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1030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1.简述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2.简述西欧封建庄园的构成。

3.简述中古时期西欧王权加强的背景和表现。

4.简述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

5.简述中古时期西欧城市自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6.简述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会的地位及其表现。

7.简述拜占庭帝国达到鼎盛时期的表现。

8.简述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9.简述俄罗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的表现。

一 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主要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

(1)产生:

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

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封建庄园

(1)含义: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

(2)耕地构成:

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①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3)劳动者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②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③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4)庄园法庭: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的加强

(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表现

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1)城市的兴起

①背景: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②时间: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③特征: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2)城市自治

①原因:

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过程:

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③影响: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基督教会

(1)地位: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表现

①经济:

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②政治:

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③文化: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三 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建立: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因帝国首都君士但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2)鼎盛

①扩张: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②法律建设: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衰落

①原因:

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

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②灭亡:

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兴起

①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②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

(2)鼎盛

①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与此同时,俄罗斯继续扩张。

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主题一  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材料一 7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农民请求委身文件”。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做了。

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和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助与保护。

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

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投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

因此,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与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此种谅解,永久不得破坏。

(因此,将此种合同缮写两份,立约双方,各执一份)

——《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

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三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一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领主及其家属的生活消费。

——谢丰斋《世界中古史:

公元

5~15世纪的古代世界》

[思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答案:

(1)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2)司法权。

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3)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

①西欧庄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古代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古代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主题二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材料一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保证皇帝的政令在帝国畅通无阻。

——摘自《法学总论》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思考] 

(1)材料一中的法律由谁主持制定?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颁布的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查士丁尼。

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陶醉于已有的辉煌,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拜占庭帝国兴盛的原因

(1)经济: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

(2)政治:

统治者重视法律的编订,用法律来维系帝国的统治。

(3)军事:

统治者不断对外扩张。

2.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1)外因:

阿拉伯人不断进攻;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2)内因:

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陶醉于已有的辉煌,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

3.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特点

(1)政治:

世俗君主的权力不高,神权处于最高权力的位置,民族国家的界限不是太明显。

(2)经济:

土地分配上采取采邑制,教皇是最大的地主,教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是商品经济发达,为以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打下基础。

(3)文化:

基督教信仰统一人们的思想,通过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完成了对人类生命的控制,束缚了人的全面发展。

(4)阶级:

商人地位显著提升,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旺,给欧洲商人带来了极大的地位和权力,后来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

(5)科技:

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传到欧洲,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金、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

4.欧洲的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的不同

欧洲封建城市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而中国往往先是政治中心,后成为工商业中心;中国城市规模比较大,而欧洲城市规模都比较小。

5.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1)城市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2)促进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

(3)促进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总之,这一切都是西欧最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前提。

1.“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这一现象出现在( C )

A.古代希腊B.古代日本

C.欧洲封建社会时期D.近代俄国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社会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

2.乡村共同体理念是理解西欧中世纪乡村社会的钥匙,作为精神遗产则穿越了时空,影响深远。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B )

A.人民公社B.庄园

C.手工工场D.大种植园

解析:

庄园是中世纪欧洲基本经济单位,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内有耕地、公地、教堂、领主邸第与农奴住宅等,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B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是中国1958年成立的基层组织形式,A项不符合题意;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项不符合题意;大种植园则是驱使奴隶做工的经营方式,属于北美奴隶主经营,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这里生活着领主和佃户,佃户要向国王缴纳租税

B.在领主统治之下,这里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这里的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两部分

D.这里拥有司法权,设有法庭,起着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佃户要向领主缴纳租税,所以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C、D项均是对庄园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项。

4.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说明( B )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不相符,排除。

故选B。

5.“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 B )

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D.垄断教育文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对于思想的控制没有体现,提供道德规范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垄断教育文化的作用并未体现。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6.法兰西东北部的毛纺织业中心之一——琅城,经过200年的斗争,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而建立了公社。

琅城人民最终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 B )

A.采用金钱赎买B.通过城市起义

C.利用舆论压力D.得到教皇特许

解析:

法国琅城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他们通过城市起义的方式,终于取得了自治权,B项符合题意;琅城人民利用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A项不符合题意;C、D项不是琅城人民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不符合题意。

7.1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教育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设置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等。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神学、法学、医学等。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D )

A.大学课程的设置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B.大学课程的设置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C.西欧大学文化汲取了多种文化因素

D.西欧大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解析:

根据材料“有神学、法学”可知大学课程的设置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A项符合材料,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体现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兴起,“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学习专业课程”体现了大学课程的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B项符合材料,不符合题意,排除。

由“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可知西欧大学文化汲取了多种文化因素,C项符合材料,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和“西欧大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无关,故D项不符合材料要求,但是符合题意,正确。

8.《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收编了查士丁尼本人执政时期的法令。

以上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B )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解析:

依据题干“《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收编了查士丁尼本人执政时期的法令”可知,“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法典包括皇帝颁布的法令,本质上说明统治者以法律为治国的手段和工具,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

题干的主旨是法典的编纂,故C不符合题意。

罗马法可以追溯到罗马共和国时期,不仅仅是皇帝敕令的汇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