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9931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

人教版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荻港(dí)   签署(qiān)

B.尘垢(gòu)  荧屏(yíng) 国殇(shāng)

C.罔顾(wǎng) 罹难(lí)   夙愿(sù)

D.伫立(zhù)  昭告(zhāo) 婉曲(wǎn)

2.下列短语类型与示例排列顺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示例:

前进的步伐  勤劳勇敢   发展生产   性格温和   写得清楚

A.坚决支持   光荣艰巨   精神愉快   团结同学   看了一阵

B.光辉灿烂   英雄人物   消灭敌人   庄稼成熟   漂亮极了

C.一朵茶花   姐姐和我   非常幽雅   觉悟提高   跑得快

D.慢慢地走   报纸杂志   恢复平静   阳光灿烂   打量一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朱自清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憧憬和崇高的理想。

B.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

李清照;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

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4.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简直   光荣   按照   虽然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曾经   关于   经常   兴趣

D.哎呀   偶尔   清楚   风景

二、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端午佳节话菖蒲

①“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

②首先来认识一下菖蒲吧。

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常生长在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一丛丛叶片从基部繁茂生长,肉穗花序上生着一朵朵黄绿色的小花,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

不过仔细观察,线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因此菖蒲又叫“蒲剑”或“剑菖蒲”。

并且,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③现今不太起眼的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

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只需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

④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

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帝京岁时纪胜》),总之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

⑤菖蒲去毒,并不仅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菖蒲的确具有相关的药用价值。

它常

以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油,有芳香化浊、开窍祛痰的功效。

它的水浸液对皮肤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时,还有人把菖蒲捣碎用来治疗痈疽、湿疮等。

同时,菖蒲根茎捣碎的原液兑水,还可有效驱赶飞虱、蚜虫等虫害。

可见菖蒲去毒驱虫确有其用,古人们在端午佳节采摘菖蒲,也是蕴含智慧的选择。

⑥此外,喜欢花卉的朋友都知道“花草四雅”,而菖蒲正是四雅之一。

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早在《离骚》中,屈原就赋予了它崇高不屈的品质。

如今,菖蒲或许不像古时那么流行,但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甚至被认为是“雅中之雅”,它的花和叶都是那般低调,简朴而不繁缛,淡泊而不浓烈,正如前人所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⑦值得提醒的是,中文名字中带“菖蒲”的植物还有不少,其中人们较熟悉的有唐菖蒲和黄菖蒲。

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黄菖蒲又叫黄花鸢尾,是很常见的水生植物,这二者都有着娇艳美丽的花朵,并且都来自鸢尾科,和菖蒲(天南星科)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之所以名字中都有“菖蒲”,主要是因为它们和菖蒲有着类似的叶片。

而此文中提到的菖蒲既非唐菖蒲,也非黄菖蒲,它被称为菖蒲可要比唐菖蒲和黄菖蒲久远得多。

5.下列不属于菖蒲象征“吉瑞”原因的一项是()

A.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

B.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菖蒲汁液兑水可以驱赶虫害。

C.唐莒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D.菖蒲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属于水洼地的常客。

B.菖蒲是一种芳香植物,全身都很香,以花叶的香气最为强烈。

C.菖蒲备受人们青睐,除了它具有去毒辟邪的功用外,还因为它是“花草四雅”之一。

D.唐菖蒲和黄菖蒲名字中都有“菖蒲”二字,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与菖蒲相似的叶片。

7.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菖蒲的相关知识。

B.第⑤段加点词“不仅仅”“的确”,充分肯定了菖蒲的药用价值,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⑦段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菖蒲与唐菖蒲、黄菖蒲分属不同的植物科。

D.本文介绍菖蒲有关知识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8.下面的内容不属于文章介绍的是()

A.端午节悬挂菖蒲习俗的由来

B.菖蒲的生长习性

C.菖蒲的外形特征

D.菖蒲的药用功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

周继坚

①据媒体报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城市餐饮浪费总量惊人,而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有分析认为,学生对校园餐饮满意度较低,良好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的双重缺失是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

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是家庭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使其受益终生。

报告指出,仅以某大城市为例,该城市中小学生每年校园餐饮的浪费总量估算值约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约1.6亿元,而浪费掉的这些食物所占用的耕地面积约为28万公顷。

如果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数字无疑将更加惊人。

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有限的国家,仍有数千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正视校园餐浪费问题。

③中小学营养餐浪费成为普遍现象,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

学校认为学生“不爱吃”,受访学生则反映营养餐“不好吃”。

在校园餐饮满意度调查中,只有14%的学生对校园餐饮表示满意,53%的学生则认为校园餐饮口味、质量有待提高,33%的学生更是直接填“不满意”。

可见,虽然校园营养餐搭配合理、方便快捷,但很多中小学生并不满意,他们“用脚投票”,宁愿走出校门用餐也不吃营养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④客观来讲,校园餐饮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因此,我们无意苛责配餐公司。

实际上,

由于加工条件有限、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校园营养餐的确在口味、口感等方面难以尽如人意。

正所谓“众口难调”,面对成千上万不同饮食习惯的中小学生,有限的校园营养餐毕竟不是自助餐,加上中小学生自身挑食、偏食等不容忽视的因素,校园营养餐和学生的需求之间的“脱钩”在所难免。

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营养餐没有改进的余地,没有提升的空间。

⑤杜绝校园餐浪费最根本的途径,仍然是从供给上发力,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校园营养餐“不好吃”、学生“不爱吃”的问题。

笔者认为,杜绝校园餐浪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持续发力:

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甄选机制,选择那些品牌信誉度好、产品质量高的配餐公司面向校园提供餐饮服务,其中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在注重营养结构的同时,合理提升校园餐的质量和口感;其次,要优化校园餐从制作、运输到发放的全部流程,采取有效措施,缩短配餐时限、提升配餐速度,并建立配餐督促机制,形成合理的校园餐加工场地布局;最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丰富校园餐配餐种类,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餐饮需要,包括实现学生自主“点餐”等。

⑥杜绝校园餐浪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背后是一整套的餐饮管理和食育教育。

在这方面,教育和卫生等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可以做得更多。

一方面,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引导中小学生认识到珍惜粮食的社会意义,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知识,养成更加健康的就餐习惯。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校园餐生产机构、制作流程的监管力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甄选机制,下大力气淘汰一批只看收益、没有追求的配餐公司,建立责任追究和黑名单制度,倒逼配餐公司改进校园餐质量,动态跟进校园餐的质量和安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4日,有删改)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不可以删去?

为什么?

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

11.第③段列举数据的内容是什么论据?

有何作用?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可能会对哪些部门产生较大的触动。

阅读丁立梅的散文《秋天的黄昏》,回答小题。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

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

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

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

焉有失?

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

不多见了啊。

人和牛,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

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

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

——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

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

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

“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

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

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刊》)

14.选出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从“河堤”、“从河堤往下看”、“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这些词和短语可知本文是以空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B.第1段中的“吞”字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早,与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C.第5段中“繁华落尽的大片田野”在秋天的黄昏显得沉寂和忧伤。

D.文中第13段画线句的朗读建议为:

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作者的不舍留恋之情。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6.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如何理解作者认为的“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三、对比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     ③既而渐近           ④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三峡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C.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颜色好看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D.《观潮》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潮水,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四、句子默写

19.默写填空

(1)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4)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归园田居》,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0.请你展开想象,描述出“带月荷锄归”描绘的画面。

2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六、作文

22.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

但总也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

嗨,别沮丧啊!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