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9764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能定理研究的是质点的功能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同时考虑到初中已经学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容易接受.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

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高一学生,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比较活跃,从知识准备上,由于学生在初中对物理有一定了解,并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知识,且对功和能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即W正比于速度的二次方的基础上,但是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深入学习功能关系,所以容易凭借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潜概念理解,本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本节课,我将在培养学生思维转换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力求将物体能量的大小反映物体做功本领的思维渗透到本课的教学中.

课标要求

动能定理是本章教学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哪些力做功相对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具备一定的物理思维。

教学重点

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讲授法、电教法.

教学用具

课件、导轨、物块、小球两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观看飞针穿玻璃视频。

问:

飞针为什么能够穿透玻璃?

是物体的动能?

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答:

物体具有很大的动能。

问:

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答: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

引入

那么,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动能、动能定理]

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新课教学

1.出示思考题一:

设在光滑地面上静止放有质量为m的某物体,在与运动方向总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增加到v,如图所示。

v

①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

(W=Fl)

②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a=F/m

 ③物体的初速、末速、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让学生自行推导公式,然后和其他小组成员交流。

针对学生推理得到的表达式,教师分析概括:

合力F所做的功等于

这个物理量的变化;又据功能关系,F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

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

讲述动能的有关问题:

a.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b.公式Ek=

c.动能的单位:

焦(J)

d.动能是标量

e.动能具有瞬时性

f.动能具有相对性

2.动能定理的学习

设在光滑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某物体,在与运动方向总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v1

v2

在对动能表达式推导的基础上推导动能定理。

学生推导得出如下表达式:

学生叙述上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

F对物体所做的功;

物体的末动能;

物体的初动能.

请学生用语言把上式表达式叙述出来.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讨论:

我们知道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讨论

①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②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学生答:

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

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

思考与讨论

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恒力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动能定理还适用吗?

学生答:

合力所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可以表述为:

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动能定理是否可以应用于变力做功或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该怎样理解?

学生讨论得出:

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将在变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分解为若干的小过程,每个小过程可以近似看成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每个小过程可以用动能定理,那么总的过程就可以用动能定理了。

动能定理既适合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3.动能定理的应用

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例题: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时,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注意:

(1).不要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

(2).学生解答上述问题

(3).抽查有代表性的解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解法一:

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

  

解法二:

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G=0,W支=0,W牵=Fs,W阻=-kmgs.据动能定理得:

Fs-kmgs=

代入数据,解得F=1.9×104N

(4).教师讲:

上边两种解法分别是:

解法一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的,而解法二是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那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呢?

(5).学生讨论比较后得到:

解法一采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要假定牵引力是恒力,而实际中牵引力不一定是恒力.

解法二采用动能定理求解.因为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用它可以处理牵引力是变力的情况.而且运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为用它来处理问题时比较方便.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的解答过程,概括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明确各个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进而明确合外力的功.

(4).明确物体在始末状态的动能.

(5).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补充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然后找学生回顾本节所学。

4.作业

5.板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高一学生,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比较活跃,从知识准备上,由于学生在初中对物理有一定了解,并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知识,且对功和能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即W正比于速度的二次方的基础上,但是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深入学习功能关系,所以容易凭借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潜概念理解,本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本节课,我将在培养学生思维转换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力求将物体能量的大小反映物体做功本领的思维渗透到本课的教学中.

《动能和动能定理》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

经过精心的准备顺利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可以看出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的好。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借助了上节课的内容。

在推导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学生回顾了恒力做功,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培养了学生物理推导能力。

动能定理的推导是在动能表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们的推导能力得到再一次的强化,两个思考与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最后,通过典型例题学生得出使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题比动力学解决此类题更加简单明了。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的一个结论性的知识。

动能定理内容本身并不是很难理解,但是根据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结合上课中遇到的问题有几点反思。

这主要应该是课前准备时对授课过程环节把握不够,总怕讲不完预定任务,只顾着赶时间,显得像背台词一样,不能随机应变,不灵活。

备课时对细节没注意反复酝酿,以为学生有基础,因此不需要什么过渡语言,直截了当就行,自己觉得没什么,而到学生那儿听起来觉得太突然了,没过渡过程。

这节课不仅是要告诉学生本节课有哪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向学生揭示教学内容的背后隐含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知道科学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的。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我认识到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点,更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处理如变力做功等问题。

学生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

新课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怎样成为学习的主体,至少要让学生告诉我们他哪些地方是知道的,哪些地方不清楚。

学生自己完全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如果包办代替了,学生就不会动脑筋,长此以往,他就会越来越懒惰,等待着你去讲给他听。

尽管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是学生们内心中仍然没有将认真的去思考,讨论。

同时,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问题设计的与学生的学情存在脱节。

以上是我个人对自己这节课的几点个人认识,希望能够在以后的上课中做到改变。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动能定理研究的是质点的功能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

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

《动能和动能定理》跟踪练习

1.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在一水平恒力F作用下,速度由零增加到v,然后由v增加到2v.这两阶段水平恒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W2为(  )

A.1∶1    B.1∶2     C.1∶3     D.1∶4

2.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以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  )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

3.下面有关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做匀速运动时,动能才不变

B.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物体的动能不变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所以其动能也改变

4.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图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A.mglcosθB.mgl(1一cosθ)C.FlsinθD.Fl(1一cosθ)

5.质量为2kg的弹性球,以10m/s的速度垂直射人一堵泥墙,并陷入其中,则墙对球做功为,若球打在坚硬的墙上能以原速率弹回,那么墙对球做功为。

6.以速度v水平飞行的子弹先后穿透两块由同种材料制成的木板,若子弹穿透两块木板后的速度分别为0.8v和0.6v,则两块木板的厚度之比为。

7.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的功为,滑块的位移为.

8.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7-5-6所示,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动能和动能定理》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动能定理是本章教学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哪些力做功相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