

  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

  《子夜歌(其二)》: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

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

南朝民歌《作蚕丝》:

“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

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匹”同样蕴涵着两情相悦的寓意,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9.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

渲染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例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惊”、“鸣”互文,意思是:

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

的眠蝉,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又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

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

死去的都是‘将军’,胜利归来的都是‘壮士’。

正确翻译是: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这样既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又可以让读者想象到花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

”,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

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

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

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

(同上)

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去鬓并帖上黄花。

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同上)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

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子无二,又在“关山度若飞”的征旅之中,就更不易被认出是女性了。

并非象有些教参上说的“扑朔者为雄,迷离者为雌”,如那样,“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将无法解释。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为了节省文字,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⑹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西湖初晴雨后》)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如:

⑼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

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⑽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⑾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见义。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

它们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这种朦胧的色调,表面上似乎与酒家歌舞喧闹的气氛很不协调,但它却最本质地烘托了这喧哗热闹背后的空幻、悲凉和冷漠。

它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

⑿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

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

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

如:

⒀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⒁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同上)

⒀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⒁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只学了什么。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有时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四种形式:

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多句互文。

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 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例如:

1、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2、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