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5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docx

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2009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人口问题

一.人口的增长模式:

(特点及分布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一般将人口增长模式分成四阶段:

阶段

主要特征

出现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区

原始(低增长)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农业社会时期

农业丰收和和平年代,人口增加;灾荒、战争和瘟疫流行年代,人口下降

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传统型(加速增长)

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工业化初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稳定增长,某些疾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上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该阶段;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目前

过渡型(增长减缓)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人口平均寿命上升

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转变,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等,导致出生率下降

非洲绝大多数;亚洲、拉丁美洲以过渡型为主;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

现代型(低速增长)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现代的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和法国等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

欧洲全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三.人口迁移:

⑴人口迁移的原因: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

经济原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

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

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①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

②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③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

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

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

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改善综合环境。

弊:

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特点: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原因:

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方式:

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新修水利和水库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

(2)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

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

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

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

四、人口问题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

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

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

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

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

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

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3).我国人口问题

从人口增长情况看,我国人口问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虽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基数大,增长的绝对量仍然很大,且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第二,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

上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第三,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

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但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高,这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第三,需同时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大的问题。

问题有:

人口多,增长量大;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较大;城市化水平低;

解决方法: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老人精神生活质量的措施。

从我国人口数量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人口多是问题,少也是问题。

科学的人口观认为,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008年全国文综)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2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该城市是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

(2008年江苏卷)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人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4.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

 

5.(07上海文综卷)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图表。

阅读下列四国人口金字塔,根据年龄构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因素判断,表示德国人口构成的是

6.(07山东文综卷)图4是我国第五此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官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7.(2008年上海卷)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15分)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1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地区与____地区向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

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3)、该模式显示:

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2009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训练人口问题

(江苏省靖江市09届度高三联考试卷)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1—2题。

1.M、N两国属于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2.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盐城市三星级高中09届第一协作片联考试卷)

国家0L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壹表明全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4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823万人.读下图,回答3—5题.

3.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B.四川、湖北、福建C.广东、浙江、上海D.上海、江苏、浙江

4.西部地区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吸引民工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开发②气候条件优越③边境贸易发展④生活水平较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④

5.民工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加剧了水土流失B.弥补了劳动力不足C.缓解了人地矛盾D.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

2008年8月25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

截止到2008年6月,英国人口达到6020万,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

这是自1962年以来,英国年度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一次。

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6~8题。

6.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导致英国2005年年度人口数量增长最

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英国采取了鼓励人口剩余的政策

B.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大量外籍移民的迁入

D.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7.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英国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A.aB.bC.cD.d

8.人口增长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填补了英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B.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C.减缓了就业压力

D.能够有效的解决英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

图7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7,回答9~11题。

 

9.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B.20%C.30%D.40%

10.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11.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青岛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诊断)

截止2008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4.77亿。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读图回答12一14题。

12.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A.aB.bC.eD.f

13.c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

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

D.人口大量迁出c大洲

14.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常州市部分学校09届高三调研测试)

图1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

读图1回答。

15.关于各大洲人口的叙述是

A.a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e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C.c大洲这30年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D.d大洲这30年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图1

16.c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B.人口素质高,但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D.女性比例小,人口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有关于两中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④.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18.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②.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③.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④.甲国劳动力日趋短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

19一20题。

 

19.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过程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拉大

20.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较合理的处在

A.D时段B.B时段C.E时段D.F时段

(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在20世纪初,曾有人调查了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建筑材料大致相似的情况下,英国南部、比利时和荷兰,即大西洋沿岸地区平均墙厚为9英寸,德国西部为10英寸,德国中部和东部为15英寸,立陶宛和波兰为20英寸,俄国为28—30英寸。

材料三甲、乙两图为人口金字塔图

 

(1)甲地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1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西欧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2分)

 

(3)根据材料三判断:

欧洲西部大部分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符合图人口金字塔。

并运用地理知识完成下表问题。

(7分)

西欧地区

主要的人口问题

引发的社会问题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