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575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docx

配套K12土力学教案

土力学教案

  《土力学》教案

  主要内容:

土的毛细性;土的渗透性;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与集聚重点内容:

土的毛细现象及其危害;达西定律;冻土现象及其对工程的危害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

土中水的运动原因和形式很多,主要有:

  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的渗流-----土的渗透性问题。

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孔隙水的挤出-----土的固结问题。

于表面张力作用产生的水份移动-----土的毛细现象。

在电分子引力作用下,结合水的移动-----冻结时土中水的迁移。

于孔隙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差别产生的渗附现象等。

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工程投资以及工程长期使用,而且,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工程事故。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研究。

本章重点研究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土性质的影响。

  §土的毛细性

  一、土的毛细现象

  1.定义:

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或其它方向移动的现象。

这种细微孔隙中的水被称为毛细水,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2.影响

  41

  毛细水上升引起路基冻害。

  对于房屋建筑,毛细水上升会引起地下室过分潮湿,需解决防潮问题。

  毛细水的上升可能引起土的沼泽化和盐渍化,对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都产生影响。

  下面主要介绍毛细现象中的几个概念。

  二、毛细水带土层是于毛细现象所润湿的范围称为毛细水带,可分如下三种。

  1、正常毛细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下部,与地下潜水相连通。

这部分毛细水主要是潜水面直接上升而形成的,毛细水几乎充满了全部孔隙。

该水带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而作相应的移动。

  2、毛细网状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中部。

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时,它也随着急速下降,这时在较细的毛细孔隙中有一部分毛细水来不及移动,仍残留在孔隙中。

而在较粗的孔隙中因毛细水下降,孔隙中留下气泡,这样使毛细水呈网状分布。

  3、毛细悬挂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上部。

这一带的毛细水是地表水渗入而形成的,水悬挂在土颗粒之间。

当地表有水补给时,毛细悬挂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上述三个毛细带不一定同时存在,这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42

  如地下水位很高时,可能只有正常毛细水带,而没有毛细悬挂水带和毛细网状水带;反之,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则可能同时出现3个毛细水带。

  三、毛细水上升高度1、理论计算公式

  假设一根直径为d的毛细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会沿毛细管上升。

其上升最大高度为:

  hmax2T4Trwdw式中:

T水的表面张力;

  d----毛细管直径,m;

  m-----水的重度,取10kN/m。

  3

  从上式可以看出,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毛细管直径越细时,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大。

  2、经验公式

  在天然土层中,毛细水的上升高度是不能简单地直接采用上面的公式的。

这是因为土中的孔隙是不规则的,与园柱状的毛细管根本不同,使得天然土层中的毛细现象比毛细管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例如,假定粘土颗粒直径为d=的圆球、那么这种均粒土堆积起来的孔隙直径d1105cm,代入上式可得毛细水上升高度为hmax=300m,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实际上毛细水上升不过数米而已。

  海森提出了下面的经验公式:

  h0

  ced1043

  式中:

h0----毛细水实际上升高度,m;

  e----土的孔隙比;

  d10-----土的有效粒径;

  C----系数,一般C=105m2。

  无粘性土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大致范围见P32表2-2。

  表2-2可见,砾类与粗砂,毛细水上升高度很小;细砂和粉土,不仅毛细水高度大,而且上升速度也快,即毛细现象严重。

但对于粘性土,于结合水膜的存在,将减小土中孔隙的有效直径,使毛细水在上升时受到很大阻力,故上升速度很慢。

  四、毛细压力

  §土的渗透性

  土孔隙中的自水在位势差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土的渗透性。

  渗透性是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

与土的强度、变形问题一样,也是土力学中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渗流的基本规律

  层流渗透定律

  1.基本概念

  流线:

水点的运动轨迹称为流线;

  层流:

如果流线互不相交,则水的运动称为层流;紊流:

如果流线相交,水中发生局部旋涡,则称为紊流。

  44

  一般土的孔隙较小,水在土体流动过程中流速十分缓慢,因此多数情况下其流动状态属于层流。

  2.达西定律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的渗透试验,发现了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称为达西定律。

试验装置下图所示。

  

  L----试样长;A----截面积;h----水位差;t-----时间;

  Q----试验开始t秒钟后盛水容器所接水量。

  则每秒钟渗透量

  qQt达西发现,q与A、h成正比,与L成反比,则写成:

  qkAhLkAi则渗透速度vqAki式中:

v渗透速度,m/s;

  i------水力坡降;

  45

  K-----渗透系数。

  于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故一般只适用于中砂、细砂、粉砂等。

  在粘土中,土颗粒周围存在着结合水,结合水因受到电分子引力的作用而呈现粘滞性。

因此,粘土中自水的渗流受到结合水的粘滞作用产生很大的阻力,只有克服结合水的抗拉强度后才能开始渗流。

我们将克服此抗拉强度所需要的水头梯度,称为粘土的起始水头梯度ib。

这样在粘土中,达西定律为:

  vk(iib)

  式中:

ib---起始水头梯度。

  在  

  砾类土和巨粒土中,只有在小的水力坡降下,渗透速度与水力坡降才呈线性关系,而在较大的水力坡降下,水在土中的流动进入紊流状态,呈非线性关系,此时达西定律不能适用,如上图所示,需建立紊流情况下的公式关系。

  3.渗透系数4.影响水渗透性的因素土的粒度成份及矿物成份

  土颗粒越大、越浑园、越均匀、级配越差时,渗透性越大。

反之,渗

  46

  透性越小,例如,砂土中含有较多粘土及粘土颗粒时,其渗透系数就大大降低。

  土的矿物成份

  关于土的矿物成份对无粘性土的渗透性影响不大,但对于粘性土的渗透性影响较大。

粘性土中含有亲水性较大的粘土矿物或有机质时,于它们具有很大的膨胀性,就大大降低了土的渗透性,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淤泥几乎是不透水的。

  结合水膜厚度

  粘性土中若土粒的结合水膜厚度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

  土的结构构造

  天然土层通常是各向异性的,在渗透性方面往往也是如此。

如黄土具有竖直方向的大孔隙,所以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水平方向大得多。

层状粘土常夹有薄的粉砂层,它在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竖直方向大得多。

  水的粘滞度

  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的重度及粘滞度有关,而这两个数值又与温度有关。

一般水的重度随温度变化很小,可略去不计,但水的粘滞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从而增加了水的渗透性。

  土中气体

  当土中存在封闭气泡时,会阻塞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土的渗透性。

  二、动水力及渗流破坏

  47

  1.动水力

  水在土中渗流时,受到土颗粒的阻力T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水流也必须有一个相等的力作用在土的颗粒上,我们把水在土中渗流时,对单位体积土骨架所产生的作用力称为动水力GD。

  GDiw

  *总结:

动水力是一个渗透力,也是一个体积力,是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对单位体积土骨架所产生的作用力,其大小与水力坡降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2.流砂

  当水流向下流动时,动水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使土颗粒压得更加紧密,对工程有利。

反之,当水流向上渗流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当动水力GD的数值等于或大于土的浮重度r'时,土体颗粒间的压力就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即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GD

  或

  iw令icr,称为临界水力坡降,只要实际水力坡降iicr,w则会产生流砂。

  容许水力坡降[i]icr,设计时渗流逸出处K48

  的水力坡降应满足如下要求:

  i[i]icrK流砂现象主要发生在细砂、粉砂及粉土等土层中。

对于饱和的低塑性粘性土,当受到扰动时,也会发生流砂现象,而在粗颗粒及粘土中则不易发生。

  流砂现象一般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于土体内部。

基坑开挖排水时,常采用排水沟明排地下水的方法。

此时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向着基槽,于基槽中土体已挖除,形成临空面,在动水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流砂现象。

这时,坑底土一面挖一面会随水涌出,无法清除,站在坑底的人和放置的施工设备也会陷下去。

于坑底土随水涌入基坑,使坑底土的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将来会使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

  一般情况下,施工前应做好周密地勘测工作,当基坑底面的土层属于容易引起流砂现象的土质时,应避免采用排水沟明排地下水,而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施工。

  3.管涌:

当水力坡降i很大时,引起紊流,水流会将土体中细颗粒土带走,破坏土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长期管涌的结果会形成地下水洞,土洞小逐渐扩大,可导致地表塌陷,如美国的伯明翰市。

  河滩路堤两侧有水位差时,在路堤内或基底土内发生渗流,当水头梯度较大时,可能产生管涌现象,导致路堤坍塌破坏。

为了防止管涌现象发生,一般可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或做防渗铺盖或施工防渗墙等。

  流砂和管涌的区别是:

流砂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于土

  49

  体内部,而管涌既可发生在渗流逸出处,也可发生于土体内部。

  §流网及其应用

  §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与集聚

  一、冻土现象及其危害

  在寒冷季节因大气负温影响,土中水冻结成冰,此时土称为冻土。

1.冻土分类

  季节性冻土:

是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冻土;隔年冻土:

若冬季冻结,一两年不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

凡冻结状态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土层。

多年冻土的表层常覆盖有季节性冻土,故又称融冻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基本上集中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严寒地区,如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北部,青藏高原以及西部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区,总面积约占我国领土的20%左右,而季节性冻土分布范围更广。

  2.冻土现象

  在冻土地区,随着土中水的冻结和融化,会发生一些独特的现象,称为冻土现象。

冻土现象包括冻胀现象和融陷现象。

  冻胀现象:

某些细粒土层随着土中水的冻结,土体产生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冻胀现象。

  土层发生冻胀的原因,不仅是于水分冻结成水时其体积要增大9%的缘故,而主要是于土层冻结时,周围未冻结区中的水分会向表层冻结

  50

  《土力学》教案

  主要内容:

土的毛细性;土的渗透性;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与集聚重点内容:

土的毛细现象及其危害;达西定律;冻土现象及其对工程的危害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

土中水的运动原因和形式很多,主要有:

  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的渗流-----土的渗透性问题。

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孔隙水的挤出-----土的固结问题。

于表面张力作用产生的水份移动-----土的毛细现象。

在电分子引力作用下,结合水的移动-----冻结时土中水的迁移。

于孔隙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差别产生的渗附现象等。

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工程投资以及工程长期使用,而且,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工程事故。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研究。

本章重点研究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土性质的影响。

  §土的毛细性

  一、土的毛细现象

  1.定义:

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或其它方向移动的现象。

这种细微孔隙中的水被称为毛细水,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2.影响

  41

  毛细水上升引起路基冻害。

  对于房屋建筑,毛细水上升会引起地下室过分潮湿,需解决防潮问题。

  毛细水的上升可能引起土的沼泽化和盐渍化,对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都产生影响。

  下面主要介绍毛细现象中的几个概念。

  二、毛细水带土层是于毛细现象所润湿的范围称为毛细水带,可分如下三种。

  1、正常毛细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下部,与地下潜水相连通。

这部分毛细水主要是潜水面直接上升而形成的,毛细水几乎充满了全部孔隙。

该水带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而作相应的移动。

  2、毛细网状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中部。

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时,它也随着急速下降,这时在较细的毛细孔隙中有一部分毛细水来不及移动,仍残留在孔隙中。

而在较粗的孔隙中因毛细水下降,孔隙中留下气泡,这样使毛细水呈网状分布。

  3、毛细悬挂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上部。

这一带的毛细水是地表水渗入而形成的,水悬挂在土颗粒之间。

当地表有水补给时,毛细悬挂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上述三个毛细带不一定同时存在,这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42

  如地下水位很高时,可能只有正常毛细水带,而没有毛细悬挂水带和毛细网状水带;反之,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则可能同时出现3个毛细水带。

  三、毛细水上升高度1、理论计算公式

  假设一根直径为d的毛细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会沿毛细管上升。

其上升最大高度为:

  hmax2T4Trwdw式中:

T水的表面张力;

  d----毛细管直径,m;

  m-----水的重度,取10kN/m。

  3

  从上式可以看出,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毛细管直径越细时,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大。

  2、经验公式

  在天然土层中,毛细水的上升高度是不能简单地直接采用上面的公式的。

这是因为土中的孔隙是不规则的,与园柱状的毛细管根本不同,使得天然土层中的毛细现象比毛细管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例如,假定粘土颗粒直径为d=的圆球、那么这种均粒土堆积起来的孔隙直径d1105cm,代入上式可得毛细水上升高度为hmax=300m,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实际上毛细水上升不过数米而已。

  海森提出了下面的经验公式:

  h0

  ced1043

  式中:

h0----毛细水实际上升高度,m;

  e----土的孔隙比;

  d10-----土的有效粒径;

  C----系数,一般C=105m2。

  无粘性土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大致范围见P32表2-2。

  表2-2可见,砾类与粗砂,毛细水上升高度很小;细砂和粉土,不仅毛细水高度大,而且上升速度也快,即毛细现象严重。

但对于粘性土,于结合水膜的存在,将减小土中孔隙的有效直径,使毛细水在上升时受到很大阻力,故上升速度很慢。

  四、毛细压力

  §土的渗透性

  土孔隙中的自水在位势差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土的渗透性。

  渗透性是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

与土的强度、变形问题一样,也是土力学中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渗流的基本规律

  层流渗透定律

  1.基本概念

  流线:

水点的运动轨迹称为流线;

  层流:

如果流线互不相交,则水的运动称为层流;紊流:

如果流线相交,水中发生局部旋涡,则称为紊流。

  44

  一般土的孔隙较小,水在土体流动过程中流速十分缓慢,因此多数情况下其流动状态属于层流。

  2.达西定律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的渗透试验,发现了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称为达西定律。

试验装置下图所示。

  

  L----试样长;A----截面积;h----水位差;t-----时间;

  Q----试验开始t秒钟后盛水容器所接水量。

  则每秒钟渗透量

  qQt达西发现,q与A、h成正比,与L成反比,则写成:

  qkAhLkAi则渗透速度vqAki式中:

v渗透速度,m/s;

  i------水力坡降;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