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190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2014年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2013年11月

目录

一、化工行业弱势复苏3

二、化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不振双重压制4

三、稀缺性驱动磷资源价值稳步提升8

四、环保趋严,农药供需偏紧,景气度向上10

五、“十二五”规划实施推动民爆行业稳步增长17

1、铁路公路基建建设加快,民爆下游需求稳定18

2、原料成本下滑,民爆行业盈利水平提升21

3、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带动区域性民爆产品需求22

4、民爆行业并购重组持续,上市龙头企业受益23

六、“单独二胎”政策利好纸尿裤化工材料相关企业25

七、2014年投资策略26

一、化工行业弱势复苏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化工行业下游消费低迷,内外需求不足,化工行业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14.05%,较2012的10.47%有所回暖,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也从2012年的-7.40%上升至10.21%;而化工行业销售利润率仍处于低位小幅波动,毛利率持续小幅下滑,可见在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化工行业受供大于求的影响,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尽管化工行业至年末有所企稳回暖,但仍处于弱复苏运行态势。

从化工行业PPI指数看,今年上半年呈现持续回落的态势,至第三季度末走势有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很小。

从PMI指标看,PMI震荡至三季度有明显的回暖,且PMI新订单在三季度也出现明显回升,PMI产成品库存呈下滑态势,可见2013年库存量逐步得到释放,需求在缓慢恢复。

展望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可能呈缓慢复苏的态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国外化工下游行业对化工品的需求难以出现大幅的回升,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度仍将呈现低迷态势,产品价格将维持低位盘整,从而化工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和毛利率都处于低位。

二、化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不振双重压制

由于化工行业产业链长而复杂、细分子行业多、企业分散程度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强,以及政府的过度激励,导致化工行业的高速增长,多数子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况,而从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状况来看,未来国内外经济仍然处于弱复苏的态势,需求很难有大的提升,14年很难通过高增长迅速消化过剩产能,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国家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对化工行业的投资将逐年减少,同时出口也受到欧盟等消费核心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还有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资源与能源成本下行,以及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化工行业竞争加剧,需求增速将放缓,将长期处于去产能过程。

因此我们判断14年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难以改变,化工产品的供给依然处于充足状态,从而将抑制产品价格的上涨。

化工行业的下游主要应用于房地产,汽车,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

房地产景气度将影响化工行业中塑料、PVC、纯碱等建筑原材料的需求。

受国家地产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增速放缓,2013年1-10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5.7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46%,2014年国家对地产的调控依然不会放松,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汽车产业作为化工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其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相关的塑料、轮胎、化纤等化工产品需求情况。

我国的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的增速也已经跌至低位,虽然我国的汽车人均保有量相对较低,但我国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已经难以支撑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14年汽车产销量将维持低位增长的态势。

家电、纺织行业景气度影响化纤、塑料以及新材料等化工产品的需求。

14年国外经济依然不是很乐观,对于我国纺织服装和家电产品的出口依然有很大的压力,在加上内销表现平平,14年纺织服装和家电行业复苏缓慢。

在这些行业发展复苏缓慢的情况下,14年化工产品的需求将依然维持低迷的态势,化工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企业的盈利难有大的改观。

三、稀缺性驱动磷资源价值稳步提升

我国磷矿资源储量较大,2009年磷矿石基础储量位居全球第二为37亿吨,其中资源储量为170亿吨,但我国90%以上的磷矿石品位低于26%,平均品位仅为16.85%,远低于俄罗斯、摩洛哥、美国等国家30%-39%磷矿石品位。

除少数富矿可直接作为生产磷复肥和黄磷的原料外,大部分矿石需经选矿才能利用,选矿成本较高。

我国磷矿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贵州、云南、四川、湖北四省的磷矿储量占我国保有储量的66%,其中四省30%品位以上的富矿储量占我国富矿总储量的97%。

我国磷矿主要分布在以下8个区域:

湖北的宜昌地区、胡集地区、保康地区、四川金河-清平地区、云南滇池地区和贵州开阳地区、瓮福地区。

除了湖北宜昌临近长江外,云南和贵州均地处内陆,运输不便。

可见我国磷矿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运输成本较高。

我国磷矿石贫矿多富矿少,难采难选,且矿山开采秩序混乱和地方政府疏于管制,多数中小磷矿企业受利益驱动采用“采富弃贫”的开采模式,造成磷矿资源的严重浪费,我国少数大型磷矿企业的磷矿回采率可达80%-95%,而小型企业的回采率仅为3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2012年我国磷矿石产量为9529.60万吨,较2011年增长了17.32%,2013年1-10月份国内磷矿石产量为8584.23万吨,同比增长了10.40%。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调查,我国磷矿的可采储量21.11亿吨,基础储量40.5亿吨,资源量127.32亿吨,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国的可采储量能够开采的年限已不足30年,而且磷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线,因此磷矿资源稀缺性将逐步提升。

磷矿资源的稀缺性将驱动其价格长期呈上升趋势。

由于磷矿石主要下游为磷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磷资源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和相关磷矿省份相继出台政策,积极推动磷矿行业整合,规范开采秩序,控制混乱的开采局面,减少资源浪费,对于磷矿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磷矿资源将会向一些国有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集中,如云南云天化、贵州瓮福、兴发集团等少数大型磷矿企业,而那些无证开采和规模较小等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开采企业将被关闭、取缔或整合,这将会减少磷矿石市场的供应量。

在供应量减少、磷矿石企业集中的情况下,未来国内磷矿石价格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013年受磷肥出口低迷影响,磷肥企业以消耗磷矿石库存为主,对磷矿石采购采取随用随采的方式,磷矿石的需求较为平淡,价格下滑,目前磷矿石价格已处于低位,而磷肥企业的库存也消耗的差不多了,2014年磷肥企业将逐步开始补库存,磷矿石的价格将稳步回升,磷矿石企业的盈利情况将好转。

目前我国的湖北30%磷矿石船板含税价格430元/吨,而国际磷矿石到岸价价格约135美元/吨,折合人民币约822元/吨,是国内磷矿石价格的近2倍。

造成国内国际价格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主要是国家保护国内的稀缺资源,限制磷矿石出口。

虽然国内的磷矿石价格短期内不能与国际接轨,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磷矿石价格尚处于低估状态,未来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四、环保趋严,农药供需偏紧,景气度向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可见未来环保执法日益严峻,尤其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化工行业的监管将不断加强,部分污染较大的化工子行业将成为污染治理重点。

农药属于化工行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子行业,且与人们的生活饮食密切相关,未来将是监管核查的重点,环保政策的实施将带来农药供应的减少,供需矛盾会有所改变,我们建议关注草甘膦、百草枯等相关的龙头企业的投资机会。

第一,农药的下游是农业,在防治虫害、保障农作物稳定生产方面不可或缺,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

近几年受气候等影响,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频繁发生,以及近几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药市场需求稳定。

而且我国人口数量多,加上未来“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粮食压力增大,在粮食种植面积有限的情况,必须依靠农药、化肥等来确保粮食的增产。

预计2014年农药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第二,环保核查趋严,供应减少,而转基因作物高速发展,推动草甘膦需求大增,草甘膦价格趋势向上。

2013年5月,环保部下发《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宣布将按照“企业自查——省级环保部门核查初审——环境保护部复核”的顺序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并发布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名单公告,该核查行动将由今年开始,并持续至2015年底(每年一次)。

尽管环保核查最终结果还没出来,《农药行业水污染物标准》也尚未制订出台,但在国家环保政策的主导下,未来农药监管趋严是确定的,部分草甘膦中小企业将被关闭或兼并,草甘膦行业的集中度大幅提高,市场供应趋紧,同时环保治理成本增加,而全球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迅猛发展,预计未来5年全球草甘膦消费量将达到110万吨,年均增速达10%,在这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草甘膦价格长期向好,预计2014年草甘膦龙头企业仍将延续高增长。

第三,百草枯原料吡啶受反倾销影响,成本价格维持高位,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百草枯新增产能,供应收紧,同时由于百草枯无可替代的除草特性,需求稳定增长,受此三种因素共同推动,未来百草枯景气度持续提升。

百草枯属于快速触杀型灭生性联吡啶类除草剂,是目前全球消耗量第二位的除草剂品种,用量仅次于草甘膦,由于其杀草谱广、起效速度快、使用方便、不杀根、能保持水土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且,通过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起效,能让与之接触的任何植物绿色部分发生枯萎的除草特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替代品。

全球百草枯产能80%集中于我国,而我国的百草枯产量80%用于出口,但是百草枯的原料吡啶生产技术难度大,产能主要集中于少数公司手中,我国每年进口量大概占20%左右,主要来自印度、日本等。

由于在生产吡啶的过程中会联产3-甲基吡啶,联产比例2:

1,而国内目前没有3-甲基吡啶配套产业链,因此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导致目前国内吡啶企业开工率大概40%-50%,而相反,国外企业主要以3-甲基吡啶产业链为主,他们将自身不需要的吡啶低价销售至国内,导致国内吡啶价格下跌,吡啶生产企业盈利受损,进而引起反倾销调查。

近期商务部终裁决定自11月21日起,对原产于印度和日本的进口吡啶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反倾销的裁定。

根据公告,自今年11月21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上述产品时应依据公告中列明的各公司税率向中国海关缴纳反倾销税。

公告明确,对印度公司的反倾销税率为24.6%至57.4%,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吡啶的反倾销税率为47.9%。

这将导致吡啶进口受限制,从而导致供应紧张,推动下游百草枯价格上涨。

2012年5月10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第1745号,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仅保留母药生产企业水剂出口境外使用登记,允许专供出口生产。

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政策的发布将导致未来百草枯供应的大幅减少,且因百草枯水剂目前无理想替代,需求量大,而百草枯水剂停止生产和停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存在时间差,导致很多制剂厂家、贸易商积极囤货,为未来停产后的两年销售囤货,导致百草枯需求大增,价格持续上涨。

2014年随着停产时间的临近,后续经销商囤货积极性将加剧,百草枯价格将持续上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