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09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57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 学科竞赛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docx

南昌十三中学校本教材学科竞赛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由于初一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因此上学期着重介绍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知识点;而下学期,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可教授一些竞赛类的数学知识。

 

第一章兴趣数学

1Konigsberg七桥问题(一笔画问题)

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

那里有七座桥。

如图1所示:

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

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两支流间

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

当时哥尼

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

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

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

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

问题。

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

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

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

怎样才能从A、B、

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

(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

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返回起点?

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图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

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这个结论是如何产生呢?

如果我们从某点出发,一笔画出了某个图形,到某一点终止,那么除起点和终点外,画笔每经过一个点一次,总有画进该点的一条线和画出该点的一条线,因此就有两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如果画笔经过一个n次,那么就有2n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因此,这个图形中除起点与终点外的各点,都与偶数条线相连。

如果起点和终点重合,那么这个点也与偶数条线相连;如果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两个点,那么这两个点部是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

综上所述,一笔画出的图形中的各点或者都是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或者其中只有两个点与奇数条线相连。

图2中的A点与5条线相连结,B、C、D各点各与3条线相连结,图中有4个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所以不论是否要求起点与终点重合,都不能一笔画出这个图形。

 

欧拉定理  如果一个图是连通的并且奇顶点的个数等于0或2,那么它可以一笔画出;否则它不可以一笔画出。

练习:

[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

试试看。

(不走重复线路)

图例1

 

图例2

 

图例3

 

图例4

 

 

2四色问题

人人都熟悉地图,可是绘制一张普通的政区图,至少需要几种颜色,才能把相邻的政区或区域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就未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这个地图着色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难题。

大家不妨用一张中国政区图来试一试,无论从哪里开始着色,至少都要用上四种颜色,才能把所有省份都区别开来。

所以,很早的时候就有数学家猜想:

“任何地图的着色,只需四种颜色就足够了。

”这就是“四色问题”这个名称的由来。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四色问题的内容是:

“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

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用数学语言表示,

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

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

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右图)

这里所指的相邻区域,是指有一整段边界是公共的。

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

因为用相同的颜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

数学史上正式提出“四色问题”的时间是在1852年。

当时伦敦的大学的一名学生法朗西斯向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伦敦大学数学教授莫根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莫根无法解答,求助于其它数学家,也没有得到答案。

于是从那时起,这个问题便成为数学界的一个“悬案”。

一直到二十年前的1976年9月,《美国数学会通告》正式宣布了一件震撼全球数学界的消息: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位教授阿贝尔和哈根,利用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问题”这个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将普通地图的四色问题转化为2000个特殊图的四色问题,然后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了足足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最后成功地证明了四色问题,轰动了世界。

这是一百多年来吸引许多数学家与数学爱好者的大事,当两位数学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时候,当地的邮局在当天发出的所有邮件上都加盖了“四色足够”的特制邮戳,以庆祝这一难题获得解决。

3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

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

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öbius.A.F1790-1868)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後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

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4分割图形

分割图形是使我们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的一种有趣的游戏。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分割图形的题目──分割正方形。

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

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

 

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

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

 

其实,正方形是不难分割成10块的,下面就是其中两种分割方法。

 

 

想一想,用4条线段能将正方形分成11块吗?

应该怎样分?

 

5数学故事

(1)奇特的墓志铭

在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镌刻着一个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个圆球镶嵌在一个圆柱内。

相传,它是阿基米德生前最为欣赏的一个定理。

在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则镌刻着圆周率π的35位数值。

这个数值被叫做。

”鲁道夫数”。

它是鲁道夫毕生心血的结晶。

大数学家高斯曾经表示,在他去世以后,希望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个正17边形。

因为他是在完成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后,才决定献身于数学研究的……

不过,最奇特的墓志铭,却是属于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

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道谜语般的数学题:

“过路人,这座石墓里安葬着丢番图。

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时期。

又过了生命的1/7他才结婚。

婚后5年有了一个孩子,孩子活到他父亲一半的年纪便死去了。

孩子死后,丢番图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结束了尘世生涯。

过路人,你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吗?

丢番图的年纪究竟有多大呢?

设他活了X岁,依题意可列出方程。

这样,要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只要解出这个方程就行了。

这段墓志铭写得太妙了。

谁想知道丢番图的年纪,谁就得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而这又正好提醒前来瞻仰的人们,不要忘记了丢番图献身的事业。

在丢番图之前,古希腊数学家习惯用几何的观点看待遇到的所有数学问题,而丢番图则不然,他是古希腊第一个大代数学家,喜欢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现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如移项、合并同类项、,方程两边乘以同一因子等等,丢番图都已知道了。

他尤其擅长解答不定方程,发明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被西方数学家誉为这门数学分支的开山鼻祖。

丢番图也是古希腊最后一个大数学家。

遗憾的是,关于他的生平。

后人几乎一无所知,既不知道他生于何地,也不知道他卒于何时。

幸亏有了这段奇特的墓志铭,才知道他曾享有84岁的高龄。

(2)希腊十字架问题

图上那只巨大的复活节彩蛋上有一个希腊十字架,

从它引发出许多切割问题,下面是其中的三个。

 (a)将十字架图形分成四块,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

有无限多种办法把一个希腊十字架分成四块,再把它们

拼成一个正方形,下图给出了其中的一个解法。

奇妙的

是,任何两条切割直线,只要与图上的直线分别平行,

也可取得同样的结果,分成的四块东西总是能拼出一个

正方形。

 

(b)将十字架图形分成三块,用它们拼成一个菱形;

(c)将十字架图形分成三块,用它们拼成一个矩形,要求其长是宽的两倍。

 

第二章最完美的数

完美数又称为完全数,最初是由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信徒发现的,他们注意到:

数6有一个特性,它等于它自己的因子(不包括它自身)的和:

6=1+2+3,

下一个具有同样性质的数是28,28=1+2+4+7+14

接着是496和8128.他们称这类数为完美数.

欧几里德在大约公元前350-300年间证明了:

若2n-1是素数,则数

2n-1[2n-1]

(1)是完全数.

两千年后,欧拉证明每个偶完全数都具有这种形式.这就在完全数与梅森数(形式为的素数)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到1999年6月1日为止,共发现了38个梅森素数,这就是说已发现了38个完全数.

1:

完全数是非常奇特的数,它们有一些特殊性质,例如每个完全数都是三角形数,即都能写成n(n+1)/2.

6=1+2+3=3*4/2

28=1+2=3+4+5+6+7=7*8/2

496=1+2+3+4+...+31=31*32/2  ....

2n-1(2n-1)=1+2+3+...+(2n-1)=(2n-1)2n/2

2:

把它们(6除外)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一位数,那么这个一位数一定是1;它们都是连续奇数的立方和(6除外),

22(23-1)=28=13+33

24(25-1)=496=13+33+53+73

26(27-1)=8128=13+33+53+73+93+113+133+153  ....

2n-1(2n-1)=13+33+53+...+(2(n+1)/2-1)3

3:

除了因子1之外,每个完全数的所有因子(包括自身)的倒数和等于1,比如:

1/2+1/3+1/6=1

1/2+1/4+1/7+1/14+1/28=1....

4:

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的,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注意以上谈到的完全数都是偶完全数,至今仍然不知道有没有奇完全数,如果真的存在奇完全数.

 

第三章有理数的巧算

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括号的使用  

  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

  例1计算:

  分析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与“-”具有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

   

   

注意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

  例2计算下式的值:

211×555+445×789+555×789+211×445.

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

  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

     =211×(555+445)+(445+555)×789

     =211×1000+1000×789

     =1000×(211+789)

     =1000000.

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

例3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