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1005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改革机制,巩固学校的办学成果,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依据《杨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杨浦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在总结过去三年学校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制订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一)发展规模与环境

  复旦科技园小学创建于2002年9月,2006年8月学校体制从民办转为公办,从原址许昌路整体搬迁至“城市绿肺”之一的湿地自然风景区——新江湾城。

目前,学校已完成校园整修,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各类教学用房功能齐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完备,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奠定了基础。

  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843名学生,在编教职工68人。

其中党员教师28人,专任教师66人。

本届区骨干教师3人,校骨干教师12人,占教师总数的29%;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5人,中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本科学历64人,占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

教师平均年龄38岁。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教育2013年度十佳模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杨浦区文明单位、杨浦区科技特色学校、杨浦区节约型绿色学校、2015年杨浦区教育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先进集体、获2015年度杨浦区雏鹰大队称号、杨浦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区域创新实验室联合运作体系建设项目联盟校等。

  

(二)发展优势与经验

  1、办学理念深入人心。

经过前几轮规划的实践与渗透,“生态教育”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做幸福的传递者成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传递教育幸福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使命。

  2、教师群体素质优良。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8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5人,占教师总数的%;教育硕士3人、本科学历有61人,占%;区级骨干教师3人,校级各类骨干教师14人。

学校教师整体上教风踏实,善于专研,敬业爱岗,且支持、参与学校各项改革。

  3、常规管理机制形成。

目前学校各项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班主任等常规工作,还是对学生常规的行为规范、社团管理等,均形成了富有实效的实施细则和评价反馈机制,学校各项管理日趋规范化和精细化。

  4、生态课堂初成样式。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从“以教的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常态。

学校积极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教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开展“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基于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学校从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入手,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推行到语文教研组,目前已初步构建“一单五环”课堂教学运行机制。

  5、校本课程初显特色。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不断挖掘师生智慧,用心打造教育特色项目。

目前,《湿地家园》特色项目基本形成,并在此基础上还衍生《湿地家园络课程》,被入选为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络课程,《中外湿地知多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此外,随着头脑OM、风筝、乐高机器人、足球等项目不断开展,助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1、校园文化缺乏顶层设计。

以生态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虽初见成效,氛围日益浓厚,但对学校文化发展的内涵还尚待提高,精致化、特色化办学目标有待进一步挖潜。

需围绕办学理念,进一步思考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凝练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2、师资队伍缺乏高端人才。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尤其是缺乏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教师,学校仍需加大培育高端教师队伍的力度。

  3、校本研训途径尚需拓宽。

我校教师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如何利用校内外,提高教师参加研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从而突破成熟教师发展的瓶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仍是学校需要改进的问题。

  4、校本课程体系尚需完善。

学校虽然已有特色校本课程,但以主干特色课程为主线课程体系框架不够明晰,需进一步梳理和整合。

  二、学校发展的理念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新解

  学校从2007年迁入新江湾城后,充分依托学校地处新江湾湿地生态走廊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从最初自然生态的环保特色切入,进而将生态理念延伸到整个学校系统的建设,构筑起一个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生态,致力把学校营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和学习乐园。

学校提出了“生态教育”的理念,并把“生态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主旋律。

  生态教育是以教育教学的生态平衡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思考学校教育问题,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采取多元教育策略,实施全环境育人,达成学校教育的“自然、开放、多元、持续”校园生态。

自然是指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尊重生命;开放是指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共享优质,张扬个性潜能;多元是指创设多元教育环境,采取多元教学策略,实施多元科学评价;持续是指坚持与时俱进,关注生命差异,实现共同发展。

用“生态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用“生态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地放飞童年梦想。

  

(二)学校发展目标

  1、学校办学目标。

以“为每个学生成长提供适合的生态教育”的理念为引领,实施科学规范的生态管理、构建层级递进的生态课程、打造快乐有效的生态课堂、成就美丽智慧的教师,培育健康快乐的学生,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有区域内的新优质学校。

  学校校风——生态、探究、挚爱

  学校教风——爱生、有趣、创造

  学校学风——喜学、善思、求创

  2、学生成长目标。

以生态课程实施为支点,让小学五年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欣赏的发展过程,努力培养“仁爱知礼、乐学创新、阳光健康”生态型少年。

  仁爱知礼——心存感恩、亲近自然、文明求真

  乐学创新——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究

  阳光健康——体魄强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3、教师发展目标。

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成就自我完善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努力成为“美丽、智慧”生态型教师。

  美丽——成为一个美丽的教师,做一个博爱、会生活的人。

在工作中不仅踏实、敬业,更会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学,让爱伴随孩子幸福童年。

  智慧——成为一个智慧的教师,做一个博学、会思辨的人。

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勇于创新,会施展教育智慧,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三)学校发展策略

  立足校情,着眼发展,从“生态管理、生态环境、生态德育、生态课程、生态课堂”五个方面人手,凝心聚力营建复旦科技园小学“生态教育”的全景图谱。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学校将围绕“生生”文化建设,完善学校的生态教育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学校发展的任务与举措

  

(一)学校管理

  1、主要目标——建立“生态管理”机制

  生态管理是生态教育的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进程;干部躬身示范、智慧引领,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校园环境,将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使办学目标在师生们的共同实践中深入人心,营造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

  2、具体措施

  ——坚持以规范管理营造学校特色。

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以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为指导,积极创新和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实施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会民主监督作用。

积极推进凝聚力工程,积极探索“以目标凝聚人,以精神鼓舞人,以机制激励人,以真情关怀人”的管理机制。

启动领导团队培养工程,通过岗位锻炼,干部培训,带教培养,实务培训等途径,打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队伍,全面提升学校领导力和执行力,形成“生态管理”特色。

  ——坚持以民主管理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以新一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各抒己见,沟通交流,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为原则,以理论学习、现状剖析、专题讲座、主题研讨、项目推进、上论坛、献计献策等为交互方式,以便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学校核心价值观。

坚持“生生”学校文化和“为每个学生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办学理念,提升全校师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发挥学校文化的激励作用。

二是坚持校务公开,涉及学校规划目标达成度评估、维修工程、聘任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通过校务会、行政会、教工大会、教代会等规范程序,多渠道地听取意见与建议,体现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学校管理特征。

  ——坚持以制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不断完善细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学校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全面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有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则,有高效的反馈评估机制。

坚持依法治校,制度治校,通过对制度修订和完善,使制度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成为学校制度管理的依据,营造学校制度文化,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

  ——坚持以人本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规范教师依法执教行为,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发展和成长,给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引导教师爱岗敬业。

  3、达成指标

  

(1)修订并进一步完善《复旦科技园小学章程》。

  

(2)修订并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装订成册。

  (3)班子成员协作意识强,能独立并创造性开展工作,平均民主测评满意度达90%以上。

  (4)力争学校绩效考核优秀,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增强辐射效应,社区及家长满意度达95%以上。

  (5)争创市区文明单位和市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6)力争成为市区“新优质的家门口好学校”。

  

(二)学生成长

  1、主要目标——形成“生态德育”格局

  生态德育是生态教育的灵魂。

生态德育以生活化活动为突破口,积极有效地开展系列生活化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以杨浦区学校生命教育生态教育联合研训基地项目为引领,实施生态德育。

坚持品德为先,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继续深耕校本“四驱”课程,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会做人的准则,形成与人为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好内涵,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2、具体措施

  ——实施生态养成教育。

以雏鹰奖章为主要激励方式,鼓励少年儿童通过定章、争章、评章、颁章、护章,不断确立新的目标,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技能,服务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营设校本德育生态。

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凸显少先队工作特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特色德育活动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身边”主题活动,推进德育学科渗透,积极开展行规示范校创建工作。

盘活高校、社区、家长,优化家校协作机制,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校本“生态德育”特色。

  ——提升生态德育能力。

以生态道德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通过系列“四季生态实践活动”,培养科普素养和对自然的热爱;增设“GreenMovies沙龙”板块,发挥影视欣赏的德育功能,延伸活动形式。

引导少年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珍爱生命、快乐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

  ——完善体艺卫科机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体教结合、医教结合、艺教结合、科教结合”机制。

丰富快乐拓展体验,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科技素养和健康身心。

  3、达成指标

  

(1)建设学校雏鹰奖章评价体系,设立校本特色章目,开展争章活动。

30%以上的学生获得“双生”少年的称号。

  

(2)学校校纪校风优良,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3)学校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在身边”系列主题活动方案集。

  (4)依托区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研训基地项目,系统构建生态德育校本课程,形成校本德育课程和相关校本教材。

  (5)100%以上的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6)学生普遍受到高一级学校及社会、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三)课程建设

  1、主要目标——形成“生态课程”图谱

  生态课程是“生态教育”的内核。

以区域新优质集群式发展项目为引领,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建设,研发生态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丰富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

以“绿色评价”为导向,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推进“生态课堂”的探索,焕发课堂中师生的生命活力。

  2、具体措施

  ——推进校本化基础型课程实施。

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一步加强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归类整理,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如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有余力的等,体现基础型课程实施中的分层教学。

强调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注重能力、方法和态度的基础,使基础学力得以切实的落实。

  ——建设多样化生态课程框架。

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引入区域优质课程,充分挖掘学生家长,增设微型课程。

按育人功能分为五大课程群:

人格养成课程、科技探索课程、艺术畅想课程、智慧火花课程、运动健康课程。

  ——促进自主化探究型课程优化。

积极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探究性学

  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扩大探究型课程中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设比重,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探究课题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简单的探究步骤,优化探究型课程。

  3、达成指标

  

(1)形成一份聚焦核心素养且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计划。

  

(2)形成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3)形成2—3门的特色校本课程。

  (4)一个多元即时的评价系统。

  (四)课堂教学

  1、主要目标——形成“生态课堂”样式

  生态课堂是生态教育的核心。

努力营建“原生态、生成态、生长态”的三维生态课堂,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执行力,落实教学“三化”,细化教学制度、优化课堂教学、强化作业改进,建设“生态课堂”样式,致力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具体措施

  ——厘清“生态课堂”基本内涵。

一是生态课堂是“以学定教”的课堂。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教师、教材及环境等各方面协调配合,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

二是生态课堂是“三学课堂”。

学生肯学、乐学、愿学,其中核心是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意义的喜欢学习的课堂。

三是生态课堂是“三为主课堂”。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四是生态课堂是“互动对话”的课堂。

注重课堂师生的互动,将教学过程视为动态生成,学生的潜能和禀赋得以发挥,教师的智慧与才能得到展示,教材和传媒得到科学、合理、灵活地处置和利用。

  ——建立“生态课堂”质量标准。

一是备课要“实”——备课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共享式集体备课”,深入研讨教材,达到智慧共享。

二是上课要“活”——强调师生关系和谐,教学关系互动,课改实践反思;注重质疑、感悟、探究、合作;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化、教学手段。

三是作业要“精”——注重提升作业有效性,重点改进“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反馈与批改”,“作业讲评与补救”。

创新作业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

用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四是评价要“全”——变革评价内容,优化学校原有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把参与情况、体验程度、合作精神、独立见解等纳入评价内容,实现学生评价取向从关注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化;扩充评价主体,变单一主体评价为多元主体评价,构建涵盖自我评价、伙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年段的不同,制定递进式的达成指标,明确每一个年级段学生培养和学生评价的关键指标。

五是辅导要“准”——重视课后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针对班中的“学困生”,做好相应的学情分析和辅导对策,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是手段要“巧”——倡导现代教学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加强现代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

  ——推进“生态课堂”教学变革。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渠道,继续推进生态课堂“一单五环”的研究,推进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方式变革,实现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法观念的改革。

一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让学生乐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设计多样化的综合实践学习任务,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凸显课堂教学的民主意蕴,创设探索式、平等式的情境教学。

二是学习方法的自我建构,让学生会学。

继续探索生态课堂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是个人、小组、集体形式),对探究的教学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性,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新知识的形成;关注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3、达成标志

  

(1)新研发校本课程12门,新增区级共享课程1门。

  

(2)评选出学校优秀教研组23个,区级优秀教研组12个。

  (3)各教研组打磨出23个精品课,优秀课件23个。

  (五)教师发展

  1、主要目标——形成“生态型教师”群体

  生态型教师是实施“生态教育”的关键。

以“着眼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立足教师个体成长”为总体思路,为教师提供支持性组织环境和发展平台,构建适应教师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着力培育生态型教师,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与发展。

以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项目为引领,紧扣“铸师魂、养师风、锻师能”核心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宗旨,构建“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机制,真正形成教研与科研并举、理念与实践结合、学校与教师同行的校本培训格局,努力建设一支赋有“美丽、智慧”,能合作共进、携手成长的教师群体。

  2、具体措施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教育主线,不断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完善学校、社会监督机制,重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通过“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教师”等评选活动,宣传弘扬身边的先进典型,以目标激励、榜样示范的方式激励教师发展。

二是建立“教师悦读吧”。

通过党政工携手,精选书目,阅读经典,让教师在悦读中“拔节吐蕊”,积淀起比较深厚的学识积淀和人文素养,在研讨交流中,领悟启迪智慧,知行合一,融入实践,突破既有,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三是搭建“分享智慧”论坛。

以“讲述成长之路——演绎成功之道——评议争鸣之处——谋划发展之景”的串连式活动为实施策略,让校内“本土专家”在展示自我、剖析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感受成长的艰难,体会成长的幸福,让全体教师能直接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校就能学到不同学科的教育之道,不同风格的“真经”。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一是校本培训平台。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启动“十三五”校本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活动方式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符合教师实际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是教育科研平台。

开展校本化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基于身边、基于学生、基于教学”形成研究课题,指导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善于发现、敏于行动、勤于积累、长于分析、精于总结”,以科研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三是教学评优平台。

推荐、组织教师参加区、校两级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创设市、区级教学展示的机会,安排校内展示课或评比课,提升教学智慧。

四是学习交流平台。

鼓励教师参加区教研联合体和教育集团教研活动;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沙龙,教学论坛活动,就教育教学专题进行交流讨论;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区学习和培训活动。

五是专家引领平台。

定期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作等专题讲座,近距离与专家对话,丰富教育认识,提高理论素养。

  ——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以新三年规划为契机,在开展反思性总结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重新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维度,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计划,通过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发展指明路径,寻找专业发展的支点。

调整教师梯队建设的整体策略,以差异为引领,建立多维目标;形成多层架构,互动共进;建立多元评价,实现整体提升。

具体措施是:

骨干教师明确责任,努力实现自我超越;成熟教师用人以长、发挥特长;青年教师聚焦潜势,奋发进取;职初教师促进认同、加快融入。

鼓励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聚焦“三个化”——价值引领促浸化、专题研究促内化、抓住节点促转化,促进教师群体在实践中主动发展。

  ——组建骨干教师工作室。

由区、校骨干教师组成学校教师发展联盟,形成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工作室成员在学校教育实践变革中的引领作用,成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主力军。

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

以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主题式的学习讨论等促进教师间的活动。

在此基础上,抓好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3、达成指标

  

(1)组织、实施好每年一度的集团“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以及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评选活动,涌现一批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教师。

  

(2)培育区级学科带头1—2名,新增区级骨干教师1—3名,新增高级教师1—3名。

  (3)积累丰富的培训资料,形成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4)一定数量的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交流或发表。

  (5)全员完成“十三五”师训各项目标任务。

  (六)校园文化

  1、主要目标——形成“生态环境”校园

  生态环境是生态教育的基础。

不断完善优化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着力打造温馨和谐、生态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学校建成教师愉快工作的家园、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凸显“生生”校园文化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2、具体措施

  ——整体规划生态校园。

追求以“环境优雅、文化浓厚”为目标,开展校园环境建设。

让学生在整洁、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请盛策公司对学校环境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用材用色方面彰显生生文化底蕴。

  ——美化绿化生态校园。

在原有绿化布局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绿化园地、花坛、花架、景点、画廊等有机结合,合理搭配。

  ——凸显人文生态校园。

充分挖掘学校文化、环境,加强走廊文化建设,规划设置四大特色鲜明的楼层主题,凸显“四亮”,即生态养心、礼仪修身、艺术怡情、科技启智。

同时将“文明班组”建设与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温馨教室”建设与班级特色文化相结合,从而达成环境育人。

  3、达成标志

  

(1)完成校园整体环境改建,凸显“生态”之特色。

  

(2)争创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由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教代会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规划的决策共同体,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反复调研、论证,及时修改完善,保证规划的引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学校行政以创建品牌学校为抓手,充分发展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实。

工会与教代会要充分发展教师与行政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维护教师权益关心教师生活,凝人心、聚人气。

成立规划实施工作小组,召开教代会,加强宣传教育,使全体教职工清楚了解规划,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增强执行实施规划的自觉性。

  

(二)制度保障机制

  规划执行过程中,学校计划、部门计划均要严格按照规划内容进行设定。

完善教职员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用人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做到优劳多得,多劳多得。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结合实际情况,对学校原有制度进行适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