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827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docx

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2019北京高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

文学文本阅读

1.东城区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喜欢读沈从文

①沈从文说:

“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

”这也许是他的由衷之言。

他一生的命运,均与美的追求相关,为了这种追求,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②正是为了追求美,他自湘西凤凰古城走出,一无学历,二无靠山,三无显赫声名,只身闯入陌生的北平古城。

那年他20岁,住在湖南会馆的一间潮湿小屋中,冬日严寒,他用冻肿的手写小说。

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

“找沈从文。

”“哎呀,你就是,原来这么小。

”这人是郁达夫。

因为看过报上他的文章,特来看他的。

郁先生领他去餐馆吃了“葱炒羊肉片”,回来,将一条浅灰色羊毛围巾和吃饭后找回的三元二毛几分零钱留给了他。

沈从文感动得“伏在桌上哭了起来”。

③这个小故事得自黄永玉先生的一篇文章,它深深感动了我,为我揭开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这奇迹的序幕,也使我窥见了他善良温和品格的影子,以及老一辈作家对待后来者深情关怀的感人细节。

而沈从文在成为“大作家”之后,对待后来者,对待每一个年轻人,包括素不相识来访者的那种平易近人、体贴入微的亲切与慈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④对此,我有亲身体验。

⑤那是1981年5月,我去北京为《海鸥》月刊约稿,拜访几位曾在青岛住过的老作家,其中便有沈老。

没有人引荐,事前无约定,便贸然叩开他的门。

那是他新迁去的居所,并不宽绰,小小的厅,摆着张方桌,他正坐在桌边埋头写什么,原来,是为湖南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小说、散文选写序。

我和同去的刘禹轩兄坐在方桌两侧,听他侃侃而谈。

他夫人张兆和沏来了清茶,那茶壶很讲究,与桌上小小的烟灰缸同样精致。

这时候,他已高龄,白发稀疏,脸面红润,神采奕奕。

除了说明来意,我们几乎没提什么话题,他却滔滔不绝,谈锋甚健。

一口湘音,细而快,许多话是听不懂的。

但是他那热情,那喜悦感,那亲切如对老友的情绪深深打动了我。

这哪像是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简直像是对久别重逢的老友或亲人。

当谈到白先勇、金介甫,他站起身来,走到墙边,指着壁上悬挂的他与白先勇一起照的相,喜悦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外界有人说,他改行做文物研究是出于自愿,仿佛他对被切断了创作生涯毫不介意似的,从他的这种情绪可以看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只由于他是个心地宽宏、性格温和的人,把一种痛苦藏在内心,从不诉之于牢骚,只是独自默默忍受罢了。

⑥沈从文是位多产作家,多产而优质。

他的每一篇作品都要经过反复修改,一丝不苟。

他的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情境优美,语言讲究,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欣赏,代表作《边城》便有很浓的诗意。

欣赏他的作品,我以为可把握的两点是:

内容上,如他自己所说:

“我只想造希腊神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形式上呢,则是诗意美的追求。

“有诗意还是没有诗意,这是沈先生评价一切人和事物的唯一标准。

”这是他的学生汪曾祺先生说的。

⑦我读得较多的是他的散文。

《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这些散文集子,都是以他家乡风土人情为背景而创作的,以他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题材。

汪曾祺说:

“沈从文是一个风景画大师,一个横绝一代、无与伦比的风景画家。

”这个评价毫不过分,风景,尤其是水边风景,是他最拿手的。

他自己也说,他的最好的作品都是在水边写的,却又不限于此。

由于他习惯于什么都去看看,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看到它的美,它的诗意。

他的散文中有着底层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细节,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况味。

《从文自传》就不仅是他的个人经历,而且是湘西一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细致、生动、质朴、感人。

⑧在他被夺去了那天才的笔,寂寞多年之后,在他过完了追求美的一生,悄然离世之后,我意外地读到他的一些书信,这便是他夫人和儿子编选出版的《从文家书》。

从书信中,我读到了一些更为感人、自然的优美散文,感受到他那赤子之心的人格美。

下面这段话摘自1938年他从昆明写给夫人的信:

⑨“夜已沉静,然而并不沉静,雨很大,打在瓦上和院中竹子上。

电闪极白,接着是一个比一个强的炸雷声,在左边右边,各处响着,房子微微震动着,稍微有点疲倦,有点冷,有点原始的恐怖。

我想起数千年前人住在洞穴里,睡在洞中一隅听雷声轰响时所引起的情绪,同时也想起现代人在另外一种人为的巨雷响声中所引起的情绪,我觉得很感动。

唉,人生,这宏大声音,令人对历史感到悲哀,因为它正在重造历史。

⑩我还想抄下《湘行书简》中的一段文字:

⑾“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

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

⑿这便是沈从文,这才是沈从文。

他的敏感和感动,是他身上最闪光的亮点,是他的人格美之所在,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方面,远远超过他作品的文字之美。

(取材于耿林莽的同名文章)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衷”解释为“发自肺腑的”,表现了沈从文在经历了坎坷之后对美的深刻认识。

B.“贸然”解释为“轻率地,不加考虑地”,写出了作者拜访沈从文时的莽撞与无礼。

C.“侃侃而谈”解释为“从容不迫地说话”,表现出沈从文对文学创作事业的热爱。

D.“悄然”解释为“寂静无声地”,表达了作者对一代文坛巨匠离世的怜惜与哀痛。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插叙郁达夫请沈从文吃饭一事,意在表明文学前辈对后来者的深切关怀。

B.第⑦段写到沈从文的散文像一幅幅风景画,主要原因是他的家乡山水十分秀丽。

C.第⑿段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人格之美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其文字平淡无奇的惋惜。

D.文中两次引用汪曾祺的话,侧面突出了沈从文对自然风景中蕴含的诗意美的热爱。

20.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作者从沈从文的书信中“读到了一些更为感人、自然的优美散文”,请从“感人”“自然”这两个角度,赏析第⑨段的内容。

(5分)

 

21.文章题目为《喜欢读沈从文》,结合整篇文章,说说作者都“读”出了哪些内容。

(6分)

 

22.作者评价沈从文的小说有“很浓的诗意”。

你如何理解小说的“诗意”?

请结合沈从文的《边城》或其他作家的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6分)

 

18.(3分)B

19.(3分)A

20.(5分)答案要点:

(1)感人:

①沈从文敏感于生活细节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1分);②沈从文的赤子之心(1分);

(2)自然:

①自然之景(1分);②白描手法,语言风格不饰雕琢(1分);

(3)结合第⑨段内容,具体、恰当。

(1分)

21.(6分)答案要点:

沈从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1分):

①关怀年轻人(1分);②心地宽宏,性格温和,默默承受人生挫折(1分);③对“美”和“人性”有着执着追求(1分);④对自然和人有着敏感和感动(1分);⑤对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1分)。

22.(6分)答案要点:

①对“诗意”的理解(2分):

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可以从“真”“善”“美”中的任意一个角度解读。

如真实、真诚、自然地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性的善与高尚,运用某些艺术手法创设美的氛围等。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皆可)

②结合《边城》(或其他小说作品)具体内容(2分)说明是如何体现出“诗意”的(2分)。

 

2.西城区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十八岁的旷野

小师傅叫细刻,只有十八,和我同岁,而我得叫他师傅。

在知道他的实际年龄后,我喊师傅就不大情愿了。

我跟在他身后,看他将漆熟练地刷在门框上,刷子翻飞,漆薄而匀。

刷完后他扭回头,脸上有得意之色。

我撇嘴,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刷漆吗,用不了两天我就会刷得比你好!

看我不服,又领我走到另一个房间。

一扇未完工的木门架在工作台上。

他拿起刨子,闭上一只眼。

刨子在木门上轻快地滑翔,刨花像浪花一样翻卷,木头的清香塞满了我的鼻孔。

他吹着口哨将刨子交给我。

我整个身子俯在木门上方,双手端平刨子,然后向前推进,刚推了不足二十公分,卡住,拿起刨子再推,再卡住。

我满头大汗地抬起头他眉梢眼角里满是挑衅,好像在说,怎么样?

服不服?

我从背包里拿出素描纸,对着他刷刷几笔,一幅肖像出现在纸上。

他瞄了眼,不屑地说,怎么把我画成这样?

后来,他刨木门,我就在旁边看书,看《诗潮》,看《十月》。

他偶尔看一眼封皮,嘴撇得能跨过鸭绿江。

他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诗人,你能为它做首诗吗?

我瞧一眼那棵梧桐树,一棵破树有什么妤写的?

既没开花,也没落叶。

我涨红了脸说,你也知道诗?

这叫实习吗?

考进这个学校,而且学习装饰设计专业,刚入校两个月,学校就将我们扔到这个工地,美其名曰:

初步感知。

日子就像窗外无精打米的梧桐。

小师傅今天对着块小木料雕刻。

我坐在旁边的一块木板上,大声朗读海子的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小师傅的刻刀上下翻飞,偶尔他会将那块惨遭蹂躏的木块举到眼前,反复地看。

他当我不存在可以,怎么可以漠视海子?

小师傅只会背《咏鹅》,他也许根本不知道海子这个人。

百无聊赖,我又拿出素描纸,细细端详他,擦了又改。

发现他正盯着我看,我长舒一口气,师傅,没把你画丑吧?

他点了点头说,太俊了,这还不是我。

到底哪里不像了?

他慢声细语地说,你画的人在想什么?

我一愣,我怎么知道?

他说,你都不知道他想什么,怎么能画得像呢?

我把嘴张得老大。

这好像应该叫神韵,教画的老师曾说过。

与此同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条龙的龙爪正努力张开着伸向我。

龙鳞片片都微张着,龙头高昂,龙目奋睁,龙尾遒劲。

底座是朵朵祥云。

云的线条柔和,龙则恣肆张扬。

龙嘴里还含着一颗龙珠。

我看呆了,小心地伸出手指,拔转那颗木珠。

木珠轻盈地旋转起来,像踮着脚尖跳舞的少女。

我心拖怒放,搂过那条龙细细抚弄。

他说,大小姐,慢着点,我还得打磨呢。

我有些疑惑,这还用打磨?

小师傅说,不仅要打磨,还要上漆。

我结结巴巴地问,师傅,你能雕小的吗?

项链坠那么小。

再后来,我马不停蹄地跟在他后面刷漆,打排钉,弹线,创木板,忙得不亦乐乎。

他总是表现得一本正经,说,你得动脑子想想如果是你,这儿你想怎么设计,那儿你又想怎么设计,知道了吧?

我说,我学是因为你,我以后断然是不干这个的。

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再接到一套图纸,设计师的名字是你,你说会怎么样?

说完,他好像还充满了遐想似的咂咂嘴。

工地外面是大片的旷野,绿草新鲜逼人。

此后的很多天,他常常在旷野里独坐,或者看天,或者叹气。

春节将至,工地还没放假,小师傅竟提前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打。

有人说,他走前在工地前的旷野里,一个人坐了半夜。

春节过后,我拿出小师傅的肖像,左看不像,右看不像。

果真不像小师傅。

有股热血直冲脑门,我支起画板开始重画。

小师傅紧锁的眉头,抽动的嘴角,偷偷的笑,不屑,羞,窘。

小师傅恨铁不成钢的苛责。

小师傅轻快的口哨,躲避的眼神,…我拿笔的手颤抖不止,我决定去找小师傅,当面将这幅画交给他,问问他,现在像他了吗。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五个小时的大巴,再转乘一辆当地蹦蹦车。

蹦蹦车将我甩在大山的脚下,扬长而去。

“姑娘,你是想进山吗?

”我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我们是一个寨子的一细刻他师父的女儿,叫精雕,和她爸闹翻了。

她不同意嫁给细刻了,说怕耽误他。

她爸一着急,得了场大病,接着瘫痪了。

细刻这孩子,跟师父亲着呢。

也是,他亲爹娘也够狠心的,把这孩子扔山上,要不是他师父,细刻早就冻死了,要不就被狼吃了》听说细刻灵光得很,什么都一学就会,城里人都看重他呢。

他骨头里可能就是城里人!

我找到了小师傅家,精雕不在,小师傅正在喂鸡。

这个院子和别的院子一样,都是石头屋子木栅栏,还有个木匠的工作台。

小师傅看见我,一脸的惊喜。

他局促地用毛巾擦净凳子递给我,把水杯烫了一遍又一遍。

我对细刻说,这小院真温馨,要是再有两个孩子,就更温馨了。

床上的老人眼神复杂地望着我说,你看看,这个家就这个样儿。

我说,这个家挺好呀,放心吧老师傅,有细刻在,这个家会越来越好!

我要走了。

我说,再见,小师傅。

小师傅的喉节动了动,并没有发出声音,只是冲我挥挥手。

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个包裹,打开层层包装,最后是一个小锦盒,红色绒面上静卧着一只精巧的小龙。

这只龙晶莹剔透,它的眼睛有些无奈,似乎在看着我。

我的眼睛潮湿起来。

我的手指无法伸进去拨弄龙珠了,我用针拨弄它,它旋转起来,像快乐的木马。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师傅细刻,记忆中,常看到一个男人的背影,在旷野里安静地坐着。

(取材于冯彩霞《十八岁的旷野》,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肖像:

xiāoB.遒劲:

jìngC.颤抖:

chànD.剔透:

tī 

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我”与小师傅细刻比拼各自的“手艺”,两个充满好胜心互相看不上的少男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B.小师傅虽然不懂诗歌,但能在短时间内将手里的木头雕刻成一条精美无比极具神韵的龙,让“我”非常嫉妒。

C.春节过后,当“我”支起画板重画小师傅时,才意识到自己对他的关注与思念,并决定前往其家乡寻找他。

D.小说以“我”对细刻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充分运用细节描写去塑造人物,语言质朴有感染力。

20.根据内容概括小师傅细刻的形象特征。

(6分)

 

21.作品中有两次对细刻所雕之龙的特写,说说这两处描写背后蕴含着细刻怎样的感情?

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6分)

 

22.对小说结尾处,细刻作出回家照顾师父的选择,你怎么看?

请依据作品,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6分)

 

18.(3分)【答案】A

19.(3分)【答案】B

20.(6分)【答案示例】年纪轻轻,却手艺高超,技术全面(2分);没有念过多少书,却很灵光,领悟力强,有自己的独到认识(2分);善良淳厚,知恩图报,为照顾师父而放弃“自我”,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

(2分)

【评分标准】每点2分,合计6分。

21.(6分)【答案示例】第一次将所雕之龙描写得恣肆张扬,洋溢着动感与美丽(1分),蕴含着细刻对生活对前途甚至对个人感情的热情向往(1分)。

第二次将所雕之龙描写得沉静安详、小巧精致(1分),蕴含着细刻对生活的些许无奈和接受这种生活的无悔(1分)。

这两处描写,寓情于物,生动形象(1分),含蓄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微妙细腻(1分)。

【评分标准】描写的特点与蕴含情感,各1分;两点妙处,各1分。

合计6分。

22.(6分)【答案要点及评分要求】

观点明确,并能依据文本分析原因(3分)。

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活分析3分。

3.海淀区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贾政回头笑道:

“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原来众清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宝玉亦料定此意。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

宝玉道:

“尝闻古人有云: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

莫若直书‘曲径通幽’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众人听了,都赞道:

“是极!

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贾政笑道:

“不可谬奖。

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

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

“诸公以何题此?

”诸人都道:

“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

‘【甲】’,就名‘翼然’。

”贾政笑道:

“‘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

依我拙裁,欧阳公之‘【乙】’,竟用他这一个‘泻’字。

”有一客道:

“是极,是极。

竟是‘泻玉’二字妙。

”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

“老爷方才所议已是。

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

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

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

”贾政笑道:

“诸公听此论若何?

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

你且说你的来我听。

”宝玉道:

“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

”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

贾政道:

“匾上二字容易。

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

”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

“好个所在!

”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

“这一处还罢了。

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

众客拦用话开释,又说道:

“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

”贾政笑问:

“那四字?

”一个道是“淇水遗风”。

贾政道:

“俗。

”又一个是“睢园雅迹”。

贾政道:

“也俗。

”贾珍笑道:

“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

”贾政道:

“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

”众客道:

“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

”贾政忙道:

“休如此纵了他。

”因命他道:

“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

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

”宝玉见问,答道:

“都似不妥。

”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

”宝玉道:

“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

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

”贾政道:

“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

”宝玉道:

“这太板腐了。

莫若‘有凤来仪’四字。

”众人都哄然叫妙。

贾政点头道:

“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因命:

“再题联来。

”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

“也未见长。

”说毕,引众人出来。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里面数楹茅屋。

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

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莱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

“倒是此处有些道理。

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

众人笑道:

“更妙更妙!

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

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

”贾政道:

“诸公请题。

”众人云:

“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

”贾政听了,向众人道:

“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众客都道:

“是呀。

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

“旧诗有云:

‘红杏梢头挂酒旗’。

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

”众人都道:

“好个‘在望'!

又暗合‘杏花村’意。

”宝玉冷笑道:

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

又有古人诗云:

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

”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

“妙!

”贾政一声断喝:

“无知的业障!

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

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

”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

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

“不及‘有凤来仪’多矣。

”贾政听了道:

“无知的蠢物!

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

终是不读书之过!

”宝玉忙答道:

“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

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

“哥儿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

‘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

”宝玉道:

“却又来!

此处置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

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

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

“又出去!

”刚出去,又喝命:

“回来!

”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

”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

“更不好。

”一面引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8.贾政与众人化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给大观园中桥上之亭拟名为“翼然”“泻玉”。

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写出相关语句。

(2分)

 

19.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3分)

A.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20.小说多次描写贾政的“笑”,阅读相关内容,完成

(1)

(2)题。

(8分)

(1)解说加点处“笑”所蕴含的不同意味。

(3分)

 

(2)以贾政的“笑”为例,赏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5分)

 

21.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

“好个所在!

”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

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

(6分)

 

22.《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

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节选部分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

请结合节选部分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宝玉这一人物的评价。

(5分)

 

18.(2分)甲:

有亭翼然乙:

泻出于两峰之间(每空1分,多写且正确不扣分)

19.(3分)C

20.(8分)

(1)(3分)示例:

第一处“笑”,贾政以客套示人,而内心对宝玉题“曲径通幽”颇为满意,还因众人夸赞宝玉而得意,也有敲打宝玉不要自得的意味;第二处“微笑”,贾政对宝玉的“沁芳”题名及题对看似未置可否,实则非常满意;第三处“冷笑”,贾政对宝玉评价众客拟题“都似不妥”的轻狂似乎颇为不满,内心实则无太多责备。

(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2)(5分)评分要点:

观点明确(1分),有理有据(2分),分析合理(2分)。

21.(6分)特点:

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绕竹,自然灵动;布局讲究,精巧不俗(3分)。

匠心:

营造幽静清雅的氛围,映衬人物清高孤傲的性格、自然脱俗的高雅品味(3分)(意思对即可)

22.(5分)评分要点:

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2分),分析合理(2分)。

4.朝阳区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先生们

①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陈继会先生当时看向我的那个又深又长的眼神。

那是2000年的深秋,在郑州大学的南北大道上,一边是苍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