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049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药渣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1)

二、项目申报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2)

1、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2)

2、项目协作单位基本情况-----------------------------(4)

三、推广示范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内容-------------------(5)

四、项目建设背景-------------------------------------(10)

五、项目的可行性------------------------------------(12)

六、推广转化的具体方案------------------------------(15)

1、建设规模与内容-----------------------------------(15)

2、技术方案-------------------------------------(16)

七、项目实施地点及进度计划--------------------------(32)

八、预期效益----------------------------------------(33)

1、经济效益-----------------------------------------(33)

2、社会效益-----------------------------------------(33)

3、生态效益-----------------------------------------(33)

九、经费支出预算------------------------------------(34)

1、投资概算说明-------------------------------------(34)

2、投资与资金筹措-----------------------------------(34)

十、组织保障措施------------------------------------(34)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

2、实施单位:

**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3、项目负责人:

4、项目实施地点:

祁县西六支乡秦村

5、项目建设规模、主要推广内容:

⑴建设规模

①示范白灵菇、杏鲍菇、黑木耳、肥鳞伞等各类食用菌菌棒10万棒。

②技术培训12次,每次30人,合计360人次。

⑵推广内容

①白灵菇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

②杏鲍菇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

③黑木耳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

④肥鳞伞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

6、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投资35万元,其中菌棒材料补贴费用15万元,技术示范及培训费用15万元,资料费、会议费、调研旅差费等5万元。

申请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经费资助25万元。

协作单位祁县秦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投入10万元。

7、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10万棒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肥鳞伞等几个不同类型的食用菌示范栽培基地。

经测算,新型栽培基质与棉籽壳栽培基质相比,每个菌棒可节省材料投资1.0元,10万棒就可节省支出10万元。

采菇结束后,每个菌棒按平均产值4元计算,可实现产值40万元,一减一增可使合作社增收5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二、项目申报单位和协作单位基本情况

㈠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其前身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是**省农科院建所最早的研究所之一。

截止2010年底,全所共有职工67人,其中科研人员58人,占职工总数的84.5%。

科技人员中有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3人,助理研究员22人,研究实习员12人。

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7名、硕士学位的22名,担任硕士生导师的11名。

另外,有30余人次先后赴国外进修学习。

    目前,我所拥有各种精良的仪器设备64台(件),价值超过12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达18台(件),仪器设备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全所下设4个研究室(土壤与环境研究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农业微生物研究室、分析测试研究室)、1个重点实验室(**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2个中心(土地复垦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和4个办公室(所办公室、所财务室、科技开发室和技术推广室)。

另外还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植物营养学”两个硕士授予点,目前由我所硕士生导师培养的研究生已达46人,其中在读26人,已毕业20人。

    建所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部、省、院级研究和开发项目2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7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国家一级学报论文58篇,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成功,逐步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并重的新格局。

    我所十分重视国际合作研究,先后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澳大利亚Melbourne大学、荷兰Wageningen大学、联合国环境开发署(UNEP)、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

2009年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和**省授予“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和“**省国际合作基地”。

近年来,我所根据农业产业的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在食用菌方面先后承担了省科技攻关计划“台党参复合基质栽培功能性食用菌的研究”、“肥鳞伞的人工选育与驯化研究”、“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等重大项目,承担了**省农业科学院攻关计划“珍稀食用菌—洛巴伊口蘑栽培技术的研究”等项目,其中“肥鳞伞的人工选育与驯化研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台党参复合基质栽培功能性食用菌的研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㈡项目协作单位基本情况

祁县秦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所在地位于祁县西六支乡秦村,是一家以特色种养,中药材种植、食用菌生产与经营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合作社。

过去,秦村属于传统农业种植区,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每亩地的最高收入超不过1000元。

2000年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组织群众到中药材、蔬菜种植区参观学习,发展中药材和绿色蔬菜种植。

为解决菜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农民一家一户种植,生产主体分散化、规模小、投资消耗多,整体效益低”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生产经营遇到的销售难问题,于2009年牵头成立了秦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把本村的农户组织起来,采用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提供技术、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社员承包种植、统一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流转土地达到220亩,已建设了37栋蔬菜温室,在秦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村建成了近千亩的蔬菜示范区。

近年来,合作社又紧紧抓住食用菌发展的有利起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积极发展食用菌栽培和产业化经营,陆续开发了白灵菇、杏鲍菇和白金针菇等具有广泛消费市场的优质产品,在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做出了较大贡献。

本项目把示范基地设在祁县秦村、既是对秦村农业开发的肯定,也是对其进一步扩大农业开发项目的鼓励和支持。

可进一步发挥合作社的集体带动作用,帮助社员增产、增收,促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三、推广示范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内容

通过以药渣和果渣为主要栽培材料及培养条件对不同食用菌品种的示范栽培,为不同食用菌品种的大面积生产提供高产优质配方及配套栽培技术。

主要推广技术内容如下:

㈠白灵菇培养基制备及栽培技术

白灵菇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珍稀菇种,原产于我国新疆戈壁荒漠,形似灵芝,色泽洁白如玉,味如鲍鱼,营养价值极高,畅销国内外市场。

把白灵菇作为示范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

白灵菇子实体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极具药用价值,据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检测,白灵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含有硒、锌、铁、钙、钾、钠、镁、磷等重要的微量元素,特别是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尼克酸、叶酸、泛酸、胡萝卜素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维生素,多糖含量更是高达32.96%。

据报道,该多糖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达80—90%,具有防癌、抗癌、活血化瘀、补气、补钙、保肝、降脂、抗衰老、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有“西天白灵芝”和“天山神菇”之美称。

第二:

白灵菇子实体不仅味道鲜美、浓香袭人、风味独特,而且体形硕大、白嫩如玉、肉质细腻、肥厚脆滑。

既可鲜销,也可切片干制或加工制罐,还可深加工成调味品、饮料、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食用方法上,既可烹炒、也可凉拌或煲汤。

既可清炒、也可与各种肉类或蔬菜搭配,能够满足高、中、低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第三:

从目前看来,白灵菇的发展现状还是不尽人意,首先是技术不过关,白灵菇的产量低,一级菇比例低,致使商品性降低;二是成本太高,由于原材料的持续涨价,增加了种菇成本;三是白灵菇的种植技术繁琐,费工费力,导致种菇用工增加很多;四是价格起伏很大,价格不合理,使种菇利润很低。

综合以上几点,影响白灵菇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技术问题,因此必须对白灵菇的栽培技术进行大力的改进,首先是改进栽培配方,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其次是筛选出适宜药渣与果渣复合基质的菌株,三是建立与药渣与果渣复合基质配套的栽培技术。

  

㈡杏鲍菇培养基制备及栽培技术

杏鲍菇又称刺芹侧耳,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

杏鲍菇菌肉组织致密结实,菌柄雪白粗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口感绝佳,又有“平菇王”、“干贝菇”“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日本称之为“雪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据有关资料报导:

杏鲍菇干品中蛋白质含量为20%,纤维含量为13.28%,脂肪含量为3.50%,多糖含量为6.3%,灰分含量为6.10%,已测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15.8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5%。

矿物元素每百克干菇含量分别为:

钙142.4微克,镁1214.3微克,铜115微克,锌79.6微克,锰13.4微克。

铁101.8微克,锌为1.81%,磷为1.45%。

此外,杏鲍菇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杏鲍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及美容等功效,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食用菌,杏鲍菇生产在我国迅速发展,广泛栽培,产品销售海内外,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食用菌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掀起了杏鲍菇栽培热,但是,由于杏鲍菇属于中低温恒温结实型菇类,在菌丝体培养阶段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0℃,最适生长温度为14℃~16℃,传统的栽培方法只能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在秋末或冬初进行栽培,无法满足市场对杏鲍菇产品的周年消费需求。

我国福建省漳州市是栽培杏鲍菇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该地区采用的杏鲍菇栽培配方为棉子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