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876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8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docx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

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A、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文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C《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

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其中,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前提和基础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

C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

D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

B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A、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

B、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

D

6.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现实条件为转移。

一论断()。

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答案:

C

7.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B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

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

答案:

A

9.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A、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厂房

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

C工人举行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

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答案:

D

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

A、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

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答案:

A

11.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

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髙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普遍性的统一

C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D、规范性和开拓性的统一

答案:

A

12.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

A

1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出现

答案:

A

14.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独创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

B

1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D

16.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答案:

C

1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B、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C唯物论和辩证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

D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髙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答案:

B

1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B、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C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答案:

C

20.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答案:

A

21.相对论原理证明:

物质的质量与能量的统一是可以计算的,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

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物质分布本身。

这说明()。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答案:

C

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答案:

A

23.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生产劳动

B、政治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

答案:

A

2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C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答案:

D

2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矛盾分析法

C唯物史观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

D

26.“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答案:

A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

D

2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

答案:

A

2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对抗性和非对抗

D、可知性和不可知性

答案:

B

3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

C

31.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全球关注,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核政策,采取措施应对核泄漏危机。

这件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答案:

B

32.“居安思危”这句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推动事物的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

A

3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认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答案:

C

34.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答案:

A

35.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客观性

B、是否具有强制性

C是否具有稳定性

D、是否能够离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存在

答案:

D

36.马克思说:

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巳经在劳动者的表

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这说明了()。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答案:

C

37.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答案:

C

38.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说明意识具有()。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对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

C能动创造性

D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

答案:

C

39.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

A、实践

B、规律

C意识

D、人

答案:

A

40.中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中国人

民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这一事实说明()。

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决定作用

B、主体的选择可以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

C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主体没有选择的自由

D、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

答案:

D

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

A

42.

)。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答案:

C

4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

D

44.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

D

4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

A

46.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

B

4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

C

48.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

C

49.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答案:

C

50.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案:

B

5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

C

5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答案:

D

5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答案:

C

5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

C

55.“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这一说法属于()。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

B

56.“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答案:

C

57.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

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

答案:

B

58.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

C

5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答案:

C

60.“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

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这两句话()。

A、表明人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表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是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C

61.休谟说感觉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

D

6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

D

63.

)。

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这句话说明(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答案:

A

64.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

”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观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量变质变原理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

A

65.中固有一句古话,”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的绝对性

B、时间的相对性

C时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有限性

答案:

B

66.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强调的是()。

A、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答案:

B

67.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该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答案:

D

68.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D“实践出真知”

答案:

A

6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答案:

C

70.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辩证思维方法(主观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迸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主观辩证法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

分析与综合这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是()。

A、普遍性与特殊性

B、共性与个性

C局部和整体

D、现象和本质

答案:

C

71.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

A、两点论方法

B、重点论方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矛盾分析法

答案:

D

7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

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

A、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

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回答

D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回答

答案:

A

7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答案:

C

7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

A

7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

D

7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

A

7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答案:

A

78.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答案:

D

7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

D

8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必然性

C本质性

D、稳定性

答案:

A

8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答案:

C

82.“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

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

B

83.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

B

84.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使社会进一步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使

民生改善。

从因果联系来看,这说明()。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无法区分

C原因和结果关系复杂多样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答案:

D

8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答案:

B

86.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案:

A

87.列宁说:

“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归根到底,辩证法不过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矛盾精神经过规律化和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

B、“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C“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D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答案:

D

88.辩证的同一是()。

A、指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B、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

C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D、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答案:

C

89.矛盾的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任何斗争都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D斗争性始终处于主要的方面

答案:

B

90.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